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证券频道 > 证券要闻_证券频道

快讯史蒂芬.罗奇:中国模式正在面临的全球挑战

  全景网3月31日讯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史蒂芬.罗奇日前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学术峰会上发表了题为《中国的全球挑战》演讲,他认为30年来,中国经济之所以取得骄人的成绩,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外向型的发展模式,即强烈地依赖对外贸易及其伴随的基础设施和工业化投资,正是这些投资支撑了中国强大的贸易出口平台。
幸运的是,中国对于这种外部导向型经济增长的投入,恰好遇上了新全球化时期的欣欣向荣和全球经济的蓬勃发展。这个意外的结合因素把中国推到了一个让世界妒嫉的位置,因为其可能是当今时代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在享受这些利益的同时,风险和责任当然也会随之而来。当前,中国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模式需要重新平衡,中国需要更多地把重心放在发展来自内部需求支持的经济增长上,尤其是私人消费方面。而且,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模式把中国过度地置于全球经济的周期性发展中,在经历了上世纪70年代以来最强劲的一波5年增长之后,中国现在是时候好好留心一下由美国引发的世界GDP增长的减速了。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还把中国推到了令人担忧的反全球化准星上,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公民,中国必须解决人们眼前的那些顾虑。总之,作为当代历史上最为开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模式正面临着艰巨的全球挑战。

  中国的外部倾向

  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长期以来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而中国已经把这种方法的运用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计算,中国从1982年经济开始腾飞至今,占世界贸易的比重已经上升了8倍。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亚洲其他国家经济发展可比时期内所达到的数字。与中国最接近的是“亚洲四小龙”,即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如果把这些国家和地区合并计算,它们占世界贸易的比重在经济集体腾飞后的25年内上升了5倍。而发展迅速的东盟四国,即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占世界贸易的比重在可比的25年内只上升了两倍多一点。与日本之间的比较尤其让人印象深刻,从日本经济开始腾飞的1955年开始,在随后的25年内,其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仅仅上升了1.7倍。日本一直以超凡的贸易能力闻名,但是推动其经济的外部力量跟中国相比也相形见绌。印度的情况也是一样,其占世界贸易的比重在1990年经济开始腾飞之后才翻了一番。毫无疑问,亚洲享受了当代历史上最外向型及贸易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所带来的好处,而中国在这方面更是遥遥领先。

  从2000开始,中国经济尤其迅速地向外部倾斜。这次倾斜来的正是时候,中国正好遇上了一波特别强劲的世界GDP增长。2003-2007年,全球GDP年均增长率达到5%,这是上世纪70年代早期以来最强劲的一个5年增长期。由于正好准确地赶上了全球增长强劲加速的时期,因此,用了很短的时间,中国占世界贸易的比重基本上翻了一番。

  双刃剑

  全球化赐予一些东西,同样也会带走一些东西。在日趋不受约束的跨国贸易、资本、信息和劳动力流动中,中国所获得的利益比任何一个经济体都要多。但是对中国来说,全球化这把双刃剑既是最大的机遇,也是最大的挑战。

  最近几年,上升的全球商业周期一直在友好地向中国展示微笑。2003-2007年间,世界GDP以年均大约5%的速度迅猛增长,中国日趋强大的出口机器已经无法再要求更多了。同样在这5年间,中国出口的年均增长率达到30%,这几乎是整体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8%的4倍。

  然而现在,全球商业周期开始转向了。由美国引发的全球衰退越来越可能成为现实,这是因为美国感受到了巨大的房产泡沫破裂带来的全面压力。所谓的次级债危机只是泡沫后时期衰退的一个表征。但是这还没有完,最大的危机在美国消费者的消费持久力上。感谢永远上升的房价,加上简单又相对低廉的房屋抵押贷款项目,美国消费者在过去的6年里变成了资产依赖型的消费机器。在2000-2005年间,从住宅房屋资产中剥离出来的抵押资产净值,由占个人可支配收入的3%上升到了近9%,充分有余地抵消了看似长期停滞不前的劳动力收入增长。

