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全球变暖与可持续发展观测平台 > 企业可持续发展

北极已成气候研究的热土 大国加紧争夺北极利益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该刊联系。

  2月28日至3月12日,记者随中国大学生北极考察团出访挪威,从奥斯陆到北极之门特罗姆瑟,再经斯瓦尔巴德群岛的朗伊尔城,最终抵达位于新奥尔松的中国北极黄河站。


  一路走过,真切地感受到北极这片冰封之地已经成为各国科学家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热土,同时也些许嗅到了大国围绕北极利益争夺的火药味。

  今夏北极:极点无冰?

  初到挪威的第一天,就从挪威国际极地年秘书处执行秘书长奥利夫?奥尔海姆博士那里听到一个令人震惊的预言??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今年夏天北极极点的冰盖可能全部融化。

  奥尔海姆从事极地气候研究已经有近40年,曾在1993年到2005年间担任挪威极点研究所所长。他在接受《环球》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已经使北极冰盖融化速度达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

  奥尔海姆指着两张北极地区卫星图对记者说:“多种监测结果显示,去年夏天气温最高的几周北冰洋冰盖覆盖降至300万平方公里,为历史最低点。这一数字在2000年前平均为750平方公里。这表明从2000年起,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加剧,势头日趋严峻。”两张图一张摄于2008年2月28日,另一张则拍摄于20年前的同一天。图片明显显示,20年间北冰洋的冰盖面积缩小了一半以上。

  奥尔海姆说:“如果今年挪威年平均气温与去年持平的话,到夏天气温最高的那几天北极极点的冰盖将全部融化,从目前气候变化看这种情况很可能出现。”

  “挪威的这个冬天气温较往年要高出不少,往年2月份的时候挪威到处都会结冰,而现在正如你看到的那样,奥斯陆很难找到一块像样的冰。今年挪威的年平均气温应该会高于去年。”

  奥尔海姆提到,去年夏天北冰洋冰盖覆盖面积最小的那几周,由于冰盖大面积缩小,甚至出现了一条从白令海峡到奥斯陆的新航线,较之原有线路缩短了三分之一以上的里程。过去6个月时间里,美国、英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航运公司已经着手研究利用这短短几周时间开辟新航线,以减少航运成本的可行性。

  “这种情况正是我们深感忧虑的,”奥尔海姆说,“一旦航线开通,必然会有公司承揽油运任务,那些深入北冰洋腹地的大型油轮万一出现事故造成原油泄漏,将给北极地区生态安全造成不可挽回的灾难。即使不出现类似灾难,人类活动过度侵入北极地区也会给那里原本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预知的恶劣影响。”

  “如果海平面上升一米,将使亚洲地区近8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近1亿人口受到直接影响,而给亚洲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将达到4000亿美元。”奥尔海姆说,“按照目前全球变暖的势头,不出21世纪,海平面就将上升一米。”

  谈及人类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势头的对策时,奥尔海姆有些无奈:“其实所有方法都是老生常谈,最重要的就是发达国家要率先承担责任,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充分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逐渐过渡到只把煤、石油当作化工原料而非能源的无碳时代”。

  气候研究的热土

  全球气候变暖,对挪威这个三面环海、狭湾遍布、领土狭长的国家来说,危机不言而喻。由于全境三分之一领土位于北极圈内,极地教育在这里真正做到了从娃娃抓起。

  记者在奥斯陆的挪威科技馆参观“气候未知数”展览时,偶遇一群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正借展区上一堂环境课。展览非常简单,在排球场大小的展区内放了几个大冰块,地上全是冰块融化后的积水,大概有半尺深,进入展区需要换上雨鞋。

  对于小孩子来说,要在这个深度的水里行走,是有些难度的。展区内不时会有人造雨从天而降,弄得孩子们浑身是水。科技馆负责人说,就是要通过让他们从这些模拟场景中亲身感受到气候变暖带来的不便,从而关注气候,关爱生态。

  挪威人被称作“穿着冰刀出生的民族”。3月1日,记者抵达位于北纬69度的特罗姆瑟,初入北极圈就听到了一个关于孩子与冰雪的故事。

  当地小酒馆的老板告诉记者,在像特罗姆瑟这样的挪威北方城市,尤其是乡下,冬天如果暴风雪来临时孩子还在野外,家长是不会出去找的。因为这儿的孩子在三四岁的时候就学会了滑雪,就知道遭遇暴风雪时该如何在野外搭雪屋,掏雪洞。如果在风雪中冻死了,只能说明这孩子太笨,不能适应极地严酷的自然条件,“让上帝召回重新教育”。这个故事虽然有些残酷,但确实反映了挪威人面对极地环境时的坚毅。

