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证券频道 > 研究报告 > 行业研究

电信行业:重组后运营商竞争格局分析判断

  前言

  在《电信重组对四大运营商的影响分析》报告中,我们倾向认为中国电信收购C网、联通合并网通的方案是电信重组的最终方案,本报告也基于如上方案而编写的,特此说明。

  投资建议

  中长期看好中国电信的发展前景,维持强买投资评级。
重组后,中国电信在增量市场上无论收入增速还是用户数量增速等方面均具有领先优势,国家信息化战略实施与基于全业务模式的新业务、新技术和新服务都将使中国电信在新一轮竞争受益最大,目前公司股价估值水平(动态PE折回港币不足14倍)与公司未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形成明显的背离,是我们强烈推荐中国电信的主要原因,详细投资评级请见我们已经发布的《中国电信投资价值分析报告》及后续研究报告;

  对中移动投资建议:短期谨慎,长期看好。短期而言,国家将陆续出台对弱势运营商的政策扶持和对强势运营商的非对称管制,均将对公司股价有负面影响,建议谨慎;中长期看,中国移动在3-5年内仍将在用户规模、经营收入、营业利润等方面保持龙头的地位,公司在移动增值业务发展与创新能力、以及战略资源的投资力仍将保持领先优势,对中移动给予长期看好,投资评级请跟踪后续的《中国移动价值投资分析报告》;

  中国联通的投资建议:短期把握重组过程中的交易性机会,中长期建议谨慎;在重组过程中,中国联通享有重组优势地位,一方面溢价出售CDMA用户价值,另一方面在联通红筹换股合并网通红筹的过程中,以移动运营商高估值水平换股合并固网运营商的低估值,存在投行价值,我们建议投资者把握联通红筹(或联通A股)在重组过程中的交易性投资机会,详细合并价值请跟踪即将发布的《中国联通合并价值分析报告》;从中长期看,重组后,新一轮的竞争将会加剧,弱势运营商无论是业务表现还是用户发展均将处于弱势地位,中期建议投资者持谨慎态度,长期建议关注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力度以及管理体制的改革进程等。

  基本观点

  随着需求的多元化、电信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国家信息化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电信产业属性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传统的电信产业已不再是战略性产业,通信信息化将成为国家下一阶段的战略产业,这促进了运营商从战略到业务上实施由传统的通信地址服务向通信信息服务方向转型,这客观要求运营商从内部组织架构、价值链关系到外部资源重新整合,产业链整合和业务转型将是重组后各运营商竞争的焦点和热点。宽带化将成为国家战略,带宽资源将成为各运营商战略资源,固网传输带宽的高质量和低价格特征与移动传输的便捷性和移动性优势互补,固网与移动的网络融合将成为必然趋势。

  电信产业在国民经济的支柱地位以及资本形态的固有控股,共同决定了其产业发展模式和产业变革将在行政干预与市场调节间、在不断降低成本与获得合理产业利润间寻求平衡中演进;与欧美发达国家消费者相比,国内消费者更习惯使用移动电话,中低端消费群体成为新业务的主要消费群体,移动互联网的新业务、新服务在我国存在广大的消费群体,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全业务带宽”将成为下一阶段运营商战略资源的制高点,该领域具有领先地位的运营商有可能在下一阶段竞争中胜出。

  ..与发达国家运营商相比,我国运营商表现资源垄断特征更明显、网络资源重复投资带来的低使用效率、新业务发展及资本运作水平低下;国内电信产业数据表明,电信产业与宏观经济发展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基于对中国经济在较长时期内保持高度的发展态势的判断,我们预期未来几年中国电信产业将保持10%左右的复合增长率;借鉴西班牙电信、英国电信等成功的发展经验,重组后,我国运营商业绩提升的关键取决于资产资产运作效率的提升、新业务和新服务的发展与创新,移动增值业务、全业务宽带业务、全业务ICT业务将成为运营商业绩推动的主要动力。

  从2007年运营商各财务指标综合比较看:中国移动在收入增速、净利润增速、净资产回报率、固定资产收益率EBITDA率、以及市场份额等指标方面,较国内其他运营商而言,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中国电信在经营现金流增长率和经营现金流/净资产比率、非语音收入比例等指标方面,较具优势;中国联通净利润同比呈现大幅增长(部分原因为投资返税带来的收益)(149%),而经营现金流增长率(-8.8%)出现下滑,整体而言,与中国移动东和中国电信的综合指标差距较大;中国网通的非语音业务占比最高42%,EBITADA率52.36%与中移动差距较小,而收入增长率和市场份额明显低于其他运营商,整体而言略高于联通。

  重组后,中国电信将充分利用固话、宽带、移动、IPTV等多重业务捆绑和为政企客户和家庭客户提供各种信息通信系统解决方案,圈定用户规模,在传统语音业务方面采用防守反击策略,在数据业务方面采用差异化战略,打造固网与移动融合业务领先优势。中国移动业务发展策略预测:大力发展移动增值业务,以资本控股控股方式快速切入移动互联网核心领域(业务及内容创新),主动调整资费套餐,与客户签署更长期的网络服务合同,增加中高端客户转网成本,防止客户流失。新联通业务发展策略近似于电信和移动之间,充分利用WCDMA技术成熟度高、产业链完善的技术优势,发展移动宽带业务,并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解决现金流短缺和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

