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评:外储增长过猛 存款准备金率是否到极限?

  余丰慧

  存款准备金率是否已到极限高度?从2007年初的9%到这次调整后的17.5%,一年时间上调了8.5个百分点。存款准备金率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通常是指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按照存款的一定比率保留流动性,连续上调,意在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遏制放贷冲动。

  今年前4个月我国外汇储备增长依然过猛。前4个月我国贸易顺差580亿美元,而外汇储备却增加2283.9亿美元,相差1703.9亿美元,除去外商直接投资(FDI)外,有相当部分说不清楚来路。根据我国当前的强制结汇制度,对基础货币的需求相当大。仅外汇储备剧增就导致商业银行体内流动性增长较多。另一方面,由于股市低迷,大量资金转向存款,银行体内富裕流动性进一步增加。这两方面原因导致的银行体内流动性过剩局面如果不回收到央行,大量信贷资金可能继续对依然过热的经济火上浇油。

  但是,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17.5%的历史新高,对商业银行以及存款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影响也不可忽视。主要是经营效益的影响。17.5%,意味着商业银行每吸收1亿存款,就有1750万要被冻结到央行,央行给缴存者支付的利率为1.89%,而吸收存款者要付给存款客户的利率一年期为4.14%,倒挂2.25个百分点。这给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益将带来一定影响。另外,由于存款准备金的调整有固定日期,因此,如果商业银行遇到存款立即大量下滑,而又不到调整日期时,可能造成其头寸资金紧张。这也扯出另一些话题,那就是17.5%的缴存比例是否过高,是否达到了顶点?笔者记得1988~1998年存款准备金率为13%的最高点(1990年以后)。当时,还有一个备付金率大约为3%~5%。两项合计为17%左右,最高不超过18%。而那时,四大银行为专业银行,还没有向商业银行转轨,对经营效益的考核不是十分严格。因此,对于当前以效益为核心的商业银行,17.5%的准备金率已到极限高度,今后再上调的空间不大了。那么,货币工具如何使用呢?在美国停止加息的前提下,应该考虑使用利率手段,回收整个社会过剩流动性;数量工具着重利用央行票据、约期存款等。

  

(责任编辑:张玉)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