  在这个收入短缺、资产依赖的时期,美国的宏观经济支持变得面目全非。2003-2007年间,以收入为基础的个人储蓄率急降,并且,美国国内净储蓄率降到了仅占国民收入1.4%的历史新低。缺少以收入为基础的储蓄,美国不得不从其他国家引进剩余的储蓄来保持经济增长,这要求美国制造大量的经常项目逆差和贸易逆差来吸引外国资本。因此,不仅资产依赖型的美国消费者在房产泡沫破裂后入不敷出,美国自身也陷入了严重且不可持续的国际财政赤字中。

  这场电影马上就要倒退着放映了。由于受罕见的全国性房价下跌的影响,以及次级债危机蔓延限制了房屋抵押贷款,收入短缺的美国消费者失去了房产和信贷泡沫的支持,而这将很可能使支撑整体美国经济的消费转向衰退。随着2007年个人消费支出创纪录地占到实际GDP的72%,而如今房产和信贷泡沫又双双破裂,房产依赖的美国经济想要在2008年避开即将到来的衰退将变得十分困难。从7年来的第二次泡沫后经济衰退中能看到的一线希望是,美国可能就此减少其经常项目的逆差。为了在房产泡沫后重建以收入为基础的储蓄率,美国消费者将削减开支。美国对国外储蓄的需求也将由此减少,而这正是全球再平衡的道路上十分重要的一步。

  来自美国消费者和经济的支持可能急剧减弱,将使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和地区受到影响。尽管很多人对“全球脱钩”充满信心,但是那一结果在这个日趋全球化的世界上不太可能发生。外部导向型的发展中亚洲并不是全球脱钩的理想候选人。

  同样的,在美国消费可能下降的情况下,外向型的中国经济亦不太可能受到特殊照顾。2006年,国内消费仅约占中国GDP的36%。缺少来自内部需求的自主支持,几乎可以肯定,美国经济衰退造成的外部冲击将对灼热的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下降的压力。中国的出口占到GDP的近40%,并且其中有21%流向美国。作为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中国得到了美国终端需求市场的强大支持。而对于出口导向型的中国来说,与美国脱钩的情况不太可能发生。当经济衰退从美国经济中最不全球化的房屋建设活动,转移到美国经济中最全球化的个人消费上来时,这种趋势尤其明显。

  如今进入2008年初,这种调整的初步迹象已十分明显。在1月和2月,中国总体出口年同比增速减至16.8%,比起2007年的25.7%显著下降。尽管这些数据可能因同时受到农历新年和雪灾天气的影响而出现偏差,但毋庸置疑的是,最具影响力的那股力量正开始发挥作用,具体表现为中国对美国货运量的显著下降。2008年2月,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与上一个月相比下降至-5.2%的水平。按2008年前两个月的平均值计算,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本质上并没有增长,这相对于2007年14.4%的增长来说是一次大幅减速。反映出这次出口大幅下降影响的还有工业产量增长,其2008年初1月和2月的平均值下降至15.4%,而近几年增长则为17%。随着如今美国经济衰退的持续,估计中国这部强大的出口机器还将进一步向下调整。对于美国造成的全球经济衰退,中国远没有免疫。

  对于有通胀倾向的中国经济来说,这不一定是坏事。随着2008年2月CPI猛涨至年同比8.7%,中国已经强调增长需要减速,从而冷却过热的经济。在减缓经济增速方面,除了中国人民银行不停地运用货币紧缩措施之外,并没有其他明显的政策牵引出现。不过,外部需求的下降可能比这些措施更具冷却经济的效果。考虑到中国通胀问题严重,经济冷却带来的结果将成为这次美国经济衰退困境中的一线希望。

  全球化的倒退

  同样地,对于外向型中国经济的忧虑也是日趋强烈的反全球化信号。这一点在越来越趋向保护主义的美国国会方面表现地最为尖锐。过去的3年中,国会山收到了至少45条对中国实施贸易制裁措施的法律提案。与前些年不同,其中的两条措施实际上已经在2007年于关键的参议院财政委员会和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上通过了。如今次级债危机看上去好像把国会的注意力从这条制裁攻击线上转移开了。这减小了国会立即采取行动的可能性。但如果美国经济在2008年进入衰退,那么失业率就会上升,这将使华盛顿新政府在2009年掌权时,更多地面临来自保护主义方面的压力。

