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通向国际金融中心之路:人才+规则+服务+学习

  杨小刚 王春霞

  编者按

  如何使上海加快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是“陆家嘴论坛”一个分论坛的主题。这个主题的确立,既表明了国家的一种期待,也蕴涵着上海这座开放之城的胸襟。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这一国家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需要国际视野、世界眼光。

我们只有倾听来自各方的思想和建议,广泛而深入地交流,分享国际先进做法和经验,才有目标实现的那天。

  除了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和中国证监会前副主席史美伦女士的观点之外,本版其他观点,都来自“上海如何加快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这一分论坛上的言论,希望他们的远见卓识和真知灼见将带给我们有意义的启迪和帮助。

  吴定富:

  让更多保险业试点在上海先行先试

  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陆家嘴论坛”上作主题演讲时表示,中国保监会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把保险作为改革实验区,让更多的保险业改革创新的试点工作在上海先行先试。

  吴定富认为,上海历史上就曾经是亚洲的金融中心,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和积累,无论是从经济实力还是从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规模来看,在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方面具有很多有利的条件。但上海离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吴定富举例说,拿2007年来讲,上海的保费收入是482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4%。而2006年香港、新加坡的这一比例分别达到10.5%和6.5%。目前上海有40家保险公司法人机构,但是没有一家进入世界500强。而纽约、伦敦、东京进入世界500强的保险公司分别有5家、4家和6家。这些差距同时也说明了上海保险业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吴定富指出,发达的保险市场是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特征。一般看来,保险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可以发挥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为金融市场发展提供长期的资金支持。例如,在纽约保险公司资产规模超过2万亿美元。二是可以促进风险定价和风险交易活动的集中。综合性国际金融中心,不仅仅是金融资源的配置中心,也是风险的定价和交易中心。保险机构的聚集有利于风险定价和交易中心的形成。三是可以带动金融市场的创新,拓展金融市场深度和广度。从国际上看,保险公司的发展将推动金融产品的创新。

  冼博德:

  上海应成为资本和风险定价中心

  上海到底应该成为什么类型的金融中心?这是一个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问题。

  在渣打银行首席执行官冼博德看来,上海最要争取的目标,就是要成为对资本和风险定价最有效的中心,而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就应该成为这个目标获取的一种手段、一种途径。

  冼博德是在“陆家嘴论坛”的一个分论坛上作如此表示的。这次分论坛的主题是“上海如何加快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在冼博德看来,国际金融中心包括股票、债券、商品以及各种衍生品等市场,在这个市场中,各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和个人都希望从其中获取价值,而金融市场就是通过对风险的管理和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受益的。尽管国际化的层面也是不可或缺的,但如果只是从中国香港、新加坡、东京那里夺取一些市场份额,这和促进整个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增加其高效性的大的宏观大局相比,只是一些“小游戏”,上海最终的目标应该是实现中国国内市场的转变。

  冼博德提出这个观点的理由,是因为他认为,国内的资本市场要想得到最佳的优化,必须让国内的公司也可以进入到国际市场,而且也要让国际的投资者投资到国内,让他们的投资组合多样化。中国的经济是如此富有活力,它的金融市场发展也绝对不能孤立地发展。上海要争取的一个目标就是成为一个整体的资本市场。

  上海能不能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冼博德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有五个方面的重要因素起着决定作用:一是内在的优势,二是好的基础设施,比如说交通和通讯,三就是政府的支持,四是有一个非常稳健又灵活的法律框架,五是要有深厚的人才基础。

  冼博德指出,对于上海来说,前面三方面已经做得不错,但是在法律和监管框架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人才基础方面,也是一个非常迫切的挑战,如何能够弥合这样的差距,需要长期的规划。

  西室泰三:

