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产经新闻 > 2008浦江创新论坛 > 现场报道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致辞

  “浦江创新论坛”是由科学技术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同济大学和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承办,致力于前瞻性、战略性创新理论与政策学术研究的高层国际论坛。本届论坛主题为“创新型国家之路”,旨在研讨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理论和政策问题。

搜狐财经作为网络合作媒体从现场发回如下报道:

  万钢(科技部部长):尊敬的韩正市长、尊敬的徐冠华主席、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今天科学技术部和上海市政府在这里举行浦江创新论坛,深入研讨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有关理论和政策问题。在此我代表科学技术部向这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加这次论坛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欢迎,也向组织这次会议的上海市政府、同济大学和张江集团表示衷心的感谢!

  女士们、先生们,5月12号四川汶川发生了强烈地震,对灾区人民带来了非常大的灾难,灾情发生以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投入到抗震救灾的战略当中。我们亲眼看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亲临一线部署指挥,我们对参加抗震救灾的公安、武警、解放军官兵对战斗在第一线的救护队、医疗队,对顽强抗争的灾区人民表示衷心的敬佩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科技界也积极行动起来,相关的科研机构和各行各业专家他们日以继夜的工作,运用卫星和航测技术及时取得了灾区的气象、地址和图像信息,全力以赴加强分析,为中央抗震救灾指挥部提供了重要依据。

  专家们编制了救护技术、饮水安全、食品安全和震情的防护手册送到灾区人民手中,送到救援队伍手中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救护设备、探测仪器等等新型的科技产品,目前都迅速到达灾区为抗震救灾提供了重要支撑。

  我前两天从有关消息得到,特别是上海市的救护队在整个抗震一线中的情况,在救助灾区人民方面起到大量的作用。这支队伍既有娴熟的救护技术又有经验,同时掌握了一大批高新的救护装备,为整个救护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这里我建议我们共同向咱们抗震救灾的科技人员同样致以崇高的致意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想借论坛的机会就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从创新驱动、创新政策和科技人才方面谈几点认识和意见供大家参考。

  第一,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必由之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30年不懈努力,中国的经济已经实现的从小到大的历史飞跃。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四,占到全球的5%左右。由170多种商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中国制造遍及全球,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外汇储备位居世界第一位,2007年底达到1.5万亿美元,在近代百年历史上,中国的经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富有生机与活力。

  然而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在经历了由小到大发展以后,中国的经济迫切需要在质量和效益方面实现新的跃升。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以出口和投资来拉动,这种模式正在显露出不同程度的问题。比如在出口方面,我国产品虽多但是人均劳动生产力较低、附加值较低,一些产业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我举两个简单的例子,一双耐克鞋在美国的标价是120美元,而中国的生产企业只能取1美元的利润。一个把芭比娃在欧洲市场上标价近20欧元,而中国工人的工资在这里面只占8毛4分。在投资方面,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大量的投资局限在外延式规模扩张上,消耗大量的能量同时对资源和环境也造成了影响。比如说,我国的太阳能硅晶片占了90%以上,太阳能硅片是节约能量的产品,但是在生产阶段是耗能,我们把耗能的阶段留在国内,把节能阶段送到其他国家,这既是对一种贡献,同时对我们国家的能耗和环境造成了影响。

  总之,我们急需新的驱动力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因此中国政府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正是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我们需要一个新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力,这就是创新驱动。

  当前,我国的科技事业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进入了重要的跃升期,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里我要感谢我的前任徐冠华主席,在他就任期间在温家宝总理亲自领导下,徐冠华同志聚集了全国3000多名专家用了三年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有3万多人以不同的形式参加中长期发展规划。在2006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制定了发展规划,为我们国家从现在起到2020年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轨道和方向。我们全社会科技的投入大幅度的提高,科技创新人才的队伍正在加快形成,科技结构不断的完善,创新的能力不断的提升,在一些重大的关键领域不断突破。2007年我国的研究开发经费当中中央财政投入1000亿元,带动了全社会的投入总量3664亿元,居世界第五位。我这里特别要提出带动效益,在世界上是比较高的投入。全社会研发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9%。国家近十年投入科技保持每年以16.9%的速度增长。超过的GDP本身的增长速度。2006年,我国发明专利清总量达21万件,居世界第四位,其中来自国内的发明专利申请12.2万件,是2002年的3.1倍。从2000年到2006年,中国国际科学论文数从世界第8位提升到第2位,被引用次数从第19位上升到第13位,其中纳米技术领域无论是论文数还是应用数都居世界前列。在载人航天、通信、高性能计算机、芯片设计、核心软件等技术领域,我国科学家也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科技推动经济的发展,主要概括出来有两种形式:

