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产经新闻 > 2007年“中国青年丰田环境保护奖”

专题讲座一: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

  李长久(新华社高级编辑,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各位下午好,很高兴今天和大家一起讨论有关环境问题,我先做一个讲演,然后大家提问,一起来讨论。

  据美国经济学家德隆研究,从旧石器时代到2000年250万年期间,全球财富的97%是在后250年内创造的,据统计,到去年全球财富将近100万亿美元,其中82.8%集中在占全球人口不到20%的发达国家。

为什么世界财富的97%是在短短的250年期间创造的?为什么世界财富主要集中在人口不多的发达国家?这是因为,在近250年来,世界上发生了三次重大技术革命,而这三次重大基础革命都发生在西方发达国家。

  三次重大技术革命既推动了生产力的大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创造和集约了巨大的财富,同时也消耗了过多的矿物资源,使环境遭受了巨大的破坏。

  为什么说三次重大技术革命带来了两方面的影响?第一次技术革命,发生在18世纪的60年代,它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带动了交通运输业,如航海、铁路等等的发展,开创了广泛使用煤的时代。从那以后,全球大量的消耗煤炭资源。第二次技术革命,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它的标志是电力、电话、电灯的发明,人类进入了电气化的世纪,特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汽车飞机的广泛应用,又开始了广泛使用石油的时代,人类开始大量的开采石油。

  所以我们说三次重大技术革命,既给人类,特别是给发达国家,带来了巨额的财富,与此同时,也使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大量的排放二氧化碳,使全球变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这就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环境形势。

  发达国家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在两次大幅度石油上涨的冲击下,开始调整资源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开始采取节能减排的措施,比如说英国大家都知道,所谓雾伦敦和泰晤士河的严重污染,日本到60年代的情况还是这样,到现在已经完全变了。发达国家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解决环境的问题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和成效,但是占世界人口80%以上的发展中国家,从战后才开始加快发展。发展中国家怎么办?这个路子怎么走?是不是还要走发达国家200多年来所走过的道路?就是走环境破坏的经济发展模式,还是要找到一条环境保护型、友好型的发展模式,这就是摆在世界各国人民、各个国家面前的严峻形势和选择。

  由于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现在人类面临着两个方面的严峻挑战,一个是食物问题,也就是粮食问题,一个是能源问题。我们先说说粮食问题,因为粮食问题可能比能源问题还要严峻。大家都看到了,近几年来,粮食问题越来越严重,过去10年有9年全球的谷物供不应求,过去9年有8年全球的食物供不应求,靠什么呢?靠库存,这就导致了全球粮食库存的急剧减少。据统计,全球粮食库存率已经从1999年的31.6%下降到2006年的15.5%,已经明显的低于联合国粮能组织关于17%到18%的粮食安全线,到去年年底,全球的谷物储量只有4亿吨,是198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粮食问题现在是越来越严重,正因为粮食供不应求,粮食库存急剧下降,就导致了粮价大幅度的上涨。去年,小麦、大麦、大豆的价格翻了一番,今年头两个月全球一半人口、亚洲70%人口的主食??大米上涨了40%。大家会问,全球粮食为什么从过去供大与求出现了供不应求、出现了库存急剧下降,甚至有可能出现粮食危机甚至粮荒,为什么?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人口不断的增加,而耕地却越来越少。人均耕地全球已经从1900年的7公顷多降低到去年的2公顷。耕地为什么减少?人口增加了。为了满足人们的粮食需要,所以就大量的开垦耕地,从1945年到现在,全球开垦的耕地相当于18世纪、19世纪之和,但是还是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怎么办呢?砍树。20世纪90年代,全球森林资源将少了1亿亩,并且仍然在以每年1300万平方公里的速度继续减少。森林被砍伐,种地打粮食了,可是沙漠化、荒漠化不断的扩大,林退沙进,沙漠化不断的扩大。现在我们地球上生活的65亿人口,将近有五分之一已经直接或者间接的受到荒漠化的影响,如果不采取措施,继续破坏森林,那么到2025年,非洲、亚洲、南美洲将分别丧失三分之二、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可耕地,就形成一种恶心的循环。要破坏森林嘛、要种地嘛,结果就沙漠化、干旱化越来越严重,将来耕地肯定越来越少。