  而今,这种坚毅更多地表现为对极地研究和极地生态保护的重视。3月4日到7日,记者在斯瓦尔巴德群岛首府朗伊尔城采访期间,深刻地体会了这种重视。

  朗伊尔城的斯瓦尔巴德大学中心,号称世界上最北的大学,是极地研究的圣地。中心由挪威政府资助,为前来研究的专家学者和学生提供一流的实验设备和后勤保障。

  中心的研究领域非常宽泛,涉及环境、地质、气象、生态等多个领域。由于这里有来自26个国家的300余名师生,大家研究方向各有侧重,使得每个领域又被自动细化为非常小的科目,既有区别又有交叉。

  斯瓦尔巴德大学中心主任朱纳尔?桑德说,中心鼓励研究者另辟蹊径,鼓励学科交叉,这样的指导思想使中心的研究领域像藤蔓一样不断延伸、拓展,催生了许多与极地科学相关的边缘学科。这是中心能居于世界极地研究前列的一个主要原因。

  紧张的北极争端

  2007年8月2日,俄罗斯北极科考队出动深海潜水器,探查4000多米深的北冰洋海底,并安插一面钛合金制造的俄罗斯国旗。俄罗斯媒体称,“北极插旗”的主要目的,是宣示该部分海床属于俄罗斯大陆架的延伸。显然,北极地区因具有极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已成为大国角力的新战场。

  在朗伊尔城,这个人类居住的最北端城市采访期间,经历的几件小事,让记者切身感受到了这种争端,以及挪威人的紧张情绪。

  斯瓦尔巴德群岛是挪威辖下的一块特区。1920年2月9日,英国、美国、丹麦、挪威、瑞典、法国、意大利、荷兰及日本等18个国家在巴黎签订了《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即《斯瓦尔巴德条约》。1925年,中国、苏联、德国、芬兰、西班牙等33个国家也参加了该条约,成为斯瓦尔巴德条约的协约国。该条约使斯瓦尔巴德群岛成为北极地区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非军事区。条约承认挪威“具有充分和完全的主权”,该地区“永远不得为战争的目的所利用”。但各缔约国的公民可以自主进入,在遵守挪威法律的范围内从事正当的生产和商业活动。

  3月6日下午,记者在斯瓦尔巴德州政厅见到了常务副总督伊丽莎白?勒沃尔女士。在不到一个小时的采访中,她花了半个多小时详细介绍了斯瓦尔巴德群岛的历史沿革,目的只有一个,申明挪威对斯瓦尔巴德的完全主权。

  勒沃尔女士的紧张不由让记者回想起前一天在斯瓦尔巴德博物馆参观时的一幕。当时与记者一同参观的有几位俄罗斯来的游客,在博物馆里他们惟一感兴趣的就是斯瓦尔巴德群岛的矿产分布图。反复研读后,他们还用相机拍了照片。当记者走出博物馆时,发现这几位游客正坐在博物馆外的门厅里摊开地图趴在地上仔细研究,不时用笔在地图上圈圈点点。旁边行李包里的专业测距仪显示了他们与一般游客的区别。

  在斯瓦尔巴德条约缔结前,以人口数量及实际有效行政管辖范围计,挪威和俄罗斯对该群岛所占的份量相当,而较之其他国家为多。当时俄国人在朗伊尔城和巴伦支堡等地均有矿产项目,目前俄罗斯人仍是巴伦支堡的主要居民。只是由于条约缔结时,俄国正处于内战期间,无暇西顾,故而在条约中没有争得更大利益。

  但条约中明确了挪威对于其他协约国在群岛的商业活动不得歧视,须给予国民待遇。而且,协约国公民前往斯瓦尔巴德群岛无须签证。按照目前挪威政府具体操作,只要取得申根签证的协约国公民即可从空路进入群岛,而从海路进入群岛则不要任何签证。

  因此,有专家认为,《斯瓦尔巴德条约》对于北极利益的争夺是开了口子的。那么,如果别的国家向斯瓦尔巴德群岛大举移民,怎么办,会不会有改变群岛的主权归属的可能?

  对于这个有些极端的问题,随行的挪威王国驻上海总领馆外交官山鹰说:“谁知道呢?”而斯瓦尔巴德州副州长则说:“如何处理与俄罗斯的关系,是未来斯瓦尔巴德群岛发展中需要认真处理的一件大事。”(孙闻) (来源:《环球》杂志)
(责任编辑:李瑞)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奥尔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