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证券频道 > 研究报告 > 行业研究

农林牧渔农业:目前谷物供求呈现“外紧内松”

  投资要点:

  经过5年的增长,世界谷物产量与利用量追平。

  预测2007/08年度世界谷物季末库存量与下一年度世界谷物利用量趋势值之比将下降至19.2%,为五年来最低水平。

  库存有探底回升的迹象,过程要维持几年的时间,短时间内的紧张局不容易改变。


  世界谷物贸易占供应量的比例在10%左右,国际价格不具有代表性,“外紧内松”是多数国家的表现。

  国际价格国内价格走势出现背离,国内库存充足,限制粮食出口措施加大了贸易逆差,国内粮价下跌的可能性反而更大。

  中国油料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没有定价权,价格波动较大,对饲料及养殖业不利。

  中国进入工业反哺农业阶段,农业是低增长低风险行业。

  种植业、种业以及相关农业上市公司估值水平已过高,远远脱离了价值投资的区域。

  一、世界谷物的供应形势。

  1、谷物产量与利用追平。

  从1997年到2007年10年间,世界谷物利用量从约18.5亿吨上升到20.66亿吨,年均复合增长约1.11%。增长速度不快,但表现出较强的刚性。全球谷物的产量波动较大,围绕利用量大幅波动。2002年产量低于利用量约1亿吨,达到了最大。随后的产量触底回升,2007年的产量和利用量基本平衡。

  2、谷物库存降至五年低位。

  由于连续多年的利用量大于产量,消耗了较多的历史库存,世界谷物库存量降到了最低。国际粮农组织预计,预测2007/08年度世界谷物季末库存量与下一年度世界谷物利用量趋势值之比将下降至19.2%,使过去五年的最低水平。利用量的猛增可能将吸收2007年世界谷物产量预期增长量的大部分,因此仍使世界季末库存量保持在很低的水平。预测小麦该比率将大幅下降至23.1%,大大低于本十年前半期出现的34%的水平。与本年度先前的预期相左,目前预计粗粮该比率将比去年原本已经很低的水平进一步下降,至仅15%。同样,在稻米方面,最新资料显示供求形势较先前预测还要紧张,目前预测库存量与利用量之比将降至23.5%,也是过去五年的最低水平,大大低于本十年前半期的平均水平。

  3、库存、产量、利用量决定了世界粮食的供给形势。

  产需基本平衡,以及低库存使谷物供应紧张的形势维持较长的时间。从乐观的角度来看,从2002年以来,世界谷物产量连续大幅回升,产量已经和利用量追平,谷物产量增长再继续下去,年度盈余会逐渐改善库存状况。从现在的粮食恐慌情绪来看,世界谷物生产在未来几年会受到重视,世界谷物库存量与利用量之比可能触底回升。

  但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农业生产的周期是年为单位的,改善库存要好几年的时间。再考虑到全球金融资产在基础原材料上的影响,粮食紧张及粮价高位要维持较长时间。

  下表是国际粮农组织对世界谷物的预测,结果是2007/2008年度利用量为21.203亿吨,增长2.6%,产量为21.025亿吨,增长4.6%,利用量比产量多0.178亿吨,库存将继续减少。但数据的利用量增幅预测值为2.6%,远高于十年平均水平1.1%。如果按1.1%的增幅来估算,本季的利用量为20.8832亿吨,低于产量,会有0.14亿吨的少量盈余。我们认为,如果没有大的灾害,盈余的可能性较大,但数量极少,不会改变紧张形势。

  二、粮食生产和贸易格局和国际价格走势。

  1、世界谷物贸易量所占份额较低。

  世界谷物贸易年度约2.5亿吨,约占世界谷物供应量的10%,这个比例不高,世界谷物产量的小幅变化,对谷物贸易的影响就非常大。分品种来看,小麦、稻米这两种细粮和粗粮产量各占一半,在世界谷物贸易中,小麦贸易额约占13.6%,粗粮约占8.9%,稻米贸易额度最低,只有5.5%。