  第二,主要发达国家用粮食生产乙醇燃料。这是一个很直接的原因,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现实原因。比如美国玉米产量占世界玉米产量的40%,美国出口玉米占世界出口玉米的70%,去年美国27%的玉米产量用于生产乙醇,根据美国去年新通过的能源法案,未来10年、20年,美国玉米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可能用来生产乙醇。我们知道,全世界能够大量出口粮食的只有10几个国家,美国、巴西、欧洲一些大国,都在或者正在准备用粮食生产乙醇,这将导致全球粮食供应急剧减少,而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需要进口粮食,这怎么办?这就有可能出现粮食供不应求,甚至有可能出现粮荒。

  第三,自然灾害。由于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特别是全球变暖,这个影响可能越来越大。有的专家估计,如果全球继续变暖,而且是非常可能的,在20世纪平均温度上升了差不多0.6摄氏度,据估计,21世纪平均温度可能上升1度以上,甚至还要高。全球变暖将大大的影响农业生产,据有的专家预计,到2025年,印度将丧失40%的生产能力,印度有几亿人口将面临着饥饿带来的威胁,非洲有些国家的农业可能丧失生产能力,所以这个问题越来越严峻。这就是为什么粮食从过去供过于求到现在供不应求,库存急剧减少,甚至有可能出现粮食问题的主要原因。

  这对我们中国来说,我们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是人多地少,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新中国成立以来可以说创造了一个很大的奇迹,中国解决粮食问题、解决吃喝问题,这是我们对全世界最大的贡献。问题是我们的耕地还在减少,在1996年,那时候我们的耕地是19亿多亩,到去年已经降到18.3亿亩,人均耕地现在只有1.4亩,不到世界平均数的三分之一,我们怎么办?这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考验。现在我知道在座的青年朋友参加植树造林、参加防沙治沙,这是非常有长远意义的战略问题,我们知道,沙漠不治理会不断的扩大,我们现在全国耕地面积已经将近三分之一荒漠化了,我们森林资源占世界比重也是比较少的,我们自己防沙治沙。据1984年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来沙产业、草产业的概念以来,我们在内蒙也好、吉林也好、在西北地区治沙防沙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有些荒漠地方已经披上绿装,但是这还是刚刚起步,所以在座的青年朋友参加这项活动、倡导这项活动这是有长远战略意义的。

  第二,就是要实现同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我们国家整体现代化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提出单位产量,提高农业土地的利用率,不仅提高产业,而且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第三,改善和保护环境。这都是在座诸位正在做的,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第二部分我想讲一下资源问题,特别是能源问题,这也是全世界现在面临的正在研究的课题。

  现在主要发达国家,特别像美国、欧洲,为什么现在开发用农产品来生产生物燃料?这是因为矿产资源越来越少。我们知道矿产资源是一次性资源,越开采越少,比如说石油资源,石油资源现在确实很多,现在估计有3万亿桶,现在已经开发出了1万亿桶,还有2万亿桶,但是开采、运输都需要巨额的投资。很多发展国家都在为后市有时代做准备,其中之一就是用粮食生产乙醇。

