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政策解读

谁是全球农产品价格暴涨背后的“黑手”?

  爱德华兹梅勒被誉为纽约商品交易所的“明星对冲基金经理”,从2005年起,他就一直鼓吹全球范围内的饥荒升级令农产品具有的“巨大的赢利潜能”。

  爱德华兹梅勒对农产品期货的“守望”为他带来巨大的回报。从2005年7月起到2008年4月为止,爱德华兹梅勒单单在泰国大米上的投资就获得了96%的回扳率。


  爱德华兹梅勒对于农产品牛市行情的坚信源于他的实地考察,为了寻找新的投资机会,爱德华兹梅勒曾到世界各地的农业区进行考察。返回纽约后,他与同僚准备了一份厚达20页纸的研究报告,肯定地认为从秘鲁到越南的所有农产品市场的行情必然看涨。

  为了实践自己的理念,爱德华兹梅勒采用了一个相对激进的策略,“与其他对冲基金和传统投资者不同的是,我们更看重组合性投资。”爱德华兹梅勒表示,“比方说,我们可能会决定分拨2%的投资在某种期货上,并决定相应的期货合约数量,我们不太看重眼前谷物的价格,只要投资能有回报,我们会买到力所能承担的最大的持仓量。”

  谁为价格暴涨负责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近期《粮食展望报告》的测算,2008年全球粮食产量将增加3.8%,但全球粮价在近年内难以回调到以前的低价水平。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农业学家在报告里警告,“全球已进入高价粮食时代”。

  根据报告分析,导致全球粮价上涨的原因有着多种,贸易限制、需求提高、生物燃料用量增加以及农作物歉收均是对近来全球粮价大涨的解释。而近期粮食价格上涨是明显伴随着石油以及工业品的上涨而出现的。

  但除以上种种分析外,现有期货价格的变动仍然有一些令人难以理解的疑点。

  根据美国商品交易委员会(CFTC)以及其他市场参与者历年研究数据,商品期货指数一直是商品实体价格的基准,期货价格通常直接带动着商品价格的走向。然而近期大宗商品的价格异动则明显不符合传统的供需原理。

  以玉米为例,美国玉米生产者协会发言人就表示:“即使算上洪灾的影响,我们仍有足够的玉米储备,灾后的种植进程亦呈上升趋势,然而粮农得到的仍是较低的收购价。部分玉米商已经停止竞购新粮,原因是他们觉得农产品现价与期货价之间存在着太大的差价了。”

  就美国而言,小麦、稻米、大豆、玉米和燕麦期货合约在2008年第一季度已达历史最高点。其中,小麦价格更是在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的一年时间里增长了近100%,稻米则增长了122%。

  亚洲的期货市场亦如火如荼。今年3月27日,作为全球大米价格基准的泰国大米报价从每吨580美元涨到每吨760美元,一天之内出现30%的惊人涨幅,达到20年来的最高点,5月更攀升至1000美元每吨。

  由于泰国大米价格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亚洲稻米期货开始一路飙升。

  4月18日,芝加哥期货市场大米的期货合约价格触及每100磅23.3美元的历史高点。

  基本面因素无法完全解释目前高企的粮价,投机投资者留下的蛛丝马迹,令人们关注起商品期货市场里兴风作浪的对冲基金上来。

  一些农场主与食品加工业者及部分金融人士认为,对冲基金和养老基金等投资机构在商品期货市场投入大量筹码,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价格上涨的罪魁祸首实属他们过度的投机活动。

  吸引2600亿美金下注

  事实上,由于近年来美国经济疲软带动的全球股市及房地产市场衰退,投机商们更情愿将力量投入到风险较低且更为稳定的商品期货交易市场。

  以芝加哥期货市场上半年资料为例,谷物类期货合约成交量属玉米波动幅度最大,其中6月12日更录下了今年最大的单日成交量,达到231780手。大豆成交亦在2月6日达到154753手,创下自1999年来的新高。

  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迈克尔?马思特(MichaelMasters)5月向美国国土安全与政府事务委员会呈递的一份证词也证实了对冲基金对于粮价上涨的推动作用。

  这份证词指责其华尔街对冲基金同僚们正通过投机期货市场炒高全球粮食期货的价格。

  “机构投资者就算不是引起全球农产品期货价格上涨的主要推手,也至少是其中一个不能被忽视的原因。”迈克尔?马思特在其证词里写到。

  迈克尔?马思特认为目前“生物燃料的巨大需求导致粮价上涨”的说法缺乏根据,“机构投资者在过去5年间购买了超过20亿蒲式耳的玉米期货,现在他们已囤积了足够的玉米期货,数量相当于53亿加仑的生物燃料,这足以让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物燃料制造国;而目前他们拥有的小麦也足够支撑美国人连吃两年。那种将粮食涨价归结为美国消耗了大量的生物燃料的说法忽略了最根本的事实。”

  迈克尔?马思特认为,目前商品期货市场上的买主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长期存在于期货市场的商业交易者,第二类则是曾经为数不多的投机分子/机构投资者。

  美国政府自2007年下半年开始推行复苏金融市场的政策,同时放松了对通货膨胀的抵抗,投机者为降低通胀风险不得不选取诸如农产品及能源等商品期货。于是,在全球股市低迷之际,大量资金却大张旗鼓地涌入商品期货市场。

