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左右间财经评论 > 教育专区

推动教育改革:中国企业的责任与利益

  周健工

  中国的企业应该义不容辞地成为推动教育改革最重要的力量之一。企业参与教育,实际上不仅仅是履行一种社会责任,从本质上说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中国企业在全球的竞争中获取新的优势

  面对IBM推动美国教育改革的历史,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不久前于复旦大学举办的首届企业促进教育创新公益论坛上,表达了这样一个愿望:我希望在几年以后这个会议不由我们来组织,而是由国内的企业比如联想公司来组织。

  中国教育跟不上产业升级要求

  教育与人才、人才与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之间的关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息息相关。而担当起中国竞争力使命的企业,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仔细考虑他们在促进教育创新方面所担负的使命。

  今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创纪录的559万人。由于2007年尚有70万~80万大学生未能就业,2008年实际需要就业的大学生将超过600万人。中国培养大学生的规模和增长速度,这几年都是全球第一。但是,最近美国兰德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中国在教育、科技、研发方面的产出,与其迅速增长的投入并不相称,这主要体现在中国每年的专利申请数目、科学文献的发表等指标上,美、欧、日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美国仍然占有全球40%的研发支出、75%的顶尖大学、70%以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每年全世界各国的优秀学生仍然到美国就读,而毕业后超过70%会力争留在美国工作。

  中国目前培养的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众多,但质量与中国产业升级的迫切要求很不相称。瑞士洛桑管理学院近年发布的主要国家《国家竞争力年度报告》表明,中国在49个重要国家和地区中是否有合格的工程师的排名是第49位。中国培养的10个大学毕业生只有不到1个满足跨国公司的要求,而在印度,这个比例高达25%。

  “在来华的外国留学生中有多大的比例是在大学理工科专业深造呢?”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主任赵中建教授这样发问。实际上,中国正在面临一场世界性的人才争夺,而教育体制及人才的流向,将最终决定着竞争力。中国提升产业竞争力,面临着人才的结构性短缺。从跨国公司到中国自己的出口企业,都不约而同地把人才短缺作为首要的问题。中国制造已经在低端产品(commodity)中表现出巨大的优势,但是中国不可能永远停留在产业链的低端,中国经济面临着向中国创造、中国设计、中国服务的产业链的攀登。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中国面临的是一种跟这种转型相匹配的人才短缺,这种短缺很可能会越来越明显。

  美国启示:企业界力推教育改革

  教育担当着向社会和企业提供人才的重任,众多的教育专家发现,在中国教育与人才之间,还缺乏企业参与这“关键的一环”。中国一些教育学者的研究已经充分证明,当企业大力介入教育改革时,将会加强企业和国家的竞争力。

  上海财经大学全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郭玉贵认为,美国企业界推动教育改革,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经从配角转向主角,当时美国率先进入知识经济时代,1983年美国教育部发布的“国家处在危险中”的报告,适时揭示了美国低质量的基础教育对国家安全所造成的危机,指出如果教育不能提供高质量的人才,美国企业据此发展、生存的基础将会荡然无存。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美国企业界致力于推动教育改革的原因。

  近20年来,美国总共开了五次全国教育高峰会。最初,教育改革不仅受到各州教育行政官僚的消极对待,更受到教师工会的强烈抵制。但是美国企业界等不及了,他们深深感受到美国教育质量的低劣对于美国竞争力的负面影响,在耐心等待多年无结果后,他们开始走到了前台。

  1996年3月,美国IBM公司首席执行官主动请缨举办第二次全国教育高峰会议。4年以后,美国企业界发起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高峰会议,东道主还是IBM公司,与会者包括各州州长、企业界领导和教育界100多人共商大事。

  “当前国内教育改革有来自民众的压力,有来自社会的压力,有来自受教育者的压力,但是恰恰缺少来自企业的压力。”郭玉贵几乎是在大声疾呼。

  赵中建系统分析了美国企业是如何推动教育改革的。在美国,企业会直接对教育提出要求,例如美国制造业者联合会直接向大学提出未来岗位的需要,而《美国创新宣言》是270多位工商界和高等教育界的领袖们签署的。IBM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为了在高等教育推进全面质量管理,给每一个参加其项目的学校提供200万美元的支持,并且美国相当多的大公司都有自己的教育基金,不断支持各种各样的教育项目。其实全面质量管理的好处,不仅仅由IBM独享,它完全进入了公共的领域。

  “他们对于教育危机的认识可能是我们的企业所没有做的。”赵中建认为。

  美国企业参与教育的另一个方式,是组织起来整体表达在全球竞争中美国企业与教育的利害关系。商业圆桌(Business Roundtable)的成员公司占据美国股票市场总值的近1/3,在2005年出版的一个报告叫做《激活美国的潜力:为了创新计划的教育》,其中美国的15个顶级企业共同表达了对美国在未来十年或者更长时间中维护其科学和技术优势能力的深深关切??为了保持国家在21世纪的竞争力,必须培养未来创新所必需的技能娴熟的科学家。

  一些大公司组成委员会,提出非常重要的报告来影响美国的教育、科技和竞争力政策。其中有一个就是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它在2004年提出了“创新美国”的重要报告,实际上,美国很多这样的委员会是由大学和企业界共同参与组织的。

  中国企业应成为推动教改重要力量

  但中国缺乏这样的民间组织来推动教育改革。

  复旦大学副校长、民进中央副主席蔡达峰认为,大学应重新审视企业和教育的关系。他认为,在改革开放到今天的社会中,在社会各类行业当中,企业应该是属于最具活力的、变化最敏捷的一种机构。而大学相对来说是属于变化最慢的、反应也比较迟缓的机构。“我觉得大学应该非常谦虚、非常认真地来借鉴企业的发展和壮大的经验。”

  蔡达峰认为:“我觉得尤其重要的是,大学应该更多地向企业学习适应变化的精神,敢于自我改革的精神,敢于独立发展的精神。这确实是大学现在最缺乏的。大学尤其是中国的大学,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没有特别的压力。而大学应该像企业一样充满独立的意识,充满自我改革的精神,这是未来大学改革很重要的一个使命。”

  企业促进教育创新上海共识指出,从近20年美国的情况来看,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正在从教育制度的局外人,转变为主动地参与、促进教育发展,甚至主导了美国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制订。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企业界和企业家阶层的壮大成熟,企业和企业家精神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变革最活跃的因素。企业的社会功能逐渐扩大,企业的社会责任逐渐彰显,企业在为社会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承担了增进社会福利等社会责任。它理应在教育领域发挥同样重要的作用,成为促进教育变革的创新力量。

  中国的企业应该义不容辞地成为推动教育改革最重要的力量之一。企业参与教育,实际上不仅仅是履行一种社会责任,从本质上说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中国企业在全球的竞争中获取新的优势。

  (注:文章中引用学者、教育专家的观点,均来自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6月21日在复旦大学举办的“企业促进教育创新”公益论坛;作者为本报编委)

  

(责任编辑:悲风)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