  我们国家资源问题也很严峻,因为我们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一直增长速度比较高,现在大家讲到的都是我们的增长率多高、我们经济现在处于世界第几位了,这是一方面,我们经济快速增长需要资源,资源怎么解决?资源能不能保证我们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我们需要的45种重要的矿产资源到2030年可能只有6种能够满足国内的需求。现在我们不仅需要进口石油,现在我们石油的进口量占我们需求量大概将近50%了,铁矿石我们需求量进口所占的比重超过50%,我们农产品总体上自给率很高的,有的产品自给率百分之百,但是也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比如说大豆,现在我们需要的大豆差不多70%是进口的,我们去年一年消费4千多万吨大豆,其中进口的占70%,而榨油用的大豆进口占80%以上,所以我们感觉为什么去年以来物价大幅度上涨,大豆价格的上涨带动了猪肉价格的上涨,大豆喂猪,猪肉榨油,油类价格上涨,我们吃的豆腐、豆奶、豆浆等等,所有豆制品价格普遍上涨,所以我们消费品价格上涨上猪肉、食油占了很大的比重。怎么办?现在我们要探讨这个问题,今后到底走一条什么道路。

  比如说能源问题该怎么办?我们要保持今后长时期比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就必须解决资源问题,特别是能源问题,关于能源问题大体上要从几个方面来解决,第一个,提高煤炭的综合回收率和利用率,我们国家的煤炭资源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大体上现在资源储量有6千多亿吨,居世界第一位。但是我们煤炭资源的综合回收率只有35%左右,小煤矿只有10%到15%,也就是说我们采一吨煤差不多要浪费掉2吨煤,发达国家综合回收率达到70%到80%,如果把我们的煤炭资源的回收率提高到发达国家70%到80%这样的水平,我们煤炭资源就可以增加2倍,这个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就可以大大减少对外能源的需求。同时要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我们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也是比较低的,特别是煤成气长期以来白白的浪费掉了、都跑掉了,而这部分能源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回收率、综合利用率。

  第二,发展核能。科学家们认为,核能是部分替代矿石能源最现实的选择。像欧洲核电站整个欧洲电力发电的30%,法国达到80%,像我们的邻国日本、韩国都达到了20%、30%以上,我们的核电占我们发电总量的2%左右,因为我们刚刚起步,所以我们发展核电的潜力是很大的,特别是现在几个大国美国、日本、欧盟、俄罗斯、印度、中国、韩国等等,正在联合研究核聚变,就是从核裂变能到核聚变能,核裂变能用的是油,需要很多燃料,燃料也很缺,核聚变能用的是海水,这个资源是取之不尽的,所以专家估计,50年左右可能核聚变能要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这个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能源的短缺问题。核聚变能不仅资源丰富,而且是最清洁的能源,这也是我们生态文明很重要的一个措施。

  第三,生产可再生能源。中国生产可再生能源的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比如说太阳能,中国农村广阔的地方都可以用太阳能,我最近到山西看到一个地方,农户家都用的太阳能,热水都取之于太阳能,风能,西北部也很丰富的,特别是我们的农牧的副产品生产生物质能的潜力是很大的,我们现在国家已经明确了,我们不提倡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而要用剩余产品、废品来生产生物燃料,这个潜力是非常大的。

  第四,节约能源。我们的单位产值的耗能量跟发达国家没法比的,比如跟我们的邻国日本相比没法比,得差五六倍,日本在节能减排这方面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特别像丰田,这次我们开展这方面的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

  我们从这些方面就可以把我们的能源问题、资源问题,特别是能源问题,进一步得到解决。

  这是从能源来看,这些方面都是有潜力、有余地的,就是并不是说我们现在就没有办法,办法是有的,关键是我们要创新。我记得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1911年出了一本书《世界经济发展理论》,里面提出一个观点是什么呢?创新是创造性的破坏,现在从200多年的历史来看确实是创新是创造性的破坏,比如说我们的农业,后来带来了人拉梨、生物拉梨,但是也有破坏性的方面,比如毁林、沙漠化,如何能够避免破坏性的毁灭,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日本有一个学者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很值得我们思考,提出什么观点呢?现在人类处在一个以环境为核心的地球危机。这个问题提的是很大的,地球危机怎么办?怎么面对这个地球危机?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的所长莱斯特?布朗,关于中国他有一个讲话,我们可以研究。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有这么一段讲话,“由于中国的人口如此之多,人类迄今为止走过的所有发展道路对中国都不能适用,要不了多久中国非得开拓一条全新的航道不可,这个发明了造纸术和火药的民族,现在面临一个跨越西方发展模式的机遇,向世界展示怎样创造一个环境上可持续的经济,中国要成功了,就能为全世界树立一个光辉的楷模,为人类所敬慕、效仿,中国要失败了,所有的人都将为此付出代价。”

