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产经新闻

双转移战略破解成长烦恼 打造广东转型新引擎

  全省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以来首个重要成果

  解决经济第一大省“老大难”问题的切入点和助推器

  如果我们就经济抓经济,不把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减少常住人口等问题摆上位置,拿出举措,认真解决,广东就永远无法在GDP、城乡居民收入的人均水平上成为全国的排头兵,就始终难以创造社会治安的高水平,就长期不能建设优美的人居环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 汪洋

  推进“双转移”是关系广东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一个重要成果,是破解广东发展难题的有效办法。

  ???广东省省长 黄华华

  双转移路线图 图/陈春鸣

  双转移:是广东创造性地提出的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统称。具体是指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

  仿佛在一夜之间,“双转移”正在成为广东提及率最高的政经术语。

  这个广东人创造性发明的新词汇,是由“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而高度概括出来的。眼下,它正成为从广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到全省各市县甚至企业家的常用语,也成为各类调研和报告的关键词。

  “双转移”,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

“双转移”正成为广东提及率最高的政经术语。

  “解决困扰广东发展很多年的难题,这将是一把好用的"金钥匙"”???不止一位经济学家、政府官员,向本报记者如此形容。

  在改革开放迎来30年的今天,作为先行地的广东一路高歌猛进,当前正面临着社会发展转型???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话来说,“广东的发展正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广东如何转型,广东的新起点又如何起步?本报在连日来的深入调查发现,“双转移”,正被很多有识之士视为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和助推器。


  “双转移”,这个自去年底全省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以来的首个重要成果,也正被打造成广东发展转型的新引擎。

  广东成长烦恼

  土地告急资源短缺 人口超负环境透支

  GDP较改革前增长165倍,连续23年全国第一???单纯从经济总量来看,广东的“成绩表”似乎无懈可击。但巨大光环之下,是日益逼近的发展隐忧。

  “土地告急、资源短缺、人口超负、环境透支。”深圳率先提出四个“难以为继”。深圳人解释说,若延续以往投资拉动、资源消耗开发模式,20年后,深圳将无地可用。

  深圳人遭遇了“成长烦恼”。而这何尝不是广州、佛山、东莞等整个珠三角的共同压力?

  环境压力更大。目前广东常住人口全国第一,而全省人均耕地面积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1/3,环境污染也在不断累积。作为珠三角核心区域之一的东莞,全市多个地方出现水质性和水源性缺水……

  资源瓶颈之外,是制造业“低端”的尴尬。“由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广东的产业仍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广东省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惠武说,目前70%的广东制造业仍属中低技术和传统生产。而按全球一体化分工,低端就是“低门槛”、“低利润”的代名词。

  发展思路求变

  人均指标不能滞后 区域发展应该协调

  “在发展中解决问题,”这是很多人相信的一句至理名言。但现实中,人们却会发现,如果发展思路一成不变,很多问题往往会成为死结。

  同样,作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的广东,在多年的发展中,也积下一些“老大难”。

  如人均指标明显滞后。近10年来,广东人均GDP年均增速在沿海省市中排在最后一位,只相当于浙江的88.9%。广东每新增一个劳动力创造的GDP是12万元,远远低于江苏的88万元和山东的22万元。在教育方面,广东常住人口每万人高中阶段在校生比例,仅位居全国各省(区、市)第22位。

  如区域协调不够。“最富的在广东,最穷的也在广东”,广东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远不如其他一些沿海邻省。2006年广东省地区发展差异系数(从0到1,数值越大表明差异越大)为0.77,高于江苏的0.71、浙江的0.38,甚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0.67。

  如城乡差距拉大。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差距,在2000年为2.67倍,到2006年则扩大为3.15倍。

  再如人口压力骤增。2005年以来,广州、深圳、东莞等6个市流动人口出生人数,甚至已超过当地户籍人口出生人数。大量人口的涌入,直接导致资源、环境、治安、社会管理压力很大。副省长雷于蓝在东莞调研时发现,当地每年外来工子女就读一年级已达5万人,要安排他们,东莞一年要增加25所小学!

