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区域经济

“亚洲第一采坑”传奇 从铁矿采坑到矿山公园

  大冶铁矿位于湖北东部的黄石市,从公元226年至今已有1780多年,从孙策筑炉、岳飞锻剑,到张之洞洋务建厂,再到现代的大冶铁矿开采,最终形成了“亚洲第一采坑”。而这个见证中国矿冶文明千年历史的“亚洲第一采坑”,却差一点沦落为城市的“垃圾场”。

  2004年底,大冶铁矿的决策者们已为“亚洲第一采坑”探寻到了一条新路径??将矿山的千年矿冶文明、矿冶地质和遗址进行整合,并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纳入,申报建设“黄石国家矿山公园”。

  2005年7月23日,顺利通过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国家旅游局、原国家环保总局联合组织的国家矿山公园评审,成为全国首批、湖北省唯一的国家级矿山公园。

  历经千年风雨沧桑,从一个铁矿采坑变成现在的国家矿山公园主景区。至今,“亚洲第一采坑”依然横卧在荆楚大地上,向人们昭示着一个环保理念与经济效益如何走向双赢的“传奇故事”。

  千年沧桑“采矿场”

  被誉为“青铜古都”“钢铁摇篮”的湖北省黄石市,距离武汉市仅65公里,自古以来为世界著名的“铁矿重镇”。位于该市铁山区的武汉钢铁公司(下称“武钢”)大冶铁矿东露天采矿场,经过1780多年的开采,形成了一个巨大矿坑:东西长2000多米,南北宽900米,坑口面积达108万平方米,被称为“亚洲第一采坑”。

  该采矿场曾为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据了解,仅从1890年至2000年的百余年间,从该矿坑中共剥离岩石就达3.6亿多吨,若将这些岩石铺成标准路基,可环绕赤道一圈多;累计采出1.3亿多吨铁矿,生产出32万多吨矿山铜等。若把采出的铁矿全部轧成钢轨,可铺设220余条京九铁路;若将生产的矿山铜制成工业常用电缆,则可从地球牵至月球……

  由于长期的采矿作业,这里的地质构造、地面植被等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加上矿坑边坡又高又陡,滑坡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2000年,东露天采场闭坑之后,如何防止和减少矿坑滑坡等地质灾害,并充分利用好这一“亚洲第一采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垃圾场风波”

  这个亚洲第一采坑,曾经历了一次“垃圾场风波”。

  近年来,随着武汉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该市常住人口的不断增多,生活垃圾也随之不断增加,如何处理这些不断增加的垃圾成为了武汉市的一个难题。

  于是,一些专家学者提议:从武汉前往黄石大冶铁矿拖运矿石的列车往往是空列,可利用这一运输线,将武汉的固体垃圾运至此处,填埋于这一大坑之中;若将这个“亚洲第一采坑”改造成垃圾场,按每年填埋垃圾200万吨计算,武汉可用上100年。这样,不仅解决了武汉的垃圾处理问题,也能够实现矿坑回填,减少矿区的地面塌陷、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然而,这一“提议”在黄石引起了轩然大波。

  大冶铁矿有1780余年的历史,“亚洲第一采坑”不仅是我国千年矿冶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也见证了我国近代钢铁工业发展的历史。有专家称:这样规模的露天采场,是世界矿业史上的一个奇迹!

  一直以来,武钢大冶铁矿的工人们有着一个朴素的想法:大坑,是大冶铁矿数代工人们创造的人工奇迹,应该让更多的人来看看大坑,让更多的人见证这一历史的奇迹。

  因此,对提出要将这一千年古矿坑改造成垃圾处理厂的想法和建议,他们“无法接受”。为此,他们向当地相关部门提出了“反对这一提案”的意见。

  矿山公园设想

  将大坑改造为垃圾处理场的构想被否决了,那么究竟该如何处理这个亚洲最大的采坑呢?大冶铁矿决策者们开始探索合理利用“亚洲第一采坑”新的路径。

  通过多方面的调查研究,他们发现在国际上有着许多开发工业遗产旅游成功的著名例子,以前许多的采煤、纺织、蒸汽机制造等工业中心都成为了极有潜力的旅游资源。

  比如在德国著名的鲁尔工业区,亨利钢铁厂被改造成一个露天博物馆;废弃铁路和旧火车车皮变成了当地社区儿童的艺术表演场地;蒂森钢铁公司成为以煤铁工业景观为背景的大型景观公园等。

