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应对两岸经贸新情势

  海协会、海基会于6月13日签署了时隔9年后首次会谈的共同协议,涉及两岸周末包机和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事宜。根据包机会谈纪要,台湾方面同意大陆营运人在6个月内设立办事机构筹备处,6个月后改为办事机构。

  此次“两会”协商,除了促成周末包机直航与大陆客人来台,并可望把共同探勘两岸海域石油、航线截弯取直、货运直航等,列入今年10月台北会谈的议程,未来两岸人流、金流、信息流的互通会进入一个高速时代;但更重要的则是在两岸间塑造了一种和平、和解、合作的氛围,周末包机,朝发台北,午抵北京,暮宿台北,两岸一日经济生活圈将实现,这不仅是商旅称便而已,两岸朝野皆应在这个新形势中,努力创造和平共荣的效益。

  大陆客来台,会成为台湾的重要街景,但这也绝非仅是观光路线上“扩大内需”的筹码而已,而应藉此促进两岸共同累积“和解共生”的资源。

  6月26日,台湾宣布第一批两岸金融松绑政策,其中包括取消外部至台投资需出具非大陆资金的规定,大陆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即可通过间接方式投资台湾市场等。这是一个新起点,也可以说是一条不归路。而在这一场历史机遇中,两岸朝野仍有相当的问题有待解决,尤其台湾新政府老班底上路,期冀共创互惠双赢的目标之下,还有很多工作需要铺垫。

  两岸经贸与岛内矛盾

  民进党执政7年的锁“岛”政策,导致经济环境恶化,百业萧条,增长减半,失业加倍,经济一潭死水,受害最深的就是“三中”?? 中低收入家庭、中小企业和中南部:收入低的20%的家庭可支配收入从民进党执政前(1999年)的31.7万元台币,倒退到2006年的30.4万元台币,共减少1.3万元台币;中小企业歇业工厂家数从1999年的3982家,增加到2006年的6868家。中南部如高雄市去年失业率为4.2%,全台最高,中彰投地区及高高屏地区平均失业率分别为4.1%、4%,高于台湾全年失业率3.9% 。

  但是台湾“总统”大选期间,民进党攻讦的“一中市场”,其实造成了不少疑虑。因为两岸过去即使在戒急用忍政策管制下,大量的台商投资大陆,仍造成了岛内的产业冲击与阶级矛盾,资金流向即可证明此例:

  根据台湾“陆委会”的统计,2007年1~12月两岸贸易总额估计为1022.98亿美元,其中台对大陆输出估计为742.79亿美元,输入为280.19亿美元(不含对香港贸易部分)。表面上台湾获得贸易顺差463亿美元 (不含对香港部分),但是2007年1~12月台湾全体银行对中国大陆汇出款为1668.13亿美元,全体银行自大陆汇入款为930.42亿美元,总计台湾对大陆资金汇差738亿美元,所以台湾仍在资金失血的状况下。

  这不是国民党上台或是马英九当选就可以弭平的,重要的是马政府必须认知三通不是万灵丹,并不是每一个族群都受益的事实。而归结起来,岛内方面看待两岸经济矛盾主要有三个方面,包括资金过于单边输出、企业外移后的产业空洞化和产业转型后的岛内结构性失业。

  过去海峡两岸贸易、投资及人员往来一直呈间接形式, 无论是20 世纪80 年代的转口贸易( 需在第三地办理报关手续) , 还是90 年代的转运贸易( 不需向第三地海关申报货值) , 从1980 年起, 海峡两岸贸易与投资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 台湾地区对大陆的出口与投资远远多于大陆对台湾地区的出口与投资, 海峡两岸贸易与投资具有单向的特征。

  相对于台湾地区在大陆的投资, 目前大陆在台湾地区的投资很少,台湾地区自然资源短缺,不存在大陆大量到台湾地区投资的经济合理性, 再加上一些政治层面的原因, 所以大陆在台湾地区的投资规模微不足道。如此一来台湾产业资金严重失血,使得经济的乘数效果无法显示,经济萎靡不振。

  而如果企业是以抵押融资的方式进入大陆市场,就是民进党所诟病的债流台湾。据台湾“经济部”投资审议委员会统计,1991年至2007年12月底止,台商对大陆投资总核准件数36538件,核准金额达648.69亿美元,占台湾核准对外投资总额的55.40%,位居第一位。 固然台商选择大陆有其市场发展的必然性,但是台湾法令设限使陆资无法入台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只有开放陆资,资金单边输出的失衡现象才可解决。

  20 世纪90 年代, 台湾地区的资金密集型产业与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有了大幅提高, 这与大量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大陆有直接关系。进入21 世纪后,产业转移的趋势更加明显, 向外转移加快。为了降低成本, 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劳动力相对密集的生产环节也寻求向外转移。受制于劳动力成本高和土地资源有限等因素, 台湾地区劳动力与土地密集型农业也会逐渐向外转移。如此台湾产业将面临更加空洞化,只能寄望服务业成为支柱产业。制造业的萎缩使得出口导向为主的台湾的主要外汇来源是转口贸易,以致于新上任的台湾“经济部长”尹启铭就说要重新提振台湾的制造业。