  重组后,各运营商业务发展比较分析:

  从收入占比看,未来5年中国电信收入将快速增长,中国移动龙头地位不会动摇,新联通在新一轮竞争加剧的产业环境中其弱势地位将会加剧,2012年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新联通的市场份额预计分别为30%、55%和15%;..从收入增速看,中国电信增速最高,其发展前景在几家运营商中最为看好,2009、2010、2011、2012年收入增速预计分别为23.1%、13.8%、16.0%和16.1%,中国移动收入增速将下滑,2009、2010、2011、2012年分别为14.7%、9.9%、9.1%和8.9%,新联通的业务发展面临自身整合和行业竞争加剧其弱势地位进一步恶化的双重风险,重组后的1-2年内公司将面临重要考验,我们预计,2009、2010、2011、2012年公司收入增速分别为0.2%、5.3%、6.2%和7.3%;..从非语音业务占比看,新电信和新联通将持续保持较高的比例,中移动的移动语音仍将成为收入的主要来源,这客观制约了中国移动在国内电信业务的发展空间,我们预计,2012年电信、移动和新联通非语音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63%、41%和61%。

  重组后,各运营商的竞争格局基本判断:

  业务捆绑与融合阶段(重组后1-2年内):中国电信综合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在于业务捆绑和信心的提震,其综合竞争力较移动仍然存在差距;中国移动的综合竞争力无实质性影响,但竞争优势将会弱化;新联通面临企业文化融合和业务整合的两难境地,其竞争优势在短期内被掩埋;

  终端及网络融合阶段(重组后3-5年):中国电信综合竞争力快速提升的关键在于产业整合能力、基于F-FMC衍生的融合业务成本优势、资产使用效率提升、综合财务指标的改善等方面,其综合竞争力将超越中国移动;中国移动因资产使用效率的下滑和带宽资源的缺失将面临发展瓶颈,新的利润增长点取决于海外业务收购与拓展;新联通综合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取决于企业整合的进度和效果、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从资金到管理水平等方面改善和提升。

  电信产业特征演变及发展趋势分析

  本章的基本结论:固网与移动的有效融合成为电信产业发展必然趋势,电信产业属性的根本性转变客观要求运营商从战略到业务的转型,产业链整合将是电信重组后各运营商竞争的焦点和热点,宽带化将成为国家战略,全业务宽带将重组后各运营商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

  固网与移动的比较优势随着电信技术的发展与市场需求的演变中此消彼长,固网与移动的网络融合成为必然..在二十世纪末,固定通信几乎垄断电信业务收入的90%以上份额,移动通信因为高昂的终端持有成本和较固话数十倍的资费水平成为极少数人独享的奢侈消费品,移动通信的高准入门槛高度抑制了市场需求和业务发展,固网通信成为广大普通消费者的主要通信方式,固定网络资源是运营商生存、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以网络资源获取超额利润的垄断优势和网络资源的使用效率均处于巅峰状态。

  随着电信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和通信接入方式的多元化,移动通信网络无论从建设、测试、优化、升级到维护成本逐年大幅下降,基站价格从以前的每台几百万到目前10万(甚至更低),手机终端价格更是呈现几何数下降,并日益成为普通消费者的快速消费品,移动资费水平日益接近甚至更低于固话的资费水平,移动通信替代固定通信成为必然,并且有加速替代的趋势。以固定接入方式的语音业务从网络使用效率到业务收益均处于持续下滑趋势,固话网路因为移动技术创新而逐步成为产业发展的障碍,从此,其固网的比较优势因为移动技术和资费水平的替代逐步从波峰走向波谷。

  然而,随着消费者对基于互联网的数据业务和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增加,传统的窄带通信和现有的移动通信方式远不足于满足用户对带宽的需求时,基于传统固网的DSL和FTTX宽带接入业务由此走向前台,并随着网络的改造和升级、数据传输带宽快速提升,基于固网的宽带业务开始重放昔日的光彩;

  随着移动宽带技术高度发达从而导致数据传输速度的大幅提升以及移动宽带网络接入成本的大幅降低,移动宽带与固网的宽带接入又必将面临新一轮技术替代。但是,移动技术无论多发达,在数据传输的带宽和传输稳定性上以及同等流量的资费水平上较固网宽带存在的巨大差距,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无线宽带技术的传输带宽和深层次网络覆盖与无线频率高低和射频功率大小成正相关性,海量数据传输和零距离人体接触将带来对人体健康问题的担忧,这是否意味着未来固网宽带又将因为用户消费意识的变化发展成为消费行为的演变而重新受到用户的青睐呢?由此可见,固网与移动的比较优势将始终是围绕技术与市场之间寻求支撑和平衡,固网与移动的网络融合成为发展必然。

  固网移动融合(FMC)成为电信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FMC的实现过程来看,分为四个阶段:业务捆绑、业务融合、终端融合和网络融合。