  第一个,改造科学技术来改造产品产业。在这一方面,科技支撑引领了我国的经济社会作用凸显,在重大工程当中我国攻克了一批长期发展的重要技术,有利于支撑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电东输的重大工程建设,带动产业结构的发展。在重点产业领域大型的石化装置、钢铁连珠连轧、亚临界活力发电机组、多联轴数控机床、汽车发动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等的研制能力大幅度提高,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二,利用高新技术推动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产生新的具有竞争能力的高新技术和产品。在产业化方面2007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实现了增加值1.9万亿元,占GDP的7.8%。全国54个国家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营业总收入55812.3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46067.6亿元,工业增加值超过11200亿。产业化是一个国家,成果转换、高技术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是一个发展的规律。而我们正是遵循这个规律在国家高新区当中产生了一大批高新企业,在今天的张江地区可以看到十几年前还是一片农田的地区,今天已经具有了芯片设计,具有生物制药,具有一系列能源、环保新技术的产业,它已经成为上海市调整经济结构改变生产发展方式的一个标杆和旗帜。就全国的高新区来说我们GDP的能耗达到每万元0.44吨,是全国平均能耗的36.7%,也足以说明了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作为科学技术要促进农业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在这个方面我们攻克了超级杂交稻,使杂交水平达到丰富的阶段。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我们国家的抗虫棉花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当前我国所种已经有90%采取了转基因的抗虫棉,光单就农药和施肥节约就达到200亿。在心血管疾病、脑瘤等重大疾病,在艾滋病、SARS病毒、高致病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防空,创新药物研制、中医药现代化等多方面取得进展,保障了人民生命健康。污染治理、生态修复、气象、地震等领域的技术进步,为环境友好社会建设作出了贡献。

  从去年6月份以来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了我们国家应对气侯变化的国家方案,科技部联合14个部委共同推出了应对气侯变化的科技专项行动。我们将在4个方面在气侯研究方面,在节能减排的技术发展方面,在应对气侯变化特别是应对传染性病毒的变异和一些重大灾害方面,推动全民在节能减排方面做出部署,中国应对气侯变化的行动和计划正在逐步主动。

  我这里特别要提出的是一个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和法律环境正在形成。从2006年以来,为了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已经发布了若干配套政策。近年来在国务院统一部署下,各有关部门分工合作,目前已经研究制定了76条实施细则,内容涉及税收、金融、政府采购、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教育与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军民结合等各个方面。2007年12月,经4年来修订的《科学技术进步法》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今年7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事关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法律,其中有关于科技宏观管理和统筹写故,关于科技评价、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项目承担者利益、科技工作诚信工作以及对于科研工作当中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政策都有了法律的规定,它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大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但是,我们要清醒的看到,我国目前总体的科技水平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和我们经济定位并不衬。根据瑞士洛桑管理学院发布的《世界竞争力年鉴2007》,我国的实际竞争力在55个国家和地区中占第15位,其中科学基础设施的排名也位于第15位。但我国技术基础设施竞争力排在世界第27位,位于中间水平。我国科学家虽然发表了大量国际论文,但质量和影响力仍然不高。在发明专利方面,2007年我国国际专利申请数排名全国第七,仅占所有专利量的3.5%。中国的科技事业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倍加努力,才能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顺利实现到2020年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

  下面我想谈第二点,突出重点,深入推进、实施自主创新的战略。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发展环境深刻变化,经济结构变动活跃,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社会事业,对科技创新提出了紧迫需求。为此,我们在未来一段时期里将着力抓好以下几点重要工作:

  第一,深入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制度保障。我们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整体设计和分类指导,强化创新主体的地位和功能,促进创新要素的互动和优化配置。统筹国家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国家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和企业基础创新支撑平台的建设。我们要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现代科研院所的制度,积极探索建立承担国家战略任务的科研组织,尽快建立起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加强科研诚信机制的建设,完善科技评价制度、科技投入机制,对国家重点科研机构要进行有效地服务、监督和评估。着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推动在若干重点领域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产学研结合,构建完善技术创业链。

  第二,实施好重大科技专项。

  加快推进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所确定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的全面启动实施,加强对重大专项实施过程的科学管理,做好重大专项与国家科技计划、部门和地方发展规划、重大工程建设的统筹协调。当前我国的9个重大专项,比如说水环境治理、新药创制、下一代移动通信网、核心器件、高端芯片和金融软件、信息装备、传染病防治、现代农业等已经完成了论证。其中前面五项已经通过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认定,正式开始启动。

  我这里想提是上海市在国家重要专项当中承担着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一个方面是围绕国家的目标结合各个方面的优势和特点来创造条件,使之成功。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它对区域经济,它对上海市,对长三角地区的引领、支撑和带动的作用。前几天启动的大型飞机的重大专项,国务院确定在上海实施的重大专项。一方面是由于上海自身的实力,另一方面也是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驱动。因此,我们要结合部门和地方的实际,采取专项攻关的模式,解决区域、行业发展当中面向于2020年,使我们国家能够在重要战略领域取得世界先进地位的重要战略决策和落实。

  第三,加快重点领域科技创新,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

  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要着力突破走今年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有关新能源汽车、高速轨道交通、工农业节水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围绕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等关键领域,推进重大装备、关键零部件及元器件自主研发和国产化。继续推进高新区的“二次创业”,努力造就一批充满活力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业群。

