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2008第四届中国金融(专家)年会 > 2008第四届中国金融(专家)年会最新报道

分论坛二:金融全球化与银行战略(实录)

  主持人(何世红):我们进行下一阶段的演讲,现在台上有三位专家,一位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级博士李德先生。他非常著名就在这,他随同朱?基总统进行了一年多金融的政策研究,最近正在写一份巨著叫《朱?基传》。

这本书参加第伍届中国金融(专家)年会的代表我们会赠送一本。第二位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员宋泓均先生。第三位就是我们中国人民银行的研究员赵增德先生。另外还有一位现在还在路上,他是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的主任刘煜辉先生。

  现在我们有请李德先生做精彩的演讲,我们分享一下李德先生关于全球金融化与银行战略的高论。

  李德:大家下午好!各位专家、各位学者,各位领导、各位代表下午好,今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因为我们今年是金融体制改革30周年,同时也是中国人民银行成立60周年,所以我觉得在这个非常重要的年份,我们应该对整个的金融改革所取得的重要成绩,我们所面临的挑战,特别是信息化条件下我们面临的挑战,包括今后改革的方向,应该有一个总结、回顾和前瞻的经验的总结和发展道路,应该有一个总体思路。

  首先从78年我们金融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我们金融体制改革是市场化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此相适应,我们金融体制改革也从原来的计划体制,逐步转向市场经济体制。首先我们从金融改革的数量来看,金融的资产总量78年的银行存款1100多亿,到现在07年底,我们的金融资产总量已经达到83万亿元,所以总量增长是非常快的。我们的金融从业人员从1978年的76万人,增长到2007年底的370万人。我们的金融资产占GDP的比重由78年的30%左右,到2007年已经是GDP的3.4倍。从整个金融改革的数量上看取得很大的成功,从数量上看金融是经济的枢纽,金融是经济的核心,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这是一个。

  另外一个,从金融改革的体制和机制转换方面来看。一个是我们建立了市场化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我们从人民银行,从原来既管中央银行业务又管商业银行业务,特别是改革初期,我们和财政部合在一起办公。我们从78年人民银行从财政部分出,恢复职能,到中间我们和证监会分离,和保监会的分离,到2003年我们和银监会的分离。使中央银行更加集中精力进行宏观调控,另外中央银行增加了分析和调控。所以,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比以前更加有力、全面。

  另外,在改革中央银行体制的同时,我们成立了一行三会监管体制。使金融监管更加专业化。这些新成立的保监会、证监会、银监会,从社会上招收监管人才进行大量的培训,然后借鉴国际资本重组力的监管,从管法人、管内控,证监的监管从以前防范整个市场的风险到利用市场规律揭示风险的转变,保监会树立了偿还能力的监管方面都进行了监管理念的转变和监管体系的建设,使监管的水平和监管的能力大幅度的提高。所以,78年以后,整个的宏观调控体系和监管体系更加有力和全面,从市场组织到市场运输进行全面的监管。所以,整个调控和监管体系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是一个。

  从我们的金融机构体制的改革来看,重头戏是国有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从原来的大一统的体制,过渡到专业银行,从专业银行进行改革。进行政治金融和商业银行的分离,国有商业银行,特别是2002年金融工作以后,通过股份制改造和上市,我们工、中、建、交,他们的不良资产率到2007年已经降到百分之二点几,加上农行,不良资产率2007年降到8%以下,特别是成立资产管理公司来处理不良资产,使整个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信息披露、资本充足率等等,同时上市以后更加健全,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另外,我们的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治理整顿,特别是信托公司、租赁公司、财务公司,他们的公司治理,他们的业务发展都在进一步的拓展。特别值得大家注意的是,我们实行了邮政储蓄机构的改革,实行邮政和储蓄分开,成立了邮政储蓄银行,从2007年挂牌运营,现在已经有36家分行分行,有三分之二的机构设在县以下,对支持农村金融有很大的作用。所以,从金融机构来讲,我们的改革也取得很大的成绩。

