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证券频道 > 研究报告 > 行业研究

七大行业投资策略报告精选(附股)

 
  通信行业:进入新时代 关注6股

  行业回顾

  自2007年7月我们发布07年下半年策略报告到2008月6月3日我们下调电信运营业评级至“中性”,我们一直在推荐电信运营业和通信设备业(除手机行业外),以下我们对通信行业过去一年的表现做一个的回顾。

  电信运营业:新格局、新机遇

  电信运营市场的主要特点:

  全球最大的用户市场:截止2008年3月底,固定用户达到3.61亿户,移动用户达到5.75亿户,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通信用户市场。2007年,电信业务收入达到7280.1亿元。

  收入结构移动固话平分秋色,移动替代趋势明显,增值业务已占到总收入的21.1%。

  增速放缓但近年开始企稳,各项业务增长不均衡,固定本地收入负增长,移动数据业务增长最快。

  未来发展趋势和热点:

  全业务运营是全球电信业发展的趋势

  网络技术升级进程将加速

  增值业务蓬勃发展

  海外市场拓展

  总之,重组为电信运营业带来新的格局和新机遇,但短期内弱势运营商仍将面临增长压力。

  通信设备业:进入快速增长通道

  国内电信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移动通信是投资热点

  在由于电信重组的推迟,04、05年国内电信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连续两年下降后,06、07年投资规模连续两年保持增长,随着电信重组的尘埃落定,运营商网络升级进程的加快,我们预计未来几年电信投资规模将继续保持增长,2008、2009年将达到2500、2800亿元的市场规模,同比分别增长10%和15%。

  在规模保持增长的同时,投资结构亦将有所变化,移动通信是投资增长最快的领域。随着电信重组的完成,3G牌照的发放,网络扩容、3G设备投资将是增长最快领域,而中国的3G标准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重点项目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由于中国移动极有可能获得TD-SCDMA3G牌照,截至08年4月底,其用户数达到4亿户,占用户市场份额的68.5%。因此,TD-SCDMA将是3G投资规模最大的领域。预计2008-2010,TDS-CDMA投资将超过600亿(按600元/线及1亿线测算)、WCDMA投资超过180亿(按600/线及3000万用户计算)、CDMA2000投资超过90亿(按300元/线及3000万用户计算),加上网络扩容,2008-2010年3年间移动通信领域的投资将超过1000亿元。

  国内系统设备商竞争力增强、面临发展机遇

  国内通信系统设备商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不断发展壮大:产品由起初单一的交换机到目前覆盖通信设备的所有领域;市场份额由起初侵蚀海外设备商的地盘到目前已成为交换机、光通信设备领域的主导供应商以及移动通信设备和数据设备的主要供应商;市场范围由国内延伸到海外,开始成为主流市场的重要供应商;技术实力由集成商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TD-SCDMA)及参与者(其他领域)。

  目前,中国GSM设备市场格局是:爱立信以及诺基亚西门子两大外资设备商占有绝对优势,华为、中兴两大国内设备商市场份额上升很快,摩托罗拉及北电份额下降。2007年,中移动GSM设备爱立信份额最大,华为为22.2%(06年9.3%),诺西紧跟其后,中兴为5.2%(06年1%)。2007年中国联通GSM设备市场爱立信份额最大,中兴通讯的份额12.2%(06年7.6%)。在CDMA设备市场,爱立信于今年关闭其CDMA总部,按照联通内部协议,其设备由中兴进行替换,计上爱立信部分,中兴市场份额最大达到31%。TDS-CDMA设备市场由国内设备商主导,中兴、大唐移动、鼎桥和普天分割了市场,中兴(46.8%)、大唐移动(36.7%)、鼎桥(13.8%)和普天(2.7%)。

  2007年中国光通信设备市场达到90亿元,排名前三位的设备商分别为华为(53.5%)、中兴(23.30%)、烽火通信(16.8%)。数据通信市场,2007年中兴在中国电信DSLAM设备的市场份额达到40%。海外电信运营市场经过互联网泡沫破裂的洗礼,在重组及新业务的带动下,2006年开始回暖,相应设备市场亦开始有所回升。国内设备商从03年开始进入海外市场,中国设备商的加入,加上部分海外设备商仍然未能从互联网泡沫破裂带来冲击的阴影中走出来,海外通信设备市场重新洗牌,中国通信设备商海外市场份额迅速提高,已经跻身成为海外市场的主要设备供应商,在部分领域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领先地位,海外市场已成为中国通信设备商重要收入来源,2007年华为72%的销售、中兴通讯58%的收入来自国际市场

  可以看到中兴和华为实现了较高的增长率,海外设备商除阿朗和诺西由于合并带来较高增长外,爱立信为4%,摩托罗拉及北电则为负增长。在细分领域,2007年3季度华为在全球DSLAM市场份额已达到77.3%,在2007年移动软交换市场份额达到43.7%(06年为31.2%),2007年全球光通信设备市场份额位居第二,达到14%(据RHK统计)。

  光纤光缆市场保持稳定增长、国内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

  光纤光缆行业经过前几年的调整,2005年开始,国内外市场的回暖,需求开始稳定回升,价格企稳,行业经过几年的整合集中度进一步增加,所有这些因素均有利于行业优势企业的未来发展。

  市场:2006年国内光缆市场规模需求保持了25%的增长,预计2007年国内光纤光缆需求将达到3000万芯公里,约占全球市场的1/3,同比增长15%以上,同时未来5年国内光纤光缆行业将保持15%以上的增长速度,主要驱动因素为:1、运营商利润的增长及其增值业务的快速增长刺激其资本支出增长;2、3G网络的逐步启动将进一步增加运营商的投资;3、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光纤将取代电缆成为最后一公里的主要接入方式,光纤到户(FTTH)将成为未来光纤光缆行业的主要增长点;4、光纤光缆电信普遍服务使得中国西部网络建设仍有较大的增长潜力;5、国内光缆企业开始直接或通过与综合性通讯设备商合作的方式进入海外市场,光缆出口将成为未来的另一增长点。

  行业竞争:全球光纤光缆行业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爆发式增长的带动下,2001年上半年达到顶峰,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裂,2001年下半年开始需求急剧萎缩,光纤价格在短时间内迅速滑落,对未来一度非常乐观、产能迅速扩张的光纤光缆行业迅速进入非常严峻的局面,行业随即进入大幅调整期,国内光纤光缆行业3年多的行业整合,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目前行业前三大企业武汉长飞、亨通光电、烽火通信光纤市场占有率超过60%,光缆市场占有率超过50%,未来运营商集采、行业产品结构的调整、龙头企业向产业链上游的延伸及向海外市场的拓展将促使该行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高。

  投资策略

  基于对电信业重组、设备厂商业绩以及行业发展的预期,我们维持对中国联通、中兴通讯、中天科技的推荐评级。对于中国联通,我们更看中其未来WCDMA网络的发展前景以及其合并网通之后的增值业务发展。对于中兴通讯,我们认为在电子信息产业升级的背景下,通讯设备制造业是相比最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也必然会是国家大力支持的产业,作为行业的龙头之一,中兴通讯成功开拓了国际市场,未来在3G建设大规模展开之后,国内业务也将实现快速增长。对于中天科技,在网络需求日益扩张的趋势下,“光进铜退”成为全球电信和互联网行业的共识,光纤制造业极有可能进入新的一轮发展周期,作为国内创新能力较强的光纤龙头企业,中天科技未来的发展值得期待。

  重点公司点评

  中兴通讯 (000063 ):完备的产品链、低成本的制造优势、深厚的技术储备

  中兴通讯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在成本和技术上都具备极强国际竞争力的通信制造业上市公司。公司在TDSCDMA和CDMA2000中都将处于核心供应商的地位,市场份额将会比2G时期有显著增长。完备的产业链条、低成本的制造优势、深厚的技术储备都将是支撑其未来成长为国际通信设备巨头的重要驱动因素,也是其竞争优势的核心所在。

  中创信测 (600485 ):垄断的市场地位、快速反应的本地化服务

  中创信测是一家致力于研发、生产通信网测试及维护管理产品的高科技企业。公司凭借快速反应的本地化服务、低成本的研发优势,迅速垄断了国内电信运营厂商测试市场。我们认为,垄断的市场份额将会一定程度上强化公司的品牌效应,对公司的研发投入形成有力的支撑,从而构筑起更高的市场进入壁垒,确保公司的优势地位。

  亨通光电 (600487 ):产业链延伸提升公司价值、成本控制和市场开拓有方

  公司高层制定的战略目标是“争创国内同行业第一,进取世界级知名企业”,目前公司已经跃升为国内第二大光纤光缆供应商。我们认为,公司通过向高端上游产业链的延伸,解决了公司下一步规模扩张的瓶颈问题,将成为公司内在价值持续提升的催化剂,值得重点关注。

  中天科技 (600522 ):光纤产能稳步扩张

  公司是国内光电缆品种最齐全的线缆龙头企业,特种光缆国内市场占有率很高,其中一些产品是国内首家通过国家级鉴定的拳头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前茅。通过积极的产业结构优化,公司形成了通信、电力双轮驱动的经营格局,目前通信线缆和电力线缆两大类产品对其收入贡献度相近,而且公司一直在大力开发新产品,矿用电缆、射频电缆和海底光缆已可以批量生产,从而成为公司今后稳定的利润增长点。

  华胜天成 (600410 ):3G受益期长达6-10年、优质和稳固的客户群

  公司主营的系统集成和IT服务业务与3G价值链高度相关,从前期的网络基础建设、中期的电信运营、增值业务开发以及后期的运营维护都将不同程度的涉及,预期其受益期长达6-10年,这将为公司充分分享3G蛋糕提供难得的市场机遇。我们认为,公司高层战略思维清晰,优质、稳固的客户群构成了公司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低成本的竞争策略较好的找准了公司在产业链的定位,同时公司在治理结构、费用控制等方面也有独到之处。

  中国联通 (600050 ):唯一A 股上市运营商

  作为唯一一家A 股上市运营商,中国联通因为同时拥有GSM和CDMA两张移动网而处在重组漩涡的中心,目前重组显然对其的影响力更大。作为四家运营商中净利润最低的一家,联通有望从重组中实质受益。即使中移动是投资运营商最好的选择,但是根据其良好的成长性,我们认为中国联通当前的估值依旧是比较便宜的。

  (精业胜龙)

  
  航空航天:重组整合下的转型升级 强烈推荐2股

  投资要点:

  军工行业的投资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充分体现了军工行业寓军于民的政策方向,重组整合将是军工行业的主旋律。对于08年正在发生的一航二航的整合,我们预计两大集团合并为航空工业集团后,将以业务和产品分阶段整理不同业务序列,对整个行业的长期发展利好。对于处于资本平台地位的上市公司而言,未来外延式增长的空间进一步扩大。长期关注处于平台地位的公司如西飞国际、哈飞股份、S吉生化等;关注资产注入预期较明确的公司,如火箭股份、中国卫星等。

  我们认为,军品业务可分为技术型产品和加工型产品业务,这两类产品利润水平相差甚远。我们分析对比了上市公司中技术型产品和加工型产品的毛利率水平、收入占比规模、增长情况等因素,看好技术型军品业务比重较大、增长较快的公司如火箭股份、S吉生化、洪都航空等。

  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处于发展外贸转包、支线飞机制造、大飞机立项研制技术升级阶段,其中,中短期内主要的看点是外贸转包、中长期看支线飞机、大飞机则是长期任务。主要受益上市公司为S吉生化、西飞国际、成发科技等;航天业已经面临由研制试验到应用阶段的转型,我国未来的卫星产业将是卫星应用占主导地位的产业。关注受益于增长空间较大的卫星应用业务的上市公司,如中国卫星等。

