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证券频道 > 港股 > A+H公司新闻

中国平安:“热钱”推动的自我嬗变

  编者按:在平安20年的成长历程里,伴随着两次大型融资和两次引人瞩目的上市。从4500万元到7000亿元总资产,每一次推动平安跃升的,都是“滚滚热钱”的流入。然而,当平安试图借力A股市场,再次复制这一发展模式时,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待遇”。
很多人至今仍对平安的融资需求大惑不解。细看来路,也许我们能够对平安的“融资逻辑”有所了解,有助看透市场曲线背后的公司真相。

  “不,我不想再谈融资的事。”面对融资话题,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孙建一一脸严肃。这位被平安人称为“最早引进的一位副局级干部”,从进入平安起就担当起“集资大使”的职责。从最初获得摩高(摩根士丹利-高盛)财团4亿元人民币,到引进汇丰集团6亿美元注资,孙建一一直担当首席谈判官的角色,也曾经历中国平安H股市场的种种艰辛和A股市场的高歌猛进。

  尽管现在融资成为孙建一不愿谈论的话题,但回顾平安20年成长历程,每一步都与引入资本密不可分。

  摩高入股:原始扩张与内部革新

  与5月初主动暂停的A股融资计划相比,孙建一更愿意谈平安历史上的两次融资。他喜欢用“婚姻与恋爱”比喻这两次吸引外资的过程。

  “1994年,摩根士丹利和高盛投资平安,到2004年,摩高集团获得了20倍回报,摩根士丹利亚洲总裁兼投资银行部主管MichaelBerchwold曾说,在中国,平安是一个绝无仅有的投资机会。但1994年,平安面临的情况是老股东不愿意再投资、新股东更是不愿意冒险。那时保险是很难说服投资者的。”回忆当年,孙建一感慨万千。

  1993年的平安还是一家主营产险的保险公司,虽然资产只有4500万元,但却面临着机构扩张、承保业务量大增的机会。“那时候我们能拿到好的业务,但因为资产太少,没有再保险公司愿意分保。我们在其他省份有业务拓展的机会,因为分支网点没有到位,理赔成了问题。”孙建一回忆,平安当时决定,一定要吸引新的股东,壮大自己的力量,迅速扩张。

  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的投资基金,机缘巧合地进入了平安的视野。但那时,外资进入中国金融业是前所未有的事情,谈判异常艰难。

  用孙建一的话来说,在整整一年的马拉松式谈判中,“每一项条款几乎都是吵架吵出来的”。最艰难的是合同的最后一条:如果双方就合同条款产生异议,将交由谁来仲裁。当时中国政府有“死命令”,不管外资还是合资企业,任何纠纷都必须在中国外贸促进会下的仲裁委员会解决;而对方则希望能够在纽约大法院或第三方国家仲裁。政策所限,平安无发退让。某日凌晨五点,谈判已接近破裂,急切中,孙建一用一个比喻挽救了危局:“在美国,青年男女结婚前要财产公证,而在中国,双方结婚前都会信誓旦旦,绝对不会去做婚姻存续期的财产分配。先结婚再谈恋爱,还是先谈恋爱再结婚?这是两国文化差异决定的,也是我们谈不拢的关键。”入乡随俗??摩高谈判代表顿时有所领悟,谈判峰回路转。平安成为第一家外资参股的国内保险企业。

  “拿到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的5000万美元(按当时的汇率约相当于4亿元人民币)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平安靠这部分资金解决了偿付能力的严重不足,也带动了业务的迅速扩张。”现任平安产险董事长兼CEO的任汇川回忆,“摩高的入股,还为平安引入国际保险市场的信息,使平安管理层视野更加开阔。平安的国际化和1997年引入麦肯锡,都与当年引入摩高资本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任汇川是1992年进入深圳平安的,当时这家公司只有400多人,他的入司员工编码是460号。现在,他是平安集团班子成员里最年轻的一位,平安在全国也已经有了3万多名内勤员工。

  事实上,摩高的入股,给平安带来的变化还不仅这些。最开始摩高是以观察员的身份列席董事会的,没有话语权,但摩高建议平安聘请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担任财务顾问。为实现财务透明化,摩高甚至主动全额承担了平安第一年聘请国际会计师的高昂费用,第二年仍承担此费用的一半。由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出具的财务报表,让平安看到了自己和国际标准之间的差距。面对200多条改进意见,平安一遍一遍地整改,直到最终符合要求。公司治理结构及功能开始完善,股东大会与董事会分开,并成立了监事会。在股东大会前一个多月,摩高便开始仔细研究各种报表和经营数据,为了达到他们的要求,平安不得不提前更长时间准备功课。正是看到了平安的“进步”,在1995年至1996年平安快速发展期间,在很多小股东要求分红时,摩高却支持平安将当年盈利转化为公司资本金,甚至帮助平安回购那些不同意暂不分红的小股东股份,说服其他股东接受公司的许多决策。

  事实证明,摩高的决定是正确的??从1994年到2004年,摩高投资的5000万美元获得了20倍的回报。

  汇丰入股:国内保险股权的“参考价”

  “平安在赴香港上市前的2002年,又以每股6倍的溢价吸引了汇丰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亿元)的投资,持股比例为10%。业内都认为平安卖了一个相当好的价格。后来很多保险公司再与外资谈判时,都以这个价格为参考价。”孙建一回忆,“我们现在也认为,这确实是一个相当不错的价格。因为当时我们又不是上市公司,想找新股东进来很难说服,也很难卖出这样的价格。”

  当时平安的首席财务官、曾是安达信合伙人的汤美娟(她后来离开平安)参与了整个谈判过程。经历过多次国际并购项目的她至今仍然认为,平安卖给汇丰“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价格,在平安的一系列融资计划中也是相当重要的一步。”

