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政策解读

推进低碳经济需要打出组合拳

  张昌辉

  年初雪灾,缅甸飓风,汶川大震,这一切固然是天灾,但有没有“人为”的因子在?

  有关专家已经作出了肯定的回答。所谓“人为”者,即天灾的降临与全球气候变暖关联紧密。而全球气候变暖又与高耗能、高排放和高污染密切关联。

  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乃是救治全球气候变暖的不二方案,尽管这种疗效有点像中医来得有些慢,但其治本之策及其治本之效肯定值得期待。

  今天,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全球共识已经搭建。在中国的土地上,从跨国公司的商业理念到大型央企的行动宣言,再到民营企业的自觉跟进,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集体行动”已经蔚然成势,步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整齐坚定。

  如此坚定的“集体行动”,其深层动力显然不仅源自于“低碳经济”的美好理念,更应该源自于平衡了人类利益与切身利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得失之后的理性抉择。

  因为促进低碳经济并不意味着只是奉献而不见回报,也并不意味着产出一定就会小于投入。事实上,只要国家在制度安排上有效得当、战略路径的选择正确坚定,随着科学技术的日趋进步、工艺流程的再造和改进,发展低碳经济同样也有可观的利益回报。

  比如包钢。笔者去年采访包钢时了解到,2006年包钢投资6000万元,在2200立方米的4号高炉上应用煤气干法除尘。试生产几个月中,就创造效益1700万元。实行煤气干法除尘,高炉因风温提高可节省焦炭,余压发电能力翻番,用水大为节省,从而每年可增加效益5500万元。同时还年减灰渣排放40万吨,年减二氧化硫10000吨左右,年减粉尘9000多吨。

  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悉,尝到了节能减排的甜头之后,包钢目前正加速改造剩余的几座高炉。据介绍,6座高炉全部实行煤气干法除尘后,届时每年将为包钢创造效益2亿多元。包钢的例子再次证明,发展低碳经济完全可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双进。

  当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包钢的例子虽然不是个案,但也不是遍地开花的事实,因此,要推进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不仅需要继续广播低碳经济的理念,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必须打出推进低碳经济的组合拳。

  在笔者看来,打出这个组合拳的第一拳应该是“结构拳”。所谓“结构拳”,就是要继续做产业结构调整这篇大文章。因为结构因素是导致我国单位GDP能耗上涨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高耗能产业比重过高。在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工业生产消耗的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

  因此有专家深刻指出,“结构节能”应该成为我国实现节能目标的首选。道理不言而喻,因为结构节能对实现节能目标的贡献率高达70%左右。

  知易行难。选择和制定正确的战略目标固然不像写一篇文章或做一场报告那般容易,但执行战略目标则更加困难重重。难关之一是如何评估和取舍产业结构调整的得与失,如何寻找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平衡点。

  因为工业生产消耗能源的大头集中在冶金、化工、水泥建材、火力发电等高耗能工业部门,与此同时,这些重化工业目前又大都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经济要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要提高,都还有赖于这些产业的基础性支持,因此,求发展与求和谐既相互依存又往往相互掣肘。处理这些复杂关系不仅需要相关决策者具有壮士断腕式的魄力和勇气,更要有兼顾多方利益的协调艺术和平衡技巧。

  困难的是,要在短期内实现产业结构的有序进退几乎是不现实的,调整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内部结构,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高附加值,哪一项调整不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异常复杂啊。

  因此,推进低碳经济不可能一蹴而就,任何急躁情绪,任何不切实际的“跃进”思维都可能于事无补,甚至会欲速不达,但前提是促进低碳经济的目标绝不能动摇。这就需要我们既要做目标上的理想主义者,又要做行动上的现实主义者。

  推进低碳经济组合拳的第二拳应该是“政策拳”。“政策拳”的着力点是对现今一系列政策法规进行清理,该出台的出台,该废除的废除,该调整的调整,以释放其政策的动能与效应。

  出“政策拳”,一方面可以发挥政策的“促进”作用。比如出台鼓励节能、鼓励可再生能源使用、鼓励科技创新、鼓励循环经济、鼓励产业升级等政策,政府用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引领、扶持和助推低碳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还可以发挥政策的“促退”作用。比如通过征收资源税、燃油税和消费税等税收政策,提高污水排放收费标准,提高环保排放约束性指标等措施,以抑制其产业和产能的扩张,并且强制和加快淘汰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从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推进低碳经济组合拳的第三拳应该是“替代拳”。所谓“替代”就是积极寻找新能源,寻找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以补充甚至逐步替换传统能源。

  比如,可以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核能等新能源来替代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

  遗憾的是,尽管这一切大都已投入了使用,但目前尚未进入规模化、常态化的运营。“绿能”产业化之所以如此缓慢和艰难,障碍不在技术不成熟而在政策不到位,一句话,“绿能”政策严重滞后于“绿能”产业发展的现状。

  比如,家装太阳能光伏发电,国家至今就没有出台一个并网政策,而且在相关技术设置上更没有配套跟进。但在日本、德国,不仅给予“绿电”优惠补贴,甚至高价收买,技术上的障碍当然更不复存在,所以,人家的绿能产业才会蓬勃推进。

  因此,发展新能源,应该是政策制定走在产业发展前面,政策起到引领和拉动产业发展的作用而不是相反。当然,寻找新能源还需要我们在能源管理上探索更多的路径,在走市场化道路的前提下,加大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运行模式,同时寻求相关政策支持。

  具体到每个个体,作为消费者,我们更应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保护自然,过一种安全健康、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生活。用现代绿色生活方式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贾海滨)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