  另外,我们的金融市场,货币市场,我们从96年开始放开同业拆迁利率,到2007年上海的COB,成为中央银行的基本的利率做了很大的贡献。到我们的资本市场的改革,从1990年上海和甚至证券市场中心的成立,到后来证券市场的发展,飞快的发展。2007年资产证券化率达到44%,证券化率程度很高,总市值已经达到30多万亿,所以我们的证券市场发展非常快。所以从宏观调控、监管体系、金融市场都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但是,我们要看到整个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我们内外条件都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对整个金融业的发展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特别是从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以后,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国内外市场的联动性增强了,最近看到,股票市场最近的波动是非常大,可以说创造了单日下跌和单月下跌的历史记录,证明国际市场的联动性非常紧密。通过QD、QF这些机构的建立,特别是帐户的进一步开放,外资流入、流出的速度加快,整个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与国外的金融市场的联通进一步加强。

  另外,随着对外市场的开放,资本的开放,我们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我们金融宏观调控的难度也在不断的加大。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外资的流入和对外贸易的顺差不断增加,我们在2004年的顺差只有300多亿,到2007年已经达到了2600多亿顺差,尽管中央银行采取了发放中央银行的票据和不断的提高准备金率,但是通货膨胀的压力非常大。就是说我们现在已经从一个封闭型的经济转向开放型的经济,所以,如何在这样的条件下更好的进行宏观调控,防止通货膨胀,这是摆在中央银行面前非常重要的课题。所以,同时,我们的金融机构的改革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从国际的经验来看,我们的贝尔斯登在次贷危机的情况下,我们原来认为他们牢不可破,但是他们摇摇欲坠,贝尔斯登从市值400多美元下降到2美元,而且中信公司签订了换股合同,就差一点,如果他们晚一点倒闭,中信公司就签了,所以,就亏了。所以,我们商业银行的改革,金融机构改革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市场互相流通,风险互相传播,宏观调控难度加大等等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宏观调控我们仅仅是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还是不够的,为什么?我们看到,整个宏观调控,不管是中央的货币政策,包括中央的财政政策都需要进一步协调,而且微观机构风险对财政政策的货币政策的影响大。美国为什么在次贷危机发生以后,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流动性,他们也是被动的,没有办法。而且最近有人对格林斯潘的一些货币政策进行了回顾,我们认为他们在前一段时间大量的减息,形成次贷规模,最后在经济下降的情况下,大量的形成次贷危机的风波,对他有一些职责。所以,中央银行现在面临非常困难的情况,一方面要调高利息,另一方面又面临债务人的债务问题,还有资本逆流的问题,所以,这些问题都是非常复杂的因素。所以,我们在回顾我们金融体系改革取得的巨大成绩,同时看到我们经济全球化,金融机构面临巨大的挑战,我们觉得还是任重道远。

  我认为下面可能在这几方面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第一,我们金融宏观调控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协调。实际上我们国内,前一段已经出现了各个部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包括外贸降低出口退税率,反征出口税,减少赤字。中央银行进行货币收底政策。这些政策,都是重要的政策,但是,我们希望这些政策都需要进一步协调,才能更加有效,才能够起到调解的目的。

  第二,我们也进一步的看到,我们的监管体制,现在要提高专业化水平。我们看到面对次贷危机,很多的发达国家都在反省这个问题,包括英国,他们的北爱银行由于流动性不足,造成挤兑现象,造成很大的损失。英国准备要在他的MSA中央银行与英格兰银行之间建立更强的联席制度。领用又要准备在英格兰成立金融稳定办公室,专门做这个工作。美国也在反思这个问题,次贷危机以后他们也要准备进一步改革监管体制,要成立大部制的监管体制。所以我们反思这些问题,我们国家金融业务在不断的交叉渗透。包括我们现在的信托业务,中央银行和券商,还有保险机构做的委托理财等等,实际上有代人理财的业务,所以如果我们对单一的金融机构进行监管,在目前金融全球化的情况下,风险不断的在各个部门和市场、机构传播的情况下,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借鉴国际经验,把我们的制度进一步完善。