  这个话我们怎么理解?我想他是一方面对中国寄予厚望,现在200多年来环境破坏型的发展模式不能走了,有的专家提出,应该以2000年为一个转折点,要走向一条环境保护和友好型的发展道路,要探索一条环境保护和友好型的发展模式。这是莱斯特?布朗对中国所寄予的厚望。同时他讲到,如果中国的探索成功了,那将是对人类作出的很大的贡献,如果中国继续走过去发达国家200多年所走过的道路,将对全世界都产生重大的影响。这句话的意思可以从这两方面来理解,我觉得这就是摆在我们中国人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选择。

  大家知道,现在世界经济的重心正在从西方回归东方,为什么说回归东方呢?因为我们知道,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世界经济的重心是在东方,人类的文明是在东方,自16世纪以后世界科学中心从东方转移到了西方,特别是16世纪以后东方遭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掠夺和剥削以后,东方落后了。二战以后,从日本开始,首先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接着我们知道是四小龙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世界银行到20世纪80年代末有一个说法,东亚奇迹,就是从二战后,特别是从50年代以后,到80年代,东亚经持续快速发展。现在日本经济和四小龙经济发展放缓了,接着就是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和印度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和印度人口加起来是20多亿,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有一个说法,说“金砖四国”,哪四国呢?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其中中国和印度人口最多,这两个国家的经济现在虽然受世界经济放慢的不利影响,即使这样,中国和印度经济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所以世界经济的重心正在重新从西方回归到东方,与此同时,东方,特别是我们亚洲国家,也面临着严重的选择和挑战。就是说我们既要保持经济较快的发展,又要探索一条新的发展模式,这就是环境保护和友好型的发展模式,如果这条模式我们找到了,这条道路我们走通了,那么对我们中国来说,不仅对中国实现经济和环境、人和自然友好可持续发展,而且将为世界经济持续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

  所以我想今天我先讲这么多,剩下的时间和大家一起共同来讨论讨论,看大家有什么问题。

  主持人:感谢李长久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内容丰富的,从历史的古今中外列举了非常多的历史现实,在当今我们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重要意义的一个专题的讲座。特别是在我们李老师报告的后段,提到了我们环境友好型的构建、节约型社会建设重要的意义,包括对粮食危机、能源危机也提出了如何解决的一些具体而现实的方法,当然也需要有些科学的研究。下面我们请在座的朋友向李老师请教。

  提问:在德国的中国学者提出这样的问题,中国要成为世界最强大的国家,首先应该在能源技术上面有突破,你是否赞同这个观点?第二个问题,北京可能是中国最耗能的一个城市,你是否认为环境保护应该从北京做起?

  李长久:其实我讲了两个问题,能源和粮食,粮食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讲可能比能源问题还严重,因为能源短缺,比如说停电了,停一个礼拜我们可以承受,如果粮食短缺一个礼拜可承受不了。所以这两个作为资源来说,粮食比能源重要,最近温总理特别强调粮食问题,说“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当然能源问题也很重要,在粮食保证供应的基础上,在粮食安全的情况下,我觉得能源也非常重要,因为没有能源经济没法发展、交通运输没法走、人们难以生活。

  第二个问题,我觉得环境保护不应该限于北京,因为你离开大环境怎么保护环境,沙尘暴、酸雨,北京是无能为力的,你说北京要蓝蓝的天,周围都是沙尘暴,今天来了、明天来了,北京怎么保护啊,我觉得这是一个综合治理的问题,首先是像西北、东北、西南这些地方环境要保护,要做好环境保护问题,北京才能保护环境,这是整体的问题。

