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中国金融观察 > 金融聚焦

专家解读:从紧的货币政策基本是一个神话(图)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报告,2008年2月中国消费者信心的三项指数降至14个月以来的最低点,其中消费者满意指数为90.5;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4.3;消费者预期指数为96.8,这个变化对我们的整个宏观经济提出了严峻挑战,扩大内需和促进消费已经成为中国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然而,2008年2月中国CPI指数为8.7%,这也是历经14个月CPI指数罕见直线上升的最高点,与2007年2月的CPI指数2.70%相比上涨了3.22倍,这个变化更增加了人们对于中国能否实现高增长的担忧。
但是,中国目前正推行的货币政策已告诉我们这个担忧是不必要的。

  1、2008年从紧的货币政策只是一个管理概念,对于中国而言也是一个基本神话

  美国经济的立国之本概括起来就是造钱、借钱、圈钱和花钱,中国经济的立国之本则主要是生产、投资、贸易和消费,目前驱动整个中国宏观经济运转的核心动力就是中国对生产和消费的强大货币供给能力。因此,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速就是判断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的基础,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速降不下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就不可能降下来。目前中国的高储蓄体制不但营造了当代世界上最强大的货币资本积累体系,而且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和核心本钱。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金融机构本外币信贷收支表》,截止到2008年2月末中国的各项存款合计41,5859.25万亿元,各项贷款合计29,0529.81万亿,贷款总额为存款总额的近70?,这个规模的投入就意味着中国的宏观经济仍将在2008年获得高速发展,也决定了只有通过高速的经济扩张性增长,才能解决中国发展中的各类问题。

  央行副行长易纲表示,2008年,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为16%左右,这也就意味着2008年广义货币量M2余额将达到46.8万亿元左右,而且将比2007年新增6.5万亿元左右的人民币的货币供应。考虑到人民币快速升值的因素,以及2007年8月13日已做调整的人民币强制性结汇政策,这也就意味着央行必须投放更多的基础货币,倘若加上这部分外汇结汇的特殊情况,2008年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的增速反倒可能是近年来比较高的。在实际经济运行中,所谓的货币从紧政策应该还仅是一个神不似形也不似的写意。从已投放和将要投放的货币量而言,货币从紧政策不是指减少规模,而是针对部分产业的信贷纪律约束。因此,2008年的货币从紧的政策主要是一种管理方法和行政服务概念,对于中国发展需要而言也是一个基本神话;或者也可以说2008年的货币从紧政策更多的是不能推行类似2003年因应“非典”时采取的高度货币扩张性政策。若以如此规模的广义货币量的增速,中国2008年经济仍将维持11%左右的增长,否则也就意味着中国宏观经济出现了问题。当然,因应汇率变化,经济增长肯定会有些浮动。

  2、就业是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基础

  虽然2008年2月的通胀超过了8?,作为人民币的纸币体系进入了负利率区间,也就是说到银行存款基本上是负收益。但是截止到2008年2月底中国居民的储蓄存款额仍为18,7304.29万亿,其中定期存款为11,5684.00万亿,这个庞大的储蓄体系不但造就了农行、工行、建行、中行四大银行税后利润就超过了3000亿元,使中国银行业的盈利有别于西方国家受困次贷危机的银行业而一枝独秀;而且也维持着中国目前就业人员76990万人的水平,这其中包括城镇就业人员29350万人,2007年中国城镇就业净增加了1040万人,城镇就业新增加了1204万人。从维持就业水平而言,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不可能也不会降低。

  若以2007年底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40.3万亿元并同比增长16.7%计算,2007年广义货币供应量相当于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促进增加了72万人口的就业。2007年底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比2006年增加了5.7万亿元人民币的供应量,也就是说每增加近50万元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就会增加一个城镇就业人口。

  倘若2008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增速减少一个百分点,也就意味着全年将减少70万左右的就业。2008年中国仅高校毕业生就将达到559万,而且预计今后3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降低目前的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也就意味着将直接造成至少几百万的学生失业或变相失业,这肯定是比通货膨胀更为可怕的社会后果,也是物价上涨和失业增加结合作用合力冲击中国改革最不利的选择和最大的代价,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没有资本采取这个下策。而且2007年40.3万亿元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支撑了2007年中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19亿元,它比2006年增长了11.4%,2007全年税收收入49449亿元(不包括关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比上年增加11813亿元,增长31.4%,这也是世界大型经济体系增速最高的。

  因此,近二三十年以来,特别是近5年来中国是通过货币政策的有力扩张取得了如下成就,即:GDP增长每年超过10?;财政收入增长每年超过10%、20%、甚至30%;城镇就业每年新增加千万左右人口。回顾历史更将确认这个观点。

  2003年底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22.1万亿元,同比增长19.6%,2003年底全国就业人员74432万人,比上年底增加692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5639万人,增加859万人。全年有440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2003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也达到了116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