  战略横空出世

  产业转移腾出资源 劳动力转移增收入

  新挑战也好、“老大难”也罢,在新的历史时期,广东所面临的,要么是产业结构亟待调整,要么是传统的“见物不见人”占主导的发展思路亟待调整。但无论是哪一个方面,都涉及到资源环境约束、发展方式粗放、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一个“调”字,又谈何容易?

  但问题提出来了,思考下去就并不难:

  珠三角发展的“四个难以为继”,是在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过于集中,而这将会直接导致产业层次不高。如果将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出去,不仅可以腾出土地和资源,发展先进制造业、高科技和现代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产业,而且还可以减少外来人口压力,提升环境水平???何乐而不为?

  俗称广东“东、西、北”的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穷,穷在工业基础薄弱。如果能积极承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工业发展了,税收就能增加;工业发展了,就可以增加当地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收入就可以增加???何乐而不为?

  产业和劳动力的“双转移”战略,就这样横空出世。

  “"双转移"是广东全面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成果,”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一洋介绍说,作为一个战略性文件,“双转移”对广东未来发展将有重要影响,“不夸张地说,它将推动广东整个产业体系、乃至是发展方式的重构”。

  双转移是广东发展转型的“标志性动作”

  政策目标并不是一城一池

  而是让全省动起来谋多赢

  专家视角

  作为省级战略,《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简称《双转移决定》)即将推出。对此,该文件起草组负责人、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一洋表示,这是广东对发展转型发起冲锋的“标志性动作”。

  汪一洋说,作为一个全省性的战略,“双转移”事关广东践行科学发展观,事实上就是广东发展转型的一个切入和破题。原因很简单,这一政策的出台,目标并不是一城一池,而是让全省都能动起来,实现“多赢”。

  珠三角产业如何转型升级,如何进行区域协调,怎么提高老百姓收入,是当前广东面临的核心问题,也是主要问题。汪一洋认为,解决这些难题,过去也曾抓过,但没有系统的办法。比如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飞地”(发达地区在欠发达地区建产业转移工业园)政策,主要是靠市场,政府的力度不够,所以效果并不明显。而解决同样一个问题,“双转移”就是从战略高度,而不是着眼于发展当地县域经济,还涉及整个广东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问题:珠三角地区必须将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出去,只有这样才能腾出地方来,引进先进制造业、高科技和现代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产业……从而在“腾笼换鸟”中实现珠三角的产业结构升级。珠三角地区是广东经济的代表,这实际上也就直接提升了广东产业竞争力。这是一赢。

  其次,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在东莞和深圳一些地方,很多鞋厂、玩具厂有5-10万工人,太多了,人口、环境等压力承受不了。但在“东、西、北”地区,没有多少工业基础,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后者来说发展工业、吸引劳动力来讲,还是有吸引力的。有工业就有税收,有就业就有收入。这是二赢。

  还有第三赢,就是老百姓赢。广东提出城乡收入倍增计划,城市提高通过提高工资来实现,农村人口怎么办?办法是经过培训,有了一定技能,就可转移出来。或在当地参加承接转移的二、三产业,或到珠三角就业。这就是三赢。

  专家释疑

  双转移与广东以前开展的相关工作有何不同

  内涵和战略高度大大不同 是“1+1>2”战略性文件

  “双转移”是指在全省推动产业和劳动力转移,但在此前几年,广东已分别陆续开展了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相关工作,这有什么不同呢?

