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左右间财经评论 > 民生杂谈

到大陆上班去

  在智联招聘上投出了无数简历后,30岁的中国台北女孩韦君(化名)如愿以偿地挤进了一家国际知名传播咨询公司在北京的分支机构,从事广告公关业务。

  这不是她在北京的第一份工作。一年前,这位台湾政治大学法律系的毕业生第一次踏足大陆,在北京一家外资职业培训中心从事市场推广。

前段时间,为追逐更高的收入,她又另谋高就。

  到北京上班不过一年光景,现在韦君的月薪已超过台湾岛内那些几乎10年没有加薪的同行,“上餐馆时再也不用考虑价钱”。她还很“豪”地在朝阳区最繁华的建国门外大街附近租了一套漂亮的公寓,每天步行到几步之遥的SOHO办公楼上班。

  “到大陆后,感觉台湾人发挥的空间大多了。” 留着一头披肩长发的韦君望着公寓周边每天都在长高的CBD说,至少在广告公关这一行,这两年越来越多的台湾人到大陆来找工作。“在北京,我们周末台湾同乡聚会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了。”

  韦君的感觉与事实吻合。台湾《远见》杂志一项最新的两岸职场调查发现,台湾有45%的上班族想到大陆工作。自从马英九高票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并公布推动两岸直航时间表后,台湾白领赴大陆工作的意愿呈现爆炸式增长。如今,台湾每6位30岁~54岁的中壮年,就有一人在大陆工作。

  在台湾市场占有率第一的104人力银行的数据显示,自3月22日马英九当选日起,仅104人才网上有意前往大陆工作的在线求职人数每天均超过2万人,创下两年多来的新高。其中在线主动应征人次猛增了110%以上。

  “随着‘三通’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台籍白领正加入到赴大陆职场淘金的大军之中。”南开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所长曹小衡认为,“未来大陆在IT、餐饮、市场营销、金融、管理等服务业对台湾人才的需求会比较旺盛。”

  “简历潮”

  “我们家什么时候装修过了?”一年前第一次从北京回台湾探亲时,一脸灿烂笑容的韦君将一个标准的大陆单词抛给了父母。父母愣了半天没听懂,“你是说装潢吗?”

  同样,初到大陆时,韦君满口的“台湾普通话”在北京职场上也闹过不少笑话,现在,在努力改掉 “滑鼠”(鼠标)、“软体”(软件)这些伴随她十多年的岛内用语后,她迅速适应了在这边的生活。

  她常常在建外SOHO灯火通明的写字楼里通宵加班,赶制企划文案。借助一个小小的软件,她飞快地将自己打的繁体字自动转成简体中文。只有用大陆式口吻写作公文至今仍是一件让她感到有点费力的事。

  喜欢边说边笑的韦君,在台湾政治大学里读的是法律系,1998年到政大法律系任教的马英九曾是她的授课老师。2000年毕业后,韦君供职于台湾《商业周刊》的运营部门,之后赴纽约大学深造,并在纽约华文电台CWCB工作。

  在纽约3年后,她感到生活渐渐失去了挑战??全纽约的华人加起来不过几十万人。许多客户投给整个纽约华人市场的广告预算总额不过10万美金,几家华人电台就围着这块小蛋糕争得死去活来。

  而想打进西方人的圈子就更难。韦君听说她当年的偶像,那个在台湾电通做到艺术副总监的师兄在老外门下不得重用,成天做些给广告片配中文字幕的下手活,生生埋没了浑身本事。

  想过回台湾去,但在岛内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好职位越来越少,许多留在岛内的同学都抱怨说,那些当年发年终奖能发出24个月的企业全都跑光了。

  “那就干脆跟着到大陆去嘛。”韦君萌发了到大陆工作的念头,她给在台湾的父母打电话,把想法一说,没想到父母格外支持。

  在智联招聘上找到了自己在北京的第一份工作,然后又通过智联招聘跳槽到现在的这家外资公司。收入虽然只有在纽约时的一半,但已经比在台湾强出不少,如果算上北京相对较低的消费物价,小日子已经相当滋润。

  “台湾的工资已经10年没有变化了。”智联招聘资深人力资源分析师郝健分析说,越来越多的国际级企业将中国区总部搬到北京上海,大陆的外资企业和一些本土公司的薪酬水平已经相当高,“那些开出百万年薪挖角的大陆企业的传说正在岛内迅速传播,对台湾白领具有吸引力。”

  而104人力银行预计,待两岸直航时间表敲定后,岛内在线寻找大陆工作机会的求职人数将有望突破日均3万人大关。

  “在上海开同学会”