  业捆绑阶段的最大特征是:运营商通过一个帐单实现多业务捆绑,为用户提供整体资费折扣;从客户粘着度和吸引力角度,通过与客户签署长期的业务套餐合同等提高客户换网成本,通过移动、固话、宽带等组合套餐提供更为优惠的业务融合。

  业务融合:通过固定和移动网络为用户提供一些共同的业务,例如:

  综合VPN、语音信箱、统一邮箱等;统一的业务平台可以使用户更加便捷地享受各种业务。

  终端触合:通过终端融合,可为用户提供固定和移动网络的无缝接人,实现同一终端同时支持固定和移动业务(固话与移动融合的双号一机),从而降低新增业务成本。例如:Wi-Fi/GSM双模手机、UMA手机等。终端融合的最终发展阶段为3C融合,是利用数字信息技术满足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信息和应用的享受。

  网络融合:通过统-的IP传输网络和统一的业务建立与控制平台IMS,实现固定和移动的网络融合,为用户提供无处不在的业务体验。

  传输层和接入层分离,使无论何种终端、何种接入方式都可以共享同一承载网络,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降低网络的复杂性。

  小结:固网接入与移动接入方式的比较优势,将随着电信技术的创新、新服务的多元化、以及用户消费行为和意识的演变中此消彼长,不断地在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中寻求平衡点;固网与移动的关系既是相互替代关系,又是相互补充,固网传输带宽的高质量和低价格特征与移动传输的便捷性和移动性优势互补,由此可见,基于固网和移动的网络融合将是电信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电信产业属性发生根本性改变:逐步从基于网络管道的通信服务逐步向基于ICT业务的信息服务和基于社会文化的公共网络服务等方向渗透和转型。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十七大提出了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的国家战略,推进信息化与传统工业改造相融合,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由此可见,通信信息化将下一阶段国家重大的战略性产业。

  在国民经济体系中,信息通信是渗透和促进各产业、部门、企业发展的要素资源,无论从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变革、或是网络融合与升级、还是信息通信服务方式和模式的演变都将不同程度地改变各产业发展的技术环境和经营条件,也将改变着产业竞争环境的业态基础和商业模式,正是如此,国家无论在“人大”还是“两会”,反复提出以通过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和技术升级实现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信息通信技术本身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龙头,同时又肩负推动其他高新技术产业的责任,国家更是提出了“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这从而奠定了信息通信化在国民经济的核心地位。

  国家提出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的战略,这客观上要求运营商从战略到业务完成从通信地址服务向通信信息服务方向转型。

  随着未来的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融合,将使过去以通信地址产品为发展的传统电信产业模式走到终结,传统电信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先导作用和支柱产业的地位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这客观上促进电信产业属性的根本性转变。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演变,移动通信技术与宽带接入技术、通信技术与信息技术必将殊途同归,最终走向融合。海量数据传输的无缝无线宽带覆盖可以让我们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体验信息快速交换与传输,根本性消除距离远近、时间长短、位置变动的差距,这必将导致我们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重大转变,未来电信产业的发展完全依赖于新技术、新业务和新服务的发展。

  传统的电信业务,无论是现在语音业务还是正在发展的宽带业务,日益成为广大百姓生活中的必需消费品,公民的通信权利是“民生问题”不可或缺的内容,国家从提供社会福利的角度,希望电信产品和服务价格不断下降,语音漫游费、固网月租费、长途通话费以及宽带接入费等都将逐年下降,未来百姓在使用通信产品时都将会享有更低的成本支出和更完美的服务。由此可见,传统的电信业务同时将面临向基于公共网络的通信服务转型。

  小结:随着技术的升级和国家战略定位的转型,传统电信业靠规模和产品确立发展优势的时代已经走到尽头。随着未来的市场的融合,IC和IT融合的结果,将使过去以通信地址产品为发展的产业模式走到终结,而未来的发展完全是靠新业务和新服务。战略转型、网络转型、业务转型将成今后运营商竞争的焦点。

  产业链的复杂化、需求的定制化、“管道”的规避,客观要求运营商通过产业链的整合,建立新的赢利模式。

  随着技术进步、信息网络化、移动通信技术在全球的迅速普及,电信网、互联网、企业网日趋融合的推动下,未来通信网络将是分层次的多级服务平台,电信运营商要根据不同用户群体的实际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和网络平台,因此,电信运营商需要与网络设备商、终端设备商、应用服务及软件提供商、内容服务商、增值业务提供商等结成战略联盟,达到相互之间在技术、资金、信息上的共享,客观上促进产业价值链的整合。

  电信服务的实现过程,由过去传统电信公司以独享网络资源优势垄断和控制市场需求的类型和方向,逐步演变为运营商为了获得竞争优势,主动、积极地利用日新月异的技术手段以满足客户逐步由语音基本需求向数据、视频等业务的组合需求上,据市场的特征逐步向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转型。

  客户需求的定制化,以及技术手段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在客观上要求电信运营商集合设备商、终端厂商、内容提供商以及软件开发商等多方力量,以合作共赢的模式提供大集成服务。在集成服务融合的框架下,终端的能力、网络通信的能力、互联网业务创新的能力、互联网内容创意的能力、运营商用户管理的能力和运营商的营销能力以至计费能力都被按照一个个端到端的商业模式进行集成,然后作为“产品”,以运营商为主体投放到网络应用平台上,提供给用户使用。这对运营商的产业链整合能力以及对客户需求的引导和认知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在此情况下,运营商与内容提供商、设备及终端厂商、软件提供商等产业链上下游间的关系由过去以运营商为主导的“主仆关系”演变成以客户需求为主导的合作共赢关系。