  另外就是我们的金融机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但是我们也考虑到,一些投资银行在次贷危机的时候损失非常严重,一旦他们的融资渠道被卡死就很存在倒闭的风险。所以,我们现在各国的金融控股公司的模式,是不是能够借鉴,金融控股公司有多元化的业务,他在风险控制,在客户的分配,在各部门之间的收益分配这些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所以在专业化分工非常细的情况下,我们要考虑是否借鉴国外的经验。所以我觉得今后金融改革要进一步深化,我们这些国外的经验教训,特别是美国次贷危机,我们可以看到每次国际上出现大危机之后都会有一次经验教训的总结,推动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我们在金融全球化的情况下,我们通过金融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们有很强的金融实力和资产,我们也有很强的财政实力。所以这样我们现在有能力和实力来进一步借鉴国外金融机构改革的经验,进一步推动我们国内金融体制向前发展,我今天就说这些,不对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主持人(何世红):谢谢李德先生的精彩演讲,在他的演讲里我们看到了一幅中国金融业与全球金融业接轨的全景图。感觉到我们的全球金融一体化过程中,我们的银行战略还有中国的金融战略还有很多需要突破的地方。下面我们有请宋泓均先生做精彩演讲。

  宋泓均: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同仁、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以个人的身份来谈一下看法。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维护金融生态环境必须找对控制的切入点。

  周小川行长首先提出来关于金融生态的概念,然后我们就产生了很多联想。我过去是学医的,考虑到过去的基础就是人体形态学,生理学,然后才是病理学、药学。如果从金融生理的概念切入,来看待金融生态的话,我们也会看到金融的环境如果出现了病态,就会推倒出来治疗这种病态的药物。原来在小的时候,我看过一本书,讲到了北京同仁堂的老板是医药专家,他自己得了病治不了。结果浙江来的一个大夫给他开了几副药,药房是甘草半斤,同仁堂的老板吃了这个药以后病好了以后,然后说赶紧来开第二副药,第二副药还是这个方子,甘草半斤。这个药吃完以后病基本上好的差不多,然后说再巩固一下,浙江的大夫又开了一个方子,还是甘草半斤。同仁堂的白老板是一个医药学的专家,精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所以他应该是这方面的专家。他就问为什么你能治我的病,我却不能治我的病。这个浙江的游医告诉他,他说您尝遍了百草,得的是百毒之症,所以我开了一个方子,用甘草半斤把你的病泄的差不多了。然后第二天对症继续泄,到了第三副药的时候仍然还是这样。所以他把同仁堂的老板治好了。

  从这个了解人入手,才能开对方子。西方关系学里面讲,整个对企业的控制,要分管理点。今天我们就从管理点的切入怎么样控制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由于经常出差,我前几年和印度关系挺好,那时候老去印度。印度使馆的驻华大使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我听了以后有很大的触动。他说印度这个国家是很和善的,是不杀生的。是我们过去认为的天竺国,我去了以后也有感觉,猴子在逛大街,牛也在逛大街,大象在马路上漫步。但是印度国会出现了一个事情,很多猴子进入国会院子见什么抢什么,甚至是在印度的外交部,有一些机要文件,猴子去抓文件,尤其是女性拿这个文件,猴子的攻击性更强,结果把很多重要的文件都毁掉了。但是印度不允许杀生,猴子不允许杀的,这个事情还要解决怎么办?就贴了一个招贤榜,说谁把这个问题解决我们就给奖金。三天以后印度一个耍蛇的人把招贤榜揭了,然后要求允许我两个月的时间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吹笛子耍蛇的人,在喜马拉雅山南面找了了很多的猴群,终于找到一个很大、很强悍的猴往把它带到了印度。这个猴王太厉害了,所有的猴子见了它就跑。因为猴子撒尿占领地,所以它把国会的四周都撒尿,其他的小猴王见了它根本不敢去。从此印度国会猴子抢文件的事情解决了。解决以后印度的政府给这个耍蛇人起草了一个文件,让他负责印度国会这一带猴群的骚扰,猴子保证香蕉、水果吃,另外猴子和耍蛇人享受副部级待遇,他们就用这种方法把问题很和平的方法解决了。

