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产经新闻

过度依靠港台资需产业转移 东莞制造业面临大考

  经过高速发展的东莞,面临如下问题:

  环境压力、能源紧缺、土地紧缺、劳工紧缺?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严重倒挂

  产业链低端,产品附加值低

  内外源型经济强弱严重畸形(过度依靠港台资)

  编者按:

  广东的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广州能否以当年改革开放初期“杀开一条血路”的气魄,在实践科学发展观上闯出一条新路,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这个大大的“问号”,硬生生地直立在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层的面前。目前,广东省委、省政府推动的解放思想大讨论进入第二阶段。带着这个“问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广东省省长黄华华一直在深入一线,紧锣密鼓地调研着。

  更多的“问号”由此衍生:在世界环境风云变幻,全球产业转移大潮扑面而来的语境下,广东将何去何从?作为国内经济发展的“第一世界”,广东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瞄准国际现代产业的最高水平进行结构调整?如何抢占现代产业发展的先机,在现代产业体系上掌握更多的话语权?

  最近,本报记者兵分多路,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正在力推的产业转移与升级这条政经链条,深入粤东、粤南、粤西、粤北等地,为这个沉甸甸的“问号”寻找答案。

  本版将首先发出被称为广东传统产业缩影的东莞篇,全面解构东莞产业所面临的困境与机会。这是因为,迄今为止,中国在全球市场上真正有竞争力的产业,其一是机电业,其二为轻工业,而它们目前仍主要集中于珠三角地区,东莞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正因为此,东莞才会被国家批准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试点城市,汪洋才会亲自将东莞选定为重点调研城市。

  “生意做不下去了。厂子老板撤离了,好多外来工也都走了,我也打算走了。”黄金水一脸苦闷地看到,和往日人来人往的热闹相比,如今的东莞市厚街镇显得冷清了许多。

  黄是厚街镇上一栋出租屋的“管家”。“一栋楼70多个房间,几乎没啥人来住。这条街上好多厂子都空着了,厂房都租不出去,更何况我们这种出租房。”

  黄金水无奈语言的背后,隐藏着东莞市乃至整个珠三角制造业的窘迫景象。

  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以及低附加值的加工贸易在经受煎熬时,不少企业开始转厂外迁甚至倒闭,部分产业濒临凋零。在全球产业转移大潮中扮演了“世界工厂”近20年之久的东莞乃至整个珠三角,遭遇着转型阵痛。

  “如果东莞今天不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明天就要被产业结构所调整。”3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东莞调研时强调,东莞经济转型已是迫在眉睫。

  在专家们看来,加工贸易、劳动密集型企业聚集的东莞是广东的缩影,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样本。升级还是转移?升级怎么升?转移之后东莞怎么办?

  东莞面临大考。

  “拐点年”

  今年年初以来,周栋梁考察了很多地方。他是东莞虎门镇一个中型服装企业的老板。

  “我代工生产的衣服大部分出口到美国和台湾,有部分也是贴牌生产的。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影响,我的利润已经降到了极点。”周栋梁喃喃地说。

  最让周头疼的是涨得飞快的工人工资。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需要给工人交“三险一金”,虽然现在东莞的最低工资标准是每月770元,实际上给的工资已经是最低工资标准的两倍了。加之物价上涨,行业成本上升达到30%~40%。“利润空间几乎被压缩至零。”

  周栋梁已经开始考察越南服装制造业的投资环境。“除了劳动力低廉之外,越南没有任何别的可以和东莞相媲美。”周说,越南的劳动力成本大概处于东莞20年前的水准,一天8-10元人民币左右。

  “但是他们技术不熟练,而且那里的投资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配套设施建设远远低于东莞,产业链也不完整,许多原材料还得从东莞运过去。即使生产好了,好多还得再运回来交给订单主。这样一来,成本还是很高。”

  “我很犹豫。”周栋梁说。

  这种心态已经在东莞蔓延。东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副局长蔡康说:“珠三角企业担心的不仅仅是成本上升导致利润紧缩,还包括在频繁的政策的"轰炸"下,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到了极限。”

  “如果我搬到中部或者西部地区,目前可以享受许多政策优惠。但是没几年你政策又变了,我本来5年就可以收回的成本,现在不行了。如果我投资比较大,那对我的投资预算破坏更大。”一位制鞋老板无奈地说。

  经过考察,周栋梁也想到了通过产业升级增加自己产品的附加值而留在东莞。“但像我们这种中小企业搞自主创新成本太高,政府帮扶的鼓励资金(东莞市自2006年以来就设立了每年10亿元的"科技东莞"专项资金)也落不到我们头上。”他感到很是无助。

  现在东莞市大概有15000家外资企业,其中港资接近9000家,台资5600家左右。3月13日,香港工业总会发布了《珠三角营商环境调查报告》,称有六成的港商选择在珠三角产业升级,有四成会离开。

  对于台资近期撤离以及面临倒闭的压力,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和市委常委、副市长江凌亦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从今年开始,“科技东莞”专项资金将首次对台商开放,以推动这些企业的转型升级。

  但周栋梁们的希望,仍然在明明灭灭中摇曳。

  福安样本

  周栋梁说,2008年对他而言是个“拐点年”。

  面临“拐点”的还有东莞的各类企业以及整个东莞的经济和产业结构。

  按照西方学界的理论,每隔20年就会发生一次全球性产业转移。相关人士分析,其原因和目前东莞乃至整个珠三角制造业面临的困境一致??经过20年的发展,在原生产地的生产成本开始大幅上升,随之也会产生产业升级的内在需要,从而促使低端产业向新地区转移。