  看好航空航天制造业的长期发展,重点关注拥有技术型军品业务和较大发展空间民品业务的公司,以及资产重组预期明确的公司,如火箭股份、中国卫星、S吉生化等。

  1、研究思路:寓军于民政策是根本

  我们认为寓军于民政策引导着军工行业的发展方向,我们认为这一政策是军工体系发展的根本,它主要从两个方面引导企业的发展:

  一方面是从体制上。这主要从投资体制和管理体制两个层面引导改革,从而促进更大范围、更多数量的重组整合。我们从政策、体制上分析整合的可能性,从而推测出有资产注入预期的公司。

  另一方面是从业务上,引导着军民双核业务发展,军品业务作为企业的技术基础和竞争力,民品业务则是企业的发展空间提升和拓展的动力。我们从军品业务和民品业务两方面选择应该受到关注的公司。

  2、体制篇

  我们认为寓军于民政策引导着体制改革,促进了军工体系内广泛深远的重组整合。

  一个层面是投资体制改革,发布的几个政策中的核心词有:非公有制经济参与、投资与产权主体多元化、股份制改造;另一个层面是管理体制改革,最近发生的几个大事件有:国务院大部制改革、撤委设局、一航二航集团合并。

  2.2.管理体制

  大事件:国务院大部制改革 撤委设局 一航二航集团合并

  我国正在布局一场自上而下的军工企业管理体制变革。

  2008年3月,第十一届人大会上提出了大部制的改革方案,其中,信息产业部将撤销,与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国家发改委工业行业管理、以及国防科工委除核电管理以外的职能整合,组建新的工业和信息化部。

  撤去国防科工委设国防科技工业局则是促进国防工业军民结合,形成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的大科技工业基础。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扩展军事装备发展的途径和基础;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大通过军事装备发展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深度和广度。这也正是国外发达国家国防工业发展的道路。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军事研发经费占美总经费支出的一半,到20世纪70年代下降到1/3,而现在的军事研发经费还不到美总经费的15%。但是,美国的军事技术非但没有停滞不前,反而依然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就是得益于寓军于民的新型体制。日本的军民一体化主要体现在“寓军于民”,日本拥有强大的传统工业和新兴产业,虽然这些产业以民品为主,但与武器装备生产有着紧密联系,日本的大企业在制造汽车、船舶、发动机、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民用产品的同时,还不断将尖端民用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这在很大程度上壮大了日本的战争潜力,众多知名的三菱、富士、东芝、川崎等公司也是武器装备的制造商。

  由于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和资金密集的特点,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目前技术和资产资源的分散状态实际不利于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而没有良好的技术基础则就没有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原动力。因此,军工企业格局的重整将是必然趋势。工业和信息化部挂牌设立,预计原国防科工委管理下的军工企业集团的调整改革在新的管理体系理顺后将进一步推进。

  2.2.1目前航空航天业上市公司业务框架分析

  2008年初在国防科技工业会议上,原国防科工委主任张庆伟提出,今年十项工作之一为“以航空工业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国防科技工业调整改革。”中国航空工业和航天业的管理体制框架差异较大:航天工业是两大集团领导机构管理和总协调下,以航天产品研究院为主体结构框架的管理体制,每个研究院以专业产品系列为研制方向,科研设计与生产制造紧密结合,资源在两大集团内相对集中;航空工业则一般是厂所分离,不利于技术协调、设计与生产的紧密结合,不利于型号决策、缩短研制周期等;两大航空工业集团下属各飞机或发动机厂形成各业务的区域集团,资源分散。

  3、业务篇

  寓军于民政策引导着军工企业业务发展方向,引导着业务向军民双核心发展。

  军品业务首先看需求规模和方向,再看产品技术水平;民品业务则不同军工专业技术发展的阶段不同,航空工业处于技术升级阶段,航天产业则处于试验到应用的转型阶段。

  冷战结束后全球军费开支经过了短暂的缩减期后又开始了上升趋势。美国的军费开支占据全球军费开支的近一半。

  我国近几年来国防费支出绝对值逐年增加,2008年中央预算草案中的国防费预算为4177.69亿元,比上年预算执行数增加623.79亿元,增长17.6%。增长的国防费主要用于人员费用、训练以及装备。

  3.1.1.2我国武器装备发展方向

  随着台湾大选的落幕,坚持“不独不统不武”的国民党获胜,“入联公投”以失败告终,台海局势得以暂时缓和。但这并不代表国内局势可以高枕无忧,美国制造的“中国威胁论”、朝核、伊核问题,印巴核试连动,前苏联地区的“颜色革命”,中日东海海洋权益争端,南海问题的国际化等,都显示出大国争夺的焦点逐步移向我国周边,而今年发生的新疆“东突”、西藏“藏独”事件告诉了我们目前国家发展的利益一直受到威胁,而国家发展利益的保护正是要靠国家军事力量的强大。

  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新军事变革改变了战争面貌和观念,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也将实现被动式应战到主动式作战的训练观念的转变,也凸显拥有先进的军事技术对取得信息化战争主动权的重要性。

  军事装备的先进程度是军事力量强弱体现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的军事装备以引进和自主研发为主要装备形式,并且近年来形成鼓励自主研发先进的军事装备的氛围。但由于在材料、工艺、设计等方面的技术差距以及资金投入的不足,使我国武器装备在技术升级上落后于先进水平,比如军机的升级换代、先进发动机的国产化等等。因此,尽管台海局势目前有所缓和,但并不意味就可以削弱技术升级的需求。

  今年5月份发生的四川地震灾害也是对我国军力的一次检验,抢险救灾如同一场战役,出动海、陆、空、二炮四大军种兵力近10万,军民用直升机近百架,50多架军用运输机;北斗导航卫星灾区维持通信,资源卫星遥感监测灾情。除了对部队的机动、快速反应、指挥、后勤保障等各方面人的因素外,还有对侦察、通信、救援等所使用到的卫星设施、直升机、运输机等装备的检验,我们看到了我国在航天、航空产品技术的差距和不足,比如我国尚未发射专门用于环境与灾害监测的卫星、卫星定位系统的应用、高分辨率遥感技术、重型直升机、大型运输机。这些差距和不足极大的刺激了我国航空航天业技术提升和产业转型的需求。

  3.1.2加工型军品利润水平受限,技术型产品高技术高毛利

  最先进的技术来源于军事技术的发展。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往往首先产生于军事领域,尔后再由军事领域向民用领域转移,推动民用产业的升级换代。

  现在美国最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最关键的技术系统,几乎都是在军事需求带动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比如,支撑现代信息社会的技术——电子计算机、网络、全球卫星定位仪,都是由军用技术转为民用技术的。美国波音公司直接将军用运输机技术用于大型民用飞机,如:在C-135军用运输机基础上发展出波音707飞机;在竞争C-5军用运输机项目失败后,直接将技术用于波音747的发展。可以说,美国大型民用飞机产业是构筑在其强大的军用航空技术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

  因此,军工企业开展军品业务是不断提高研制水平、使自己处在技术前沿的重要方式。一方面,这些技术在相关的民用领域中将成为在市场竞争可能取胜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军品研制生产、军工企业投资多元化已经有政策鼓励,军工企业的市场化、竞争态势将是长期发展的结果,这样的发展方向势必将打破原有军品定价的模式,军品定价逐步市场化也将是长期的趋势,那么技术因素也将成为企业竞争结果的决定因素。

  投资者认为军品业务成本加成的定价方式限制了公司利润率水平,我们分析了军工上市公司军品业务利润率情况,认为大部分军品业务毛利率水平与产品技术水平、市场化程度正相关。

  随着航空产品研发投入不断增多,整机供应商和主部件供应商希望有实力的供应商以风险合作的形式参与飞机的研发。风险合作、联合研发以及成为空客、波音等一级供应商成为参与转包生产的主流模式。以日本为例,其参与的国际航空零部件转包、合作开发生产的飞机有近30个机种、发动机有20个机种以及机载设备,其中飞机、发动机零部件入股风险合作开发项目有30-40项。我国目前承接的转包业务越来越多的由第一个阶段向第二个阶段发展,仅有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开始涉及航空发动机风险合作开发项目,要想扩大转包规模,提升转包业务层次,风险合作是必由之路。

  自1979年我国第一次将美国麦道飞机公司DC-9主起落架舱门转包项目引入国内以来,我国民机工业转包生产已历时28年。我国在转包生产过程中学到了大量先进生产工艺,对提高我国航空工业的制造技术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转包生产在工业管理理念上给我国航空工业带来的更为深远的影响,项目管理、精益制造等现代航空工业公司熟知的理念就是从那时开始引进中国的。在这28年的过程中,我国在这两方面水平的提高也使我国的成本优势更加凸显,转包业务在中国的转移趋势日趋明显;另外,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民机产品市场也是民机巨头增加中国转包份额的因素之一。

  根据2008年2月空客公司对全球民用航空市场的预测,从目前到2026年,全球市场新增客机和货机的数量将达到24300架,价值2.8万亿美元;民用客机的最大需求来自亚太地区,占全球民用飞机总需求量的31%。其次是北美地区(占全球需求量的27%)和欧洲(占全球需求量的24%);波音公司则预测,未来20年国际市场对新增飞机的需求将达到2.6万亿美元,新增民用飞机将达到27210架。两大航空制造巨头对全球民用航空市场不同机型需求的预测有差异,以至他们在新机设计的决策不同,空客推出的是远程超大机型380,而波音推出的则是中远程中型宽体客机787,但对民用航空市场总需求的预测差异不大。

  根据空客公司和波音公司公布的数据看,全球这两大民航客机制造商在手的尚未交付订单数达3600架以上,根据这两大制造商每年约450-550架的交付能力,目前在手订单已有5年以上的交付量;而两大支线飞机制造商—庞巴迪和巴西航空在手未交付的订单量维持约2-3年的交付量。而与这些民用飞机配套的民用航空发动机制造商在全球范围内也处于寡头竞争的状态,各家发动机供应商在手订单情况同样饱满。

  3.2.1.2支线飞机将是国内民用航空制造的中长期看点,通用飞机则要等待政策的春天来临

  1、支线飞机

  根据巴西航空公司2005年做出的全球支线飞机市场预测,2005-2024年30-120座级支线飞机市场将需要7800架新飞机,产值约1700亿美元,其中,30-60座级约占总数量的25%,61-90座级占36.5%,90-120座级占38.5%;这20年内中国市场将需要630架新飞机,占全球总需求量的8%左右,北美市场需求占比最大,达50%以上。

  而庞巴迪公司08年5月份发布的预测则明显比巴西航空公司在2005年所做的预测乐观,而且偏重于较大机型的需求。他们预测在2008到2027年的20年间,20-149座级的民用飞机市场将需要近12,900架新飞机,市场需求总值将达到约5,280亿美元。20-59座级的细分市场约占4%,60-99座级大约占47%,100-149座级约占49%。

  目前,全球支线飞机市场主要被巴西航空公司和加拿大庞巴迪公司两家公司瓜分。我国在全球民用飞机制造链中开始进入支线飞机的整机制造层次,我国支线飞机产品已经形成量产规模的有新舟60、ERJ145(合资生产);而由我国自主研制的ARJ21-700新型支线飞机已于2007年12月下线,2008年3月初完成静力试验,但由于关键系统供应商供货问题,首飞未能按原计划实施,预计2008年下半年首飞,根据目前的进度,预计量产将在2010年;ARJ21-900是ARJ21-700系列加长型,已经开始立项。