  主持人:我非常同意李老师的观点,环境这个问题是没有边界、没有国界的,北京的环境保护需要兄弟省市、周边省市的一些支持,我们在8月份召开奥运会期间,因为要环境达标的问题,已经启动了周边协调作战环境保护的相关措施,所以不仅仅是北京的问题。

  提问:我是今年丰田奖的获得者,我来自北京,我叫周自衡。您刚才在讲座中提到,粮食紧张有很大德源因就是全球的生物质能的发展,而生物质能的发展主要原因就是粮食作为生物质能,但是我现在能做到,在北京我是用生活的垃圾油变为柴油,现在我已经做成了,但是我在往下走的时候我却走不动,我跟一些部门联系,碰到几个问题,第一个,要求我必须达到多大的规模,就是你必须得投资多少多少,这个对于环保来说实际上是门槛。第二个问题,好多人提到标准,他们都是拿粮食作为一个纯的来料变成一种纯的产品,像我这个东西可以把各种污油,动植物油都有变成柴油,却要求我成份上的标准。第三个,我跟各个部门,有的人说你这个是垃圾为原料,是归环卫、归市政,有的说你是再生能源牵扯到发改委,有的要么门槛就不理,这种事怎么办?您是从高端来讲战略,我们这种作为实际的应该怎么弄?

  李长久:我觉得你这个方向是完全对的,这是我们国家的政策,我们国家现在已经明确提出不提倡、不鼓励用农产品,就是用粮食来生产生物燃料,我们国家农牧副业的剩余产品废料是很丰富的,因此我觉得你的探索和国家提倡的是一致的。你提的三个问题我谈谈我的个人看法。

  第一个问题,我认为不应该限制,一开始都是由小到大,一开始就规定必须生产多大规模,这个就是限制你发展。这是我个人看法,我觉得第一个问题就是不应该限制门槛,任何事情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

  第二个问题,你说用其他动物油,这个美国早就开始了,应该是可以的,用像其他动物的内脏变成生物燃料,这个美国早就开始了,有些国家也开始了,不知道英国、日本有没有,我看材料美国早就开始了,不知道这个问题在哪里。

  第三个问题,我真说不出来。

  提问:我是北京大学的学生,我们学校也在进行一些环保的教育,宣传一些工作,包括校党委、团委,还有一些学院,都在推广这些工作,但是就我个人来讲,从校园环境的氛围来说,我感觉成效并不是太明显,包括宣传也好、教育也好,确实深化了我们的环保意识,但是我感觉这些都建立在理性理解的层面上,缺乏一种对环境问题的感性认识,您觉得通过建立什么样的模式,可以让我们更能够近距离的接触环境问题,让我们切身体会到确实现在环境问题急需解决,让大学生承担更多的责任,为这个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

  李长久:我觉得第一点,就是要丰富的知识,了解实际,中国过去长期以来就讲中国地大物博,这个思想是深入人心的,实际上按人均来看,中国既不地大也不物博。我前年在加拿大访问期间,我了解到加拿大才是地大物博,加拿大的面积比中国大,加拿大人口3200万,相当于中国的上海和北京的人口,那确实是地大,森林到处都是,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现在要普及教育、普及知识。再有,俄罗斯是地大物博,俄罗斯的地下资源是最全、最丰富的,俄罗斯可以说可以关起门来自己发展,他的人口1亿多,而且人口在减少,我们人口13亿多,还继续增加,到2020年、2030年可能达到15亿、16亿,这些来比较咱们的教育太少了,普及教育做的不够,实际情况不了解,过去长期的教育地大物博给人的印象太深了。