  “表面上看,这和以往的相关政策有相似之处,但内涵已大大不同,战略高度大大不同,因而其战略意义也就会大大不同。”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一洋分析说。

  汪一洋说,以前珠三角产业转移,是有了新的,要淘汰的再转出去。但现在的目标,是为了发展转型升级。因而在“腾笼换鸟”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暂时断档,会有阵痛,但良药苦口。在战略高度上,这是迄今为止省委省政府发出的第一个有关产业转移、劳动力扶持的文件。以前的包括“飞地”政策等,不过是一个部门文件。从这个角度来看,“双转移”有点将过去的相关探索,从“小岗村”推广到全国的意味。政策推行的力度增加,扶持的力度也会大大增加。所以说,“双转移”是一个“1+1>2”的战略性文件。

  汪一洋还特地举例说明“双转移”的战略性和系统性。他说,珠三角曾有一家8万人的鞋厂,搬到韶关,并按以往的经验,建了很大一片外来工宿舍。但后来发现这些宿舍空空如也。原来,厂里80%的工人都是来自本地,根本不用住宿舍。这就说明,珠三角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到欠发达地区,不仅可以节省成本,而且也有利于当地人就业。

  双转移战略如何形成?

  思想和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汪洋东莞调研时留下后来广为传播的那句话:“今天不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明天就要被产业结构所调整。”

  自去年底,在广东全面推进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引起海内外关注。作为解放思想第一个落地成果,横空出世的“双转移”战略思想的形成,蕴含着广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眼光、智慧和魄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到广东履新后,第一站就到欠发达的清远进行调研,要求“珠三角发达地区要认真帮扶欠发达地区”,切实解决好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山区转移发展等问题。与此同时,他还鼓励山区企业做大做强,为解决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此后,在省委十届二次全会上,汪洋就统筹区域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把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阐述和厘清。他指出,如果我们就经济抓经济,不把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控制常住人口等问题摆上位置,拿出举措,认真解决,广东就永远无法在GDP、城乡居民收入的人均水平上成为全国的排头兵,就始终难以创造社会治安的高水平,就长期不能建设优美的人居环境。“这是关系广东省未来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据知情人士透露,随即开展的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中,在省委解放思想大讨论的会议上,汪洋书记多次提到产业结构优化,提到将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出去,在珠三角进行“腾笼换鸟”,引入一些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产业。

  “"双转移"战略思想,就这样慢慢成形了。”这位知情人士介绍说,可以说这完全是思想和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在解放思想学习讨论中,东莞是汪洋书记的联系点。在汪洋书记对劳动密集型企业比较集中的东莞进行调研,特别是全省人口计生工作会议后,“双转移”的思路就更明确了。在东莞调研时,汪洋还发表了后来广为传播的那句话:“如果今天不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明天就要被产业结构所调整。”

  全省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分为学习、调研和决策三个阶段,目前仍处于第二阶段。为积极具体研究“双转移”战略,黄华华省长指示,要按汪洋书记的要求,对解放思想学习讨论过程中已取得共识的问题,可着手研究出台相关政策,不必等到第三阶段。他还为政策提出“三力”:对珠三角增加压力,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出来;对“东、西、北”要增加优惠条件,增加吸引力;而整体上,政府要加大投入,增加扶持力。

  所有这一切,都为后来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双转移决定》文件就能顺利出台埋下了伏笔。

  数看广东

  广东人均GDP年均增速

  近10年沿海省市中“掉尾”

  1.5个百分点:2003-2007年,广东GDP年均增长14.5%,人均GDP年均增长13%,人均GDP低于GDP平均增幅1.5个百分点。

  88.9%:近10年来,广东人均GDP年均增速在沿海省市中排在最后一位,只相当于浙江的88.9%。

  1/4:2006年广东“东、西、北”三地人均GDP只有珠三角的1/4;在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珠三角占67%,而“东、西、北”分别只占3.1%、3.1%和3.9%。

  3.15倍: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差距,在2000年为2.67倍,到2006年则扩大为3.15倍。

  1644万:过去10年间,广东省总人口净增1644万人,远远高于江苏的439万、山东的571万和浙江的567万。(记者汪令来)

  30年前,广东以“杀出一条血路”的气魄,冲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30年后,广东以GDP总量超过香港、新加坡后又超过台湾,登上了发展的高峰。然而,广东能否创新发展方式,继续保持发展势头?广东怎样继续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广东再一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扬起解放思想的风帆,浩荡前行。 (来源: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李瑞)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