  3.2.1.3大型飞机研制项目是长期任务

  根据我国“十一五”规划,“大型飞机”项目已经列入重大专项,我国目前基本采纳的方案思路是“一次立项、两个机型、军民统筹、系列发展”。作为“两个机型”中民用大飞机的项目平台--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已经于08年5月11日设立,它的成立意味了我国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重大项目之一的民用大飞机项目进入了实际操作阶段;而军用大飞机预计以两大航空工业集团为主进行研制生产工作的开展。

  首先这个项目是国家意志,民用大飞机公司由国家国资委直接控股,前国家国防科工委主任张庆伟担任董事长;其次,这个项目仍将要依靠我国航空工业体系的支持,但也需要上游行业及民间从技术、资金等各方面资源的支持;民用大飞机的研制生产预计将与ARJ飞机的研制生产的组织方式类似,将以上海作为设计和总装的主要基地。另外,对于大吨位的军用运输机的研制,航空工业集团将承担研制的主要任务。

  根据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的设立方式,我们预计项目的研制将以上海作为项目总体和协调的基地,飞机前阶段的设计及后阶段试飞的主要工作将在上海,中间环节的试验、零部件加工和部装等工作预计会在航空工业体系下的各厂内协作完成。此次大飞机项目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动力装置的研制。由于发动机的研制周期一般长于飞机的研制周期,而我国在民用航空发动机的研制上经验基本是空白,故预计我国民用大飞机首先将考虑采用整机采购的方式,然后可能会采用ARJ21发动机的方式,逐步在国内设立生产线,逐步提高国产化率;同时我国也将开始自主研制民用航空发动机。

  一般飞机研制阶段加工的零部件批量不大,进入商业运营阶段后要根据市场订单情况安排批量生产,由于目前的民用飞机的制造寡头波音、空客等产品技术的成熟程度和商业化程度已经很高,包括国内企业在内的众多航空运输企业可能会以此作为采购飞机的首要考虑因素。预计我国的大型客机将面临除了技术压力外巨大的市场压力,其商业前景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预计进入运营阶段时国家将出台政策大力扶持。大飞机项目辐射出的大型运输机、预警机、侦察机等军用系列产品,这些军用产品国产化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大飞机项目可能涉及的上市公司有西飞国际、哈飞股份、S吉生化、成发科技等。西飞国际拥有国内最大份额的民机零部件加工业务(特别是组建了成飞民机和沈飞民机两个合资公司后),可能涉足的业务主要是前、中、后机身、机翼等部件加工,估计可能参与的份额会较大;哈飞股份的复合材料结构件加工水平较高,可能涉及飞机的部分复合材料结构件的加工;S吉生化(即西航)和成发科技可能涉足的业务主要是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加工。这些公司真正受益预计会在我国民用飞机投入运营且批量生产之后。

  根据国外大型民用飞机的研制经验,从启动研制计划到投入商业运营需要的时间一般在5-10年,而国外研制民用飞机的技术是在拥有大型运输机研制基础之上形成的,我国70-80年代有过研制大型客机的经历,有过与外方合作加工商业飞机的经验,但还没有定型、取得适航、商业运营以及后续服务的经验。估计我国大飞机项目将是一项10-20年长期的任务,故,我们认为大飞机项目对于我国航空工业的技术提升、产业升级有着深远的意义,但中短期内对各公司的业绩并无实质影响,对行业内上市公司的股价只是一个概念性的刺激因素。

  3.2.2中国航天业面临转型

  航天业的发展被全球各国认为是战略任务,航天技术已成为当今世界高技术群中对现代社会最具影响的高技术之一,不断发展和应用航天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3.2.2.1发达国家成为航天业的前行者,引导全球卫星产业趋势

  航天业包括载人航天飞行、无人航天器、应用卫星和运载火箭以及地面设施等研究和制造范畴的上游产业以及卫星通信、广播电视、导航等涉及终端用户的下游运营服务行业等。

  目前根据全球卫星产业状况中对发达国家卫星产业数据的统计,全球卫星产业在卫星运营服务方向产业化程度较高,在整个卫星产业中占比约60%。

  全球卫星产业2001年至2006年产业收入平均增长率10.5%;运营服务平均增长14%,最为显著。卫星运营服务包括广播电视、固定卫星业务、移动卫星业务,其中的广播电视业务收入从占比(78%)和增长率(18%)都拥有绝对优势地位,其次是以宽带、私营网络、遥感、转发器协议等业务为主的固定卫星业务(占比19%,增长率20%)。

  对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来说,航天业已经进入了“产出期”,各卫星应用系统不仅用于军事,成为其军事实力的象征,也给民用领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其他大多数国家航天业还处于探索和研究期,中国的航天业正是如此。

  3.2.2.2我国航天业开始进入由研制试验到研制应用的转型阶段

  我国航天业发展50年以来,初步发展形成了返回式遥感、通信广播、气象、科学与技术试验、地球资源、导航定位6个应用卫星系列,逐步应用于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国防等各个领域。

  我国卫星产业在运营服务方向上尚未形成产业规模。以发达国家广播电视业务中直播卫星产业为例,国外卫星直播产业拥有空间段-地面运营网络-节目源-设备供应商-设备维修服务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一般国外的卫星电视运营商以私营为主,大都有自己的卫星,有自己的节目集成平台和运营网络,是垂直一体化的经营模式,以高回报为主要目的;而我国2008年6月9日发射的“中星9号”直播卫星,成为我国第1颗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我国直播卫星产业链中空间段和地面段分开运营,空间段主要由中国直播卫星有限公司经营,但地面段具体经营主体不明确,国内直播卫星的定位是在直播卫星发展初期以解决覆盖问题。

  卫星应用存在如下问题:首先是航天系统下的企业和科研单位非市场经济机制和政府政策协调问题;其次,卫星地面系统设备和卫星应用关键技术成为卫星应用产业化瓶颈。主要表现在:应用卫星虽初步成系列,但缺乏高品质稳定的空间段资源,距离用户要求仍有距离;关键技术过分依赖进口,卫星应用领域的设备国产化率还有待提高。

  2008年将是航天业活动较频繁的一年,将发射15箭17星1船。针对减灾,我国将再发射3颗减灾卫星,形成8颗减灾卫星的布局,除此之外未来10年再发射10多颗陆地观测卫星,与海洋、气象卫星一起形成对地观测体系;将继续发射北斗卫星,2008年将满足中国及周边地区的导航,最终由35颗卫星形成全球卫星导航体系;刚刚发射了1颗广播电视直播卫星,计划到2010年前,再发射2颗广播电视卫星。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研制近100颗空间飞行器,其中包括通信广播卫星、地球资源卫星、返回式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和科学试验卫星六大系列,将建立由60至70颗卫星组成的空间信息系统。

  在我国航天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我国航天发展的九项具体目标和九大任务。其中,九项具体目标针对产业发展能力提出了:航天制造业总体水平得到提升;初步建成天地统筹、地面协调的卫星地面系统和应用系统,空间应用水平和效益显著提高;卫星运营服务与发射服务、对外贸易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通信、导航、遥感等卫星及其应用,形成空间、地面与终端产品制造、运营服务的航天产业链,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根据国家对卫星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建立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公共安全需求的卫星应用体系,建成通信、导航、海洋、气象、环境与减灾、水利、国土、农业、林业、远程教育等10个以上稳定运行的业务系统;建成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资源一号卫星系列、海洋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和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星座并在轨稳定运行,通信广播卫星可连续稳定地提供服务,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投入使用;卫星地面设备国产化率达80%,形成若干家大型卫星应用企业为核心的企业群体,卫星应用产业年均增速达25%;形成产业链,完成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由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卫星应用产业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我国应用卫星体系规模初成,卫星地面设备逐步构建出卫星应用的地面网络,卫星运营服务也将逐步产业化、规模化。

  我们建议关注涉及卫星应用领域的上市公司。

  4.2.主要公司分析

  4.2.1火箭股份(600879 )-强烈推荐

  公司背景:公司是中国航天关键电子配套产品生产企业,是航天科技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平台,目前拥有航天电子产品技术垄断地位,控股股东-航天时代电子公司有资产注入的预期。

  公司主要业务范围:航天配套电子产品,分为电子元器件和单机及系统级产品。其中电子元器件以桂林、杭州、郑州子公司为主要生产基地,单机及系统级产品主要以航天长征火箭技术公司及上海子公司为核心开展航天遥测系统、传感产品、卫星导航和通信产品的研制开发以及军民用激光惯导产品等。

  公司主要关注点:

  (1)遥测遥控产品占我国航天卫星火箭发射配套市场90%以上,具有专业技术垄断及配套领域垄断优势;07年之前这部分业务收入约占总收入的55%,07年收购资产业务并入后这部分业务仍占总收入的40%;07年增长率约22%。08年将在07年生产管理整顿以及募集资金项目顺利进行下进入新的增长期,预计这部分业务增长40%。

  (2)07年收购的资产涉及的业务方向系统化集成化程度较高,技术壁垒较高,激光惯导项目、北京光华无线电厂、重庆巴山仪器厂的业务重心为航天军品,北京时代民芯科技公司的业务主要是军民用集成电路,北京普利门公司主要是石油测斜仪器的生产。这部分业务收入约占总收入的20-30%左右,2008-2010年复合增长率约为30%。

  (3)电子元器件为航天重点型号如“神舟”飞船、运载火箭、通讯卫星等提供配套,参与了几乎所有国家航天重点型号研制任务,提供了其中近90%的继电器产品,电连接器型号覆盖航天系统70%左右,占据了其中近90%的军工型号用分离电连接器和特种电连接器配套市场。这部分业务收入04-06年增长50%以上,但07年受前2年订货影响,下降约25%,预计08年将维持07年的业务规模,虽然这部分业务仅是稳定,没有乐观的增长趋势,但这部分业务收入占总收入不到20%,并不是影响公司业务的主要因素。

  (4)公司作为控股股东-航天时代电子市场化的平台,资产注入预期较明确。

  公司2003-2007年收入复合增长率达31%;预计2008-2010年收入的复合增长率为27%,预计08、09、10年EPS分别为0.70、0.91、1.13元,EPS复合增长率约30%。

  4.2.3 S吉生化(中航动力)-暂不评级

  S吉生化即将变身为中国一航的航空动力的平台,随着重大资产出售、重大资产购买及非公开发行股票草案于08年3月公告,具体的方案也逐渐明朗;重组和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已经股东大会通过,已通过证监会批准,预计08年7月复牌。

  此次方案中,S吉生化向中粮生化出售现有全部资产及负债;再向西航集团收购其拥有的航空发动机(含衍生产品)批量制造、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外贸转包及非航空产品的相关资产,其部分对价是向西航集团定向发行公司股票;同时,西航集团受让华润集团拥有的公司37.03%的股权。最终,西航集团拥有公司65.61%的股权,成为公司绝对控股股东。

  西航集团背景:中国一航控股的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是国内主要的4大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之一,承担了国内军用航空发动机重要型号的研制生产任务,主要产品有与飞豹战斗机配套的秦岭发动机整机以及太行、昆仑发动机关键零部件,作为大型舰船的动力装置-大功率燃气轮机等。在航空发动机外贸转包业务中,西航以07年1.6亿美元的业务量稳居第一,而其继续高增长态势发展。而其非航产品包括铝型材、风电设备、太阳能发电装置、烟气回收装置等,正符合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新能源的热点方向。此次借壳实现了西航集团航空产品及其他优质非航产品的整体上市。