  2、世界粮食的生产者和供应者

  世界谷物的生产和供应在国家之间的分布极度不均衡。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印尼、孟加拉国等人口和领土大国是谷物生产大国,但中、印等亚洲国家粮食主要用于内需;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阿根廷等是谷物贸易大国,这几个国家谷物的收成变化对全球谷物贸易的影响很大,尤其是美国,美国出口的小麦占国际市场的30%,玉米占45%,主导了世界谷物市场。澳大利亚的小麦和玉米的出口量也很大,但近两年的干旱使收成下降很多,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也大幅下降。谷物生产和贸易的特点是:发达国家主导粮食贸易,亚非穷国人多粮少。世界谷物贸易份额不大,对于人口大国来讲,国际只能起到调节余缺的作用,不能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3、国际谷物价格持续上涨。

  2007年,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平均为157点,比2006年上升23%,比2005年上升34%。除食糖价格大幅下滑外,2007年其他主要食品的国际价格均大幅上扬。在供求关系紧张的支持下,奶类、谷物和植物油的价格涨幅最大。12月份,食品价格指数平均为184点,是该指数自1990年创立以来月均点数的最高纪录。

  需求增长背景下谷物供应量的缩减在2007年推高了大多数谷物的价格,尤其是小麦和玉米。2007年12月,粮农组织谷物价格指数平均为210点,比2006年12月高41%。2007年谷物指数平均为172点;也大大高于2006年的年均126点。

  传统出口国供应紧张、进口需求旺盛以及公共库存的耗尽在2006年年底至2007年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奶制品出口价格的井喷。虽然2007年12月价格在2006年年中以来首次出现小幅下跌,但粮农组织奶制品价格指数平均为295点,比2006年12月高83%。按年度计算,2007年平均指数为247点,而2006年为138点。

  2007年粮农组织肉类价格指数平均为121.5点,比2006年年均115.5点高5%以上。指数提高主要是由于饲料价格猛涨。虽然禽肉价格涨幅最大,但价格涨幅因肉料比、生产反应的自然滞后和合同价格的作用而存在较大差异。

  植物油和油脂(食用,但也包括作为生物燃料原料)的需求不断增长,加之价格产量增速放缓,造成全球供应量逐渐趋紧,导致价格飙升。2007年12月,粮农组织油/油脂价格指数达226点,而2006年12月为136点;2007年平均指数为174点,也大大高于2006年平均指数117点。

  三、中国的粮食供求状况和价格调控。

  1、中国主要粮食品自足且略有盈余。

  中国是联合国粮农组织2006年11月所确定的82个低收入缺粮国的国家之一。这个标准2004年规定人均国民收入低于1575美金,三年平均的净粮食贸易为逆差。2007年中国人均收入已经达标,但粮食贸易状况没有大的变化。中国的粮食贸易特点是,稻、麦、玉米等作物能够自足,库存充裕且少量出口,油料、饲料大量进口。

  中国粮食贸易还表现出不稳定性。2004年以前,中国大量出口稻米、玉米,大量进口小麦,2005年以后,小麦、玉米、稻米都少量出口。

  2、贸易限制和价格管制稳定了粮价。

  2007年年初以来,世界谷物出口价格上涨,引发国内食品价格上涨,除美国外,各国都采取了一些鼓励进口限制出口的政策,中国也不例外。在中国(大陆),在2007年12月废除小麦、稻米、玉米和大豆的出口退税之后,该国政府自2008年1月1日起对小麦、荞麦、大麦和燕麦开始征收20%出口税,对稻米、玉米、高粱、小米和大豆征收5%出口税。同时,还宣布计划提高小麦和稻米的最低收购价并提高对农民的补贴,鼓励粮食生产。

  我国粮食出口从2007年下半年后开始下降,农产品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农产口贸易逆差大幅度上升。2008年一季度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双增长。但进口增幅远大于出口增幅,农产品贸易由上年同期顺差变为逆差,且逆差继续扩大。2008年一季度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23.7亿美元,同比增长34.6%。其中,出口额为93.5亿美元,同比增长9.6%;进口额为130.1亿美元,同比增长61.0%。农产品贸易由上年同期4.6亿美元的顺差变为36.6亿美元的逆差。谷物仍然为净顺差,但顺差大幅下降。油料、畜产品进口量大幅度上升。

