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公司新闻 > 要闻快报

GE研发“中国支点”解读:无边界合作锻造新增长引擎

  康健

  作为一家爱迪生所创设的公司,这家企业曾经是灯泡、医疗用X光、人造钻石、喷气式引擎等一系列产品的发明者。技术是其借以登顶全球顶级公司的台阶

  一栋圆形的建筑犹如UFO一般矗立于中心,两栋长方体建筑则像张开的飞机两翼一样与之形成斜角。

这是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蔡伦路的GE中国研发中心,对于业务包含飞机发动机的GE来说,这样的形状似乎也和这家技术中心的定位相呼应。它是GE的引擎,它和GE美国总部、印度班加罗尔以及慕尼黑的几个研发中心一起,决定着GE的飞行高度。

  煤气化项目、海水淡化、太阳能发电、用于农村的低成本高技术远程医疗设备、风能发电……这里有着太多的足以改变人类生活轨迹的前沿性产品的研发。这里还是GE支持中国地区销售和供应链的技术支持中心。而中心的建立不过八年时间。

  架着宽幅黑边眼镜的孙永伟博士在GE全球研发中心的功能材料研究室工作,典型的研究人员形象的他研究廉价太阳能材料和X射线探测器,而曾经在篮球项目拿过奖的洪勇外形则更像是做销售的高手,其实他是太阳能研究团队的一名负责人。

  他们和1000多名其他研发人员,在一个敞开式的环境里面,用娴熟的英文和全球的研发团队切磋,为GE源源不断输送“力量”。

  这种力量为GE所鼎力仰仗。作为一家爱迪生所创设的公司,这家企业曾经是灯泡、医疗用X光、人造钻石、喷气式引擎等一系列产品的发明者。技术是其借以登顶全球顶级公司的台阶。

  IN CHINA FOR CHINA

  GE中国研发中心总裁陈向力亲历了这个中心的建立,作为一名在美国GE中国总部工作的中国人,他们看到杰克?韦尔奇对印度很“偏心”,GE上世纪90年代在印度建立了研究中心。于是陈向力等联合了十几个人,隔两三个星期就要聚会一次,促进GE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

  而且,陈向力还凭借到中国做六西格玛黑带大师项目的机会,对市场进行了详细调研。

  在这个VOC(客户的声音)项目中,客户提出可否研发一些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还有人提出,中国很多企业,可以为GE提供便宜的产品部件或者代工,但是GE在中国没有技术力量,所以,关于图纸、技术细节等,需要反反复复在中国和美国之间传递,来来回回几个月。

  这些构成了建立中国研发中心的最初理由。GE的研发总裁拿到了陈向力他们的报告,研发中心得以在2000年成立。

  杰克?韦尔奇和伊梅尔特经营企业的风格完全不同,杰克?韦尔奇一度想把美国研发中心卖掉,因为他上任之初觉得养两三千人太贵。而伊梅尔特则倾心于技术,他认为技术是GE百年长盛不衰的组成部分。于是,他卖掉了塑料,卖掉了做财务的部分,这些都是没有技术门槛的产业,而买进来则是风能、太阳能等富有技术含量且GE能做大的产业。

  而在全球化方面,陈向力也感觉到两位领导者的风格,杰克?韦尔奇坦言自己不懂中国市场,他在中国的一次答记者问中,为GE在中国的一个项目,“今天这个部门批了,后来又说不行,另外一个部门要批”而感到困惑。

  同样是答记者问,伊梅尔特则告诉记者,别人是在一万公里之外看中国,自己则是在地上看中国。

  这也正是伊梅尔特去年大手笔批给中国研发中心1500万美元之后,今年再度给出了一笔远超陈向力预期的投资的原因。陈向力设想了一个3000万美元的数字,但是还没等他开口,伊梅尔特已经承诺了一个足以让陈向力咋舌的数字??数倍于3000万美元,但具体则不能透露。

  不仅如此,伊梅尔特还在上个月访问中国的时候首次提出“中国是第二故乡”的说法。这让常年感受到“中国区重要性”暖风频频的陈向力也不免感到震惊。

  1500万美元和今年的大手笔,基本投向 “IN CHINA FOR CHINA”(在中国为中国)项目。

  目前,GE中国研发中心主要有三大块,一块是基础研发部分,叫GRC(全球研发中心);一块是新产品开发部门,还有一块则是对销售和市场提供技术支持。而新产品开发更多的是作为全球研发的一部分,配合美国总部。