  另外,我还讲猴子的问题,我们都看过西游记,我们觉得孙悟空本事很大,72变,没有人管得了他。特别是二郎神把他抓到以后,雷劈闪电都没有用,最后如来佛把他压到了五行山下。但是怎么样能用好它呢?观音菩萨给了唐僧一个紧箍咒,这个紧箍咒就是唐僧对孙悟空的切入点,就要因为他有这个本事,他才能够到西天求正果,就是因为他戴上了紧箍咒,他才能约束猪八戒,才能领导沙僧,才能保护唐僧取得真经。我们银行在运行过程中,我们肯定要找我们的生态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属于哪个阶层?我们能干什么?我们能控制什么?大家知道银行最重要的就是风险控制,另外还有一点最主要的就是方向。我的观点和以前的专家不同的就是细节决定成败,美国人给我们讲课的时候说如果你要是一个汽车发动机的制造工人,你这一扳子没有上紧,发动机装到了汽车上,这个车又是军用卡车,在战争当中这个卡车装了一车炸弹,在上坡的时候,这个缸盖漏气了,这个炮弹上了坡,炮兵部队没有炮弹,你输的可能是整个这场战斗,他讲的是细节。但是我们呢,我们现在是很多的金融业,金融专家发现没有方向,南辕北辙的事很多,从工程理论来说,有了目标才能决定过程,有了过程才能选择方法,方法里面是文化积淀的,同样有经验教训。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过程。所以工程是先用木料,后有程序。然后才能达到现实。最近有一个广告说的很好,科学是理想到现实的实现者,当然讲到这个问题就要讲哲学问题。

  我们谈到国际金融问题,我们要看我们是哪个世界、哪个水平。我们中国是第三世界,然后第二世界我们假定是欧洲,第一世界就是美国。但是我们忽视了三个时区的问题,地球转一圈24个时区,北美、远东和欧洲基本上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外国的资本大量的流入,如果它有分行的话,他晚上的时候,他们下班的时候钱已经打出去了,所以他们一个钱可以当三个钱来用。而且他们这些国家在中国的投资基本上很好。我们现在水平很差,中国银行在伦敦分行每年的营业额才5亿多英镑,那和汇丰银行在中国的营业额完全不相等同。所以本身我们在国际运作方面是不平衡的。这里面我们说是什么问题,这里我想有两点需要说明。

  第一个是关系。关系是最重要的,所有的事情都是人办出来的。和外国人交往仍然是这样,你不认识他,你就不了解他,你就不会是朋友,你怎么会做成事呢?我记得读硕士的时候,我的老师讲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关系就没有关系,没有关系就大有关系。关系联系着关系,关系决定着关系。所以关系是最重要的。假如关系可以用钱来买,我就倾其所有买这个关系。因为所有的机遇都来自关系。

  第二个管理点是法律,中国的法律效率和外国的法律效率都不是很高。我们能不能把效率提前,把很多法律从既定的行为提前呢?我们曾经做过很多的讲话,效果是很好的。所以说国际合作的核心,在关系的基础上,要法律必须对彼此有控制,有约束和强制,我们现在就是因为缺乏强制力、约束力和控制力,所以我们在海外的资产是空的,有时候是断线的,你的控制能力在下降。我们很多律师是出不了国的,我们对外国的法律框架往往是在一两个人的指引下,把我们的利益,怎么说呢?就给隔绝掉,放、放、放,你不去起诉就完了,法律上都有规定,但是我们很多人不懂这个。现在我认为中国的货物在全世界都可以买到,我们在美国、加拿大还有远东地区的超市,很难买不到中国货,但是这些商场里,我们很难见到中国的货币。但是中国货币和中国货之间的比例下跌,不知道钱到哪去了。我们中国的商人有出口能力,但是没有在国外控制市场的能力,没有能够让最终产品和消费者交流的能力,这是我们一个很大的弱点。

  当然中国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还有人曾经说,在有一个阶段,全世界唯一的一个没有计划的计划经济国家。过去工资差不多,消费逐步的过渡到菱形消费,两头尖。所以对下游的利益关系产生了混乱,因此我们将来要建立什么样的,符合中国人金融生态的市场是大家的责任,而不是某个人的责任。因此我们需要懂金融的市场,银行要迅速的组织学习型、知识型、研究型、专家型的队伍。然后对法律的使用要做到实际、实用、实效。我在下面也当过行长,到法院之前先是诉讼费,然后是诉讼保全费,然后还有律师费,最后官司打赢了,还不行,还有一个执行费。执行的时候人家资产转移了,所以给国有资产造成了一些损失。