  根据公司公告的备考会计报表及盈利预测,航空发动机产品收入占比达65%左右,转包业务约占28%。前3年的收入增长20%以上,主要由公司的航空发动机产品和外贸转包这两方面收入的增长构成,而这一增长趋势仍将延续;平均毛利率水平较稳定;期间费用率达15%以上,这主要是由于作为50多年历史的军工企业,管理机构人员负担较重,管理效率提升空间较大。

  假设公司08年完成重组并入公司,则08-10年的EPS为0.25、0.34、0.44元,EPS复合增长率为32%。

  公司此次变身成功后,其作为中国航空制造业航空发动机的平台地位明显,未来在此平台基础上的航空发动机业务整合及资产注入将是必然,我们拭目以待。但由于公司此次资产重组事项尚未完成,重组方案尚需相关机构的批准,故我们暂不评级。

  4.2.4洪都航空(600316 )-强烈推荐

  公司主要业务为基础教练机、通用飞机的整机研制和生产,航空外贸及其它航空零部件的加工,还涉及通用航空服务等业务。其关联方洪都集团是我国实力雄厚的教练机、强击机、农林机生产基地,也是我国海防导弹的生产基地。

  公司是国内飞机整机制造唯一一家“厂所合一”模式的企业,目前产品形成了初-中级教练机产品系列,成为公司最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所占比重90%以上;公司高级教练机L15是国内唯一的第三代教练机,第三代高级教练机的高机动和多用途将适应我国军机换代的训练需求和可能的作战需求;也将作为一个强劲竞争力参与国际竞争,是公司未来重要的利润点,预计09年的定型量产将使公司进入业绩增长的拐点。

  公司拟进行的增发将基本实现洪都集团飞机业务的整体上市,公司飞机业务产业链趋于完整,将体现协同效应和规模效益,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目前增发方案已获国防科工委批准。

  08年2月公司与美国古德里奇(GoodRich)公司在南昌签订了飞机零件转包生产合同,为新型的波音787型飞机发动机短舱生产零、部件使公司有了开始参与全球航空制造产业链的机遇,但5700万美元合同总额在14年的合同期内平均看来并不算大,约为07年航空产品收入的4%,为总收入的2%不到,对公司业绩的影响非常有限。

  预计09年L15产量达10架,毛利率20%左右;增发资产09年并入;公告的送股派现分配预案08年实施,则公司08-10年的EPS为0.50、1.01、1.18元,08-10年EPS复合增长率为37%主要风险在于发行预案及收购资产事项尚需有关部门批准或备案;L15定型量产时间的不确定对公司的盈利影响较大。

  4.2.5航天通信(600677 )-推荐

  公司直接控股股东-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是是国家国资委直接管理的特大型中央企业,主要业务是军工生产(各类导弹武器产品和宇航产品)、航天器、通信及电子设备、专用汽车及零部件、专用设备制造、航天工程及技术研究和服务。

  公司业务逐步由轻纺产品和进出口贸易为主转变为军用产品为主、轻纺产品和进出口贸易为辅,这一业务特征在公司2004年收购沈阳航天新乐公司后尤为明显。公司的业务发展重心已经确定为军品业务,对于轻纺产品和进出口贸易,公司将不再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金。而公司05年开始的对业务的清理和坏账的大量计提,08年已经卓有成效,公司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

  公司的军用产品主要是近距防御型导弹如单兵便携式导弹等、导弹武器系统集成、军用通信产品等。尽管2007年军品所占主营收入比重约为16%,但主营业务利润比重达56%。目前公司军品订单饱满,生产能力受限,此次非公开增发募集资金大部分用于技改和扩产,由于非公开增发进程较慢,公司已自筹部分资金进行技改,解决当前的生产瓶颈问题。

  假设非公开增发募集资金08年下半年到位,预计2008年-2010年公司军品业务复合增长率约70%;2010年公司军品业务将占主营收入45%左右,主营业务利润贡献将达80%以上。轻纺产品和进出口贸易将处于基本稳定的状态。考虑到国际市场的竞争对外贸产品价格挤压以及内贸产品定价方式的限制,预计军品毛利率水平将由08年的36.80%下降到2010年的33%,但仍远高于轻纺产品和进出口贸易10%以下的毛利率水平,且军品业务收入占比的提升将有利于公司综合毛利率水平的提升。

  预计2008-2010年公司收入复合增长率为26%,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超过100%,2008-2010年EPS为0.30、0.80、1.14元,EPS复合增长率94%。公司的主要风险在于此次非公开增发进程对公司募集资金投向项目的进程有影响;外贸产品受国际战争局势以及国际军售问题的影响可能会有波动。

  4.2.6中兵光电(600435 )-推荐

  公司直接控股股东-北京华北光学仪器有限公司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公司原主营业务为电脑绣花机等纺织服装自动化设备。2008年5月30日公司公告,公司向北京华北光学仪器有限公司发行7871.75万股收购其拥有的军品二、三、四级配套产品及军民两用技术产品对应的相关资产及负债,此次重组完成后,公司业务将变为以军品配套产品为主,电脑绣花机等民品设备为辅,而未来公司的业务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公司收购的业务主要是武器的远程控制系统、稳定瞄准系统、火控系统以及低成本导引头、智能机器人产品等,军品业务35%的毛利率水平高于原有的纺织设备业务16%毛利率水平。其中,远程控制系统是军品业务的主要贡献者,其收入占军品业务收入的65%以上,毛利占80%以上,08年阶段性订货增幅较大,收入增长将达50%,之后增幅将下降约为15%左右;稳瞄系统和火控系统产品将稳中有降;智能机器人产品如无人车、无人机等是公司重点开拓的项目之一,借助与全球三大无人车生产企业之一的德国Robowatch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公司无人车业务将于2008年开始贡献收入;无人机业务拟整合国内无人机业务,并与法国ATE合作开拓市场。

  公司原有业务-电脑绣花机等纺织服装自动化设备已处于市场竞争压力日益加增的时期,07年收入出现负增长以及成本压力等各方面原因使07年出现亏损。按照纺织服装自动化设备制造行业的发展状态,行业集中度将开始加大,公司也将考虑在电脑电控方面进行并购整合。我们暂不考虑公司后续的整合,预计纺织自动化设备制造业务08-10年维持07年的业务量和毛利率水平。

  公司将开拓更多的业务领域,比如拟通过收购欧洲最大的遥感工程公司-比利时EuroSense公司,加强开拓地理信息系统产品的能力;比如拟通过下属衡阳北方光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控股陕西华润化工有限公司,开展成品油批发和仓储业务,该业务方向应该不是公司重点发展的业务方向,但过于分散的业务对公司的经营和管理水平将是考验。

  假设公司08年完成此次增发,不考虑公司后续拟收购或开展的业务,则公司08-10年EPS为0.80、0.95、1.12元,EPS复合增长率约为20%。

  4.2.7成发科技(600391 )-推荐

  公司控股股东成发集团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是我国四大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之一,拥有从零部件到航空发动机部装、总装及试车等完整制造体系。公司以军用航空发动机、外贸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零部件为主业,但军品收入由于承接的军用航空发动机型号较老需求减少而呈现下降趋势,所占收入比重减少到15%以下,故不是公司看点。公司的看点在于外贸产品,前5年外贸零部件产品收入成为公司业绩提升的主要动力,外贸航空产品在07年公司整体搬迁的不利条件下,依然维持40%的高增长;公司搬迁完成,工艺布局进一步优化,新厂区生产规模扩大。

  公司制定08年经营计划中主营业务收入将突破10亿元,包括了对原有业务和房地产项目收入的预计。对于外贸航空产品业务,全球包括中国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是民用航空发动机需求提升的动力;航空发动机制造链中零部件加工全球化趋势、我国的成本优势以及我国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水平的提升使我国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在发动机全球制造链中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此次地震中,位于成都近郊的公司所在地震感强烈,但未发生人员伤亡,公司建筑物局部出现损坏,部分设备出现位移需要调试,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影响不大,故我们08-10年这部分业务收入复合增长率为37%。

  正进行的房地产项目将带来短期收益,预计收益会集中在09年体现,分别增厚08、09年EPS0.12元、0.55元。由于这部分业务在成都地震后会受到成都市房地产环境的影响,进展将有不确定性。

  如果不考虑房地产项目对公司EPS的增厚,预计公司08-10年的EPS为0.69、0.89、1.23元,08-10年EPS复合增长率为33%。

  主要风险在于外贸航空产品业务中美元收入可能会因人民币升值引起相应的汇兑损失。

  4.2.8西飞国际(000768 )-推荐

  公司控股股东-西飞集团是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是我国主要轰炸机、歼轰机的研制生产基地。公司07年增发完成后,既由飞机零部件制造商转变为整机制造商,成为一航集团军民用飞机整机生产平台,也是国内转包和飞机零部件加工能力的支柱,故对于一航集团飞机资产的整合重组仍有预期。公司军机主要有轰六、“飞豹”-歼轰7等,民用飞机主要有新舟60等。

  整机业务:公司军用飞机收入是收入的最重要来源,约占70%以上。预计08-10年军机业务将处于平稳状态,占比将由于其他业务的迅速增长而下降;新舟60外销内销状况良好,手持待交付订单52架,07年新舟60交付延迟,预计08年将22架,增长幅度较大,08年民机收入占比将达25%左右。

  零部件业务:经过07年的增发,公司将成飞集团、沈飞集团内国际转包及民机零部件加工的业务进行了整合,不仅形成国际转包业务规模效应,还为ARJ21的量产集中技术和资源,也是为未来国内大飞机的分工协作打下基础。

  预计公司08-10年转包业务保持30%的高增长态势;假设ARJ21于2010年实现量产,由于ARJ21的丰厚订单,这部分业务将在2010年以后出现高增长。

  这两部分业务将由2007年不到15%的占比增长到2010年的30%。

  预计公司08-10年的EPS为0.48、0.52、0.64元,EPS复合增长率约15%。

  公司的主要风险在于转包的美元收入可能会因人民币升值带来一定的汇兑损失;ARJ21后续定型量产是否能如期完成对公司2010年以后的盈利将有影响。

  4.2.9哈飞股份(600038 )-中性

  哈飞股份是从事中国生产军民用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整机生产的航空制造业公司,隶属于中国航空第二集团公司,也是国内两大军用直升机整机生产基地之一,拥有除军机的军械加装和试飞以外的较完整的业务链,也是国内直升机业务的平台。

  军用直升机是主要收入来源,约占收入的80%以上,前3年军机收入复合增长率约30%,目前增长阶段已由前3年的高速增长进入了平缓增长阶段,预计08-10年增长率约为10%;民用航空产品的需求将随着我国低空领域政策的逐步开放才会出现较大增长。

  复合材料结构件加工技术优势使公司在转包业务中占有一席之地,波音787长期翼身整流罩全球唯一供应商、与空客合资设立复合材料制造中心的框架协议等带来近期收益和远景希望。预计08-10年收入复合增长率约10%。

  参股支线飞机合资公司-安博威公司ERJ支线飞机订单任务排到2010年,07年收入达9.11亿,净利润0.96亿元,按照公司24.5%的股权比例,安博威公司对公司有27%的业绩贡献,预计08-10年的贡献仍能继续。

  08-10年的EPS分别为0.31、0.33、0.35元,EPS复合增长率为7%.

