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中国金融观察 > 金融聚焦

地方政府力挺 再担保多路突围

  本报记者 杜艳

  集体遭遇发展困局的中国担保业,开始迎来一个转换的契机。

  记者获悉,继东北再担保股份有限公司今年二月高调挂牌以来,北京、广东、深圳等地正在加紧筹划再担保机构。

  目前,拟成立的北京信用再担保公司,由北京市发改委牵头,北京市财政局出资为主,拟注册资本为10亿元;深圳拟成立的深圳市再担保投资基金,主要以市财政出资,拟募集规模为6亿-10亿元;而广东省亮出的底牌是,政府将出资100亿元,成立国内最大的再担保集团。

  地方政府积极进军再担保背后,是担保业发展所面临的整体困局及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加剧。

  原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现已并入工信部)统计,截至2007年底,纳入发改委统计的担保机构,全国共有3700多家。但业内人士指出,实际的数量可能要达到5000多家,这些担保机构由于缺少监管和规范,鱼龙混杂,能够进入良性发展区间、维持盈利的只有区区百家。绝大多数的担保机构面临着两大生存难题:一是担保机构的信用如何获得银行认可;二是成长期的担保机构,如何获得持续的资本补充,得到信用增级。

  正是出于增强担保机构的信用担保能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愿望,地方政府伸出援手,拟设再担保公司,分担担保机构的信用风险,提高担保公司的信用等级,并放大信用倍数。

  但业内人士指出,再担保要真正发挥作用,应该具备两大要素:一是担保机构具有统一的业务操作标准;二是具有银行认可的放大倍数。

  而目前,在担保业尚无统一的业务操作标准、政策性担保与商业化担保不分的前提下,业内人士认为,再担保的操作将遭遇一系列难题。

  再担保破土

  再担保,就是再担保机构利用自身的信誉和能力为担保机构提供信用增级和担保业务风险分担的行为。目前,各地虽都打算成立再担保机构,但是方案均有不同,唯一雷同的是,资金来源上都由政府全额出资或控股,从而赋予了再担保机构政府信用,并提升了信用。

  北京市的再担保方案从2005年起开始酝酿。当时市发改委牵头市财政局,共同做了再担保可行性分析课题。今年初,市发改委形成了初步方案,并于今年初市政府召开的专门会议原则通过。

  根据北京市讨论中的初步方案,北京信用再担保公司将于年内成立,注册资本金为10亿元,资金来源将以市财政出资为主,同时吸收北京的部分国有企业入股。

  成立再担保公司后,首批将先吸收辖内的10家信用担保机构加入再担保平台,包括首创、中关村、中科智、晨光昌盛等。

  对于风险责任的分担,北京市发改委相关人士介绍,加入再担保后,担保机构和再担保公司将各承担50%的风险责任。

  为了提高担保机构的风险意识,将通过担保费率来进行约束。而担保费率的制定将根据担保公司的代偿率和担保企业所属产业进行区分。为了鼓励担保机构多做北京市产业发展指导目录规定的中小企业贷款,将对于担保费率进行不同程度的优惠。

  北京市发改委人士介绍,担保机构在选择再担保服务时,可以分阶段,按产业将担保贷款打包进行再担保,也可以逐笔申请再担保。

  为了覆盖风险,再担保公司将从再担保保费总收入中提取1%作为风险准备金,以清还代偿贷款。

  北京的模式与广东省的再担保模式略有相通之处。

  广东省讨论的其中一个方案是,拟成立再担保集团,注册资本金为100亿元。与北京不同的是,这笔资本金有可能全部由广东省财政出资。如果该计划得以成行,这将成为国内最大的再担保公司。

  类似广东这样政府全额出资的再担保模式得到了不少地方的认同。今年2月挂牌的东北再担保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第一个由财政全额出资组建的担保公司。

  当地知情人士透露,东北再担保由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公室牵头,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大连市等政府共同出资组建,注册资本为30亿元。其中,每家政府出资3亿元,其余的由国开行通过15亿软贷款的形式给吉林省投资(集团)公司,再以债转股进入。

  东北再担保的注册地为吉林省长春,目前20%首期注册资金已经到位,由国资性质的吉林省投资(集团)公司出资6亿元。另外,黑龙江省出资也已到位,而其他省市的尚未到位。

  东北再担保的成立,颇具示范效应。同期,深圳市开始着手策划自己的再担保方案,并于年初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当地的再担保体系和机制。

  与上述三大方案不同的是,深圳再担保将设立成基金形式。届时,将在市财政局下设事业单位??深圳市再担保服务中心,由再担保服务中心负责该基金的运作和管理。

  按照正在讨论的一个方案,再担保投资基金规模拟定为6亿-10亿元,政府财政出资将占绝对控股地位,另外,市政府将选择3-6家担保机构出资入股,每家的出资将不少于2000万元。

  对担保机构的选择,将主要参考五大标准:在深圳注册成立、以深圳为主开展担保业务、不少于3年从事担保业务、注册资本金1亿元以上、累计代偿率不超过3%。

  深圳再担保基金组建后,将只对出资参与到再担保体系的担保机构,开展再担保服务。再担保费率将以1%为标准,在一定的区间内上下浮动。浮动的幅度,一方面取决于受保企业的情况,主要参考指标为是否符合政府产业指导目录的要求;另一方面取决于担保机构的风险控制状况。