  再如澳大利亚墨尔本的疏芬山,也是在19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最重要的淘金城遗址上重建而成的旅游点,可以让人感受见证到“活生生”的工业历史。

  与此同时,我国工业旅游也开始迈出了发展的步伐,利用运营中的工厂、企业、工程等开展参观、游览、体验、购物等活动,很多著名的工业企业如青岛海尔、上海宝钢、广东美的等也已相继向游人开放,成为我国旅游业中一个新的亮点。

  受此启发,他们立即着手整理和发掘大冶铁矿的矿冶文化。经过多方调查和考证,他们发现大冶铁矿是个有着千年矿冶文化的世界著名的铁矿重地。

  早在1780多年前,孙权就在此“筑炉炼兵器”。清朝末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大兴洋务,开工兴建汉阳铁厂,将大冶铁矿厂作为其原料产地,该矿成为我国第一座用机器开采的大型露天铁矿。

  新中国成立后,大冶铁矿被纳入武钢开始重建,是我国十大铁矿之一,最高年产量500万吨,被誉为“武钢粮仓”,为我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开创奠定了基础。

  此外,大冶铁矿还有着独特的景点开发资源:这里拥有亚洲最大的露天采矿坑和世界第一高陡边坡、亚洲最大的硬岩复垦基地、有汉冶萍公司开凿的平窿、张之洞视察大冶铁矿遗址、日本侵华期间“日铁”打的竖井等“七个遗迹遗址”,另外还有可与中国长城、埃及金字塔相媲美的“一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即迄今世界上最古老的铜矿采掘、冶炼遗址??铜绿山古矿冶遗址。这些,使大冶铁矿具备了发展工业旅游的巨大潜质。

  (中标)从“第一采坑”

  到“黄石国家矿山公园”

  积极申报“国家矿山公园”

  然而如何运用这些丰厚的矿冶文化和景点开发资源,成为了摆在决策者们面前的又一难题。

  正当大冶铁矿的决策者们为此感到困惑之时,一个历史机遇出现了:2005年,国土资源部在全国范围内对矿业遗迹保护完整、环境条件优越、开发条件成熟和总体规划合理的矿山进行矿山公园申报。

  在认真解读了申办国家矿山公园的基本条件后,“大冶铁矿人”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大冶铁矿与铜绿山古矿遗址完全具备申报条件。

  2005年6月16日,该矿申报的“黄石国家矿山公园”顺利通过省级评审;随后于7月23日,顺利通过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国家旅游局、原国家环保总局联合组织的国家矿山公园评审,成为全国首批、湖北省唯一的国家级矿山公园。

  申报国家矿山公园成功后,大冶铁矿立即开始投资公园内景点规划和建设。

  然而建设初期,公园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并不是很容易。一直以来,大冶铁矿的收入主要靠售卖矿石。但8年前,随着该矿东露天采场的闭坑,矿石年产量由原来的最高产量500多万吨锐减至100万吨左右。经济效益明显“萎缩”,资金成为大冶铁矿面临的一大难题。

  得知这一情况后,国土资源部和湖北省旅游局等相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援。

  2006年2月,公园建成中国第一家铁矿山博物馆??大冶铁矿博物馆,并正式开馆迎宾。2006年10月,公园标志性建筑??中国最大的毛主席石雕像落成。随后,采矿工业博览园也已建成。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一个以“汉冶采坑观光区”和“复垦生态观光区”为核心景区的“矿山环保公园”,于2007年4月22日正式开园。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以其独特的矿业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开园首月即有30余场次大型会议代表来此参观,引发了该地会务旅游的热潮。截至2007年底的八个多月内,该园共接待游客8万多人次,旅游总收入达数百万元。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据介绍,为将“亚洲第一采坑”改造建设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武汉钢铁公司大冶铁矿已先后投入一亿多元人民币。如此巨额投资,如何才能收回并盈利?