  根据迈克尔?马思特的证词,在过去五年间,投资商品期货市场的指数基金规模从130亿美元激增至2600亿美元;仅今年前52个交易日,新流入商品市场的投机资金就高达550亿美元。

  爱德华兹梅勒也并不讳言对冲基金经理在粮食价格上涨中的作用,他甚至认为“基金经理们目前正利用期货合同达到前所未有的利益最大化,即以控制谷物交易量的方式促使农产品价格"一路飙升"”。

  爱德华兹梅勒推测“机构投资者目前已经控制了芝加哥小麦整整两年的全部交易量”。

  “什么价格高,就投资什么”

  布鲁斯利特是美国南俄勒冈州一位有将近十年经验的农产品基金经理,与其他大多基金经理人不同的是,他出生于俄勒冈州一个小农场,因此,早年的农场生活使他比其他基金经理人多一份对农作物的了解。

  2006年9月,由于澳大利亚大面积旱灾导致国际小麦价格节节攀升,增幅达到1年前的30%。

  他依然看好小麦期货将涨,于是大胆地将手头近2/3的资金赌在2006年12月底交割与2007年7月将交割的小麦期货合约上。

  而就在他着手买入大量小麦期货的同时,澳大利亚小麦进口商估算出该年旱灾将导致小麦产量大幅减产近55%,远远高于当季预期。消息传出,芝加哥期货交易市场上的小麦期货暴涨至9年以来的历史新高,短期价格从0.15美元飙升至1美元。布鲁斯利特赚了近10倍。

  作为一名资深基金经理,布鲁斯利特见证了农产品期货市场2002年的大转变。

  “2002年前,我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观察天气和谷物收成,从而预测未来的期货价格走势;但自2003年,在高盛、AIG这样的大型机构投资者进入期货交易市场后,期货市场的游戏规则就不一样了;现在能左右我的判断的是大规模对冲基金在股指期货市场上的运作曲线。”布鲁斯利特表示。

  但是,2002年以后,游戏开始由对冲基金主导。

  2004年,全球资本市场的资金达到44万亿美元,仅仅芝加哥期货市场上全部25种期货合约总值就已达到1800亿美元,同年机构投资者在商品期货市场的投资量已然达到全球资本市场的14%。而2008年仅一季度,机构投机者已向商品交易市场注入550亿美元的投机资金。

  而当这笔钱流入期货市场后,机构投资者还可以通过杠杆撬动更多的农产品期货合约。

  由于商品交易市场的规模远远小于资本市场,对冲基金扎堆进入农产品市场无疑是“一石惊起千层浪”。这样庞大的投资行为显然会极大地改变商品交易市场的规模。

  “不考虑突如其来的恶劣气候,目前在期货市场里决定价格高低的是机构投资者手上巨额的资金流。”布鲁斯利特认为。

  利用期货市场本是农民对冲现货市场风险的传统方法,然而对冲基金正在利用这一机制牟取暴利。这些对冲基金预先以低价购买巨额数量的期货,从而导致短期内价格上涨;同时,由于他们对所持期货行使看涨期权,一旦该期货在预定交付日期前上涨,他们就能大量获利。

  来自佛罗里达州一位基金经理亦承认,除了利益之外,基金投资者在交易商品时很少考虑到社会影响,“什么价格高,就投资什么。”

  亡羊补牢进行时

  迈克尔?马思特关于对冲基金玩转国际商品交易市场的证词正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4月至5月,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举行了一系列关于农产品期货的圆桌会议,讨论当前农产品期货市场的现状。CFTC首席经济学家杰弗瑞?哈里斯(JeffreyHarris)强调说,农产品期货和能源期货的创纪录新高是受到了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共同影响,其中亦不乏投资者在商品期货市场寻求资产类多元化投资组合这一因素。

  他表示目前还未能证实,指数基金的巨量持仓就是导致一些农产品市场部分期货与现货产品价差过大难以衔接的原因。

  但值得注意的是,迅猛飙升的价格却直接引起了保证金追缴量激增,也同时改变了粮食仓储和物流的正常状况,以及涉农企业利用期货合约向生产者对冲他们的远期合约的义务。

  能够佐证这一言论的是一项对6个国家的粮食期货持仓者的调查。该调查表明,今年支付的保证金总额接近2007年的600%,致使一些持仓者不得不减持或平仓其远期合约,或被迫减少套期保值的规模,以减少对流动资金带来的压力。

  作为此次圆桌会议的成果,CFTC于6月3日推出了一系列旨在限制农产品期货市场投机交易的措施,意在增加市场透明度,打击过度投机行为。

  同期,欧盟财长会议亦通过了推行应对高粮价措施的议案。其中规定,欧盟将严密监控投机行为和零售环节,确保零售商公平竞争,遵守市场规则。

  而在亚洲,印度财政部长P.Chidambaram亦发言表示,印度正考虑暂时取缔包括糖、食用油在内的部分农产品期货交易,以缓和高企粮价带给印度经济的通胀压力。

  然而,部分市场人士则表示,这些措施仅在短期内有较有效的监管效应,但想从长期上防止期货市场价格剧烈波动,抑制热钱过度炒作,这些措施似乎尚有欠缺。
(责任编辑:田瑛)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爱德华兹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