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公司新闻 > 商业评论

建行破发让“贱卖论”破产?

  几位“专家”手按计算器(或者是算盘),个十百千加减乘除一番,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中资银行被严重贱卖了!

  最近,美国银行以每股2.42港元的价格又增持了60亿股建行的股份,已于6月5日生效,而建行6月4日H股的价格为6.78港元。

于是,“三折卖”的质疑甚嚣尘上,2005年就曾经热议过的“贱卖论”死灰复燃。

  笔者发现,“专家”们计算得出建行被“贱卖”结论,都是选择该行价位较高时进行计算的。6月10日,建行A股跌破发行价,没有任何人以此时间点计算建行被贱卖多少。

  再进一步假设,如果美国银行增持的建行港股破发,会不会有人说建行“贵卖”了呢?

  答案是不会的。早在2005年10月28日,建行在香港上市不久便破发过,但至今没有人据此得出建行“贵卖论”。

  原来,建行“贱卖论”的理论基础就是永远的大牛市,特别是建行H股永远保持在发行价之上。可是,早在2005年就被市场证明,那是不可能的!

  一个简单道理是,股市没有什么不可能:3年前跟建行谈判时还牛气冲天的世界第一大银行的花旗银行如今市值不过是工行的一半;英国第二大银行皇家苏格兰银行跌破净值。谁能保证大陆和香港的股市永远是牛市以及建行或者其他中资银行不会破发?

  现在讨论中资银行被贱卖有用吗?有用,不过是对尚未股改的农行有用而已。

  “贱卖论”漏洞百出

  无一例外,所有指责建行被贱卖的人都用一种方法计算贱卖金额:建行某日每股收盘价×60亿股-2.42×60亿股=建行被贱卖金额。

  “建行被贱卖金额”是个变动数,你若希望建行被贱卖的金额大些,就可以选择2007年10月30日每股8.97港元;想低些也可选择6月4日H股的价格为6.78港元。

  只要这个数字高于2.42港元(不同时间点美银出资额度有变化,本文忽略不计),你便可在任何时候得出建行被贱卖的金额,无稿可写之际,把这个公式拿出来,也许心算便能得出结果。

  “贱卖论”者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市场是变化的。

  如果以2005年10月28日建行每股2.3港元计算一下,你会发现,得出的结果是负数,难道建行“贵卖”了?

  显然,“贱卖论”的理论基础竟然是,香港和大陆永远是大牛市,起码在他(她)要计算“建行被贱卖金额”时,建行的港股价格要大于2.42港元。

  你能保证香港和上海永远是大牛市?去年有多少机构说过中国股市是“黄金十年”,今年有人这么提吗?

  建行为何沉默

  建行之所以沉默应对“贱卖”论,是因为“专家”们很容易从上述“贱卖”公式中快速计算出“建行被贱卖金额”,但是,没有人计算过建行引进的美国银行管理和技术的价值;没有人计算过美国超过60位专家(协议是50人)3年来对建行各个部门提供的援助;没有人估算过美国银行投资建行带来的无形资产价值;当然,也不会有“贱卖论”者再提建行以较低价格收购美银在内地(对公网点外)和香港、澳门的网点。

  建行之所以不愿过多回应“贱卖论”,是因为总得有机构承担。

  比如,最新一轮“贱卖论”代表作《“建行贱卖论”说明了什么》一文中提到,“像所有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一样,建行注资上市之初眼光向外,以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为能事。目的是为了中国金融机构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国际化,但由此付出的代价是无法形成公开的竞争市场。对外部分开放(因为外资持股比例受到刚性限制)、对内不开放市场的结果就是,引进战略投资者的金融机构丧失定价权,外资一致看空中国金融股价格,必须给予外资汇率折价。”

  据笔者掌握的资料来看,至少该文在这个问题上有诸多没弄明白之处。

  第一,“像所有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一样,建行注资上市之初眼光向外,以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为能事”。这不是建行自己能决定的??且不论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是否应该。这是银行业监管机构要求商业银行股改所必须的,当时,银监会为保证建行引进较为合适的战投,还提出了引进战投的四大原则。银监会之所以让国有商业银行引进海外战投也是有历史背景的。其后的2006年初,银监会颁布《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下称“《办法》”),《办法》要求,新成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起人股东中应当包括合格的境外战略投资者”。同年末,银监会删除“境外”两字。

  第二,海外战投是从中央汇金公司收购建行股权,汇金公司是海外战投的谈判主要对象,建行只是受汇金委托参与谈判。

  第三,“对内不开放市场的结果就是,引进战略投资者的金融机构丧失定价权”,这一说法与历史事实不符。

  最近,建行高层接受《华夏时报》记者专访时透露,建行在2005年股改的时候,并非“对内资不开放市场”,恰恰相反,而是部分内资对建行能否成功上市并卖个好价钱没底。

  建行高层说,当时寻找国内投资人的过程颇为艰难。建行试图引进发起人股东,向国家电网、宝钢、长江电力、中海油、中国人寿等发出参股要约。后来,部分国有大公司出于各种各样的理由,退出了。

  这也恰恰证明,美国银行是一家有远见的银行,其收益(如果有的话)也是与其承担的风险成比例的。

  批评应该正视历史

  有人提出,建行当初为何不在A股上市,让美银和海外投资者赚钱了。3年前,上证综指跌破1000点,说是大熊市不为过。如果那时在上海上市,能成功么?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那时候的中资银行不仅被海内外媒体描绘成“技术性破产”的“病猫”,海外上市成功后则被境内媒体反口说“贱卖”了。

  如果说现在讨论“贱卖论”还有什么剩余价值的话,只有一点意义:现在是农行股改的关键时期,国内媒体如果真的接受教训,就别跟着外资机构和媒体把农行说得一文不值,恶意贬低其市场价值。以避免再过两三年,当农行成为一个好银行股价上涨之际,再引发农行被“贱卖”的大讨论。

  正如财经评论员李若愚所指出的那样,“三四年前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潜力和前景被严重地低估,在人云亦云的唱空声中,外资机构买了个好价钱。平心而论,在整个市场都唱空的大背景下,当时即使中方没有迷失自我,主观上想卖个高价,恐怕也难以找到买家。”

  曾记否,3年前,每当建行、中行和工行股改前总有些自以为中国第一财经的某媒体总是要翻出这些银行的陈年旧案,把这些银行描绘得一无是处。

  李在文中说,回顾工、中、建等银行的前车之鉴,农行对于自身的价值应有全面的认识。虽然历史包袱沉重,但农行新增贷款的不良率正在降低,同时经营业绩出现爆发性的增长。工、中、建等银行已经显示了国有商业银行的价值,而农行则是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中唯一的外资“处女地”,具备资源的稀缺性,理应在谈判桌上谈个好价钱,不再留下低估自身价值的“贱卖”遗憾。

  这样的思考,才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珍贵经验。

  专家们:放下你那个不会拐弯的计算器,到建行的网点转转,回想一下3年前它是个什么样子,歇歇吧!

  (相关报道参见本报上期16版《美银增持再引贱卖论 建行董秘公开历史真相》和《美银核心管理模式渗入建行》)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责任编辑:王燕)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