  巨额投资基础设施的电信运营商,特别是固网运营商,逐渐沦为了管道,急需通过对产业链的整合寻找新型的价值关系和盈利模式。

  根据艾瑞公司分析结果显示,2007年中国网络经济的净收入470亿元(电信运营业约1200亿元),基于互联网的大量数据信息服务,如网上冲浪、网络游戏、网络搜索、网上银行、网上炒股、网络办公、移动彩票、电子商务以及目前盛行的网上购物等数据应用业务的层出不穷,也因此造就了如阿里巴巴、盛大、新浪、百度、滕迅等网络服务商闪亮登场和财富迅速集中,奇怪的是,在数据增值业务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巨额投资基础设施的电信运营商,特别是固网运营商,逐渐沦为了管道。

  未来几年,固网宽带和移动互联将成为电信运营商资本投资的重点,宽带接入速度的大幅提高、接入方式的多样化、用户规模的加速增长、基于互联网的增值业务层出不穷的推出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网络经济的快速增长,如果电信运营商仅仅停留在宽带租赁费和通道费用而无法分享互联网经济的利益分配的话,必将出现投入与产出的严重失衡,国有资产因为运营商在互联网应用中缺乏创新机制和盈利模式而大幅流失的尴尬境地;如何参与互联网经济的巨大利益重新分配,成为运营商下一阶段从业务创新到盈利模式创新的重中之重。

  这客观上促进运营商急于通过对产业链的重新整合和梳理,寻找新型的价值关系和盈利模式。

  小结:客户需求的定制化,以及技术手段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客观要求电信业的价值链由过去以运营商为核心的纵向价值关系逐步向融合电信网、互联网、企业网等“广义通信”环境下的合作共赢价值关系方向渗透和深化。

  全球电信产业发展趋势:“移动化”是第一高潮,其后是“宽带化”,宽带成为国家战略。

  “移动化”是第一高潮,其后是“宽带化”

  移动话务运营与固定话务发展的规律是大致相同的,既具有相似周期性,固定语音收入下降因移动的替代产生流失,同时移动语音收入也将随着多媒体通信等产生流失、语音资费价格下降而出现下滑。国际经验表明,固话运营的拐点与移动语音拐点周期约在4-6年,日本NTT固话收入于1998年出现拐点,而移动语音收入拐点在2003年,间隔周期5年(如图表3所尔)。

  固定收入的再增加是依靠带宽消费的拉动(带宽消费量与收入成正比被绝大多数运营商所承认和认识,互联网的起飞也是由于带宽的起飞所致),带宽消费逐渐成为新业务运营收入的主要动力。但是,移动带宽消费却遭遇到重大障碍(既带宽不够:带宽是移动心中永远的“痛”)。

  带宽消费的增长强劲,使美国的家庭宽带渗透率2007年超过72%,而宽带渗透的大幅度提升,也使得数字家庭、非话音通信、数字媒体娱乐、带宽消费等快速升温。2008年,数字家庭的渗透率有可能达到52%。而移动化(任何国家的移动用户都是多于PC、TV用户的),也面临向移动宽带、或移动互联网化消费转移,市场因此将出现巨大的转机。

  目前移动宽带用户是宽带用户发展的最大贡献,每年新增移动用户5个多亿,而新增PC与TV用户才各1个多亿。3年后多媒体宽带用户约占总数的1/3。其次,宽带多媒体服务的猛烈崛起,尽管其中很多业务的质量保证、安全性等存在很多问题,但依然受到恶劣全球用户的强烈追捧。其所涉及的领域不单涵盖固定连接,还包括无线网络连接。按现有蜂窝结构,网络很难承载这么多MBB,多媒体宽带革命从此兴起。

  带宽消费的发展趋势:多媒体宽带容量成为新增长点核心

  典型的视频消费是语音文件消费的1000倍带宽要求,如果是HD视频(TV)类,将是普通视频带宽消费的7~10倍,这些数字媒体娱乐类消费必将触发下一轮的网络带宽消费的浪涌,目前全球带宽的50%以上是网络视频(未来互联网视频将是主要带宽消费);根据爱立信预测(如图9、10所示),2011年宽带用户15亿,其中固网宽带用户约为6亿户,移动宽带约9亿,固定带宽为250T,移动带宽需求为3T,66%以上是非语音业务需要,届时移动带宽将出现短缺;

  根据商业周刊报道显示,2002年,全球带宽容量,50%以上是空闲,但到2007年6月,全球带宽闲置率(包括最近几年建设增量)不到30%;根据TeleGeography分析显示,全球带宽消费的CAGR(复合增长率)为75%,这就意味着如果不考虑新建带宽的话,目前全球网络的带宽容量,将在9个月内消耗殆尽(参见Nemertes研究);考虑到在建容量,如果不采取特殊措施,全球网络带宽的瓶颈和短缺,将在1~2年内明确显现;