  目前,GE全球的四大研发中心,定位各有不同。美国2000名研究人员全做基础研究。美国的各地则有各大业务部门的新产品开发部门的中心,如辛辛那提是飞机发动机的研发中心,北卡是GE能源的研发中心。而中国则是集合了美国总部的一部分,和美国其他主要城市的几个部分,再加上对销售的服务支持部分。在印度的研发中心,尽管有3000多人,主要做技术和分析,鲜有将产品推向市场的能力。

  陈向力表示,适合中国的产品常常也适合越南、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因此,IN CHINA FOR CHINA项目研发的产品,很可能推向全球市场。

  从这点来说,中国研发中心便被赋予了全球性的新定位。成为GE全球定位的重要一极。

  无边界合作

  GE能源集团中国区技术总经理李枫语速极快,办公室放着女儿的照片,他曾经在上海航天局下面的研究所工作,做的是开关电源,现在则统领GE能源中国的研发。他的部门中有200个技术员工。他坦陈90%的部门员工在能源方面都比自己有经验。

  但是,他认为,GE的流程是相通的。因此,作为一个研发的管理者,最重要的是知人善任,并非亲力亲为。

  他在不少于5家公司工作过,但是GE是唯一一家能让他在35岁还完全转变到另外一个领域去负责的公司。

  这正是GE,在这里,每个人讲的“语言“都是统一的,因此,当一个原来负责照明领域的研发经理去负责能源的时候,他不会面临特别大的挑战。

  这还得益于GE的“无边界合作”原则。陈向力说,GE的研发成本只占公司销售收入的4%~5%左右,低于很多企业,但是都用在点子上,这与“无边界合作”不无关系。

  “无边界合作”来源于杰克?韦尔奇。不做到这点,业绩评比在内部就会“不吃香”。陈向力举例,他在美国的时候,做激光材料处理,最初是GE发动机部门出经费,到后来,GE的能源部门在大型的燃气轮机上也可以用到这种材料,这种例子在GE比比皆是。

  在GE,每个季度都有分享会,各个业务部门都会在一起开会讨论哪些技术可以共用。“真的是拿来主义,你能拿得越多,‘偷’来得越多,就越光荣。”

  此外,市场驱动也绝对是一个重要原则,新产品开发的程序中,GE的内部网就会有六个里程碑的研发门槛。其中第一个里程碑就是要有一定的客户需求。完成研发后市场能销售多少,对手增长多少都有详细分析。此外,在每年四五六月,都会做分析,了解市场情况,趋势,未来三年的竞争对手走势,对手还有什么新产品,有什么新技术。销售部门的经理们则会提出,三年后,我们希望有一个新产品,研发部门能不能帮我们做出来,能不能达到日程。

  在GE有一个SESSION TECHNOLOGY(技术讨论区),每年研发和销售部门一起会做头脑风暴,会讨论某某新技术能不能做到,如果做某一个产品会列出该项目的优先任务。它是一个从地区到总部,所有部门都卷入的一个持续性活动。

  在GE,类似孙永伟和洪勇这样的研究人员,可能是4到8个人一个小组,进行不同的研究项目,他们通常同时在进行几个项目,也可能同时是一个项目的负责人,同时还在另一个项目中充当普通成员。

  在GE做研发的时候,内部的人工成本大致是按照每名博士10万美元来算的。如果是一个小项目,经过调研之后,就会申请20万~30万美元经费,如果总部评估觉得项目有意思,也可能会给出50万~60万美元,或者更多。新产品开发部门所有的经费都来自业务部门,如飞机发动部门、能源部门等。

  他们依据业务部门对研发项目的肯定来立项并进行成员组合,成员之间可以互相跳槽。

  孙永伟和洪勇他们经常和美国或者其他国家的团队一起开会,比如洪勇每周就会跟美国团队开会。他们的工作时间是相对浮动的,但是平均下来为每天8个小时。

  他们享受着和最聪明的人共事的乐趣,享受着开发出有意义产品的成就感,同时也承担着产品开发的压力。当然,他们认为公司的文化鼓励失败,他们并不特别担心失败。

  

(责任编辑:贾海滨)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陈向力 | 杰克 | 韦尔奇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