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调控与金融安全观察平台 > 货币政策分析

从固定汇率走向浮动汇率是一条凶险的道路

  在成功实现了有序退出的少数幸运儿中,波兰、智利和以色列是较为典型的案例。而他们在从固定汇率逐步转向浮动汇率的过渡阶段,所采取的均是逐步扩大汇率波动幅度、渐进增强汇率弹性的策略

  未来3~5年,可能是国际金融市场极不平静的时期,我国应尽快扩大汇率波动幅度、增强汇率弹性加以应对。

3~5年后,在金融动荡的硝烟过后,全球可能出现一段通胀率较低、国际资本流动性较差的时期,那将是人民币汇率最终走向浮动的难得时间之窗。

  面对当前热钱流入的巨大压力,笔者认为应借助汇率波动区间的非对称扩大,来阻遏热钱投机。当年以色列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宝贵借鉴。

  从固定汇率退出是一条艰险之路

  虽然经验研究表明,除坚持货币局制度的小型开放经济体外,实行固定汇率制的经济体一般更容易发生货币危机。然而,从固定汇率制走向浮动汇率制却是一条艰险的道路。有研究显示,在1990~2002年间,共有139个国家从固定汇率制度中退出,但真正从中实现平稳、有序退出的却只是极少数幸运儿,大量国家都是在危机中以“大爆炸”方式无序退出的。

  既然从固定汇率有序退出如此不易,那么,借鉴成功者的经验就显得相当重要。在成功实现了有序退出的少数幸运儿中,波兰、智利和以色列是较为典型的案例。而他们在从固定汇率逐步转向浮动汇率的过渡阶段,所采取的均是逐步扩大汇率波动幅度、渐进增强汇率弹性的策略。

  比如波兰,其汇率波动区间从最初围绕中轴上下波动7.0%,经过四次波动幅度放大(平均每次调整时间间隔5到13个月不等),在波幅放大到上下15%的13个月后,最终历经5年实现了自由浮动。智利则是从最初围绕波动区间中轴上下浮动0.5%,经过近十次波幅调整,最终将波幅扩大到上下8%之后,历经约15年时间实现了自由浮动。以色列是将波动区间(上下限之间的总空间)从最初的6.0%一直扩大到44.0%,历经约11年最终完成了向自由浮动的过渡。

  从这些成功的历史经验来看,我国当前也应抓住有利时机,适时、渐进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改变目前“增强汇率弹性”就简单被市场认为是“加快升值”的思维定势。

  从固定汇率到浮动汇率的过渡期不宜过长

  从固定汇率走向浮动汇率的时间历程,既不能速度过快,这会导致相应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经济主体无法获得避险工具以规避过大汇率波幅带来的预期风险,但也不能过慢,这样可能导致无法利用有利时间窗口,导致转型失败。

  这方面的典型案例是韩国。韩国自1990年3月开始增强韩元弹性的努力,近6年之后,波幅才从最初的上下0.4%扩大到1995年12月的上下2.25%。试想,波兰历经五年已经完成了自由浮动,而智利和以色列在五年之后,波动幅度已经扩大到了上下5.0%和上下7.0%,进展速度均远远快于韩国。韩国过慢的增强汇率弹性的历程,使得经济主体无法真正树立起较强的汇率波动风险意识。虽然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其将波幅急剧放大到上下10.0%,刚性的汇率使得其最终未能逃脱亚洲金融危机的正面冲击,只能在金融危机高成本的涅?中完成了向浮动汇率的过渡。

  笔者认为,考虑到美联储即将开始加息进程、全球大宗商品牛市接近尾声、部分新兴经济金融脆弱性风险显露,未来3~5年将是国际金融市场极不平静的时期。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为充分发挥汇率在国际金融动荡背景下的“缓冲器”作用,我国应抓紧时间,尽快扩大汇率波动幅度,增强汇率弹性。

  进一步观察波兰、以色列和智利走向浮动的时间点,可以发现,三者均选择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全球通胀率较低、国际资本流动性下降因而汇率放开风险相对较低的时期。当前,全球已将通胀作为经济的头号敌人,欧洲央行和一些主要新兴经济体冒着经济陷入衰退的巨大风险,毅然决然选择加息;美联储也在经济依然疲弱的情况下,选择暂停降息,未来甚至可能转而加息。笔者认为,在未来3~5年的时间里,完全有可能出现一段全球通胀率相对较低、金融动荡后国际资本流动下降的难得间歇,那时,将是我国完全走向汇率浮动的宝贵时间窗口。我们应当记住韩国的教训,从现在起做好准备,努力抓住这一窗口。

  以波幅的非对称放大,阻遏热钱投机冲动

  观察智利、以色列、波兰三国从固定汇率走向浮动汇率的过程,采用最多的是围绕中轴线对等扩大波动幅度的上下限。但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它们也采取了在中轴线两侧非对称扩大波幅的针对性策略。

  比如,智利在1998年7~9月间,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下可能出现的本币过度贬值预期和压力,采取了围绕中轴不对称设置波动区间的策略:将波动区间上界(即贬值波动幅度)由先前的12.5%收窄到2.5%,下界(即升值波动幅度)则由12.5%收窄至3.0%。以达到稳定预期、控制过度贬值倾向的目的。

  以色列不对称扩大波动区间的策略,在其由固定汇率走向浮动汇率过程中运用得更加淋漓尽致,因为以色列在汇率制度转轨阶段,频繁遭受投机性资本的攻击。在1989年1月到1997年6月间,以色列采取的一直是在中轴线两侧对等扩大波幅的策略。但此后出现了大量热钱流入,导致本币升值压力过大,央行对冲负担过重。为从这种不利局面中突围,以色列央行自1997年6月开始引入围绕中轴线非对称设置汇率波动上下界的策略,并在此后四年多的时间里坚持了这种策略。其具体操作方法是:在给定中轴爬行率(即年升贬值的幅度)的基础上,再分别给出一个波动区间上界和下界的爬行率,但二者斜率明显不同,上界的斜率更为陡峭,即可容忍的贬值幅度更大,而下界的斜率更为平坦,即只允许一个较小的升值波动幅度。通过引入上下边界不同斜率控制,不断调整汇率波动带的上下限斜率,在面对外汇流入压力大的时期,上限斜率更大(维持6.0%),下限斜率更小(从4.0%缩小到2.0%)。

  在央行政策具有较高可信度的前提下,波动区间的非对称设置,导致汇率投机收益和损失概率明显不对称,由此降低了投机汇率的预期收益率,起到了有效遏制热钱投机的作用。

  总结上述国家非对称设置汇率波动区间的经验,在当前热钱流入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同时结合未来美元可能走强的前景,我国下一步采取非对称放大汇率波动区间的方式,将可以在阻遏热钱投机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为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佟菲)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