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政策解读 > 宏观政策

政策选择:就业还是通胀?

   对于中国经济,很多人担心,外需前景面临重大不确定性的中国经济是否还有足够的上涨动力。事实上自1998年起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两方面的动力,一是房改推动的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二是加入WTO后的外需增长。

  我们估计在2007年,城市化建设拉动的需求占了GDP的20%,而增加值概念的出口占了GDP的大约17%,也就是说这两块需求贡献了2007年中国GDP的37%。这两个因素决定了,中国经济在中期仍有不错的支撑,但是短期面临很大的调整压力。

  说中期中国的宏观面仍有不错的支撑,是指城市化方面。从日本城市化过程的经验来看,建设投资在城镇人口占比达到60%以前继续保持在20%以上,而中国目前这一比例尚不到50%,城市化的进程仍将是推动中国需求增长的重要因素。

  说中国经济宏观面面临的短期压力,一方面由于国际能源和资源价格高企,国内的管制价格面临不断被调高的压力,而这可能是城市化需求和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如果要控制通胀压力,则需要人民银行保持紧缩,但紧缩结果就是房地产商资金链出现紧张,可能出现建设投资波动;另一方面则是全球通胀高企,外部经济体紧缩,以人民币计的中国出口增长放缓。建设投资和外需合计总需求增长放缓5到10个百分点意味着GDP增长放缓1.8到3.7个百分点。

  面临经济增长可能放缓,政策面临两难抉择,国内还是出现了多种声音。关于货币政策是该紧还是松的问题又出现了反复,其本质是控制通胀预期还是保证就业的问题,一方面是实际利率为负的局面已经持续了17个月,如果能源价格不能回落,价格改革带来的通胀压力还是巨大的;另一方面是经济下行阶段就业情况可能恶化,失业人口出现上升。这两方面的情况都可能带来社会不稳定因素,但要兼顾又比较困难。

  从历史的一些经验来看,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经历了汇率、油价两方面的冲击,在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日本经济中制造业占比从接近35%下降到了大约30%。经历了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维持价格稳定成为日本的经济政策中心,除了施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外,部分价格也受到管制,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和实施了以价格为中心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在第二次石油危机时,日本的经济增长和通胀波动明显低于美国。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高油价时期施行的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一个结果就是日本失业率的上升,在某种意义上是政府在政府投资和提供社会保障上作出一个选择。

  英国的例子则和日本相反,英国在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通过财政的手段维持了失业率基本保持稳定,但是零售RPI除1978年外均在10%以上,其结果是在第二次石油危机的时候英国经济出现了两年的衰退。

  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财政赤字占GDP比例相对较低,中国有扩张财政支出空间来缓解由于外需增长放缓带来的就业压力,但是也要考虑到如果能源供给问题不解决,中国的快速发展带来的能源需求意味着持续的通胀压力,很难说一个安全的通胀线在哪里,货币政策可能需要长期保持对通胀预期变化的警惕。(作者为莫尼塔公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佟菲)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