  深圳再担保中心每年将给担保机构核定一定的再担保额度,在核定的额度内,对再担保业务进行逐笔审批。

  消息人士透露,深圳再担保方案已初步成形,再担保中心拟在今年9月成立。

  资本金之困

  在各地纷纷打出“年内成立”的时间表后,地方政府对再担保的企盼与焦急心情可见一斑。

  某地方发改委人士透露,政府当下急于出牌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一方面也是为了放大担保机构的信用能力。

  这两者中,后者更为核心。

  业内人士透露,成长期的中小企业融资主要靠银行贷款,而担保是增强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重要一环。但目前,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不容乐观。

  一方面,全国虽有5000多家担保机构,但是60%以上处于亏损境地。

  以北京市发改委的统计为例,截至2007年底,在北京登记注册的内资担保机构约380余家,其中以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务为主的担保机构有65家,担保资金总额166亿元,在保余额430亿元,平均放大倍数仅为2.6倍。

  而业内人士保守估算,担保放大倍数只有达到8倍以上,才可以盈利,最保守的估算只有达到4.7倍以上,才可以保本。从这个角度看,担保行业处于整体亏损态势。

  对于平均担保费率收入为2%左右,却要承担100%风险责任的担保公司而言,这无疑是一个“高风险、低收益”的行业。

  正是由于这种风险和收益的严重不对称,北京市中关村担保公司董事长张利胜认为,担保公司走上了一种对资本高度依赖的发展模式。

  在一定程度上,担保公司只有在严格的风险控制能力下,不断做大资本金,不断放大担保倍数,才可能在“高风险低收益”的夹缝中,取得盈利,并拥有可持续的生存空间。

  但目前,不少走上盈利的担保机构自身的信用放大倍数,已经几乎走到了尽头。

  以北京中关村科技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关村担保)为例,该担保公司完全由各级区政府及国企出资设立,进入发展期以来,屡受资本瓶颈困扰。

  中关村担保自1999年成立以来,首期注册资本金为1.83亿元,此后由于业务进入急速扩张期,资本金约束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此后,政府两次增资,资本金达到4.23亿元。

  但迄今,正走入发展高峰期的企业,再次遇到了资本困惑。

  张利胜介绍,截至2007年底,中关村担保的担保贷款余额达到38亿元,年担保贷款规模达到48亿元,累计的代偿率只有1%。

  但根据国经贸中小企[1999]540号文的规定,担保公司的担保贷款规模与注册资本的放大倍数一般不得超过10倍。

  这成为不少担保公司的软约束,而在接近该上限时,合作的银行往往以风险太高为由,拒绝继续增加授信额度。从而严格限定了担保公司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中关村担保仅仅是一个代表。记者了解到,资本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处于滚动发展期的担保公司的首要发展瓶颈。如何给担保公司信用增级,放大信用倍数,成为各地政府考虑的重点。

  解决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补充资本金,二是实行再担保。

  操作难题

  通过再担保,不仅可以分散担保机构的风险,而且可以放大其信用倍数。

  但问题是,再担保可以放大多少倍数,这种放大的倍数能否得到银行的认可;而更进一步的问题是,在现有的体系下,再担保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资深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政府强力推动、以政府信用介入的背景下,再担保的放大倍数主要看政府与银行的谈判能力。

  目前,以北京和深圳的再担保机构的拟注册资本金来看,其所起到的信用放大能力极为有限。

  而更重要的问题是,某全国性担保公司负责人指出,这些再担保机构能否长期发展,本身亦是一个问题。

  导致此问题的关键在于,目前我国对担保机构并没有明确的监管和立法,由此导致各家担保机构缺少统一的业务操作标准。这就像要进行期货交易,却没有标准的交割物一样,使得再担保迟迟难以破局。标准缺失,导致再担保机构必将面临着一系列操作细节的难题。

  其中,再担保费率的确定是一个最大的问题。

  另外,根据现有的各方案操作规范,要么逐笔进行再担保审批,要么打包审批。但是,业内人士指出,逐笔审批将面临着庞大的审批规模,这无疑将造成再担保机构的臃肿和低下的办事效率,而如果打包审批,粗放的审核无疑将走入再保险的“大数法则”之下,而改变了再担保的本意。

  上述负责人认为,除了这些操作问题之外,现有的再担保的设计机制本身也蕴涵着一些问题。

  “再担保的专业性很强,而现在由于政府介入,往往会派进行政体系的人,这种专业能力上的明显不对称,将影响到再担保业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上述人士指出,而对于跨区域建立的再担保体系,又往往面临着多方政府利益协调的难题。

  而细观各地再担保方案会发现,均以“符合当地产业政策指导目录”为再担保贷款准入的限制,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这使得再担保成为地方政府引导产业发展的砝码,而在一定程度上游离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解决就业的初衷。

  资深担保业内人士认为,在现有的担保框架下,再担保要稳健发展的一个根本的制度性问题就在于,将政策性和商业性担保混为一谈。这导致有限的财政资金平均着力,从而限制了财政资金的效率。

  而根据日本和美国等国际经验,再担保由财政拨款,只对政策性担保机构实施,而商业性担保则完全根据市场化原则运行。

  

(责任编辑:悲风)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