  宽带接入网资源日益成为各国信息通信的战略资源..从发展趋势来看,运营商掌握着未来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资源—带宽。

  许多国家已经将通信宽带化列为国家信息化和国家发展的战略基础设施,很多国家设计的国家ICT战略计划都把宽带的发展作为核心目标之一。如韩国,政府出合了很多政策促进宽带发展,包括如何支持宽带基础设施建设,如何满足需求提升民众的使用能力,如何创建一个健全的市场竞争环境等等。现在,韩国正在从极高的宽带普及率中获益。在我国,宽带运营市场的两大力军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都在积极地实施企业转型,推动网络向以宽带为重要特征的下一代网络发展,努力将宽带培育成新的业务增长点,宽带业务已成为固网运营商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

  中国电信产业的特有特征

  电信产业在国民经济的支柱地位,决定了其产业发展模式和产业变革将在行政干预与市场调节间、在不断降低成本与获得合理产业利润间寻求平衡中演进。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信产业的变革具有自身特殊的模式,在相当时间内仍保持行政干预和市场调节的双重手段。这取决于电信运营商在资本形态上的国有控股和在产业形态上的国家战略定位的双重特征。

  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电信产业是渗透和促进各产业、部门、企业发展的要素资源,无论从电信技术的变革、或是电信网络的升级、还是电信服务方式和模式的演变都将不同程度地改变各产业发展的技术环境和经营条件,也将改变着产业竞争环境的业态基础和商业模式,正是如此,国家无论在“人大”还是“两会”,反复强调以通过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和技术升级实现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电信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龙头,国家更是提出了“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这也奠定了电信产业在国民经济的核心地位。

  欧美国家电信业改革是在高度发达的经济体系背景下启动的,整个社会在市场规则、竞争环境及资本结构均处于成熟和完备状态,因此,大多数国家对传统电信公司的改造选择了对国有公司的民营化改造。比较而言,中国电信业改革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特定历史阶段启动,改革的基础尚不能完全摆脱行征干预和国有资本绝对控股的资本关系之束缚。

  国有控股的资本形态和国家信息化的战略定位,共同决定了电信产业产业演进和变革需政府直接干预下按照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布局、满足经济发展战略的方针和政策的前提下完成和实现的,政府仍将在相当时间内并凭借行政与市场的双重手段对电信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监管。

  电信产业为各产业、部门、企业的信息交换、信息传输以及基于互联网的网络实现平台,一方面是电信服务和产品成为了各产业的直接成本构成要素,从提供社会福利的角度还是降低社会总体的服务成本的角度,都希望电信产品和服务价格不断下降;另一方面,作为引导和推动其他产业发展的工具手段,电信产业的自身发展需要先于其他产业提前发展,这客观上要求电信产业较其他产业通过获得更高的超额利润用于自身的超前发展。与欧美发达国家消费者相比,国内消费者更习惯使用移动电话..从业务使用量看,国内移动电话人均通话时间为353分钟/每月,明显高于固话人均通话190分钟/每月,与此相反的是,无论发达国家或是全球整体而言,固话使用量明显高于移动电话使用量,其中,德国用户固话人均业务使用量为351分钟/每月远高于移动语音122分钟/每月,全球平均人均固话使用量318分钟而移动语音人均为242分钟/月(如图表5所示);从人均业务收入看,国内移动语音ARPU值为6欧元,固话ARPU值3欧元,除日本外的其他发达国家移动ARPU值明显低于固话ARPU值,固话ARPU值远超移动ARPU值得国家有英国、意大利和瑞典。

  我们认为出现差距的原因在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经济快速发展导致人员流动性强,这客观促进我国移动通信快速普及,另外国内消费者的攀比心理和羊群效应特征明显,最初视移动通信为时尚、攀比或跟风逐步发展成为了一种使用习惯,特别是随着移动通信资费水平逐步走低和移动手机的价格大幅下降,固话基本丧失资费水平优势,手机持有成本的雪崩式降价,更加速了移动对固话的业务量替代。

  移动业务发展模式:中低端消费群体成为移动用户以及移动增值业务的主要消费者,3G新业务、新服务在我国面临庞大的消费群体。

  中低端消费市场基数庞大,成为推进信息化产品全民化的重要基础。

  移动用户消费群体主要为中低端用户:最近有一个抽样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手机的主要消费群体为月收入处于2000元以下、学历为本科以下的社会中低层。中国的移动用户之所以在几年内远超固话用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手机价格的大幅降价和移动资费水平持续下调导致低端使用者发展势头迅猛。

  移动增值业务消费群体主要为青年:艾瑞咨询研究表明,18-28岁的用户是移动增值业务的主要使用群体,所占份额达到76%(图表4所示)。青年群体对手机娱乐、移动互联网、移动互动需求的不断增长使其成为移动增值业务的主要消费者。

  从移动增值业务使用比例看,中国移动用户收发短信比例最为95.5%,同时图片/动漫/铃声下载、移动互联、非短信邮件所占比重近60%,也明显高于已启动3G的欧美发达国家(如图4所示)。