  第四,加强基础研究,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基础研究和条件基础建设的支撑力度,稳定支持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建立开放交通平台,支持自主研究的项目和设备更新。同时,我们还要推动国家科研机构和重点高校科学研究的战略前移。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在对深空、深地、深海探索方面要勇于探索未知的世界,为科学技术的长久持续的发展打下雄厚的基础。当前新能源的开发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中国加入了核聚变实验设施国家大科学工程,这也是我们在基础研究方面应对气侯变化一个重要的措施。

  第五,构建共性技术平台,提高科技公共服务能力。

  要强调政府在保障公共科技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方面的责任,在改革中对加强公益类研究和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给予更多地关注和支持和政策倾斜。在推动若干重点领域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构建公共技术平台,提高科技公共服务能力。为全社会的创新提供服务。我们要加强科技与金融的紧密结合,加快构建支撑企业创新创业活动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第六,加强地方行业科技工作。根据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配合国家功能区规划和建设,对区域创新资源和创新能力进行统筹规划,强化行业和区域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形成新的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构架和创新活动总体布局。也就是说,要按照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人力资源和创新环境的建设来构筑最适合这个区域发展的重大科技发展的方向、重大科技发展的课题。把中央关于支撑经济发展的资金和项目与区域经济发展最重要的领域紧密的结合起来。在科技项目的实施过程当中具体的推进和提升每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我们要建立起进一步的完善省部会商和部际联系制度,建立起能够动员各方面积极性、集成各方面力量的科技统筹协调机制。根据区域产业升级改造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催生一批新型的支撑中小企业创新的技术服务平台,推动创新环境建设。

  第七,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科技进步法》于今年7月1号落实实施,要结合科技工作实际,研究制定科技进发法的配套法规,落实配套政策过程当中所需要的各项政策法律的体系,加强对政策实施的监督、检查和评估。要坚持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把发展、培养、凝聚优秀科技人才作为科技工作的突出任务。

  第八,进一步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服务科技发展和国家整体外交。抓住全球科技竞争为我国参与国际科技合作提供新机遇,充分利用全球科技的多极化和国际和作的多样化为我国创新提供更加广泛的技术来源、科技人才资源,我们要积极的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调整我们的思路,提高我们的科技合作水平,积极、平等、主动与发达国家合作,在有关于能源、环境和卫生健康方面的科技能力和国际合作能力上要做出贡献。同时,我们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对第三世界国家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对于非洲国家的援助我们在农业种植方面,在高新技术的产业方面,在健康特别是防治传染病方面都有切实落实计划,来帮助第三世界国家共同的发展。

  第三点,是以人为本,着力培养一支宏大的科技创新型人才队伍

  国内外发展实践表明,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加快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我们迫切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支创新科技人才的队伍,特别是学术带头人和创新创业带头人。

  中国历经多年所积累的人才资源是我国核心竞争力的所在,也是我国最可倚重的战略性资源。目前,我国科技人才特别是青年科技人才的队伍正在加快形成。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经达到四千万左右。2006年从事研究开发科学家和工程师达到122万人,仅次于美国。中青年科技人才已经成为我国目前科技创新活动人员队伍的主要力量,科技队伍“断层”现象已经基本消除。“十五”期间,45岁以下中青年科研人员占研究队伍总人数近80%。海外留学人员回国的趋势正在增强,新的留学人员归国潮正在形成,仅2006年归国留学人员高达4.2万人。

  但是我们也看到,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科技人力资源数量多,但是急需的尖端人才匮乏;留学回国人才趋多,但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回归少;科技人才多但创业型人才比较少。科技人员勇于创业环境和氛围还没有产生。从体制和政策层面看,人才政策多,但是落实已经少;一般性政策比较多,但是真正切合于归国人员在生活保障、医疗保障、社会保障落实较少;部门政策多但是配套协调方面比较少。这一切都迫切需要我们从体制和政策入手,为建立一支宏大和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社会,一定是群英荟萃、百舸争流的社会;我们要把培养和凝练优秀创新人才、创业人才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目标,进一步优化有利于人才辈出的制度和环境,不拘一格大胆使用优秀科技人才,形成千军万马汇流的局面,造就一批高层次的科技领军人才。我这里想说的,从长远来看,和当前国家的需要来看,培养我们自己的人才锻炼他们,使他们及早的走上重要岗位,为他们创造一个不拘一格和使用的局面以及人才辈出能够竞争的一批人才,是我们当前战略最重要的环节。

  与此同时,我们要针对国家发展战略的需求,加快引进一批处于世界科技前沿、年富力强一流的杰出人才和创新团队。要加强人才工作的长远规划和统筹协调工作,充分研究和遵循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规律,形成协调一致的人才政策体系。要针对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全力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的同时,切实解决他们在生活上的后顾之忧。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国家一定会培养和造就一批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也会成为一个吸收国际著名科学家和创新创业人才的聚宝盆。

  女士们、先生们,提高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也是一项需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智慧和积极性的艰巨任务。浦江创新论坛的举办,为我们提供一个加强研究、深化交流提高认识的良好平台和难得的机会。希望参加这次论坛的各方面专家学者充分利用这一平台,畅所欲言、共同探讨,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贡献才智。

  预祝浦江创新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田野)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