  (中投证券)

  
  机械行业:文冲船厂挂牌 广船有受让优势

  事件:

  广州文冲船厂100%股权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

  简评

  中船集团挂牌转让文冲船厂

  6月27日,中船集团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广州文冲船厂100%股权,挂牌价格30.41亿元。截至2008年5月31日,文冲船厂总资产78.13亿元,净资产15.73亿元,评估增值率93.4%;按照挂牌价格和文冲2007年的净利润计算,转让PE在4.86倍,远低于目前市场估值。

  受让方具备八个条件

  中船集团对整体股权受让方限制了八个条件,其中财务规定较严的条件包括:存续10年以上、注册资本不低于4亿元的国有或控股企业;去年末经审计的总资产不低于100亿元,净资产不低于25亿元,连续三年盈利,年均净利润不低于3亿元;主营船舶制造,去年造船产量超过50万载重吨,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同时还规定,具备军品生产资质企业优先考虑。

  文冲船厂造船设施

  广州文冲船厂拥有2.5万吨船台一座,1.5万吨、2.5万吨造船坞各一座,配备200吨龙门吊1台、100吨龙门吊2台、数控切割机6台。1号坞、2号坞去年都进行技改工程,其中1号坞接长并加宽,扩大到243米x36米,增加一台400吨龙门吊和总装车间;2号坞接长35米,增加一个4000平米总装车间。

  文冲船厂主营支线集装箱船、挖泥船

  文冲船厂主营1400、1700TEU支线集装箱船和耙吸式、绞吸式挖泥船系列。其中,1700TEU集装箱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深受欧洲船东特别是德国船东(公司主要客户)欢迎;为改造后的1号坞做准备,公司去年开始承接2800TEU船订单,目前累计16艘。同时,文冲与中船708所(设计)合作,挖泥船建造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去年5月26日,文冲建造的13500立方米耙吸式挖泥船“新海虎”号交付中交上海航道局属下中港疏浚公司,此船被誉为“神州第一挖”,是国内建造的首艘超1万立方米的挖泥船;也从此改写我国船厂只能建10000立方米以下挖泥船的历史。9月18日,同样为中港疏浚建造的16888立方米自航耙吸式挖泥船“新海凤”号在文冲开工。

  文冲船厂盈利水平超出预期

  2007年文冲完工交船14艘,其中集装箱船10艘、挖泥船4艘,完成工业总产值超30亿元,同比增长33.9%;按照克拉克松的统计数据,去年文冲船厂完工船舶23.56万载重吨,占国内船厂第12名;承接新船订单57.96万载重吨,占国内船厂第32名;年底手持订单107.16万载重吨,排名第30位。按照挂牌的披露数据,2007年文冲船厂经审计后的主营业务收入318549.73万元,净利润62561.75万元,净利率19.64%,净资产收益率39.78%。同期,广船国际和中国船舶的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5.8%、16.32%和38.37%、30.83%。文冲船厂生产的挖泥船属于特种船,盈利能力较强。

  广船国际受让文冲船厂有优势

  首先,量身定做的受让条件,广船国际是国内少数几家符合条件的国有控股船舶制造企业;其次,地域优势,同处广州,为生产、经营、管理带来方便;最后,产品定位优势,广船主营6万吨以下成品油船/化学品船,文冲主营也是小吨位船舶,符合中船整合思路。

  2007年广船国际净利润94065.68万元,文冲船厂62561.75万元,占66.51%。如果按照配股方式进行收购资金的融资,即使按照10配3的比例,收购文冲也会提高广船股本增加后的基本每股收益水平。假设广船按照挂牌价成交、10配3股融资,预计配股价在20.49元。维持对广船国际的“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提示

  挂牌期间,征集到一家意向受让方,按照协议方式成交;超过两家,进行网络竞价、拍卖等方式确认受让方,最后成交价可能超过挂牌价。

  (中信建投)

  
  水泥业:利润依然高速增长 重点关注3股

  6月以来,煤炭价格继续呈现快速上涨势头,目前同比涨幅约90%,这需要水泥价格上涨15%(45元/吨)才能完全消化,存在一定难度。我们认为如果下半年煤价出现回落,全年同比涨幅在30-40%左右,即使再加上10%的电价上涨,水泥行业目前的价格提升幅度依然可以完全消化成本上升的影响,吨水泥利润不会受到削弱,全年行业利润增长将在40%以上。煤炭价格走势将对下半年水泥行业利润增长起决定性影响。

  维持重点上市公司盈利预测、行业及重点上市公司的“增持”评级。目前水泥行业估值水平普遍不到08年20倍PE,投资价值进一步提升。在高能源价格下,我们建议重点关注两类公司:1)所处区域需求旺盛、落后产能淘汰量大,具备大幅提价能力,如冀东水泥(000401);2)距离煤炭产地较近,具有成本优势,如赛马实业(600449)和天山股份(000877)。

  (联合证券)

 
  有色金属业:利润上升 股价见底 重点关注5股

  1、2008年以来,美国经济和美元表现不佳,导致有色金属的生产与需求增长速度只有上一年度的一半,有色金属行业景气度处于增长速度从高点回落的状态,相应有色金属股票价格大幅度下跌,目前部分公司价格已经跌进谷低。

  2、与此同时,不断演化的持续通涨又使稀贵金属和短缺金属处于价格高位,这类金属价格并未明显下降,其资源的稀缺性和保值功能得到发挥,只有部分过剩金属价格下降幅度大,但再降的空间已经不大。

  3、有色金属上市公司整体业绩表现好于行业整体指标,2008年1季度业绩显示利润率较07年有所上升。

  4、08年1季度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外推至全年和毛利润不下降的公司有焦作万方(000612)、铜陵有色(000630)、锡业股份(000960)、恒邦股份(002237)、江西铜业(600362)、中孚实业(600595)、山东黄金这7家公司,

  5、黄金,稀土等稀贵金属和铜、锡等子行业,超跌的资源类公司,如宏达股份(600331),锡业股份、山东黄金(600547),中金黄金(600489)、江西铜业等值得重点关注。

  (德邦证券)

  
  电子信息:关注行业成长空间和市场内需

  全球半导体整体市场在2008年上半年继续维持缓慢增长的趋势,预计下半年将维持10%左右的增长。在面对人民币升值预期、石油价格高企、全球经济整体疲软的大国际环境下,电子行业面对世界整体需求不旺的境地,对电子信息行业的投资机会选择越显困惑。

  我们试图通过有别于市场的选股思路:避开市场外向型的行业和公司,首先从行业上选择高成长性行业,然后紧紧抓住产品市场内需型(内销比例不低于80%)、节能环保、高进入壁垒的主线进行行业和公司配置,以此进行长期投资价值的发现。

  在电子信息行业中,一些公司的风险得到大部分释放,估值优势日渐明显,投资机会日渐显现。建议在震荡的市场中对这类公司进行一些投资机会的把握。

  投资要点:

  全球半导体增长依然缓慢,预计08年全年在4.5%上下徘徊。我们从半导体增长的几个指标来分析:全球半导体厂商资本开支支出比较谨慎;从SEMI和SEAJ的BOOK/BILL值来看,2008年4月的SEAJ-B/B值为0.76,较3月的0.73略有上升,SEMI-B/B值从3月的0.87下降到4月份的0.81,整体需求存在近忧;全球半导体厂商的开工率维持在90%的正常水平;半导体上游主要原材料—金属(铜)与石油产品的价格处于高位,多晶硅价格将实现高位小幅回落。

  我们坚持一贯的有别于市场的分析思路——深入子行业进行价值挖掘,首先选择成长空间广阔的行业,然后紧紧抓住产品市场内需型、节能环保、高进入壁垒的主线进行行业和公司配置。在此分析思路下,我们重点选择6个子行业:RFID产业、红外探测行业、半导体LED照明行业、混合动力汽车HEV用电池行业、半导体新型功率器件行业、防伪税控行业,这些行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行业成长的空间足够广阔,或者市场几乎都是内需型的;对上述行业选取优势公司,我们分别重点关注远望谷(002161)、大立科技 (002214 )、S*ST天颐(600703)、力元新材 (600478 )、华微电子(600360)、航天信息 (600271 )。

  同时,电子信息行业一些公司的风险已经得到释放,我们认为其阶段性投资机会日渐显现。建议关注超跌的薄膜电容器子行业龙头-法拉电子(600563)、覆铜板行业优势公司-生益科技(600183);建议以战略的眼光关注从外向型机顶盒制造商向数字电视运营商转变可能带来投资机会的同洲电子(002052)。

  1、全球半导体增长依然增长缓慢

  1.1全球半导体增长维持4.5%左右增长

  从1980年以来较长的行业周期可以看出,2006年之前的半导体行业周期基本维持在5-6年为一个周期。从06年开始,这种规律性的变化变得不那么明显,预计08年全球半导体将同比增长4.50%左右,趋于平缓。

  1.2资本开支/半导体销售收入比重在11%上下

  资本开支从进入2001年以来趋于谨慎,资本开支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从2000年的23%大幅降到11-13%之间。

  全球半导体资本开支在经过2007年同比下降的情况下,进入2008年有望实现同比小幅度增长,主要由于主要半导体产品供需稳定导致。

  1.4半导体景气先行指标B/B略微上升

  B/B(BOOK/BILL)值为接单金额/出货金额,可反映厂商对未来行业景气的判断。B/B值大于1代表厂商接单良好,未来景气乐观;若B/B值小于1则表明景气将下滑。

  2008年4月,SEAJ-B/B为0.76,SEMI-B/B为0.81,未来景气不容乐观。

  2、未来成长行业空间广阔的行业

  2.1半导体照明-节能环保、照明革命的绿色产业

  2.1.1 LED代替白炽灯—第三代照明革命

  自20世纪60年代世界第一个半导体发光二极管诞生以来,LED照明因具有寿命长、节能、色彩丰富、安全、环保特性,被誉为人类照明的第三次革命。

  LED照明技术的发展目标是:发光效率将分阶段从2002年的25流明/瓦提高到2007年75流明/瓦、2012年的150流明/瓦和2020年的200流明/瓦,发光成本将从2002的200美元/千流明降低到2007年的20美元/千流明、2012年的5美元/千流明和2020年的2美元/千流明。

  LED照明在2007年开始渗透进入白炽灯照明市场、2012年进入荧光灯照明市场,而大量取代白炽灯和荧光灯将分别在2012年和2020年。

  2.1.2全球LED市场分析

  2004年全球LED市场规模约为47亿美元,iSuppli预计到2008年将增长到69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约13%,其中高亮度和超高亮度LED市场年平均增长率将达到20%左右,到2008年二者合计占总体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二,届时超高亮度LED单独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6亿美元。

  在高亮度LED产品中,GaN基芯片由于产品附加值高,各国(地区)竞相扩大产能。GaN芯片的产能主要集中在台湾和日本,但中国大陆和韩国产能增长迅速,也成为重要的生产区域。

  中国大陆芯片产能变化提升较快,是全球GaN芯片产能增加最快的地区。

  芯片产能的增加一方面来自前几年所购MOCVD设备经过安装调试,陆续投入生产,如上海兰宝、厦门三安、大连路美、上海蓝光等;另一方面也由于台湾厂商将部分芯片产能向大陆转移或台湾相关人员在大陆投资建厂,加快了国内芯片产能的提高,如厦门明达光电。

  另外,随着台湾外延生产商对外延片出口的放松,国内部分厂商转而采用进口外延片来进行芯片批量生产,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InGaN芯片的产量,如广东普光、士兰明芯等公司。

  2004年手机应用市场占了高亮度LED市场的一半以上,随着手机应用市场的饱和,高亮度LED市场的增长速率将会放缓,估计增长率达到20%左右,市场总销售额达47亿美元左右。

  新兴应用市场如通用照明、汽车前灯、大屏幕LCD背光源等将成为高亮度LED市场增长的新动力,在大屏幕LCD背光源的推动下,2008年LCD背光源仍将占有26%的市场份额,到2008年高亮度LED市场仍将成长一倍。2008年LED市场总销售额将达到69亿美元。

