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福州市长承诺“还道于民”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张娟娟/福建报道

  前些年,小陈有点烦。

  作为土生土长的福州人,她从上小学四年级起就骑自行车上学,后来又骑车上下班。10年前,不到20分钟,她很轻松就到了单位;可现在,由于上班路上好几道自行车路段都被汽车道蚕食,于是,骑车上下班就令她十分发憷。

她一会儿上人行道,一会儿下非机动车道,左顾右盼,战战兢兢,往往30多分钟还到不了单位。

  其实,小陈的烦恼正是福州居民曾经出行的普遍顾虑,其根源就在于“三道合一”。

  市民曾“有路难行”

  几年前,福州进行市区路改,拓宽了机动车道,却把自行车道给挤没了,自行车不得不挤上人行道,就这样,形成了让福州人十分头痛的“三道合一”(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和盲道)。

  步行上街,要小心翼翼避开自行车和“电摩”;骑自行车上街,则要小心翼翼避开行人,于是,汽车飞驰通衢、自行车与行人争道成福州街头一大景观。

  近些年福州虽然每年都投入10多亿元建设市政道路,市内道路总长度增至千余公里,路况路貌也大有改观,但由于忽视了行人特别是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出行安全问题,所以花钱不少,骂声更多。

  对此,一些人大代表多次提出议案、建议,质疑“三道合一”,呼吁“避免‘城市道路公路化’,让民众共享城市道路设施资源”、“合理规划城市交通道路,切实解决福州市弱势群体出行安全问题”。

  原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指出,坚决反对限制甚至取消使用自行车道的做法,要求一些城市恢复被取消的自行车道。当地新闻媒体多次就“三道合一”现象提出批评,呼吁有关部门及时纠正,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在社会舆论面前,2006年以来,福州市内一些路段开始恢复自行车道,“三道合一”现象有所改观,但“五一路”和“五四路”这两条通贯全市的主干道却境况依然。

  2007年虽有所调整,但问题仍多,市民呼声不断,直到今年初福州市地方人大会的召开。

  “还道于民”有了“双保险

  福州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在年初举行,“打造宜居城市”被确定为市政府2008年工作的重要目标。

  郑松岩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论及这个问题时,用了一个半页码的篇幅。顿时,“宜居城市”建设、“宜居指数”提升在福州引起了热烈关注,不仅仅表现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热议中,更表现在普通市民的反响里。

  要建设宜居城市,郑市长既谈到了“加快中心城市东扩南进、沿江向海拓展步伐”这样的大手笔,也谈到了“恢复‘五一路’、‘五四路’非机动车道”这样的“小事情”。“小事”虽小,但却关系到福州居民每日出行的大问题,“两路恢复”就此成为市民奔走相告的喜讯。

  事实上,这一问题不仅写入了市政府工作报告,而且被列入了今年市政府必须完成的实事之一,有了这“双重保险”,福州市民喜上眉梢。

  五管齐下还民道

  “还道于民”虽然受到福州市民的普遍欢迎,但摆在市政府面前的却是如何还道?好事能否办好,这是政府面临的考验。

  过去“三道合一”是为了拓宽机动车道,给汽车让路;而今,“还道于民”,如果仅仅是利用自行车道来挤兑机动车道,那岂不是加剧了汽车的 “行路难”?

  路就这么宽,但人和车却越来越多,怎样在投入难以大量增加的情况下,做到人车兼顾?福州市交巡警与各职能部门联手解决这一难题。

  目前,非机动车道恢复,行人、自行车和汽车虽然分开了,但各车道却变窄了,最突出的矛盾是安全,特别是机动车横穿马路,不仅对骑车者和行人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而且也直接影响汽车行驶。

  于是,福州市各职能部门抓住这一主要矛盾,推出五大措施:

  第一,合理布置行人过街设施。把市区内路段的人行横道间距控制在两三百米内,降低行人过街的不便,减少乱穿马路现象。

  第二,过人行横道,车让人。市在各路段人行横道前,设置了醒目的警示标志,喷划了机动车停止线等预告标示,要求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如遇行人,必须停车让行。

  第三,在配置路口交通信号相位时,优先考虑行人过街。行人过街最小时间以不少于行人一次过街时间为准。同时,在老人和学生集中的路口,试用行人过街触发式信号机。

  第四,改造公交站台。前几年,福州实行所谓“港湾式”公交站台,即在公共汽车靠站处,用铁栏将非机动车引上人行道,以保证公交车顺利靠上路边的站台。这每每使得公交站成为交通最为混乱的地方。目前,福州有关部门正在将公交站台改造成“安全岛式”,使公交站台处的非机动车道也得以恢复。下一步,福州还将对各路口进行改造,使非机动车道全面恢复使用。

  第五,在人行横道设置柱桩横杆。鉴于非机动车在人行横道上随意横穿,影响行人安全过街,福州在横道中央增设了柱桩横杆,基本消除了机动车随意横穿的现象,增强行人过街的安全感。

  〖记者手记〗

  民生惠民 先听民声

  民生,已经成为当今最热门的话题。改善民生,政府有很多事要办,但所有问题又不可能一下子都解决。僧多粥少,何者优先?这是不能不认真对待的。弄得不好,往往会落得个花钱不少,却换来骂声不断的结果,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此类事体,我们所见所闻所经历的还少吗?

  一谈到“宜居城市”,不少干部脑海里首先浮起的就是大拆大盖,好像非如此不能显示领导的“大气魄”。其实,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哪项不与“宜居”有关?

  福州为提升“宜居指数”认真解决“还道于民”问题,引来一片叫好声。此事昭示我们:财力有限,更要把劲儿集中使在刀刃上,从那些牵动面最大、涉及利益最多、老百姓呼声最迫切的事抓起。

  那么,到底哪些是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对此,不能光凭着少数领导人的感觉走,唯有充分了解民意,主动听取群众呼声,才能避免工作上的盲目性。

  前些年,福州也出过领导强行决策将闹市改为“步行街”、硬性规定自行车上人行道,结果百姓议论纷纷,最后不得不改回来,投入的钱打了水漂,反倒影响了党群关系。对此,郑松岩市长看得透彻,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为什么政府工作常常得不到百姓的理解,有时百姓意见还很尖锐?就因为缺乏政府和民众平等对话、良性互动的机制。”

  近年来,福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人民建议的征集工作。每出台一项重要的惠民举措,都要事先通过新闻媒体和政府网站等形式,公开向广大市民征求意见和建议,使惠民项目真正来自人民,把选择权和决策权交给人民。这样不仅能更加充分地了解民意、尊重民意,而且使群众对政府的工作更加理解、更加拥护,顺应了民心、化解了民怨、减少了阻力,还使资金造福市民的“性价比”大幅提高,使决策失误的发生几率大幅降低。

  “还道于民”,造福于民,让福州真正成为“有福之州”,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中国经济周刊》2008年第12期,广告热线010-65363446,发行热线010-65363436,邮发代号2-977。

(责任编辑:田瑛)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