  另外还有几个点要说一下,怎么样避免企业的动机的呢?动物都想多吃多占,想长大。而且每个企业都要发展,小企业要发展到中企业,中企业要发展为大型企业。蚊子要发展为老鹰,这个是自然的。我在20多年前有一个经济案子,当时我是当警察的,追捕一个女犯。当时在广州没有找到她,但是找到了她的笔记。他的笔记写的很清楚,在人的海洋中我不如一滴,但是在我的眼中,我是整个世界的上帝。如果她要是一个企业家呢?所以每个人都这样想矛盾是必然的。因此有一些企业家拒绝长大,到了一定程度就可以了,而不是说急速的融资。据说人长一公斤肉,血管要扩张一万公里,需要的生物电要增加相应的倍数。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什么事,贷了很多款,就等于三伏天给他一个大皮袄。

  最近的话,我看到比如一些很聪明的技术专家,面对这么复杂的股市,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欧元相对迟缓这种局势,设计了自动增益的潮汐受益系统,赚了很多钱。人家就利用涨潮和退潮同样发电,设计了一个非常巧妙的系统。大家有电路设计经验的人都知道,他有一个自动分析,在整个电网里面有一个分析。他们把物理学的东西用到金融学里面,拿到了很多钱。当然这种事情如果你们想学就问问赫本。怎么样建立货币、货物的调相机制,是我们未来金融家和政府需要研究的最新课题。

  谢谢大家!

  主持人(何世红):我们谢谢宋泓均先生的精彩演讲。宋泓均先生是一个具有扩散性思维的著名专家,这次专门利用西天取经的道理给我们做了关于金融的精彩演讲。下面我们请中国人民银行赵增德先生做精彩演讲。

  赵增德: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来了很多媒体的朋友,网络这个技术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我觉得对我们的生活是有实际意义的例子。那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使的一个关键词出现,就是金融的全球化。信息技术使金融的全球化成为了一种可能,也成为了一种趋势。在金融的全球化过程中,作为我们中国的改革开放,我们的经济获得了非常长足的进步,我们中国的金融业改革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随着改革和发展,我们中国的金融界对金融全球化的参与程度越来越多,越来越深。

  我们最近几年,我们国有银行的改革非常的明显。我们中央银行治理公司在这方面很多银行在朝着向国际经验学习,在不断的进步。我们还要不断的引进战略投资者,这几年在人才的引进、人才的培训、观念的转变,以及环境的建设等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不仅如此,我们中国的金融界也在积极的探索创新。

  最近几年,尤其是有一些大型品牌的出现,在这个出现过程中,不断的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的运作,参与一些中央银行对国际同行进行收购、进行参股。我们看到科技进步的时候,从美国次贷危机浮出水面,逐渐的蔓延,我们也看到了很多不好的消息。比如说美国次贷危机使的中资银行受到了一定的损失,有的中资银行在年报当中也有所披露。虽然后来说损失的金额并不太大。但是我看到有人说一种观点,因为我们参与的比较晚,程度不够深,所以我们的损失小一些,这是我们的运气。但是我想不管损失规模多少毕竟我们损失了。难道这个损失是我们应该承担的吗?假设我们参与的早,美国次贷危机风险在没有曝露的时候,参与早有可能阶段性的上调利率,这样的话,那样就是碰运气。因为假如说参与的早,帐面的亏盈会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向国际资本市场。那样的话我们的结局可能就不是说损失那么小了。这样的话,当时算起来,假设当时能赚钱,这也是一种碰运气,而赔钱也是碰运气。那么我们干什么呢?就是到国际市场碰运气去了吗?另外,我们看到像中国的PAPI在定位出资,这些的话,实际上都是我们国内的金融资本参与国际市场,积极的参与,这些现象也给予了我们一个惊险的回报。