  2004年台湾厂商生产的蓝光LED价格跌幅达到30%,2004年底蓝光LED报价已跌至新台币0.60-0.80元,05年蓝光LED的价格跌势趋缓,全年跌幅在15%。

  2004年台湾白光LED价格跌幅在30%以内,04年底的平均报价在新台币2.5-3元,由于台湾厂商积极进入白光LED领域,05年价格跌幅仍将达到约30%。

  导致价格持续走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上游设备供应商MOCVD外延炉容量的不断扩大导致LED外延生产商的单位生产成本下降。

  从2003年以来,全球两大MOCVD设备厂商(美国的VEECO公司和德国的AIXTRON公司)的主流设备从2003年的6-8片机、2004年的12片机、2005年的15片机、2006年的21-24片机。在同样原材料的情况下,每个外延片的成本大幅度下降。

  目前主流设备的容量为24-30片左右,比2003年增加3倍以上,预计到2008年以后,主流设备的容量将达到45片左右。

  2.1.4全球LED厂商市场占有率分析

  日本凭借在高亮度蓝光和白光LED的专利技术优势,在全球高亮度LED市场居于领导地位,市场占有率达到50%。

  台湾在全球LED的产值排名第二,市场占有率约24%,台湾以低价策略逐渐威胁到日本的领导地位,基本占据了全球中低端LED的绝大部分市场。

  其他地区,比如韩国和中国大陆,由于MOCVD的相继投产,也带动产能的释放,出现增长。

  台湾LED中游企业以光磊、鼎元为主,其中光磊与日亚合作,由日亚提供外延片,光磊生产蓝光LED芯片。下游封装企业主要有光宝、亿光、宏齐、佰鸿等,光宝为台湾第一大LED封装企业,2004年封装产值在世界排名第八位。

  2006年全球RFID产业将取得实质性突破,零售巨头沃尔玛成为物流与供应链行业RFID应用的强力推动者,在其推动下麦德龙、Tesco、吉列、强生、宝洁、摩托罗拉、宝马、UPS、汉莎航空等100多家跨国公司已大规模采用RFID产品。2002年发达国家的RFID市场结构中,供应链管理仅占1%,到了2007年这一份额增加到46%。在RFID需求的强烈推动下,市场受益于RFID技术的广泛应用,2007年全球RFID将全面启动,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市场市值将从2006年的27.1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70亿美元,到2016年将达到263.2亿美元,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2.2.2国内RFID产业在国家政策的推进下,年复合增长率33%以上

  我国RFID尤其是超高频RFID应用起步晚,未来几年,铁路、烟草、海关、图书馆管理、军事等多个应用领域对超高频RFID产品的需求将快速增长。

  《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计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中将“智能信息处理和物与物通信网络技术”确定为网络与通信领域11个主要技术领域之一,并将之确定为我国需要重点突破的核心技术,其发展目标包括“重视RFID、传感器网络等物与物通信网络技术的研发,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打造完善的产业链。

  2006年6月9日由科技部、发改委、商务部、信产部等15个部委联合编写的《中国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正式发布,为我国在未来一段时期RFID技术和产业发展确定了总体目标、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指出了发展的途径。信息产业部将RFID工程列入“十一五”期间信息技术应用的六大专项工程,在商贸、海关、民航、铁路、公路、水运、邮政、钢铁、石化、汽车、建材、农业、金融、税收等领域推广应用RFID技术和基于RFID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据易观国际预测,2009年中国RFID市场规模达到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3%,其中电子标签超过38亿元、读写器接近7亿元、软件和服务达到5亿元的市场格局。

  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中心,未来在全球RFID市场中必会占据重要地位。市场调研公司AlliedBusinessWorld报告显示,在中国,未来三到五年,每年至少需要30亿个以上RFID标签。其中,电子消费品将需求8300万个标签,香烟产品将需要8亿个标签,酒类产品需要1.3亿个,IT产品大概需要13~14亿个,行业分布涉及证照防伪、出入控制、物品管理、电子支付、生产制造和仓储物流等领域。

  2.3镍氢电池-能源紧缺、环保压力下的汽车新动力源

  2.3.1混合动力汽车(HEV)工作原理简介

  混合动力驱动车辆(HEV)在运行中,能向蓄电池组补充电能,因此,没有必要像电动车(电瓶车)那样,必须停歇在车库(或充电站点)内花很长时间充电。混合动力驱动的车辆具有节能、低排放、低噪音等优点,并且保持了传统的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续驶里程长的固有特点,混合动力驱动的车辆不论在小轿车或大型车辆(如:公共汽车)领域中,均将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看好的市场前景。

  HEV汽车在起步、行车、加速和停车时,由其控制系统自动判断和控制使用何种动力,使汽车的能源消耗和排放指标控制在最佳范围。

  汽车起步时因发动机的效率低,由电动机提供动力,在信号等待时,发动机会自动停止运行,避免了怠速空转的燃油消耗。

  汽车在正常行驶中控制发动机在最佳区域运行,一部分动力用于克服道路阻力,另一部分动力用于为电池充电。当车辆起步加速或爬坡时,除机组所产生的电能,通过控制设备,输往驱动车轮的电动机,此外,蓄电池组也同时供电给驱动车轮的电动机,以保证车辆具有足够的牵引能力。当车辆在平坦道路上作等速运行时,只需发电机组(或蓄电池组)单独提供电能驱动车辆即可。当车辆减速时,发电机组产生的电能,通过控制设备,向蓄电池组充电。

  在车辆制动过程中,驱动车轮的电动机将转变为发电机,并通过控制设备向蓄电池充电。此种能将车辆的动能转变为电能并加以回收的制动方式,被成为“再生制动”。

  2.3.2 HEV为将来相当长时间里最可行、最经济、最环保的汽车可行性分析

  当前普遍使用的燃油发动机汽车存在种种弊病,统计表明在占80%以上的道路条件下,一辆普通轿车仅利用了动力潜能的40%,在市区还会跌至25%,更为严重的是排放废气污染环境。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对改善环保的呼声日益高涨,各种各样的电动汽车脱颖而出。虽然人们普遍认为未来是电动汽车的天下,但是目前的电池技术问题阻碍了电动汽车的应用。由于电池的能量密度与汽油相比差上百倍,远未达到人们所要求的数值,专家估计在10年以内电动汽车还无法取代燃油发动机汽车(除非燃料电池技术有重大突破)。

  现实迫使工程师们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开发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HEV)。所谓混合动力装置就是将电动机与辅助动力单元组合在一辆汽车上做驱动力,辅助动力单元实际上是一台小型燃料发动机或动力发电机组。

  燃油经济性指标评价分析

  汽车经济性用等速行驶100km燃料消耗量Qc和工况循环行驶100km燃油消耗量QV来衡量。轿车的循环工况用模拟城市工况循环燃料消耗量QV15(类似ECER.15),载货汽车的工况循环用模拟一般道路行驶的6工况循环燃料消耗量QV6来评价。评价指标,对于轿车:QS=QV15;对于货车,总质量为2.5t~6t,Q= QV6;总质量6 t~1 5 t,QS =0.5 QV6+0.5QC45;柴油货车:QS= QV6。

  应用能量分析的方法。以桑塔纳2000Gsi型轿车与CA1091货车为例进行模拟计算分析,研究了混合动力汽车(HEV)与传统燃油发动机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发现按原车后备功率最大值时所对应的车速所需的驱动功率作为HEV燃油发动机功率的选择依据时节油效果最显著。当燃油驱动功率和电动驱动功率各占5O%左右时,HEV轿车的经济性评价指标为原车的22.8%,HEV货车的经济性评价指标为原车的79.2%,同时又能保证动力性基本不变。

  结果表明,用混合动力可以有效地降低汽车的100km燃料消耗量,其中轿车的燃料消耗降低幅度大于货车。混合动力汽车(HEV)把内燃机汽车和电动汽车的优点有机结合起来,既提高了燃油经济性,又降低了排放污染。

  CO2排放量分析

  为了弄清楚HEV和常规内燃机汽车(ICEV)的油耗差异究竟有多大,科学家用3种方式进行了比较:一对一的单车比较;将一种HEV与所有ICEV进行比较;混合动力轿车对普通轿车,以及混合动力SUV对普通SUV的成组比较。

  结果显示,ICEV的平均百公里油耗为11.3升,HEV的百公里燃油消耗量比ICEV的约少2.7—3.25升,这也就意味着同样数量的油,HEV大约能多跑40%的里程。

  参与研究的雷诺兹(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解释说:“考虑到平均每位司机一年驾车行驶2万公里的里程,如果他将驾驶的ICEV改成混合动力汽车,每100公里可以省3升油,每升油燃烧释放2.5千克二氧化碳,一年将节省汽油600升,少排放二氧化碳1.5吨。”根据这项研究,混合动力汽车耗油量明显受车重和功率的影响:每增加100千克的重量将使百公里燃油量增加0.4l升,每增加10千瓦的功率将使百公里燃油量增加0.14升。而传统ICEV则受车重影响非常明显,每增加100千克重量将使百公里耗油增加0.72升,不过功率的影响并不明显。雷诺兹说:

  “这些数据意味着车重的增加对HEV的影响并不如对ICEV的那么严重、那么重要,这对于HEV车重不断增加的趋势而言是个好消息。”混合动力汽车HEV每百公里比普通燃油汽车减少CO2排放量接近50%.

  泡沫镍是应用于镍系列电池的关键原材料,其市场需求主要取决于镍系列电池的增长。因此,在全球镍系列二次电池出货量快速增长的带动下,泡沫镍行业也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其市场需求每年增长约10%左右,2006年将达到1850平方米。

  未来HEV和PEV是泡沫镍的重要应用方向,也是泡沫镍的主要市场增长来源。根据行业制造经验,HEV的单台泡沫镍用量为6-7平方米左右,PEV(纯动力汽车)的单台用量高达70平方米。

  按照表8的预测数据计算,2010年HEV所用电池将以镍氢电池为主(占80%左右),至2020年考虑其他电池的应用比例可能上升,但镍氢电池仍占将占50%以上。根据每辆HEV的泡沫镍用量再6平方米估算,意味着到2010年,仅仅HEV所需泡沫镍的需求将增加约1320万平方米。

  2.4半导体功率行业-新型MOSFET将使市场更加广阔

  2.4.1功率器件具有不可替代性

  分立器件几乎用于所有的电子制造业,所应用的产品包括计算机领域的笔记本、PC、服务器、显示器以及各种外设;网络通信领域的手机、电话以及其它各种终端和局端设备;消费电子领域的传统黑白家电和各种数码产品;工业控制类中的工业PC、各类仪器仪表和各类控制设备等。

  也许人们会误解,分立器件会被淘汰而被集成电路所替代。实际上半导体分立器件以它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在大功率、大电流、高频高速、低噪声等应用领域,它起着无法替代的关键作用,是信息系统的核心部件。集成电路的应用离不开分立器件的配合:在近代无线通信中,接收系统的前端、发射系统的末端都离不开高性能的半导体分立器件,否则谈不上现代无线通信。

  2.4.2中国功率器件市场分析

  整体来看,近几年来中国分立器件市场的增长率都保持在20%以上,2002到2006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29.4%,市场的高速发展主要是因为使用分立器件的下游产品产量的大幅增长以及分立器件技术的快速更新。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分立器件市场。据统计,2005年中国分立器件市场规模达到了643.8亿元人民币,在全球市场中占到了40%以上的份额。

  2.4.5 MOSFET将使半导体功率器件市场的空间更加广阔

  2008-2011年,中国MOSET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09-10年MOSFET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9.9%,市场需求额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7%,预计到2011年中国MOSFET市场销售数量和销售额将分别达到364.8亿只、408亿元。