  从移动增值业务发展环境看,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前景广阔,因为我们有欧美难以造就的庞大市场,有相当数量的习惯于超前消费的老百姓,有数千万的追崇时尚的非理性消费者,还有尚未充分开发的农村市场。

  移动建设周期以及新业务产业链的完善与发展需要时间完善,网络特征初期不能满足高端客户对业务的需求。新业务的发展模式应以中低端为市场突破口。

  从移动网络的发展和完善过程看需要较长周期,通常一张成熟的移动网络网络需要一个从建网、系统测试、网络优化、网络扩容与升级、以及再优化的多次完善和补盲,完整周期至少需要2-3年,基于新移动技术的新业务在推广开始往往因为网络质量不好、业务接通率较低等多种因素,在面向高端商用客户的推广中面临阻力和障碍,与其相反的是,在面向中、低端用户如大中学生、时尚青年等,对新业务追捧有加,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网络质量的改善,以及移动数据传输的快捷性和便利性等逐步得到商务用户认同和肯定,此后,新业务开始逐步实现从亏损到盈利的历史性转变和新利润增长点。

  数据表明,联通CMDA的推广,在发展初期主要来自于一般用户,而大部分商业用户并未因CDMA的诸多功能而放弃G网而转入C网。同样,下一步3G的推出,将同样会面临这种特殊的消费行为,中国将可能会有数量庞大的一般消费者选择3G,并以此获得更多的休闲娱乐型消费。由此,对3G市场空间的判断不能简单地以商业用户的需求为依据。进一步推断,中国3G市场的初期容量会因为一般消费者的特有消费行为而快速增长。

  ..这一方面说明,基于移动网络的新技术、新业务、新服务的市场推广模式首先应从中低端消费群体为突破口,随着网络的完善和优化,逐步向高端用户推广和深化;..另外,对我国发展3G业务的启示:一方面运营商要力所能及的降低3G用户的准入门槛,低廉的资费标准以及低成本的3G手机成为3G业务发展成败的关键;另一方面,3G业务发展初期,重点强调用户规模的扩张以及网络质量的完善和优化,从业务启动到用户达到盈亏平衡点地的周期通常需要2-3年,由此运营商在投资决策前要权衡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

  固网宽带业务的最初发展模式:由高端向中低端渗透,宽带业务普及化程度关键取决于宽带接入费下降、定制化终端成本和新业务开发。

  网络特性和准入门槛决定了固网宽带业务的消费群体在初期以高端客户为主,然后是中端客户,最后才是低端消费群体。

  从网络接入特性看,基于固网的新业务是在充分利用本地接入网络资源的基础上实现的增值业务,其网络运营质量和稳定性已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完善,从新业务发展初期,就能满足高端客户对网络质量和网络安全的要求;..从准入门槛看,固网新业务诸如IPTV、全球眼、网上银行、视频电话和VOIP等多半是基于宽带接入而衍生的增值业务,宽带接入费成为发展新业务第一道门槛,其次是固网终端如电脑、家用网关以及信息化终端的价格较手机明显偏高,这是第二道门槛,最后是基于互联网的新业务需要客户对计算机操作水平有基本要求,以上三种门槛共同决定了基于固网新业务消费群体首先是从高端开始,随着宽带接入费用不断降低、信息化终端因为规模化生产成本大幅下降以及新业务操作简单化和方便化的特征日趋明显,逐步向中、低端消费群体演变和扩张。

  宽带业务大幅普及的关键取决于宽带接入费下调、信息化终端(如计算机、家用网关以及信息化家电)的价格降低、以及通过开发新业务、新产品引导宽带业务需求和简化业务操作;..截至2007年12月,我国宽带用户普及率仅为5%,现有的消费群体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学历层次较高、收入较高、上网目的性强的城镇中高端家庭用户,其宽带需求的主要目的表现为网上办公、收发邮件、网上新闻等基本互联网功能需求,网络传输的快捷性和网络质量的稳定性以及合理的宽带接入费成为这部分用户关心的主要焦点。

  2007年,我国网民数为2.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16%,其消费群体主要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中低端青年消费者,这部分消费群体关注焦点是资费标准、网络带宽和计算机持有成本。

  另外,我国还拥有大量具有宽带业务消费能力但不知道宽带能做什么或不知道如何操作的潜在用户,这部分消费群体关注焦点是基于宽带网络的业务内容、终端操作的简单化。宽带业务的下步发展关键取决在这部消费群体中的推广和接受程度。

  目前宽带业务特征主要表现为提供通道、无新业务、门槛高等,这严重制约了宽带业务进一步普及和推广。降低宽带接入费、通过规模定制信息终端含计算机降低终端成本,开发基于宽带业务的新业务引导和增加宽带需求成为成为固网运营商下步突破的重点和关键。

  业务结构:增值及ICT业务、互联网(宽带)业务保持持续高涨

  数据统计显示,2007年语音业务收入同比增速为4.9%,增速逐年下降,增速的下降的原因是固话收入(不含月租费)同比下降了8%,而移动语音同比增长了16%(不含月租费);传统业务占总收入比例为63%,新业务成为电信行业增长主要驱动力,移动增值业务、宽带业务、固网ICT业务成为增长亮点。