  贸易逆差扩大、本币升值加之政府对粮价的管制,使国内粮价基本平稳,与国际市场价格走势背离,只有油料走势较为一致,出现了较大辐度的上涨。

  3、油料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

  大豆是中国进口量最大的农产品,增幅也十分惊人。2004年中国进口大豆2023万吨,价值69.79亿美元,2007年1-11月,中国进口大豆已达2789万吨。除了大豆,中国还进口大量棕榈油、豆油,对国际油料严重依赖。中国大豆产量只有1700万吨,即使加大力度支持油料生产,也不会改变油料不足的基本情况,适当的利用国际市场是必然选择。

  四、国际谷物紧张形势会有中国产生多大的影响。

  1、谷物价格内外表现不同,多数国家“外紧内松”。

  粮食是关系民生的产品,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尤为强烈,多数国家有管制价格。2007年以来,除美国外,世界各国纷纷减少或冻结出口,加大进口,使谷物国际贸易量骤然减少,加剧了价格波动,但这并不表明出现国际粮荒。谷物贸易尤其是稻米占产量的比例很低,价格容易受到干扰,某些主产国的行为会放大波动幅度,国际价格没有代表性。各国限制出口后,国内价格将会稳定。中国在07年底对粮食贸易设限后,粮食净出口迅速下降,国内供给增加,粮价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就目前的库存量分析,粮价下跌的可能性反而更大。

  2、中国水稻、小麦的增产潜力仍然比较大。

  中国水稻平均每公顷6吨,有的省份达8吨,比世界水平要高得多,但如果推广三系杂交稻,仍有增产50%以上的可能性。粮食是一种刚性农产品,产量过大,价格下跌的压力也很大。中国人口的增长为0.5%,粮食刚性需求的增长应低于0.5%。粮食增长幅度略大于需求是较为合理的安排。

  3、中国油料及饲料的缺口较大。

  中国年产大豆约1700万吨,而进口为3000万吨,缺口巨大。中国也进口大量的鱼粉。这些产品都是不可能通过改善生产所完成的。国际大豆主要集中在美国、巴西、阿根廷三国,价格容易被操纵,中国没有发言权。今年以来,国内小麦、稻米价格没有很大变,但油料大幅上涨,价格和国际接轨。这种情况对国内的食品加工业、饲料及养殖行业极为不利。

  4、粮价上涨是通胀结果。

  从历史上,粮价大幅度上涨总是出现在通胀的后期。就本次上涨来看,的确有刚性需求上涨的因素,但这是长期因素,非短期因素。在触发因素中,美国的生物燃料政策消耗了大量玉米等粗粮,对粮价的拉动最为直接,这也是在基础原料、能源上涨因素下进行的,解决能源危机的效果并不明显。粮价上涨加剧通胀,难以持久。

  5、农业投资进入低增长低风险阶段。

  从粮食供应格局来看,我们的结论仍然不变:中国粮价波动大体与物价指数接近,近期国际市场的大幅上涨不会传导到国内。政府解决农业问题的方法是控制价格,加大补贴。农业不会因农产品价格暴涨而获得暴利。强大的农业基础是综合国力的体现,中国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阶段,反哺力度应和整体经济水平相适应,短期内不会大的提升。从各国的发展历史来看,农业是一个低增长低风险的行业。

  6、农业板块的投资机会出现在农药、化肥等辅助行业。

  农业可以很好的避开宏观经济的周期性调整。农业板块的投资机会出现在农药、化肥等辅助行业。种植业、种业能够规避通胀所带来的风险,但难以有高额收益。国际粮价上涨对饲料行业、养殖行业、加工业的不利影响较大。从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价来看,种植业、种业以及相关农业上市公司估值水平已过高,远远脱离了价值投资的区域,建议投者回避。行业表现来看,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金融市场缺乏投资品种,农产品、能源成为投机对象,价格暴涨,农业类上市公司整体表现好于大势,这种格局可能还将持续,因此,维持行业与大势同步的判断。 (来源:钟大举)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chuangangcui)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季末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