  从功率器件的产品结构来看,功率IC和MOSFET的市场份额较大,分别占有40.4%和26.0%的市场份额,是中国功率半导体市场上最重要的两个产品,此外,大功率晶体管、达林顿管、IGBT和晶闸管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尤其是功率MOSFET的应用更为广泛。不同的产品所需要的工作条件有所差别,使得MOSFET在市场应用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手机、数码相机、计算机主板、显卡、LCD显示器等产品产量庞大导致电压在20V-100V之间的MOSFET用量最大。

  2.5红外探测行业-潜在市场需求及其广阔的产业

  2.5.1红外热像仪的基本原理

  所有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的物质都不断地辐射着红外线即热辐射,而热辐射能量的大小,直接和物体表面的温度和材料特性相关。

  红外热像仪通过探测目标物体的红外热辐射,并通过光电转换、电信号处理等手段,将目标物体的温度分布图像转换成视频图像,其核心器件和技术主要为焦平面探测器、后续电路、图像处理软件等三部分。焦平面探测器用于感知目标物体的温度分布,并转换为微弱的电信号;后续电路将微弱的电信号进行电子学放大和逻辑处理,从而能够清晰地采集到目标物体温度分布情况;图像处理软件则对上述放大后的输出电信号进行处理,呈现为目标物体温度分布的可见光像。

  2.5.2红外热像仪存在潜在巨大的市场需求

  从长期来看,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红外热像仪,全球潜在市场需求都非常巨大。

  在军用领域,红外热像仪将装备到各种现代化武器中,目前全球军队数量约为2000万人,如果10%的军队按每个士兵配备1具红外热像仪,每具红外热像仪按2000美元(目前售价约为1万美元)计算,全球军用红外热像仪市场需求总量可达40亿美元;在民用领域,红外热像仪在民用领域可广泛用于预防检测、消防、制程控制、安防、汽车夜视、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而且随着红外热像仪行业在新领域的应用,未来将渗透到国民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民用领域的红外热像仪市场极有可能呈现出爆发性增长,未来民用潜在需求市场高达上千亿美元。

  军用领域—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的红外仪

  在发达国家,红外热像仪已配置在陆军、空军、海军等各个军种中,海湾战争中平均每个美国士兵配备1.7具红外热像仪。

  目前我国军队中红外热像仪应用的相对较少,按照我国政府发布的《2006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我国军队的人员数量为230万人,如果未来我军10%的部队装备红外热像仪,则我国军用红外热像仪市场容量就可达到23万套,以每套10万元(目前大部份军用红外热像仪实际售价远超过10万元)来计算,其市场远景需求量可达230亿元。

  民用领域—从长期来看,民用潜在市场需求空间大

  1)消防领域

  消防领域是世界上发达国家红外热像仪最大的民用市场,由于红外成像的透烟雾及测温特性,因此,红外热像仪可应用于消防的火场救生和检测设备。

  据统计,目前全球有大约500万消防人员,如果每辆消防车辆配备一台热像仪,市场总量将达到200,000台。

  我国消防车中还鲜有配备红外热像仪,据我国公安部消防局装备处的统计资料,目前我国消防车保有量约为2.3万辆,按照公安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修订的《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要求,到2008年,每个消防站的消防车配置将由目前的3.2辆增加到5辆,消防站将新增500个,全国消防车总量因此将增加近8000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消防车配备红外热像仪将成为一个趋势,如果每台消防车配备一台红外热像仪,我国消防行业的红外热像仪市场将达到3万台左右,每台按4万元计算,市场需求总量达到12亿元。

  2)电力行业领域

  虽然该行业是目前我国民用红外热像仪应用最多的行业,但仅限于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而且目前这些发达地区的拥有量也仅为需求量的20%。

  作为最成熟、最有效的电力在线检测手段,红外热像仪可以大大提高供电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大大降低了设备的检修时间,因此,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其它内陆省份的电力行业也将使用红外热像仪,这为红外热像仪行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

  据统计,我国电力行业红外热像仪的总需求量约为2.5万台,以平均每台售价8万元(目前售价约为10万元)计算,市场需求总额约为20亿元。

  3)建筑行业领域

  2006年11月1日,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批准实施《红外热像法检测建筑外墙饰面层脱粘结缺陷技术规程》,对红外热像仪在建筑行业的应用进行了规范。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约为10万家,如果每家配备1台红外热像仪,则市场需求总量可达10万台,以平均每台售价2万元计算,市场需求额可达20亿元。

  4)企业制程控制领域

  截止2006年未,我国制造业共有132万家企业,例如:冶金企业有1.5万家,食品制造企业有30多万家,电子制造企业7万家,机械设备制造业3.68万家,这些制造业如果利用红外热像仪做制程控制,则能大大提高企业的产品品质,如制造业中10%的大型企业配备红外热像仪,按每家企业配备一台红外热像仪来计算,则市场需求总量达到13.2万台,以每台售价10万元计算(目前售价为15万元)市场需求额可达132亿元。

  2.5.3红外热像仪的实际市场需求增长情况

  目前红外热像市场实际年需求与潜在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其一,红外热像仪中的核心部件——探测器的成品率不高,从而造成探测器乃至红外热像仪的成本和售价居高不下,影响了红外热像仪市场潜在需求的开发;其二,目前,红外热像仪应用最多的行业是军事、电力、消防等行业,红外热像仪在更多领域应用的推广需要一个过程。

  随着人们对红外热像仪特性的理解,红外热像仪在预防检测、制程控制、消防、安防及夜视领域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同时政府部门对红外热像仪应用规范的出台,技术进步导致的产品制造成本的下降,将推动红外热像仪市场有效需求的快速增长,从而使潜在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

  据美国著名的红外热像仪行业咨询公司MaxtechInternational的预测,未来5年全球民用红外热像仪市场需求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5%,到2012年,全球民用红外热像仪的市场需求将达到38.12亿美元。

  但是,如果考虑到新的应用领域的开发,其实际的市场需求总量将可能超过这个预测数。

  2.5.4国内、国际红外热像仪的市场竞争分析

  1)国内市场竞争

  近10年来,国内民用红外热像仪市场逐步由“进口为主”向“进口替代”转变。在市场发展初期,FLIR、FLUKE等国外企业占据了国内红外热像仪的大部分市场。近几年来,随着国内红外热像仪企业在产品技术、性能和质量等方面的改进,国内红外热像仪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逐步提高,市场份额逐步扩大,进口替代现象越来越明显。

  目前,国内产品和国外进口产品的性能已基本接近,但进口产品的价格往往高出国内产品价格50%以上(部分进口高端产品价格高于国内同类产品价格一倍以上)。

  目前,我国民用红外热像仪的供应商有十来家,但大部分企业研发实力弱,品牌影响力小,许多企业实际上是国外产品的代理商或者是系统集成商。国内研发实力较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独立开发红外热像仪后续电路和图像处理软件的国内民用生产企业主要为大立科技、广州飒特和武汉高德三家业。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国内市场从事红外技术产品研制、生产和经营的单位数约有400余家,初具规模的约有30余家。

  国内从事红外材料、器件和系统的主要研制单位有: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航天科工集团8358所、昆明物理研究所、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等。

  2)国际市场竞争分析

  美、英、法、德、日、加拿大、韩和以色列等西方发达国家都在竞相研制和生产先进的红外焦平面阵列摄像仪,其中处于领先地位的是美国,公司主要有雷声、洛克希德-马丁、霍尼韦尔、洛克威尔、德州仪器、柯达、休斯、因的哥系统、萨尔洛夫、劳拉尔、辛辛那提电子、波特兰前视红外(FLIR)和传感器无限公司等,另外,还有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如夏威夷大学和喷气式推进实验室等。

  日本在红外焦平面阵列器件基础技术方面投入的研究力度远不及美国,主要的公司和机构有三菱电机、日本电气、尼康、富士通、东洋技术、日制产业、商岩宇航、ITI、安全技术电子、光洋、切洛、日本航空电子、NEC三荣、日本电子数据和日本巴恩斯等。

  欧洲的竞争伙伴国主要有法国、荷兰、瑞典、英国、德国和意大利等。主要的公司有英国的GEC-MACONI、法国的Sofradir、CEA-LETI,荷兰的AGMA、比利时的1MEC,德国的AEG红外组件和STNATLAS电子等。

  此外,北美的加拿大的一些公司和机构,如国家光学研究所、EG&G光电子和AEREX航空电子公司,以色列的飞机工业公司,韩国的先进科学技术研究所。

  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法国、日本、以色列四个国家拥有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产业化生产的能力,其核心技术仅有美国和法国两个国家掌握,日本和以色列则由美国取得技术许可,在其国内生产和有限制地使用。

  国内焦平面探测器全部来自于法国,其高端产品对我国禁售,中低端产品价格昂贵,并实行最终用户许可制度。

  目前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的主流技术为热敏电阻式微辐射热计,根据使用的热敏电阻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氧化钒探测器和非晶硅探测器两种。

  氧化钒技术由美国的Honeywell公司在九十年代初研发成功,目前其专利授权BAE、L-3/IR、FLIR-INDIGO、DRS、以及日本NEC、以色列SCD等几家公司生产。

  非晶硅技术主要由法国的CEA/LETI/LIR实验室在九十年代末研发成功,目前主要由法国的SOFRADIR和ULIS公司生产,也是中国市场的供应商。

  3、市场内需、节能环保、高进入壁垒公司

  3.1重点公司分析

  3.1.1远望谷-最有可能爆发性增长的RFID高科技公司

  公司在铁路RFID市场保持垄断地位,并将持续稳固市场优势。促使公司形成在这一行业龙头地位的驱动因素主要有:1)技术壁垒2)市场准入壁垒3)品牌信誉壁垒。

  市场先进入优势是RFID公司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其他竞争者的进入壁垒。

  公司利用积累的技术和市场优势成功开拓了在烟草、军事应用、物流等RFID其它应用市场的先发进入优势,为公司持续稳定成长注入新的推动力。

  独特的商务模式——“哑铃”模式铸就高达55%以上的持续毛利率。

  模式使得公司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外部资源利用形成协同效应,公司因此专注于价值链的核心环节,增强了我们对公司持续盈利能力的信心,给予一定的盈利溢价。

  双平台整合RFID产业里有成长价值的公司。增资深圳射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有利于增强其在远望谷体系中对具备投资价值的项目以控股的方式进行收购并整合RFID产业链上下游的实力;而另一刚刚成立不久的远望创业投资公司则以参股的方式投资有价值的RFID产业及其相关公司。

  公司通过并购增资控股德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进入RFID新的市场领域,延长了公司RFID产品的产业链,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扩大业务覆盖领域,提高公司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德鸿科技的业务领域主要定位在基于中、高频RFID证件防伪标签、智能卡及其他RFID相关领域。预计德鸿电子科技公司2008年将实现1000万元以上的净利润。德鸿科技08年并表于远望谷公司,将使公司08年非铁路RFID业务收入比重上升到50%左右。

  看好RFID产业发展的广阔空间,公司为铁路RFID产业的龙头,复制先进入的“卡位”竞争优势于烟草、军事后勤、物流、固定资产管理、畜牧业追踪等领域。

  3.1.2力元新材-受益于未来汽车驱动新动力源成长的广阔前景

  公司在较短的时间内超越Inco(加拿大国际镍公司)和日本住友电工,成为世界泡沫镍行业的龙头。

  公司2006年产能为500万平方米,全球市场占有率27%,超越Inco公司的19%、日本住友电工的16%市场份额。

  开发应用节能、环保的新型动力源成为全球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HEV为将来相当长时间里最可行、最经济、最环保的汽车。