  移动通信收入同比增长17.8%,在电信业务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比去年同期分别上升了2.99个百分点。在移动通信领域,移动数据业务发展迅速,其业务收入增长率高达32.3%,移动增值业务诸如短信、彩铃、WAP等成为移动业务增长主要动力;

  而固定本地电话业务收入比去年同期减少5.5%,在电信业务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1个百分点。宽带和增值业务成为带动固网运营商收入增长的关键业务,同比增速均超过了30%;

  区域结构差异特征明显:中西部大开发为电信产业带来契机

  中西部大开发将为电信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大多数指标增速接近或快于东部地区。从投资增长来看,西部、中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增长了30.4%、34.1%明显高于东部的21.0%,从消费增长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西部、中部和东部分别同比增长了16.05%、16.67%和16.12%,中部地区快于东部地区。中西部经济的崛起为我国电信运营业带来新的契机。

  固网在中西部成为新增市场的重点..东部地区:电信没有普及的家庭用户量为1837万户,而网通有1256万户没有普及。

  中部地区:电信没有普及的家庭用户量为2077万户,而网通有2388万户没有普及。

  西部地区:电信没有普及的家庭用户量为3155万户,而网通有224万户没有普及。

  移动电话在中西部发展前景广阔

  东部地区:电信覆盖范围没有普及的移动用户数量为9090.8万人,而网通有8003.9万人没有普及。

  中部地区:电信没有普及的移动用户数量为16116.6万人,而网通有16189.9万人没有普及。

  西部地区:电信没有普及的家庭用户量为22744.2万人,而网通有1339.2万人没有普及。

  中国电信业与国际电信业发展状况比较分析

  电信产业与宏观经济关联度比较分析:中国电信产业前景广阔..电信产业为各产业、各部门、各企业、家庭、个人提供信息传输、信息交换、互联网通信等服务的实现平台和重要手段,作为一个具有典型技术创新推动的高新技术产业,任何一次因为技术推动的产业升级与变革不但会改变我们的通信方式、消费行为以及消费结构,而且必将刺激电信业务消费量的提升,所以,我们不难理解电信产业在发展速度上要快于国民经济的其他传统产业。

  数据表明:电信收入增速与GDP增速相关性呈现高度相关性。2006年我国电信收入增速为12%,略高于GDP增速(10.70%),同期全球电信收入增速为4.78%,而全球GDP增速为4%。

  基于对我国GDP增速在未来几年将保持8%的基本判断,我们保守预测,我国电信业务收入仍将保持在10%左右的复合增长速度。

  目前,我国信息化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截至目前基本实现了移动和固话在全国范围内70%的普及,计算机普及率、互联网普及率以及宽带业务普及率还处于起步阶段,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从人均信息和通讯技术支出指标看,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信息和通讯技术支出人均为90.17美元,中收入国家人均为149.2美金,世界平均为537.88美元;从信息和通讯技术总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看,2005年中国人均ICT支出占GDP的比例为5.28%,低于低收入国家比例6.03%。这一方面说明我国目前信息化水平无论从总量上还是人均指标方面均处在世界较低的水平,同时也意味着我国人均信息和通讯技术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随着国家信息化战略大力推进和深入实施,我国信息通信行业面临巨大的发展空间。

  从固话、移动及互联网普及率,看中国电信业务发展机会..中国电话普及率较发达国家还有增长空间,2007年我国移动通信普及率为43%,普及率较高的国家有意大利为139%,英国115%,瑞典114%,德国为104%,相对而言,我国整体移动通信普及率还存在发展空间,考虑到我国人口众多、区域经济差异大、低收入群体大的国情,我们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移动普及率饱和量约为70%。

  近年来,由于移动业务对固话的加速替代,造成了固话用户流失严重、业务量持续下滑,语音收入衰退严重,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从固话普及率还是固话业务使用量,均存在巨大反差,在我国移动电话高频率的使用,也因此导致固网空闲率极高,资产使用效率较移动网络而言判若两人,完全不能相提并论。我们认为,固网运营商可以通过固话包月套餐、业务捆绑套餐方式提高网络使用效率和缓解移动替代固话的趋势。

  从互联网普及率看,尽管中国互联网发展迅速,但目前16%的互联网普及率仍比全球平均水平19.1%低3.1个百分点,与互联网发达国家冰岛、美国等差距很大。邻国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的互联网普及率均高于中国,由此可见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还存在巨大发展空间。

  盈利能力比较分析:资产运作效率、业务多元化成为我国运营商提高盈利能力的关键

  从营业利润率和净利润率指标看,除中国联通外,电信、移动和网通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从营业利润指标看,2007年全球电信运营商平均为15.6%,而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网通分别为19.2%、34.76%、9.34%和22.01%,除中国联通外,其他三家国内运营商经营利润率处于全球运营商较高水平;从净利润率看,全球平均为8.59%,中国联通为6.4%,电信、移动和网通分别为13.3%、14.40%和24.4%;

  国内运营商在营业利润率和净利润率强国外运营商的原因主要是网络资源的行政垄断、业务牌照的无偿使用、以及国内移动业务和宽带业务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所致,运营商也由此通过资源垄断逐步演变成为市场化垄断,从而获得超额利润;