  亚洲金融中心应发展成战略联盟

  现在亚洲已经有了一些金融中心,东京、香港、上海、新加坡都是重要的金融城市。这些城市应该发展成战略联盟,并且作为伙伴互惠互利。

  这是日本东京交易所董事长西室泰三在“陆家嘴论坛”上提出的一个理念。

  西室泰三认为,上海已经是中国的金融中心,作为中国的一个资本化的城市,可以说上海是一个全球化的窗口。因此,上海下一步应该成为一个发动机来推动整个中国多层次的证券市场的发展。而东京证交所也把发展多层次的市场作为其最主要的一个工作。作为亚洲的金融中心,上海和东京应该密切合作,增加两者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并且不要把彼此看作是竞争对手,而是把自己看成亚洲的核心证券市场。

  西室泰三认为,两者是存在合作基础的。由于中国和日本是邻国,而且上海和东京都是亚洲的金融城市,两者之间以前有过密切合作,双方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交流经验对彼此都是有好处的。而且双方可以通过信息的交流,然后官方和非官方的人员交流,都是一些合作的有效方式。

  史美伦:明确公平的游戏规则很重要

  中国证监会前副主席史美伦认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组成部分其实是三方面:一是产品,二是资金量,三是人员。

  如何在这三方面都具有凝聚力,史美伦认为,公司治理要好,监管体制要好,营销环境要好。换句话说,大家感觉在这个城市,在这个金融中心做生意、投资,规则是明确的,犯了错大家知道是怎么样的,犯规是有代价的,游戏规则很清楚、很公平的话,大家都愿意来这个市场上参与。

  史美伦指出,在这方面,政府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政府需要把环境法规弄好,然后在吸引人才方面的税收、居住环境、教育,能为外面的人提供到最佳的生活条件,大家就自然地会走到这个城市来了。

  在谈到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时,史美伦认为竞争不一定是坏事。到处都有竞争,就会把市场的质量、市场的效率提高。哪一个城市、哪一个金融中心能够吸引更多的产品到你的市场来,能够吸引更多的资金量,能够吸引更好的、更多的金融人才,到你的城市来工作,你就很自然地已经具备了这些作为国际中心的条件。

  同时,任何金融中心的合作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有相互共同的利益。如果大家是同一个利益立场的话,就有合作的空间。

  黄奇帆:多学习国际惯例

  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在“陆家嘴论坛”上发表演讲表示,中国今后如果有两个国际金融中心,一个香港、一个上海的话,香港要在和内地一体化中巩固国际金融中心,上海要在和国际惯例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金融中心。

  黄奇帆认为,香港如果要在今后十年保持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它的主要工作不是做国际的工作,是要做国内的工作,当香港跟广东、珠三角一体化的时候,香港跟内地一体化的时候,香港就更能够持续地保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另一方面,上海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主要是要更多地学习国际惯例,学习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运行模式,把上海目前不适应国际金融中心运行的各种各样的规章进行改革、创新。

  金融中心所在地的政府可以为金融中心的建设做一些什么?黄奇帆认为可以做三件事,第一是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包括城市基础设施,也包括金融中心所需要的人才和人才政策,金融中心建设所需要的财税政策、法规等。第二就是在保障金融运行的规范的市场秩序,如果有人犯罪,要及时予以纠正,保持金融秩序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体系。第三是当出现金融危机,或者突发事件的时候,政府必须有所作为。当然这种作为是根据正常的市场经济规则来进行有限度地推进,是一种积极的政策,积极的行为,而不能在出现危机的时候,发生金融重大困难的时候,政府说这是市场的事情,政府一概不问,这是不负责任的事情。

  徐麟:

  金融中心对政府服务提出更高要求

  “我们有这样一个梦,我们希望按照国际化、市场化的发展方向,以陆家嘴金融集聚区为主要载体,努力在金融机构的集聚、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改革的创新和金融环境的优化等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使浦东成为中国金融走向世界、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最前沿。”