  第二点,我们缺少一种长远的战略眼光,浪费太严重,就是说我们现在消费要考虑到我们子孙后代,就是我们给我们子孙后代留下什么?是留下山清水秀,还是留下山河破碎?这个问题就要有一个长远、有一个战略的眼光,不能只顾我们这一代消费、快乐,比如说占地,我最近到河北某一个县,县政府占地面积比加拿大多伦多市政府占的面积大的多得多。加拿大地多吧,他的市政府占地面积很小的,多伦多市长办公室的屋子很小的,他的秘书就在外边一个小屋子,跟外边通着,都可以看得到的,可以跟市长对话的。我们有一个县,甚至有一个县的不说多大干部办公室可阔气了,这是什么问题呢?就是说我们就没有一种长远的战略眼光,就是我们要消费,我们要快乐,但是给我们子孙后代留下什么?这个问题要考虑。鲁迅过去都讲过这个问题,过去春秋战国的时候孙子、孟子就讲过,天人合一,什么叫天人合一?就是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我们现在开发、现在所取要考虑到将来。

  第三点,现在我们确实刚刚开始,我们环境教育、生态文明的教育应该说现在太少了,确实应该大大的普及、大大的提高这方面的教育,所以我一开始说咱们搞这个活动,包括丰田支持这个活动,我觉得确实有长远战略意义,非常有意义。

  提问:我是北大的学生,刚才您讲了中国的环境、能源、粮食问题,也谈了目前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我想问您的就是,就当今中国而言,您觉得在中国环境问题、粮食问题之所以不能解决、之所以有许多困难,最大症结在什么地方?以及我们今后如何在结构上进行调整?

  李长久:这个问题涉及到体制和政策问题,说不知道合适不合适。我觉得现在应该说中央看的比较清,十七大也好、两会也好,关于能源问题、粮食问题、节约问题、节能减排问题都强调的非常到位,现在问题关键是落实,也就是说宏观和微观、中央和地能不能协调一致,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在这里,就是中央讲的这些东西在基层能不能落实,比如说保护土地,两会期间就讲到了,要守住18亿亩这个耕地的红线,你守住没守住?咱们在这里讨论,我就怀疑了,怀疑在什么地方呢?地方能不能全国一盘棋的从长远的战略上考虑这个问题,现在耕地面积缩小有几种,一种就是工业城镇化或者中小城市化,中小城市化占地很多,现在有些小城市、有些县城的发展,你看跟那个县的实力完全不相适应,非常漂亮,这个能不能管住,如果你管住,我觉得18亿亩耕地的红线就很可能守不住。因为从1996年到去年,全国耕地净减少了1亿亩,十五期间就减少了9400多亩,如果十一五期间再减少这么多耕地,那问题就非常严重了,我觉得这是很大的问题,耕地减少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说你能不能上政下行,如果地方不执行有什么办法来制约,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现在沙漠化,在全世界,包括中国,都在继续扩大。现在在内蒙也好、吉林也好、西北也好,确实治沙防沙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总体上来看,全世界,包括中国,荒漠化非常严重,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耕地18亿亩的红线就保不住,所以治沙、防沙和造林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落实也有问题,所以我说恐怕全国从体制上、从法制上、从政策上各个方面采取措施,要千方百计的维护住18亿亩的红线,对我们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提问:我是今年丰田奖的获奖者,我来自山西,叫刘锋,我是做环境教育的,我们这几年去过像新疆、四川这些多民族的地区,但是在我们的演讲过程当中会发现,环境保护在大学生当中基本上是汉族学生的一种文化活动,参与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反而相对较少,引起我的一个思考,环境文化是不是一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是不是对于地方文化的一种冲击?对这个问题有很多困惑,想听听您的意见。

  李长久:这个问题你说的也有道理,有的地方烧木头,你不忙他烧木头、不让他砍森林怎么办,这个我觉得可能会不会涉及到民族文化问题,我觉得主要还是解决供应问题,我想如果少数民族地区如果有电了,人们看上电视了、人们用有电了、人们用煤气了也不用再烧炉柴,也不会再砍树了,我觉得这是供应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最近到怀来县城,那里有的用煤气罐,有的煤气罐都没有,那是县城,得生活啊,所以环境教育恐怕得广泛的开展。

(责任编辑:丁潇)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