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曲瑞雪
股谚云:“五穷六绝七翻身。”在经历了连续两个月的杀跌之后,股市再度出现企稳的迹象。
6月24日,上证综指上涨42.60点,涨幅1.54%,收复2800关口,深证成指涨286.80,涨幅3.10%。
投资者持续紧绷的神经或许变得有些麻木了。他们告诉本报记者,“跌得过了头”的A股,再想依靠市场自身力量走出困境,可能性已经很小了。接受采访的多位市场人士都仍寄望于政府救市。其中,“平准基金”被认为将是多赢选择。
七月不应太悲观
“现在跟经济相关的各方面消息都不好,手里拿什么股票也横竖都是跌,索性丢在一边不看了,总有一天会回来的。”几位深度套牢的股民在接受采访时,几乎众口一词。
与散户相比,机构对于下半年股市形势显然相对乐观。
“我认为七月份市场不应悲观。虽然经济形势不好琢磨,向后没法预测得太远,但最后会证明不少人是过度悲观的。”广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郭勇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首先中国与越南根本状况不同,其次当前的宏观调控措施的负面影响也没有那么大。但是,国内投资者不这么认为,他们的情绪化还很严重。所以很大程度上影响指数的还是情绪问题。目前政府和管理层已经在安抚情绪,但这需要一个过程。相信随着市场情绪的稳定和市场价格进一步降低,短期市场状况会有好转。
申银万国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李也对本报记者表示,“阶段性的反弹机会很可能出现,因为超跌后会有一个纠偏过程,‘98香港金融风暴’时股市也没有这么大的跌幅。”
“近段时间以来,市场表现为恐慌性下跌。其实从基本面角度看,状况并没有想像得那么坏,虽然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比预期会降低很多,但总体上仍然是在增长的。”天相投顾首席策略分析师仇彦英告诉本报记者,预计金融板块上市公司今年利润至少增长50%,可不少个股市盈率的却只有11倍左右,比千点时不正常市况下的13倍平均市盈率还低。同时,一些行业景气度高、成长性非常好的中小盘优质股也在不计成本的急跌中被错杀,短期已经具有了投资价值。
郭勇也向本报记者表示,他们已经找到了具有吸引力的行业和个股。他说,“尽管在宏观经济和上市公司业绩预期尚未明朗之际,断定目前的估值水平已到绝对低点为时尚早,但是现在市场中确实有了不少便宜股票。”
据介绍,目前A股市场动态市盈率只有18倍左右,整体估值水平已趋于合理,不少个股已经出现了超跌,且中期来看,估值支撑的作用将逐步显现。
“我认为上证综指跌至3000已经合理了,近期不计成本的持续下跌主要是群体情绪作用的结果。上证指数飙升到5000点时百姓不恐慌,倒是现在2000多点恐慌了。这很可悲,但也很正常。”北京一家私募基金的管理人李先生对本报记者说。在他看来,当前的股市“没有任何问题”,市场正在按照其自身的规律正常运行。非理性暴涨之后必有非理性急跌,急跌之后当然也会出现急涨,这个规律是不会打破的。在散户最悲观的时候,是跟风悉数抛售,还是通过认真评估而反手买进低价优质股,这是投资理念和水平差别的最直接体现。
在北京私募基金圈中,李先生多年来都以谨慎的价值投资模式著称。在上证指数攀升至5000多点,市场一片看好声中,他分批抛空了手中的筹码。而此刻他则坦言自己已经在全面建仓,因为“一个重大的交易性机会已经来临。”
前景仍然黯淡
“包括我们在内的最乐观的投资者,也只是觉得经济下降的速度不像大家想像得那么坏,但是没有人说明天会更好。没人说2008、2009经济增长水平会超过2006和2007年,所以大家始终要抱有谨慎态度,因为大的趋势是向下的。”陈李对本报记者说。
陈李认为,投资者采取不断抛售的策略,到今天来看这种策略是正确的,因为经济指标中无论是顺差还是通货膨胀率等都不好,而且当前也没有转好的迹象。
陈李说,市场的下跌反映了投资者两方面的判断:一是资金供求关系的失衡。年初以来由于限售股的不断抛售导致了市场资金供应紧张,市场的进一步下跌又造成了金融市场资金意愿的下降,发行和申购的资金规模明显下滑。所以供求关系不是很乐观。二是对国家经济前景和企业增长的忧虑。进出口贸易顺差的大幅下滑反映出国外需求不高,国内经济增长的也在放缓,在货币紧缩下,大家都感到很缺钱,国内需求也同时下降;在供给方面,通货膨胀率上升,国际油价也出现了难以解释的大幅上涨。因此中国经济和企业的增长前景都不乐观。
“深幅调整之后,A股市场仍被浓重的悲观、恐慌情绪所笼罩。如果政策配合不好,市场信心受到进一步破坏,等到股市的投融资等功能丧失殆尽,政府再想出手救市代价就太大了。”仇彦英说。
对于监管层一再表示“并不针对股市”的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紧缩货币政策,也有市场人士提出质疑:每一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都导致了股市的持续大幅下挫,加剧了市场的恐慌,又怎能说没有影响呢?
企盼“平准基金”救市
尽管“政策市”一直备受市场诟病,但接受本报采访的多位市场人士目前都仍对政府救市抱有强烈预期。
“这是因为政策对股市的调控已经常规化,市场的预期也已经固化了。目前在内忧外患的恐慌情绪主导下,股市依靠自身的力量已经很难走出困境,市场需要政策,至少是稳定市场信心的基本预期。”前述私募基金管理人李先生说,即使政府决心改变“政策市”,也应该选择在股市正常运行状态时进行,此刻绝不是个出手的好时机。
国泰君安策略分析师章秀奇也认为,政府不会置股市的融资功能于不顾,所以政策救市的可能性会比较大。
对于近期传闻不断的融资融券政策,因为短期内会加剧风险,只能给股市带来单边影响,所以多位市场人士表示当前出台的可能性很小。
“其实政策救市的手段很多,首先是窗口指导可以让国家队进场、控制券商自营、基金、社保等机构买入等等。另外也可以推出一些创新型的政策,比如批准平准基金入市,国有上市公司回购股票、进一步规范大小非减持等等。”章秀奇说。
采访中,多位市场人士提及了“平准基金”这张救市牌。
一位公募基金经理对本报记者表示,“只有政府适时打出救市牌才能引导市场走出非理性下跌。”他个人认为,“平准基金”出手将是一个多赢的选择。
陈李告诉本报,他个人认为,当前形势下如果能够有一些资金入场会比较好。
“政府发一份千亿平准基金接盘应该是简单有效的选择。”李先生说,这不仅能从资金和政策两方面稳定市场信心,抑制恐慌情绪,而且在当前绝对估值便宜的情况下,政府资金入市几乎是稳赚,没有什么风险。
据了解,所谓平准基金,又称干预基金,指的是政府通过特定的机构?证监会、财政部、交易所等?以法定的方式建立的基金,通过对证券市场的逆向操作,熨平市场的剧烈波动,以达到稳定证券市场的目的。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