  2004年底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25.3万亿元,同比增长14.6%,2004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80万人,比预期目标多80万人。全年有510万下岗人员实现了再就业。但是由于2004年底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的增长仅为14.6%,是2003年以来5年最低的,2004年末城镇登记的失业率为4.2%,2004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1365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5%。

  2005年底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29.9万亿元,同比增长17.6%,2005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5825万人,比上年底增加625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7331万人,新增加970万人,净增加855万人。由于要消化2004年的就业人口的压力,2005年底城镇登记失业率仍为4.2%,与2004年相比,2005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82321亿元,比上年增长了9.9%。

  2006年底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34.6万亿元,同比增长16.9%,2006年底全国就业人员76400万人,比上年底增加575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8310万人,新增加1184万人,净增加979万人。历经几年的消化,2006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终于比2005年底有了0.1个百分点的下降。2006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也达到了209407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0.7%。

  因此,维持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的增长也就是意味着维持中国就业水平的提高,维持经济和社会改革的同步性。从技术上而言,通货膨胀和失业在短期内存在着复杂的交替关系,而在长期运行中通货膨胀对失业的影响可能较小。采取紧缩政策客观上可能会形成“低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的局面比较高,但不是惟一的;采取扩张性政策形成“高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的可能局面比较高,但也不是惟一的。当菲利浦斯曲线失灵时,曲线与横轴垂直,即通胀无论到什么程度,都可能存在一定的失业率。然而对于中国而言,城镇失业一个百分点就是几十万人,相当于两个新加坡人口。因此,决不能够为了要抑制通货膨胀就降低经济发展速度,顾此失彼,贻害无穷。

  目前中国20多万亿元的银行贷款资本支撑了2007年中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19亿元;支撑了2007年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了121381亿元,增长13.4%,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9.2%;支撑了第三产业增加值96328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1%,这两个产业合计占了中国GDP的80%,这也是当代中国的主要生产方式和生存方式,这个体系目前需要资金的注入而不是减少投入以实施转型。倘若急速转弯不但会自毁长城,而且会车毁人亡。

  3、外资和内地机构资金都不会离开中国这块钱能生钱的热土

  由此可见,只要广义货币供应量维持在一定水平,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就不会大幅降低。目前中国的蓝筹股公司的市场主要在内地,它们主要由大型国企转制而来,因此大蓝筹公司应该就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也必将伴随中国经济的增长而发展,因应短期需要而采取的限价和补贴政策对它们的影响将是暂时的。又由于能源和金融企业的权重超过了上证指数的50?以上,因此2008年的中国现行股票指数肯定会有所表现,所以,对能源和金融企业的改革利多比直接救市还具有持久效应。

  正是基于此,外资和内地机构资金都不会离开中国这块钱能生钱的热土,只不过这种生钱模式的过程是独特的、残酷的、激烈的博弈。不能简单拿美国或香港资本市场的状况套用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美国及中国香港的经济增长、扩张能力都不能与中国同日而语。

  中国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大宗资源产品的进口能力和长期需求,由于国内在探矿、采矿等方面的限制政策,这一需求主要被迫转为向全球开放的重商主义的国际采购,它直接导致了中国的输入性通胀,同时也造就了一种转型机会。如果中国实行以国内资源的生产替代进口,将打击全球主要大宗商品的现货和期货市场。如果在5年内实行内需生产替代进口的发展模式,可以实现一石多鸟,既打击全球主要商品的价格,也可以扩大国内生产和提高就业,同时促进中国经济大发展。可喜的是,今年2、3月份,国土资源部在国内资源的探矿、采矿政策方面的改革创新,有可能推进中国在三五年内以内需替代进口,这对中国的资源类上市公司是天大的好消息,而大型资源类上市公司占上证指数30%至40%的权重,扩大内需实为对中国股指的重大利多。

  4、用市场经济手段应对通胀是必然选择

  近期干扰股市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对通胀的理解。目前中国的通胀,既有国际因素的影响,也有国内因素的影响。而且到现在为止,国内通胀已不是一个局部通胀,而是一个全局性的通胀。对这个通胀的结果,采用类似计划经济的限价、补贴等方式修理不可能长久,最终必然会采用市场经济的方法来解决。其中采取扩大内需生产,提高供给,放开相当的价格管制,分期、分机与国际接轨,应是尽快作出的抉择。有车的人大多数收入偏高,因此,对石油企业的补贴,就相当于补富不补穷,这是有失社会公正的,也必然是一种临时性措施。2008年中央财政用于廉租住房的投入不过68亿元,对中石化的补贴就超过这个数字,这显然不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这个政策短期调整已成必然,解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平衡,可以通过的大型产业基金和发展期货市场的方式进行,其中补偿投资者的方法可以改息为券,即不向投资者支付利息,取而代之的是与生产挂钩的油气实物券。这样价格一旦放开,整个社会都将受益。(作者系《中国改革》杂志学术顾问) (来源:东方早报)
(责任编辑:王燕)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