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中国步入轻微通胀区间 > 通胀各方评论

盯着核心通胀率就行?看看美国1970年代的教训

  史蒂芬?罗奇

  中国存在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2008年2月,CPI同比上升了8.7%,为12年以来最高。中国的政策制定者适时地对这次物价压力的爆发表达了关注。不幸的是,他们正在从那些被邀请参与处理这个关键问题的所谓专家那里,听取一些错误的建议。

  这一事实非常清楚地摆在最近于北京结束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作为一个从2000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并为期三天的会议,中国发展论坛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政策辩论平台之一。会议被安排与全国人大闭幕会同时进行,为相对少数的海内外学者和商界领袖团体与多数中国高官之间的会面提供了一个机会,而参加会议的高官上至总理下至其他官员。


  会议达成的共识是,中国对于最近爆发的通胀不宜反应过度。归根到底,这种观点认为,通胀加速的主体集中在食品和能源部分,即所谓国内宏观经济稳定化政策范围之外的“结构性”力量的反映。构成这个结论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最近食品和能源领域的价格飞涨,都是日趋强大的全球力量爆发的结果。这一观点迅速成了谈论中国“输入型”通胀问题时的定理。

  从表面上来看,数据似乎支持了这个结论。如果把食品部分除去,中国的核心通胀率只维持在1.6%。换句话说,在中国8.7%的年通胀率中,有将近90%要归咎于食品价格的上涨。如果把能源部分也除去,核心通胀率将下降至1.1%。

  假设上述导致通胀的势头减弱甚至出现反弹,专家们得出结论说,通货膨胀在中国进一步蔓延的恐惧是多余的。因此,他们敦促中国的国内政策制定者要保持克制,不要在宏观经济稳定化措施方面,例如货币政策,实行进一步的紧缩。

  我以前见过这种景象。它让我回想起了上世纪70年代早期,那时我才刚刚开始我的职业生涯,成为华盛顿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一名经济学家。在很多方面,今天的宏观经济气候与那个时期极其相似。在上世纪70年代早期,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造成了商品通胀的同步爆发。农产品价格也飞涨,因为“厄尔尼诺”现象通过海流造成了大灾难。当然,接下来还有1973年的石油禁运,使石油的价格翻了四倍。

  当时的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亚瑟?伯恩斯断言美国央行无法采取任何措施去抵御这些由外部或外生力量造成的情况。他将这些归为“特殊因素”,相信通胀必然会自行缓和。

  他吩咐美联储的研究员将这些所谓的特殊因素从CPI中剥离,并重点关注更为“清洁”的内在通胀率。那是现代经济学实践中比较黑暗的时刻之一???核心通胀率诞生了。

  伯恩斯致命的错误就是让核心通胀率指导了美国的货币政策。结果就是,实际短期利率被推入了负值区间,这给日趋泡沫倾向的美国经济提供了致命的刺激。不幸的是,伯恩斯在努力把所谓的特殊因素从CPI中清理出去时,还不仅仅止步在食品和能源上。最终,他把一大群其他“扭曲”因素剥离,其中有房屋所有权、二手汽车、流动房屋,甚至女人的珠宝。当然,最后那个因素被剥离据推测应该是金价受外部驱动飞涨至850美元一盎司所导致的结果。

  上世纪70年代的美联储不仅没有正确地领会实际利率的概念,而且没有很好地理解通胀预期在促成未来价格增长中的关键角色。价格和工资指数之间不易察觉的相互作用,是随后发生的“工资与价格”盘升的主要原因。相互作用持续得越久,就越不容易被解开。看看另一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克的做法就知道了,他最终将联邦基金利率提到了19%才结束了两位数的通胀和通胀预期。中国不应该忽视美国的教训。的确,如今有一些结构性的问题制约了中国猪肉的供应。而50年来最恶劣的冬季天气又导致了中国能源价格的扭曲。

  但是,不论是不是特殊因素在作怪,人们都有足够的理由要担心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已经站在了令人揪心的通胀预期恶化的风口浪尖上。新颁布的劳动力改革刚好在广义通货膨胀加剧的时候推动了最低工资的增长。另外,为中国经济困难家庭提供特殊津贴,即为上升的食品和能源价格提供补偿金的报道亦不绝于耳。

  无论怎样,所有国家的央行都应该把工资和物价的同步增长视作通胀预期的不利变化,对于中国央行来说尤其应该如此。中国央行当前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和一年期贷款利率分别为4.1%和7.5%,这两个利率都大大低于广义通胀率,并且让人无限地回想起伯恩斯对负实际利率的态度以及上世纪70年代的美联储。

  中国去年的GDP增长超过了11%,并且2007年工业产量猛增了近17%。对于这样一个仍然处于白热化的经济体来说,千万不能低估通胀的危险。过热的经济只能加深原本就恶化的通胀预期。央行越早采取更多果断的行动越好。

  我在今年中国发展论坛上所听到的辩论与以前惊人地相似。

  上世纪70年代的那次致命的通货膨胀,专家们正在为如今的中国提供与美联储当年一样可怕的建议。作为一名历史钻研者,我只能寄希望于中国的领导和政策制定者能拥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去留意上世纪70年代那次刻骨铭心的教训。(作者系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略有删节,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责任编辑:王燕)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