  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在“陆家嘴论坛”上,向与会嘉宾描绘了这样一个梦想。这个梦想也寄托着国家的期待。为了让这幅图景画得更加美丽灿烂,上海政府正在各方支持下,用最大的努力铺就实现目标的道路。正如徐麟所说:地方政府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但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为了不断推进金融改革、创新,为了更好地吸引国外的金融机构和国际人才,浦东新区正以综合配套改革方案为动力,不断改善环境,力争成为很好地为各家金融机构服务、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的区域。

  据徐麟介绍,目前政府在正从以下几方面提高管理水平和改善服务。一是把聚焦金融作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重中之重,围绕构建有利于金融发展的制度和政策环境,促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进一步深化研究,在国家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加快先行先试的步伐。

  二是坚持以吸引、培育和服务金融人才为根本。安居才可以乐业,浦东新区政府正在加紧实施金融城工程,通过建设一大批高质量、多层次的金融人才公寓,提供个性化、优质化的服务。

  三是坚持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为重点。学习借鉴纽约、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的经验,努力提高陆家嘴金融集聚区的规划和建设的水平,以金融机构和人才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完善综合配套设施,优化区域的交通网络。同时积极地集聚与金融业相关的法律、咨询、会计、信息服务等专业的服务机构,搭建金融机构和金融交流的平台。

  徐麟最后指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对地方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浦东将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朱晓明:人才是金融中心之本

  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对这个问题,朱晓明做了一个调查,得到的答案,十之八九都把金融人才放在第一位。

  朱晓明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他在“陆家嘴论坛”的一个分论坛上特别强调了金融人才对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地位。在朱晓明看来,伦敦40万金融从业人员当中有一半是国外来的人才,东京15万金融从业人员,大概是1%到2%是国外来的人才。这两个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不同的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他指出,金融人才是金融中心之本,上海既要重视引进人才,而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才。

  朱晓明认为,首先,政府应当从税收等角度出发,快速出台吸引、培养和留住人才的举措,因为第一所得税政策曾经为香港吸引国际金融人才起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借鉴其经验。

  其次,透明而富有效率的法律与监管环境是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当前可以选择的金融人才培训项目之一,那就是大力培训金融法官、金融律师人才,大力培育金融法律法规知识,为建立陆家嘴金融城在法律法规方面做一个坚实的人才储备。在这方面,沪上的交通大学、复旦大学、财经大学以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MBA及培训项目,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据悉,上海市政府也非常关注这个问题,正在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来促进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上海能够真正成为一个金融人才的聚集地。上海市金融办与上海市人事局共同研究编制了上海市金融领域紧缺人才开发目录,在这个目录里把上海在金融方面的紧缺人才定为三大类共21个类别。朱晓明表示,当前,上海应该以此目录为准,深入调研、精心谋划,倾全市之力,培养一大批金融人才。

  朱晓明最后指出:“国际金融中心城市或许很在乎多少金融大厦拔地而起,或许很在乎有多少家银行、证券、保险公司开业营运,我想上海应当更在乎何时我们金融业的人才能够人才辈出。”

  杨超:上海应尽快启动巨灾保险

  中国的金融资产很巨大,但保险的资产在金融资产当中的比重还不到5%。西方发达国家,包括日本在内,它的保险总资产一般占到总资产的50%左右。

  在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董事长杨超看来,这样一个差距悬殊的数据比例说明,“中国的保险业刚刚还在大发展的起步阶段,是个朝阳行业,发展潜力非常大”。杨超在昨天的“陆家嘴论坛”上如此表示。

  杨超认为,保险不仅是促进改革发展的助推器,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上海保险主体较多、市场化程度比较高、外资机构进入比较早的优势,加快保险市场的发展,着力建设国际保险中心。比如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为契机,加快航空和海上保险的发展。上海要积极地创造条件,加强巨灾风险的保障能力。

  杨超介绍说,在西方发达国家,包括日本都有一个发生巨灾以后抗风险的保障基金,为恢复生产、促进社会稳定都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我建议上海应该尽快启动,积极研究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巨灾保险。

(责任编辑:贾海滨)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冼博德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