  东莞福安纺织印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安印染”)这些年的命运验证了这个观点。2月29日,位于东莞市长安镇的福安印染决定裁员3300多人。而根据长安镇政府事后的通报,这家拥有4000名员工的港资企业因巨额亏损,生产经营严重困难,决定关闭印染厂以及相关部门。

  福安印染属于香港福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田实业”)。这个号称世界最大的圆筒针织面料生产商只向终端制造商提供面料。

  福田实业创立于1969年,于1988年4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1989年,福田实业设立了东莞福安纺织印染有限公司,这是在香港以外的第一间综合性厂房。随后又在开平、韶关、新会、肇庆以及江阴等地设厂或以承包方式经营当地纺织厂。此间,他们还在斯里兰卡及印度尼西亚等低劳动力成本国家建厂。

  据了解,福安印染占地230余亩,拥有22栋厂房,顶峰时拥有员工7000余人,从1992年起公司连续多次获得“中国纺织十强企业”等称号。福田实业已向超过40个国家的成衣制造商提供面料,2007年福田实业的全球销售额达70.2亿港元。

  福安印染的发展模式代表了部分东莞制造业的发展模式??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惠的土地等地方政策为优势,迅猛发展。

  究其背后,无论是上世纪70年代初福田实业的成长,还是80年代末进军内地,都是处于全球制造业产业转移链条中的两环??创立得益于美国、日本、西德等国家将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而它的产业转移又刚好是亚洲“四小龙”制造业向珠三角转移的一份子。

  2006年,福安印染遇到了“环保风暴”??环保部门发现了工厂私自埋设的排污管线,每年偷排高浓度印染废水近1000万吨,而该厂上报的排污量仅有600万吨。东莞当时检查的近150家企业中,有60多家被查出存在违规行为。

  福安印染在内地首次为其产业模式买单??停业整顿、罚款21万多元,随后再被环保部门追缴1100多万元排污费。福田实业的2006年半年报显示,纯利下降65%。

  3月1日,福田实业发出预警:全年业绩仍会出现亏损。

  对此,福田实业执行董事严震铭表示,将在2008年第三季度起将东莞的生产线迁往江苏,并最终完全撤离广东。在福田实业发布的公告中,福田实业也表示不仅仅是面临环保压力,中期业绩亦受到人民币升值、工资上涨出口退税降低等经营成本的压力而出现亏损。

  记者在东莞走访时发现,类似福安印染的这种企业不在少数。

  “20年前东莞开始承接"亚洲四小龙"制造业的转移,这不仅和当初"亚洲四小龙"承接美国等地的制造业转移具备的"优势"一样,而且在目前进行产业转移所面临的压力也类似。”某专业人士对记者说。

  拐向何处

  1978年,东莞迎来了全国第一间对外来料加工厂??东莞太平手袋厂。自此,“东莞模式”走上了艰辛而漫长的工业化之旅。

  20多年来,东莞的GDP以年均20%以上高速增长。从历史数据看,改革开放以来,东莞GDP突破1000亿元大关用了24年;从1000亿元到2000亿元仅用了3年;从2000亿元到3000亿元仅用了2年。

  到2007年,东莞GDP达3151.01亿元,富可敌省;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经济城市排名中,东莞从第15位跃升为第8位;《2007年广东区域综合竞争力评估分析报告》显示,东莞的综合竞争力和综合发展后劲双双领跑广东,位居全省第一。

  东莞的高速发展,外资功不可没。到了1998年,东莞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已达355.5亿元。东莞成为全国第三大出口创汇城市,全年出口达130.61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值的6.73%,仅次于深圳和上海。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在全球制造业产业链转移中一直顺利,直到今天,才第一次体会到全球化的残酷。

  30年来,以欧美日及亚洲“四小龙”为雁阵的全球产业转移,至少经历了三波浪潮。一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以服装、制鞋、玩具为代表的轻工业;二是90年代中期之后,以电子信息为代表的IT业;2000年以后则是重化工业。

  珠三角以其区位、劳动力、土地等比较优势,顺利抓住了前两波产业转移,从而也实现了前两次产业升级,由于各项资源的相对充裕,珠三角几乎没体会到转型的任何痛苦。

  拿东莞来说,外商进入东莞,初期主要从事纺织、服装、塑胶制品等简单劳动密集行业的加工。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东莞的外资加工工业出现了升级,开始进入电子通信设备、电器机械及器材等领域。其中,电子通信设备目前已经成为东莞的支柱行业。到1998年的时候,东莞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总产值已达到469.8亿元人民币,占全市总产值的29.13%,原来占主导地位的纺织、服装和塑胶制品的比重已经大大降低。

  但专业人士分析:“劳动力成本上升,特别是重化产业所亟需的土地资源限制,让珠三角特别是深莞等核心工业区,已不可能再无门槛地接纳外来投资。”

  汪洋和东莞的执政者都提出了“腾笼换鸟”。但对作为投资热地的珠三角来说,走了麻雀,能否引来凤凰?对作为“世界工厂”的珠三角企业群来说,大量中小企业外迁,是否会中断产业链?

  按照东莞的设想,制造业走了,但是把总部、研发中心以及物流留在东莞。这个和临近的深圳、广州等地的产业调整思路亦有雷同。

  看来,东莞如何展开差异化竞争取得主动权和优势地位,还是个不小的考验。
(责任编辑:田瑛)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黄金水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