  从资产运作效率看,全球著名电信运营商净资产回报率前五位分别为西班牙电信47.2%、英国电信36.30%、澳大利亚电信26.10%、中国移动为23.30%和法国电信22.24%,相对而言,电信、联通和网通的资产回报率处于全球平均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西班牙电信、英国电信、澳大利亚电信和法国电信,均为全业务运营商,且业务多元化,特别是国际业务占比均比较大,国际业务占比最大的是西班牙电信为63%,其次法国电信为47%,除此之外,上述公司资产负债率均查过60%以上,2007年西班牙电信负债率最高为78.4%,海外运营商擅用资本方式实现那海外业务的扩张和资产的收购与兼并,其资本运作水平较国内运营商而言优势明显。

  中移动盈利能力在全球位居前列,具体表现在中国移动的毛利率、营业利润率、净利润率明显高于全球任何一家知名电信运营商,网络规模、用户垄断优势成为公司盈利能力坚挺的关键所在;但其资本运作效率较海外运营商存在较大差距,从ROE指标看,明显低于西班牙电信、英国电信、法国电信等运营商,出现反差的根本原因是公司在资本运作能力较海外运营商有较大差距。而中国联通的主要问题在于移动通信竞争格局严重失衡以及公司经营管理和资本运作效率低下所致。

  西班牙电信的成功故事,以收购、兼并为特征的“外延式”扩张和全业务经营成为西班牙电信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

  西班牙电信集团是全球最成功的电信运营商之一,西班牙电信不仅是欧洲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运营商,而且在拉美地区其有重要的市场地位。拉美地区是其国际化拓展的突破点和主战场,通过收购、兼并快速切入智利、阿根廷、秘鲁、巴西、委内瑞拉、波多黎和墨西哥等目标市场,并逐步增持股份变为控股和全资子公司,西班牙电信在拉丁美洲的投资领域侧重于移动通信业务;

  在拉美市场的领军者地位巩固之后.西班牙电信在欧洲大陆也开始伺机扩张,在2005年大手笔收购东欧的捷克电信和英国移动运营商02,提高了其在欧洲市场的影响力。随后,2005年西班牙电信收购了巾国网通5%的股份(08年1月增持至7.22%),2006年收购中国香港电讯盈科8%股份,从而将触角延伸到亚洲市场。另外,西班牙电信也是全业务运营商,其业务包括移动、固话、数字电视、宽带、窄带、互联网等业务,其中移动业务成为拉丁美洲主要投资业务,移动业务占总收入比例为70%(如图表26、27所示)

  业务结构比较分析:移动业务和宽带业务成为全球增长亮点

  宽带业务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业务,我国宽带业务还存在巨大发展空间..宽带接入网资源日益成为各国信息通信的战略资源。许多国家已经将通信宽带化列为国家信息化和国家发展的战略基础设施,很多国家设计的国家ICT战略计划都把宽带的发展作为核心目标之一;

  从发展趋势来看,带宽将运营商掌握着未来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资源。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所牵引的国家宽带战略项目(如美、日、韩、欧、新、马、澳等国家宽带工程/BB无线城市等项目)正在从快速的宽带传输速度受益,这对于我国在信息化融合工业化的国家信息战略背景来说,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同时,国家信息化战略到底如何布局?

  中国电信还是其他运营商将成为下一阶段国家信息化战略下的最大受益者,无疑让我们充满了遐想和期待。

  从宽带业务增长速度看,我国宽带业务增长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006、2007年我国宽带业务增速分别为31%和32%,而2005、2006年全球宽带业务增速分别为31%和28%;从宽带业务收入占比看,2007年我国宽带业务占比7%,低于全球平均9.38%,随着未来我国信息化战略方针实施和推进,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本地宽带业务将面临持续的高速增长和新一轮发展契机。

  全球移动业务增速趋缓,我国移动业务高位徘徊..在我国移动用户加速替代固网用户,业务量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业务收入增速也保持高位水平,2005、2006、2007年同比增速分别为16.7%、18.65%和17.49%;从全球移动业务增速看明显放缓,2004、2005、2006年全球移动业务增速分别11.35%、7.64%、6.51%,增长动力主要来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的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和发达成熟市场3G业务带来数据业务的增长所致。

  各运营商发展现状分析

  2007年四大运营商财务综合指标比较分析

  2007年国内四大运营商综合竞争力财务指标:中国移动优势明显,中国电信明显高于联通和网通,网通略高于联通;

  中国移动在收入增速、净利润增速、净资产回报率、固定资产收益率EBITDA率、以及市场份额等指标方面,较国内其他运营商而言,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中国电信在经营现金流增长率和经营现金流/净资产比率、非语音收入比例等指标方面,较具优势;但市场份额、资产回报率出现持续下滑态势;

  中国联通净利润同比呈现大幅增长(部分原因为投资返税带来的收益)(149%),而经营现金流增长率(-8.8%)出现下滑,整体而言,与中国移动东和中国电信的综合指标差距较大;

  中国网通的非语音业务占比最高42%,EBITADA率52.36%与中移动差距较小,而收入增长率和市场份额明显低于其他运营商,整体而言略高于联通。 (来源:国金证券)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康慧)

相关新闻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