  韦君的择业考量在台籍白领中具有代表性。在《远见》最新的两岸职场调查中,谈到台湾白领准备到大陆工作的原因时,认为“台湾工作难找”的比例占到21.6%,排名第四,前三项依序是“大陆发展潜力大,应及早拥有大陆经验(67.1%)”,“两岸人才必会竞争,不如先行卡位(41.9%)”,“大陆的环境比台湾更国际化(26.8%)”。

  5年前,金玲(化名)决定来大陆闯荡。那时,她还是台湾某名牌电台的当红记者。

  “周围的许多人都对当时台湾的经济前景感到不乐观。”金玲回忆说,“而且,在岛内呆久了总有一种封闭的感觉,周围的人不是来自基隆就是台南,顶多就是有一些美国人和日本人。而你在大陆可以接触来自全球各地形形色色的人。”

  2004年6月,金玲踏上旅途,第一次来到这块她父母出生的土地。几经辗转,现在已经在北京一家中资资讯网站做到中层。

  “我想在大陆有所建树,希望到我40岁的时候能够有点成就,然后回台湾去,否则我肯定不会甘心。”36岁的金玲信誓旦旦地说。

  104人力银行营销总监邱文仁观察到,2000年以前,去大陆工作的台湾人以失意、失业者居多,“2000年以后,那些有8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中、高阶主管成为了主力。”

  104人力银行的统计印证了这种说法。在这些渴望来大陆闯荡的台湾人才中,高学历、年轻化的人才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其中大学学历的求职者占总人数的39.5%,硕士学历人才占19.6%,二专人才占20.6%。

  年龄分布方面,31-40岁年龄段人才占比高达51.2%,21-30岁的占23.0%,41-50岁的占20.3%。

  “一年前我被公司外派到上海时,意外地发现在上海、北京、苏州到处遍布着我的大学、中学同学。”台湾104人力银行中国猎才总监黄至尧向记者感叹说,“许多在台湾失散多年的同学竟然在这边都碰上了,在台湾老开不成的同学会,在上海一开就成。”

  “不做大陆老板的LV包”

  与此同时,大陆企业对台籍人才的需求也在大幅增长。目前已有超过1万家企业在104台湾人才网寻找台湾优秀人才,每天有4万笔以上的职缺在网站曝光。

  104人力银行的调查显示,目前大陆市场对台籍人才需求最为急迫的前三大行业分别是电子资讯相关业,占据总职缺的51.3%;一般制造业,占据总职缺的34.2%;批发及零售业,占据总职缺的14.5%。

  从职务类别方面看,最急需台湾人才的前五位职缺见表1。

  从供求方面看,竞争最为激烈的三类职缺见表2。

  “台湾和大陆同文同种,对大陆雇主来说,雇用一个台湾人比外国人更方便,成本也更低。台湾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比大陆早,台籍职员普遍在企业管理、服务业等方面具有职业素养上的优势,这是许多大陆企业所急需的。”郝健分析说。

  曹小衡认为,尽管未来的“三通”会大大便利台湾白领赴大陆工作,但两岸人才交流还存在诸多障碍需要解决。

  首先是两岸经贸协议不完善。香港与大陆签署CEPA协议后,对律师、会计师资格考试实行两地互相承认,从而方便香港的这两类人士到大陆发展。而台湾的专业人士就享受不到这样的好处,许多台湾人只能辗转通过香港的指标来大陆工作。

  两岸社会保险不接轨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台湾人在岛内有相对独立的社保机制,到大陆后怎样继续受到保障,目前尚未解决。例如台湾人在上海生病后只能到几家定点的台胞医院去看,再回去报销,而在二三线的中小城市就医就更不方便了。

  此外,不同地域文化的冲突也带来障碍。金玲清楚记得有次去一家大陆本土公司应聘时的情形,当无意中听到老板说了一声“找一个台湾人做我的助理,我会很有面子”时,她很干脆地拒绝了这个待遇丰厚的岗位。

  “我不想做用来装饰的LV包。这说明有的大陆老板没有真正懂得台湾职员的价值。”金玲说,“台湾人敬业、有创造力,情商高,在我知道的许多大陆公司,大陆同事都下班后,台湾职员还在加班。许多大陆老板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些。”

  “每次当我和大陆同事意见不同时,他们立马就会说,这里不是台湾,你要用大陆人的方式来思考。”谈及此,金玲一脸困惑。

  

  

(责任编辑:佟菲)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韦君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