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2008年的物价上涨 > 08涨价相关评论

这轮通胀的拐点是否即将到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刘煜辉

  今年一季度通胀8%,未来二季度似乎也没有多少要跌破8%的迹象,这意味着中国要实现年度4.8%的控制目标,下半年必须将通胀压至4%以下的水平。如果将来未达标,反而可能导致通胀预期的恶化。

如果紧缩政策过急,经济硬着陆或许是比通胀更为严重的问题。因此,目前非常有必要给控制通胀目标松绑,正确认识此轮通胀的成因,坦然、理性地对待通胀,才能避免未来政策的偏差。

  就此轮通胀的成因而言,我以为在三个方面。

  一是历史欠账迟早要还。过去低通胀很大程度上是严重透支的结果,透支了要素低估(煤、电、油、运、水、气等资源要素价格都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透支了人口红利(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的20年时间里,如果剔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农民工的工资几乎没有什么增长),透支了环境的红利。既然是透支,迟早是要还的,否则只可能是更加严重的经济失衡。

  二是长期经济失衡累积的流动性过剩,首先推动的是非贸易部门的价格上涨,特别是房地产和土地等资产价格暴涨,使得城市生活成本和商务成本迅速上升,同时工业部门也就开始产生加薪的预期;而工业部门的工资提高对农业部门的工资传递效应非常明显,直接推升了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生产成本推动下的农产品价格走高是显而易见的;价格传递的最后阶段必然是,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和地价的上升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等各种红利的消退,当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赶不上上述成本上涨的速度时,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倒逼着反推贸易部门制成品价格开始上涨来转移,我想这就可能进入一个所谓的全面的通货膨胀时期。这便是当下中国所谓结构性通胀的逻辑主线。

  三是输入性通胀压力。长期要素价格管制和扭曲,导致大量资源消耗型产业向中国转移,使得短期内中国制造业急剧膨胀,国内初级产品对外依存度急速上升。中国每年要消耗全球53%的铁矿石,全球每年新增原油需求的60%以上来自中国,中国现在的原油自给率不到50%,一半以上依靠进口。美元长期疲软,加之次贷危机将全球的资金都赶进了商品市场中寻求避险,导致原油、农产品价格的暴涨,成为去年下半年来中国成本急剧上升的主要推手。

  这三个方面说明此轮通胀的长期性和调控的艰巨性。

  理顺要素价格机制改革本身就是一项长期性和艰巨性任务,涉及到很多利益关系的调节,特别是垄断部门的改革。这需要二次价格闯关的勇气,时机选择非常关键,以避免造成经济过大的波动。

  此外,中国通胀压力的减轻还不完全取决于中国自身,如果美国经济迟迟不能见底,延续松货币政策,商品市场牛市很难形成真正的拐点。中国将长期面临输入性通胀压力(从美国楼市调整周期判断,美国楼市见底企稳至少要在2009年末,调整幅度可能还有20%空间)。

  最近常有人问,大宗商品市场牛市什么时候结束(弱势美元何时现拐点)?我以为,现在看来,商品市场这轮牛市最终可能有两种方式结束。

  第一种是正常结束方式,即美国经济真正触底,宽松货币和积极财政政策逐步发挥效用,联储才会真正将政策的优先考虑点从金融稳定转至价格稳定,关注通胀,届时可能升息,美元转强,商品市场牛市拐点出现。

  第二种我称之为非正常结束方式,即中国经济硬着陆。我一直认为中国的紧缩是美国人所期待的,当外部环境好时,中国的内需压得越狠意味着更多的外需来平衡,这样吸附流动性能力越强,弱美元游戏持续的时间越长;当外部环境不好时(美国衰退),中国的强紧缩将增大经济硬着陆的风险,随着中国因素(基本面)消退,商品市场牛市失去了一个最好支持的理由,必然应声而落,美元顺势而强,那时不光美国通胀问题也解决了,全世界的通胀问题都解决,但留给中国的是漫长的通缩,中国为世界经济买了单。

  我希望,中国不要选择第二种。

  

(责任编辑:王燕)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