  说到这里,我们是国际资本市场的生力军,难道我们就不参与了吗?这肯定是不行的,我们肯定还是要积极的参与。就像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一样,我们中国的金融资本也会去到国际市场上寻找投资的机会。我们前段时间的一个内部研究中,也对这几年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办理这样那样的机构,甚至是分行,实际上在中国,发生一些存在的业务,这样的话,实际上银行和数量这几年增长比较快。他给我们中国银行是否带来了比较大的冲击呢?我们也做了一个评估。对我们所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在外资银行进入之前很多人非常担心狼来了,但是我们总体的评估的结果对我们国内还是比较好的。实际上我们并不担心我们的金融资本在实体领域进行投资的情况,但是我们确实对金融资本进入国际市场的虚拟金融领域的投资所蕴含的风险的担忧,这点是很多数据表明确实是风险巨大的。

  我想在座的今天也有很多金融家,可能会有所行动,或者是动心思,要在金融全球化过程中积极的参与和运作。

  我们再回头看一下美国次贷危机会员国能造成那么大的损失,中方现在已经是对美国的资本市场,美国的投资者信心,甚至是欧洲的一些国家也受到了牵连。虚拟经济这个领域大家玩的都是金融衍生产品,金融衍生产品可以产生无线的泡沫。产生泡沫的速度是资产越高,灵活性越大,泡沫越美丽,越膨胀。但是膨胀到一定程度,它的风险就特别大,他可以把一些有标的的实物和贷款的组合进行打包,变成一种金融衍生产品。然后他们卖出去,在市场流通,在流通过程中有一些投资银行又进一步的包装成另外一个东西,再卖出去。那么买的人再进一步包装,然后再卖。实际上它被反复若干次的包装出售,这就使这个领域的交易额不断的无限放大。而且后期的参与者不仅仅是本金就可以买等价的东西,他可以采取保证金制度,或者是信用杠杆,使你用五块钱可以买100块钱的东西。现在全球的GDP大概是在50多万亿美元,而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量远远大于这个数据。

  这样的话使的我们想,脱离了实体经济,现在在虚拟经济领域运作的越来越充足,随着信息系统的支持,使的在虚拟经济领域,这些衍生产品的产生和交易量的不断扩大,所有的这些交易活动,离实体经济越来越远。

  我们刚开始讲我们不担心金融资本在实体经济领域的交易、介入。因为在实体领域也许有一些风险,因为会有不良资产的产生,但是控制相对来说容易。或者说是系统性风险的产生比较小。但是在虚拟经济的领域,一旦风险到了一定的程度,是任何一个个人、组织、国家甚至是全世界都不好控制的。墙倒众人推,赚钱的时候拼命的涌入,一旦市场发生了逆转,又拼命的跑,这种现象不是哪些个人或者是组织能够控制得了的。既然这样,我们在座的很多在金融全球化过程中努力想参与一些国际金融活动,但是我们是参与了,不过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一点,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身份参与的。国际资本市场的交易规则是谁制定的?是我们吗?我们只是一个后参与者。所有的规则制定者我们可以看一下,国际上大的巨无霸的银行或者是投行,他们培养出来的非常天才的投资家。这些投资家设计了很多产品,制造了很多美丽的神话,吸引人们投资。我们比较熟悉的词叫新兴市场经济体、新兴经济体等等说法。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实际上最早的时候,是国际上一些非常大的投行,他们的投资家在制造产品的时候,已经想把不发达国家或者是欠发达国家的财富吸引到他们的市场中去,他们搞产品推介的时候,他们用一些名词讲欠发达经济体,然后又想成后进经济体。但是这两个词都不太好,因为这两个带有贬义的词会使经济者有一些警惕。所以有一个天才的人就想出了新兴经济体,这个名词想出来以后,因为新兴经济体的人会受到这个概念的诱惑,新兴是多么有活力和希望啊。实际上新兴经济体和欠发达、后进经济体就是指不够发达的国家。这些国家有些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我们有大量的外汇储备,还有一些民间资本。其他的像石油出口国家,他们有大量的石油美元,像这些财富都是国际大的投行制定的游戏规则,然后吸引一些参与者进来参与游戏,在这个过程中,想办法把你积累的财富要变少,进入他们的腰包。