  当前,一个更疲软的美元只会加高保护主义的呼声。自从去年8月次级债危机爆发以来,广泛的贸易加权美元指数的实际价值已经下跌了7%(截至2008年3月),导致从2002年2月至今的6年里累积贬值了24%。在中国的货币依旧紧盯美元的情况下,华盛顿的政治家没有得到他们所希望的人民币升值的结果。并且,随着最近美元的疲软,尤其是对欧元的严重贬值,欧洲的一些政治家也在要求人民币升值。

  不论有多不合时宜,政治上反对全球化并不是凭空发生的,发达世界中的富裕国家在收入分配上经历了一次严重恶化。在G7经济体中,劳动力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降到了历史最低点,而就在同一时期,资本持有者表现在公司利润上的收益比重却创历史新高。在美国,这个问题尤其让人伤脑筋。美国十多年来生产力增长迅猛,但是中层工人的实际每小时工资却几乎停滞不前。这明显违背了经济学一个基本前提,即工人的薪水最终由其边际生产力贡献来决定。

  如果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对中国的打压可能只会给美国带来更坏的结果,但不幸的是,作为全球化最大受益者的中国正承受这次地域政治反击带来的冲击。并且,在接下来的几年,这种情况将变的越来越严重。

  只是一个周期

  正确地观察这些发展非常重要。世界还并没有走到终点。在整个事件中,商业周期是由美国经济衰退驱动的,而经济衰退之后恢复必然紧随而来。然而每个周期都不一样,这一次将很有可能比早些时候发生的那些轻微衰退都要严重,尤其是因为其继承了一轮严重的杠杆失衡,和少有却严重的美国消费者疲软,而美国消费者是长期以来世界经济在需求方面的主要引擎。但是这仍然仅仅是个周期罢了。现在,它的深度、持久力和恢复特征都成为了人们辩论的热点。

  不论有多痛苦,周期性的调整亦是一个机遇。就像这一次,中国、美国乃至更广泛的全球经济都将获得良好的机遇。中国方面,其经济增长动力有向私人消费转移的需要,然而不能指望这一结果马上令人满意。缺乏安全保障网,即发展完善并可在全国范围内提供保障的养老金、社会保障、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体系,中国的家庭将很可能继续注重“预防性储蓄”。但是,从中国加速建设安全保障网的行动来看,向消费导向型经济的转变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实现。

  对于美国来说,同样有一个打破错误并且日趋不稳定的资产依赖型增长模式的好机会。在每一个连续的资产泡沫作用下,杠杆作用的链条和资产导向型增长的过量都已经变得相当危险。而当前是美国经济重回以收入为基础的消费和储蓄上的好机会,这能减少其巨大并且日趋不稳定的经常项目逆差。这样做,美国还能为美元建立一个支撑面,从而缓和这个世界金融市场中最不稳定的力量之一。由此可见,这个周期对于全球再平衡来说亦是一个很重要的机遇,因为它将减低世界经常项目逆差国家和顺差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

  没有人希望看到周期性经济衰退,尤其是中国。利好消息是,在进入全球商业周期可能出现的下行阶段时,中国拥有庞大的增长缓冲。即便美国的需求冲击带来了最坏的结果,并使中国的GDP增长率由11%下降到8%,这也不可能成为一场灾难。而不好的消息将可能是,中国或美国均固执己见,浪费了这次商业周期性转变带来的再平衡机会。

  我很期待中国抓住这次机会,并且把注意力加倍集中在改革上,尤其是那些能为消费导向型增长提供支持的改革。过去30年,中国一次次很好地利用了周期性衰退使其宏观经济保持协调有序,这一次也不会例外。作为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外向型的中国经济现在又一次到了把握时机的关头。中国将面对眼前的全球挑战,从而应对世界商业周期中的下行阶段。

  (史蒂芬?罗奇现任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此前,罗奇先生为摩根士丹利的首席经济师。本文根据作者2008年3月22日于北京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学术峰会上的演讲而作。)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悲风)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