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刘昆明
刚刚欣闻上海房价回暖、
万科首季销售过百亿的消息,不少一线城市的商品房成交量上周又出现大幅下降。看来一切似乎还在迷雾之中。现在各界有所共识的是,房地产商很“缺钱”。
为钱发愁
“现在融资确实难,即使项目四证齐全,也不一定办得下来,还要等银行额度”,
苏州高新财务总监潘翠英说,不是银行不愿意贷,它是很想贷给你,但它没有贷款额度,也没办法。
这种现象在全国都很普遍,因为银根很紧,额度控制很严。
事实上,为钱发愁的事情更多地发生在中小房地产企业身上,因为他们余粮不多。东莞常平一家房地产商在跟记者交流时就说,现在珠三角很多中小型的房地产商已经开始出现资金链断裂的危险,甚至一些大的房地产商也出现了这样的危险。
怎么办?潘翠英说,要么花几个月时间等待银行的贷款,要么自己解决。上述东莞这位房地产商说,现在大家都是各展神通???通过私募增资的有,卖地的有,卖股权的有,找民间借贷的也有,只要能够扛过这段时间,大家觉得还是能够好起来的。
与未上市房地产企业不同的是,上市房地产公司在2007年再融资后就开始“囤粮”了,而且是在加速“囤粮”。据WIND资讯的数据显示,截至昨日,已经发布年报的68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中,有超过70%的上市公司2007年的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出现快速上升,上升幅度超过30%的有39家,其中万科、
招商地产、
金地集团和
保利地产的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59%、285%、176%和403%。
中金最新发布的一份调研报告也显示,现在诸多城市中多数项目针对不同付款方式给予一定优惠,如一次性付款95折,贷款98、99折等,显示出在成交量低迷的状态下,开发商面临的资金压力依然较大,对现金回笼的要求力度较高。
甩卖资产变现
对于资金紧缺的房地产公司来说,卖资产是最快也是最便捷的资金回笼方式。近期,包括
中华企业、
天创置业等在内的房地产上市公司频频出现股权转让事件,比如中华企业就将2006年10月以5.4亿元的价格通过竞拍方式获得的万泰大厦整体转让给上海工业投资集团,目的就是加快资产周转,促进资金回笼。
天创置业则更为明显,由于该公司在2006、2007年拿了不少地,2008年该公司新项目均处于前期阶段,基本是齐头并进,可售存量商品房不足,资金不足是主要问题。为此,该公司不得不将在北京的主要房地产公司???天创世缘公司38%的股权出让给北京一家服装制造企业鑫福海工贸集团,并将与其共同开发“棉花片”项目。
除了卖资产,加快商品房的销售速度也是不少房地产企业选择的方式之一。比如,万科出乎市场意料地在一季度实现过百亿的销售目标,这种转变在万科董事长王石提出“拐点”论、万科在全国掀起降价潮时就有所体现。事实上,这种降价策略最主要的动力就是为了迅速回笼资金。
万科的降价促使更多的房地产商降价,加快商品房的销售进度,连一向走中高端路线的招商地产也不得不转向快速销售的策略。
合作开发
房地产商一方面加快现有商品房的销售,一方面也在控制开发项目的建设进度,减少投资支出,寻求合作伙伴。最近
汕电力A就公告称,考虑到政策的进一步宏观调控,以及项目本身的原因,决定退出原来参加的一家广州房地产公司的股权和广州白云区一块项目土地使用权的拍卖,此前汕电力已经支付了保证金2.4亿元。
此外,为了在减少自身资本支出时房地产项目开发不落后,很多房地产公司采取了与外部投资者合作的方式开发项目,其中不少企业的合作方是国外的机构投资者。比如万科与新加坡政府产业投资有限公司(GICRE)合作,金地集团与瑞银集团共同成立了房地产投资合伙企业,上海复地集团的合作方包括北欧投资机构SEB、ING等等。
对于目前房地产商普遍“缺钱”的现象,也有不同意见。北京一位从事多年房地产行业报道的资深媒体人士认为,其实媒体有点夸大各房地产商的资金紧张状况。据他对多家大型房地产商私下了解,很多大型房地产商现在根本不缺钱,缺钱的是一些比较小的、背景不太硬的中小型房地产商,大房地产商只是希望通过媒体的呼吁,希望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有所放松。
(来源:证券时报)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