  台湾向大陆的产业转移促进了大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海峡两岸产业分工的深化。企业随这个趋势得以生存,但台湾传统劳工反而成为结构性失业的受害者。在80年代因加工出口区蓬勃发展,复以当时发展之工业技术层次较低,所以未出现结构性失业问题,失业率均维持在1.5%左右之稳定水平。而自80年代末期以后,工业部门之产值增幅开始下降,其中尤以劳力密集产业之产值降低最为明显,因而劳力需求亦显著减少,工业就业人数每年平均减少4.8%;自2000年10月起,台湾地区失业率突破3%,尔后更呈逐月攀升,2001年10月份升高至5.33%,大量的中高龄员工因传统产业的积弱不振、外移而释出。但由于释出劳动力过多,大多缺乏第二专长,而高科技产业属于技术密集,致使二者的劳动力无法互补,因而在产业结构转型下造成失业人数之逐年增加。

  修改法令让陆资入台

  过去执政的民进党一直无心也无能解决台湾的经济问题,原因是专注于意识形态斗争,而没有做经济的基础建设。当前台湾的一个主要经济问题在于国内需求不振。民进党执政以来,政府实质投资连续8年负增长,造成台湾的建设严重落后。但是目前财政赤字严重的台湾政府,要找到钱,挹注经济活水,必须有正确的认知,而且还有若干工作要做。

  扩大内需,建设台湾,起因于马英九在竞选期间的 Long Stay(下乡民宿的系列活动),县市长都向马英九抱怨地方财政窘困:“有建设计划,没有钱建设。”“国安会议”与“刘内阁”中主要负责扩大内需方案的“政务委员”朱云鹏、蔡勋雄与“经建会”主委陈添枝与“工程会”主委范良锈汇整各方数据后发现,每年约3500亿元台币到4000亿元台币的公共工程并非不够,事实上,汇整各地公共建设总计划,还远大于4000亿元台币,超过4500亿元台币。有计划却没钱,地方苦哈哈,所以有人问萧万长爱台12项建设钱从哪里来,他说BOT(建设?经营?转让)。但即使靠BOT引进外国资金也需要完整的计划方案,因为外资也需要相当的投资报酬率。过去台湾高铁就是争议最大的BOT案,如果素有洁癖的马政府不事前做好规划,要不就流于只有计划没有人理睬,要不就流于图利外商的骂名,说不定还会使官员吃上官司。

  而台湾的《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中,攸关两岸经贸、投资及金融往来之规定,有必要加速推动松绑。此条例订于1992年,经贸及金融投资等规定,仍然十分保守严苛。面临时空背景之极大变化,重要条文只有迅速修正,才能避免阻碍两岸交流及经济发展。6月26日金融政策的松动已启动良好的开端。唯有更积极及更开放之两岸投资及金融政策,资金往来才能透明,台湾企业的生存危机才能获得解决,大陆台商投资盈余所得才能回流,岛内经济景气才能快速复苏。

  台湾“经济部”亦于1997年公告《对大陆地区从事投资或技术合作审查原则》,凡属禁止类之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基础建设等四类,过去均采一律禁止之审查原则,也应研议改申报审查。

  两岸已相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开放陆资来台投资已难避免。目前台湾“行政院”规划参考WTO服务贸易之规范,适度开放大陆企业来台直接投资服务业。

  最近台湾“中央银行”总裁彭淮南曾主张开放陆资来台投资房地产。目前行政院拟修改《土地法》,允许外资直接投资台湾房地产及不动产业。至于陆资开放投资房地产似乎亦可比照外资办理。因此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第六十九条有关大陆地区人民不得在台湾置产及租屋之规定必须修正。

  有关人民币台币兑换的问题,未来开放大陆人民来台观光立即就要面对。放宽人民币在台湾的流通限制,是配合大陆服务业来台投资及大陆人民来台观光之需要。6月26日发布的台湾新规,宣布6月30日起台湾将开始受理岛内金融机构及外币收兑处申办人民币兑换业务,任何自然人都可以兑换人民币,每人每次不得超过人民币2万元。

  马萧竞选政策中,台湾经济新蓝图打造活力经济,就是要把民进党造成的一潭死水重新活起来,让台湾的人民有活路,让企业的经营有活水。产业创新、新兴产业、政策松绑是产业再造的三大主轴,其中观光业、医疗服务业、运筹服务业、农业科技化及企业化、文化创意产业、生技医药产业等等都需要依托大陆庞大的市场。

  未来两岸政府仍需共同协商制定中草药研发合作计划、医疗工程应用与产制中心合作计划和亚太地区多发性疾病临床试验中心合作计划,并推动共同有效率之药物审查机制与流程。还有两岸贸易正常化及特定产业保护机制、两岸投资保障及经贸纠纷调解仲裁、两岸智财权保护及专利认证规范协调、产品标准规格化及标准检测认证规范协调、两岸渔业劳务合作机制等等需要建立;两岸事务性的专业协商、多层次全方位的产业协商还有待展开。

  在利用台湾科技产业基础及经营大陆市场优势,建构高科技业之“双黄金三角”,以“硅谷?台北?上海”及“东京?台北?上海”的策略性连结。在提升台湾在全球高科技发展的关键角色上,需要两岸连结突破参与区域合作瓶颈,台湾更需要借重大陆参加东盟加三、 东盟十加六等区域经济整合安排,才有可能逐步实现“全台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因此两岸相关部门如何在现有体制下进行有效率又实时的沟通了解, 也是迫不及待要解决的事情。

  ( 作者为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博士后 )

  (责编/郭凯)

(责任编辑:铭心)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矛盾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