  当时,平安净资产约70亿元(合每股3.15元),汇丰购得平安两亿多股本金(10%),付出的代价约为每股20元人民币,平安的“股价”翻了几番。汇丰的6亿美元现金一次性到账,使平安的净资产达到120亿元左右,其“市场价值”也随之翻倍达500亿元人民币左右。

  汇丰与平安的签约,是在平安上海分公司所在的写字楼,当时选择的背景音乐是《费加罗的婚礼》。“气氛很喜庆。这次融资比第一次与摩高的谈判容易,因为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势头和平安的管理水平,已经让汇丰这样的金融巨头对这笔投资心里有了底。”孙建一说。

  “汇丰集团向来以谨慎出名,它绝不是一个不理性的投资者,一定是认为是公平的价格才会出手。”汤美娟说,“汇丰的这笔投资,使平安的资本准备金进一步充足,也增加了平安的偿付与投资能力。”

  汇丰入股平安后,任汇川已升任平安集团财务总监。他回忆,汇丰的入股对平安触动更大。汇丰旗下有保险公司,对平安后援中心的建设提供了全面的建议。“我对后援中心和电话中心的最初认识,就是参观汇丰建在广州的一个信用卡呼叫服务中心。”任汇川说,“此外,汇丰在培训、管理和经营战略上都给我们传授了很多经验。”

  两地上市:触摸综合经营梦想

  时任平安集团财务总监的任汇川,对平安2004年6月24日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情景还记忆犹新。平安赴H股上市的过程并不顺利。“当时在香港上市的内地公司,有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的,也有上市后被国外投资者起诉管理不合规的。这些因素都对平安的上市定价和认购产生了影响。”回望当年,任汇川似乎仍然能感受到那种紧张和压力。“但幸亏平安上市前就引进了国际化的管理团队,引进了外脑、外资以及现代管理手段。平安当时发行价10.33港元,认购比例58倍,筹资超过165亿港元,创下当年香港IPO的新高。”

  在任汇川的感觉中,上市前后的平安差别巨大:“上市后,我们知道了自己将要面对哪些问题,例如管理的公开透明,经营的合规合法等等。到了平安回A股上市的时候,已经比较从容。”

  2007年3月1日,中国平安在上交所挂牌。当平安集团董事长兼CEO马明哲敲响铜锣时,巨幅电子屏上显出的中国平安开盘价是50元,比发行价33.8元上涨了47%,平安的高管们对此表现淡然。此后,每当记者向孙建一问及有关平安股价时,得到的总是同样的回答:“我们不关心股价。我们的职责不是炒股票,而是如何为股东创造价值。”

  两次上市,平安共筹集资金550亿元。这些资金是如何用的?孙建一算了一笔账:“给旗下各子公司补充资本金用掉一些资金;发展平安银行,在平安银行收购深圳商业银行,并用来提高平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时,用掉一大块资金;在海外收购富通集团流通股权用掉200亿港元,后来又收购了富通集团旗下富通投资管理公司50%的股权,两项共花费约440亿元人民币。”

  孙建一认为,收购富通并与富通合资成立海外资产管理公司,是“有利可图”的事情。“全球资产配置是一个未来必须的平台,早点拥有这个平台,平安就可以在全球配置资产。退一万步看,单纯富通的股权投资,每年就可以有7%的红利,这难道不是一项很好的财务投资?”

  而在任汇川眼里,H+A上市后,平安才真正实现了综合金融布局。“平安一直以来所做的交叉销售和"一个厨房,多个菜系"的积累,在最近两年才真正发挥出成效。可以说,平安的综合金融是在坚持下才走到这一步的。”

  再融资“创痛”

  “目前平安9个子公司,只能依靠集团这一个融资平台。所以当时我们打算在A股市场再融资时,目的之一就是补充这9家子公司的资本金。”2008年4月平安公布年报时,平安集团董事长兼CEO马明哲曾强调,“平安证券和平安信托都是业内很优秀的公司,但现在都面临着资本金的压力。如果要继续做业务,就需要集团的支持。”

  “平安证券在国内券商中排名很靠前,但没有更多的资本金,只能做一些中小企业上市项目,大的项目做不了。”平安高层人士曾感叹,“平安信托是平安进行基础建设投资、物业投资、不动产投资和PE投资的一个平台,这些投资年限长、收益稳定、风险小,与保险资产是很匹配的。”

  据记者了解,依托平安信托,平安曾在2006年年底成功投资了一个在北京燕莎附近的不动产项目。该项目包括写字楼和物业,平安“拿下”的均价是17000元/平方米。按现在每平米租金250元/月计算,这笔投资的收益率超过10%??这是当年平安上市后财大气粗、快意江湖的成功案例之一。但同属这一项目的,还有一个酒店,平安后来却因为资金压力而被迫放弃。此外,平安在主动提出暂时搁置再融资计划后,也相继放弃了北京金融街一个写字楼物业的投资和对广东农信社的收购。

  事实上,市场对于平安在融资最大的疑惑是“不知道他们想干什么”,因此有了平安“先圈钱再找项目”的说法。但这对孙建一来说,显然是不能接受的:“拿到钱再去找项目?企业经营者,尤其是上市公司的经营者,怎么可能这么干呢?”

  让资本增值,为股东创造好的回报,这似乎是平安管理层20年来的擅长之道。但对于一家金融企业来说,可能更多的不是论功,而是展望未来。“在公司迈入第三个10年的开局之年,如何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为投资者创造长期稳定的回报,是公司管理层工作的核心。”孙建一强调。

  中国经营报记者:万云 (来源:中国经营报)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陈锴)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孙建一 | 摩根 | 孙建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