  既然他们的出发点是这个样子,那么我们作为后参与者,我们应该警惕。当然金融全球化过程中我们不可能封闭起来,我们一定要参与,但是我们不是规则制定者。在参与的过程中只有一种比较好的选择,就是双方达成共赢。如果我们做的准备充分,我们可能达成一种共赢过程中赢的不太少。还有就是大家在这个市场的资本交易过程中,他们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增长自己的财富。在这个过程中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让你的财富减少。因为实体经济的所有交易活动是一种灵活的系统,你赚的钱肯定是别人的。你赔的钱肯定进入了别人的腰包。

  所以我今天在这里给我们银行家们做一个提醒,我们今后在参与市场交易过程中,我们应该明白,规则不是我们制定的,我们的风险和收益可能是不对称的。因为本身交易过程中卖者和买者的信息是严重不对称的。

  第二个就是泡沫的产生非常容易,但是泡沫到了一定程度以后,风险就特别严重。在规避风险的过程中,也会因为信息不对称,我们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更大。那这个过程中,我衷心的希望我们的银行家更理智一些,步子迈的更稳一些,准备的更好一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何世红):感谢赵增德先生的精彩演讲。下面我们请刘煜辉先生演讲。他刚刚从外地赶回来,专门做这个主题演讲。

  刘煜辉:大家下午好!目前来说整个银行界有一种呼声比较高涨,要求我们的中国银行业赶快扬帆出海,这在我们业内相当一段时间呼声很高。全是全球的金融市场出现了一些好的现象,第一最近一些比较大的金融机构,包括瑞银等等都提出了一些资本金的补充计划,这样得到了市场很好的相应,我们可以看到市场出现了一些企稳的迹象,可以看到金融股出现了明显的反弹。第二个我们知道次贷危机在07年10月份以后,这也就是说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每个季度进入利率准备期的贷款规模越来越小了。到07年中旬有一个统计,大概美国整个的按揭贷款总量规模是14.4万亿,次级按揭是占15%,也就是2亿多美元。我们做了一个测试,大概08年一季度到三季度,每个季度进入利率重新拟定的存贷款是1200亿,第二个季度是进入了高峰,大概是1200亿。然后从第四个季度开始,每个季度进入的次级贷款规模有很大幅度的下降,大概是800亿美元的规模。然后到09年一季度的时候规模又下降一半,从09年2季度开始,以后逐步每个季度也就是200亿美元左右。