  传统燃油汽车存在常用工况热效率不高和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电动汽车(EV)受其电池技术的制约,从性能、价格、使用方便上还不够理想。HEV把传统燃油汽车和电动汽车的优点有机结合起来,既提高了燃油经济性,又降低了排放污染。

  定向增发注入电池业务促进公司产业链向下延伸、形成产业协同效应。

  06年增发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仅5亿、增发后的07-10年预计将实现收入分别为8亿、19亿、27亿、39亿,四年复合增长率68%。预计07-10年EPS分别为0.20、0.55、0.80、1.21元。

  3.1.3 S*ST天颐-即将成为中国半导体照明领域的领先者

  三安集团基本情况简介

  2007年10月20日,三安集团以16781030.82元的价格,竞得公司原大股东湖北天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5429.7万股法人股,占总股本的45.43%,一举拿下S*ST天颐大股东席位。

  三安集团主要从事冶金、矿产、LED行业的投资管理,本次收购后三安集团将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拟将其拥有的LED类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因此本次收购后,天颐科技股份公司的主要业务将变更为LED外延片和芯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根据公司2008年1月19日的公告,S*ST天颐董事会拟向潜在控股股东福建三安集团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厦门三安电子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实现重大资产重组,同时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本公司拟购买的资产为厦门三安电子有限公司拥有的LED(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芯片类经营性资产。根据湖北众联资产评估公司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书,该项资产的评估净值为500,456,626元,发行股票的价格定为4.33元/股,由本公司向厦门三安电子有限公司发行114,945,392股股票购买该项资产。

  三安电子业务、成本、国内竞争对手分析

  公司目前具有MOCVD设备14台,主要是从美国和德国进口设备。预计公司2008年及以后进行二期的扩产,将新购入更大容量的MOCVD设备,产能将扩充至原来的80%以上。

  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全色系列LED外延片和芯片(AlGaInP四元系、GaInN基)专业制造商,公司经过6年的成长,已经成为亚太(除日本外)四大LED厂商之一,紧追晶圆光电、华上光电等共公司。

  公司是国内最大、产品种类最齐全的LED外延片、芯片制造商。

  3.1.4华微电子-国内半导体分立器件龙头地位完全确立

  公司占据国内功率半导体绝对龙头。在国外功率半导体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公司为国际厂商首选的国内功率半导体OEM商。

  公司在未来3年将实现产能稳步扩张,产品结构大幅度优化,成本控制效率进一步提高,将继续巩固自己在国内功率半导体器件行业的绝对优势。

  公司是国内功率半导体行业的龙头,2008年有望进入全球功率半导体厂商前十位。

  2005、2006、2007年分别实现销售收入6.13亿元、8.92亿元、11.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75%、45.57%、29.01%;预计2008-2010年将实现销售收入分别为14.2亿元、19.7亿元、27.50亿元,分别同比增加23.37%、38.03%、39.59%。

  公司2008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4.2-15.2亿元,将步入全球功率半导体前十大厂商,公司争取在2010年建成亚洲第一大半导体功率器件产业基地。

  公司具有优秀的成本内控能力

  公司在实现销售收入的大幅度增长的同时,虽然原材料(主要为Si单晶片、铜)大幅度涨价的情况下,通过强化内部管理,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维持了毛利率和营业利润率的持续稳定和提高,公司能持续维持30%左右的毛利率显示出公司良好的内控能力。

  公司毛利率得以维持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公司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了产品结构。公司2007年相对于2006年,工业照明领域同比增长26.94%;芯片代工业务增长128%;光源市场同比增长37%。

  公司未来三年MOSFET将加快释放实际产量

  公司目前有一条3英寸和一条4英寸生产线及与菲利浦的合作(等当量4英寸1.25万片/月),公司的产能自上市以来在不断扩张。

  公司和国际功率巨头快捷公司合作成立的麦吉科公司目前5英寸生产线产能为1.5万片/月,未来仍会持续扩张;公司定向增发新建一条6英寸产能为4万片/月的生产线,确保了公司在国内功率器件行业的规模优势地位。

  预计到2009年中期产能将突破相当于4英寸30万片/月,是目前产能的3倍,居国内各功率器件之首。麦吉柯公司将在未来3年内逐渐释放产能,预计到2010年产量将达到120万片/年。

  3.1.5大立科技-国内红外热像仪的龙头公司

  从公司所处行业来分析,红外热像仪军用和民用市场存在巨大的潜在需求空间,应用领域前景广阔。军用领域,未来5年全球和国内军用红外热像仪市场需求总量将达到40亿美元、230亿人民币;民用领域,红外热像仪广泛应用在消防、电力、建筑、企业制程控制、石化、煤炭、食品、医疗等领域。

  技术进步导致产品制造成本的下降,将推动红外热像仪市场有效需求的快速增长,使潜在需求快速转化为有效需求。据来自全球著名的红外热像仪行业咨询公司MaxtechInternational的预测,未来5年全球民用红外热像仪市场需求增长率将达到15%以上,到2012年,全球民用需求市场将达到38.12亿美元;因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国红外热像市场的年均增长率将达到20%以上,预计到2011年中国民用红外热像仪市场的需求量将达到9.95亿元。

  公司为国内红外热像仪的真正龙头,并进军核心技术产品—焦平面探测器的产业化的实施,将在未来3年内率先打破国内厂商在核心技术产品依赖国外进口的不利局面。根据我们的初步测算,如果公司在焦平面探测器实现自主生产,则公司仅焦平面探测器的成本将从目前从国外的购买价格2000欧元左右下降到1/10到2000RMB左右,按年产能3500片测算,综合成本将下降35%左右,产品价格的下降将加速潜在的市场需求向实际需求的快速释放。

  预计公司07-10 年EPS 分别为0.38、0.41、0.55、0.91 元。

  4、垄断地位铸就行业的高进入壁垒

  4.1航天信息-特殊的行业模式成就龙头地位

  一般纳税人认定管理办法的出台将打开公司成长的空间。

  一般纳税人名义税率为17%,特殊货物销售为13%;小规模工业和商业纳税人分别按照年销售额4%和6%征收。虽然一般纳税人名义税率为销售额17%,但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因此其实际税负仅为毛利率的17%。例如,某企业采购100元商品,按照110元销售,实际缴纳增值税为110*17%-100*17%=1.7元,实际增值税率为1.7/110=1.55%。而小规模纳税人按照销售额4%(商业企业)-6%(工业)计算缴税,远高于上面例子的1.55%。

  若要与小规模纳税人税负相同,一般纳税人毛利率要达到23.5%以上(商业企业)或35.3%以上(工业企业),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达到这个毛利率水平还是有难度的。因此,大部分小规模纳税人特别是毛利率低的企业,希望降低一般纳税人门槛以达到节税目的。

  另一方面,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进行业务来往,由于一般纳税人从小规模纳税人那里购买原材料拿不到增值税发票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没有了进项抵扣,这样就无形中提高了一般纳税人的产品成本,使得一般纳税人缺乏意愿与小规模纳税人交易,从而导致小规模纳税人的产品卖不到一般纳税人手中,不利于小规模纳税人的发展。此外,从国家角度来考虑,国家为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降低中小企业的实际税负,促进企业在平等机会下的发展,降低一般纳税人标准也是税收政策改革的方向。

  公司增值税防伪税控业务占有总利润的比例66%以上,此外,公司在税控机业务方面进展收益于公司完善的全国服务渠道,所以虽然起步晚但市场份额已经进入全国前3名;公司未来将实行内涵增长与外延收购协同发展,公司已经收购了湖南卫通公司,向航天通信业务进发,新的并购步伐将加快,预计公司在2008年一月份将收购第二单资产—公司前景可期望。

  在不考虑商业企业一般纳税人标准降低到前提下,预计公司07-10年EPS分别为0.77、1.07、1.42、1.93元。

  5、关注风险释放、超跌的行业传统优势公司

  5.1法拉电子-薄膜电容器行业龙头.

  公司薄膜电容器销售数量国内领先、世界前三甲。

  2007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5.78亿元、净利润1.3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8%、25.9%。公司未来三年保持平均25%左右的销售年复合增长率。

  面对全球石油、金属等价格暴涨压力,公司虽然07年取得令业内羡慕的40%左右持续毛利率和20%左右的持续销售净利润率,预计08年公司的成本压力较大。

  我们认为这只是表面现象,其正真本质为:点点滴滴的工艺优化、技术创新、经验淀积、上下游谈判能力、品牌知名度铸就了公司的优秀盈利能力,教科书上看到的基业长青模型正在被公司日益践行并成功着。

  公司在节能灯与汽车电子领域双管齐下。

  全球知名节能灯品牌“曼佳美”投资8亿元、年产值10亿元的节能灯项目建设在漳州落成,公司不排除把生产线直接建立在利胜电光源的家门口;公司进军汽车电子行业的步伐从没有停止过。

  新厂房08年6月份左右投入使用,产能将增加50%左右。

  预测公司07-10年EPS分别为0.60、0.72、0.93、1.18元,07-10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20%左右。

  公司经过前期市场的调整,已经释放了风险,日益显现阶段性投资机会,目前08年P/E为15倍,低于电子元器件整体P/E为20的枢纽,估值优势明显。

  5.2同洲电子-长期将可能受惠于国内、国外数字电视运营的模式

  数字电视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带来世界各国对机顶盒需求的快速增长。国内数字电视渗透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水平,05年我国数字电视渗透率仅为3.09%,远低于同期16%的世界平均水平。即使07年国内达到18.6%的数字电视渗透率,也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51.8%的平均水平。

  公司的数字机顶盒产量在国内处于龙头地位,目前产品出口占比较高,未来几年将受益于国内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转换的加速,未来高端机顶盒的出货量稳步增加,公司毛利率稳步提高。国内数字电视用户将从06年的1266万户增加到2010年的将近1亿户,5年复合增长率为78.1%。

  公司将在发挥公司独特创新能力的协同效应基础上,未来定位于以数字视讯为核心的多元化集团。公司逐步切入安防电子领域、带有视频功能的GPS、集成数字电视的GSM业务,未来更有可能在国家实行数字改造的过程中,公司提供机顶盒与地方有线电视台合作进军数字电视运营领域。

  收购哈尔滨有线网络39%的股权进军有线数字电视运营领域的创新盈利模式将实现同洲电子和地方有线网络公司的双赢,为公司未来持续成长提供新的动力源。双方的具体合作模式:1)由公司提供终端设备的用户基本收视维护费的上浮部分(10元/户/月,分机用户为全部金额)在扣除营运成本(仅包括人工、管理费用、营销费用)后,同洲电子前三年获得收入的70%;第四、五年获得收入的50%;第六年至第十八年获得收入的39%。2)增值业务收入扣除运营成本及节目采购成本后的收益也按1)中的比例原则进行分成。

  关注公司长期增长的潜质与公司的创新能力。如果公司2008年在哈尔滨项目上实现成功,将快速在其他地区复制。

  5.3生益科技-超跌的覆铜板行业优势公司

  从整个全球半导体需求的规律来看,下半年的增长由于需求旺季而好于上半年,导致公司出现阶段性的投资机会。

  公司为国内覆铜板行业的优势公司,成本控制能力突出,并且技术积累的时间比较长。

  公司在2008年不再享有出口退税政策,将从原来所得税率10%上升到18%左右;并且公司出口比例超过70%,人民币升值将压缩公司的一部分盈利。

  公司经过前期市场的调整,已经释放了风险,日益显现阶段性投资机会,目前08年P/E为15倍,低于电子元器件整体P/E为20的枢纽,估值优势明显。

  (中投证券)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chuangangcui)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