  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随着时间推移,重新经营、重新进入次案的规模越来越小,未来因为次案爆发的危机可能是大大降低。但是是不是说明我们全球的金融市场由次案引发的危机就此结束了呢?我个人的看法是这个结论可能下的为时过早。我个人觉得未来可能有一个更大的危机在里面。这个就是随着美国楼市价格的进一步下跌,包括经济衰退。美国未来的负资产问题可能会引爆下一个类似此案危机的风波。为什么这样讲?因为从美国历史上看,大概从70年代以来,美国大概经历是三次房地产反正的周期,从前两次周期来看,这种调整的时间最段的也要三年半。最小的一个幅度要下跌50%左右,所以从目前来看,因为美国的楼市大概是06年次案以后开始下跌,从目前来看,次案调整的周期只有一年半时间,另外调整的幅度从06年4季度的房地产楼市的高点,下调也仅仅只有17%左右,按照这个幅度,因为我们知道大概2000年到2006年四季度,美国的房地产楼市是上升了63比左右,如果简单的比照一下前两次楼市调整的周期,我们觉得美国楼市最终要企稳的话恐怕要在09年末。目前已经下跌了17%,但是距高点的下跌还有15%的范围。这样的下跌会出现一个什么问题呢?因为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一个更悲观的看法,从目前国际股价、房地产泡沫最标准的指标就是所谓的购楼的资金成本和租金率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从2000年开始,美国的楼价已经把租金率抛在身后,到06年见底的时候达到了1.7。如果按这个比例看,要回到一个正常的可以接受的比例,也就是1.1的话,那意味着美国的楼市还有40%的跌幅。这就比以前更加悲观了,至少现在按调整幅度的要求,据目前美国楼市的水平还有20%到30%的调整空间。这样的空间意味着到09年后,美国的按揭户中间,大约有2500万户家庭可能进入负资产状态。这个就占整个美国贷款户40%到50%的量。现在是什么水平呢?现在房价下跌是17%,已经有880万户进入了负资产。如果房价在目前的位置进一步下跌20%到30%,未来出问题的就远远不是按揭贷款的问题,有可能就是美国的优质贷款。我们知道美国大概按揭贷款分三类。因为优质贷款的按揭人和次级贷款的按揭人是有本质区别的,次级贷款的按揭人绝大部分都没有完整的把这个楼按合约履行完的过程。他图的就是挣一个差价。但是作为优质贷款按揭人是完全不一样,因为他是有完全的申请人审定的,首先按三大指标,他的信用等级要超过660分,然后他要有严格的收入证明材料,然后才发放这种贷款。也就是说从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来说他们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现在的情况就是如果房价进一步下跌,这些优质的按揭人,按先前签订的条款去供楼是不合算的,所以做一个理性的做法就是停供了,把这个楼交给银行处理了。假设楼价下跌,我们就把钥匙给银行了。刚好美国处置资产的法律和香港有很大差别的,香港97年回归以后房地产下跌也非常猛,大概下降了70%。当时有70%到80%的按揭人进入了负资产,不过香港的银行并没有感受到压力。因为按照香港法律的规定,这个价差的损失是按揭户,而不是银行,也就是银行未来有权向按揭户追诉负资产价差的损失。但是美国不一样,美国是非常宽松,也就是我不想供了,我把钥匙给银行,我就和这个楼没有太大的关联了,然后交给银行处置。这样的话可以想见银行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因为银行有大量的按揭合约,特别是优质的合约。因为这种优质合约在美国银行占比的话是远远超过次贷。次贷大约只占15%,而优质客户占50%以上。如果这块出现问题,银行如果集中处置负资产的情况,就会导致楼市下跌。一般处置的时候都要低于楼价的20%到30%,这样的话国内的银行就可能随着楼市的进一步下跌,就可能会造成新一波的冲击波,而且这个冲击波的威力可能不亚于目前次贷的这次威力。我想到那个时候,也许是我们中国的银行业,我们中国的金融机构,真正扬帆出海的时机。谢谢大家!

  主持人(何世红):非常感谢刘煜辉先生的精彩演讲。前面的三位专家做了非常精辟的演讲,特别是李德先生从各个角度诠释了金融的全球化,还有金融市场开放,以及银行战略实施的过程。并且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东西,现在我们想把时间留给现场媒体的朋友还有嘉宾,看看谁有问题向我们四位专家提问。

  提问:我想请问一下赵增德老师,我是经济员杂志的记者。有关城商行引进外资已经引起了很大的争论,引进外资会不会加大银行的风险?还是能够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会不会产生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赵增德:谢谢你的问题,外资进入中国,参与中国金融界的活动有很多方式,其中有一种方式就是我们引进战略投资者。这个过程中我们知道中国的金融界在全球化过程中应该是我们走出去、引进来,这都是很正常的选择。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成功的案例,进来以后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新的管理理念。我个人认为无论那种方式,只要是一个好的经验,我们就应该认真的吸取。至于说来了以后会不会引起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这个要看每一笔交易,然后算每一笔交易的细帐,短期内有什么样的结果,长期又有什么样的结果。这个我们没有拿出具体的数据,所以还说不清楚。但是我们非常希望在这个活动当中我们能够保住我们的国有资产,同时我们可以让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时候利大于弊。

  提问:我想问一个政策问题,我们现在的政策是外资银行的战略投资者对国内银行的注资比例不超过20%,而整体不超过25%。我想问一下人民银行的赵增德,将来在商业银行或者是乡镇银行外资持股的比例有没有一些上调的空间?

  赵增德:我个人不是这种法律建设方面的参与者。我和你一样也很关注这个问题。像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是从实践当中,一开始是实验性的,在不断的总结经验当中,然后让投资者和参与者都能够达到一种相对比较理性的,能够接受的结果。我的观点是很多实践推动了我们的法律建设,我们的法律法规建设往往是滞后的。我想咱们的法律法规条例等等,会慢慢的尊重市场。因为我不是规则的制定者,所以我不能给你一个确切的答复。

  主持人(何世红):非常感谢,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论坛到此结束。

(责任编辑:王燕)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李德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