  要实现盈利,就要提高公园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为此,矿山公园管理处加强了旅游促销活动力度。针对季节不同特点和各种节假日,开展了各类主题促销活动,如开展了“我陪孩子快乐过六?一”、“武钢人游矿山??溯源体验游”等主题游活动,还举办了青少年素质拓展夏令营等。同时,积极参加省内国内各种博览会、交易会和旅游节。今年四月,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以独立景区身份参加了在武汉召开的第四届华中旅游博览会,千年矿冶文化吸引了与会者们的眼光。随后,该园又以东道主身份协助鄂豫赣三省旅游博览会在黄石召开。

  此外,公园还充分利用名人效应来扩大影响力。今年清明前夕,由中、澳、德三国联合拍摄的反映中国抗战的影片??《黄石的孩子》,在湖北黄石举行全球首映式及慈善晚会,该片主演周润发等曾来到该公园参观游览。该园抓住机遇,在武汉媒体上做了相关的宣传,并推出 “看大片,国家矿山公园一日游”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武汉等地的游客。该园成为今年清明小长假期间最热门的旅游景点之一。

  对于公园未来盈利形势,管理者表现乐观。据公园有关人士介绍今年他们决定继续投资三千万,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景点景区建设、道路交通建设、城区配套环境建设以及宣传推介。

  (中标)工业旅游的魅力

  矿山公园需要环保理念

  在采矿工业博览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将已经“退休”的部分用于探矿、采掘、运输等机器陈列于园内,用于参观。同时,将多年积压的报废设备、无法使用的淘汰零部件进行回收加工,制作成“铁梅、结晶、风采、张之洞、铁拐李、向天歌”等多组重达千余吨的工业雕塑,进行集中展示。

  走进汉冶采坑观光区,站在“亚洲第一采坑”旁,没有了往日人车涌动的热闹场面,也听不到采矿机器和重型卡车的轰鸣声,只是依稀可见两、三辆甲虫般大小的卡车在坑底缓慢移动,耳边隐约传来机器的运转声。

  “从保护的角度出发,现在这个矿坑基本上没怎么开采了,只是小规模的井下作业开采。”黄石市铁山区旅游局副局长张志和告诉我们,如今大冶铁矿东采场的露天开采工作已经结束,为保护好这一人类冶铁史上的历史见证,现在只在井下维持小规模的开采,每年仅有近百万吨的开采量。同时,东露天采场现在还被用于回收雨水,将其抽至地面用于矿山公园内景观再造,经回流净化后用于工业生产,基本实现工业用长江水零进入和工业废水的零排放。

  在进行公园建设的同时,大冶铁矿还根据国家环保指标要求,实施了球团、选矿等一批重点技术改造工程,增加了先进的选矿脱硫工艺、球团电磁、布袋除尘和隔离设备,从源头上杜绝了二氧化硫排放、烟尘及噪音的扩散,有效地改善了矿山及周边的人居环境。

  “石头上种树”

  在离大坑不远的复垦生态观光区,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望无际的刺槐林和满眼醉人的绿意。

  然而,二十年前这里还是寸草不生的连片废石排放场。大冶铁矿在新中国成立后,开采量骤增,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因露天采矿大冶铁矿排放出3亿多吨的废石,形成了占地面积达400万平米的废石场,且所排废石多为大理岩、闪长岩等坚硬岩石,这些岩石的块径多在0.2~1.2米,石质硬度大、难风化、不保水、难固氮,不具备植物的生长条件,普通植物难以生长。长年累月的堆放废石导致该地出现了大面积寸草不生的连片废石场,原本冰冷的石头,在寒风中,更显冷意;更为糟糕的是雨天,雨水冲散沙石,堵塞道路,让行人望而却步。

  “要改变矿山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必须在废石场上植树,走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面对此情景,大冶铁矿的创业者们在思考。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大冶铁矿陆续投资几千万元,并联合相关科研院所,成立专业绿化队伍,积极开展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通过反复试验,他们终于攻克了硬岩条件下耐旱、耐贫树种的选定难关,成功探索出了在硬岩废石场不覆土条件下种植刺槐等树木,并开始对已成形的废石场进行绿化复垦。

  近二十年来,该矿每年组织数千人上山植树造林,出现了“父子兵”、“娘子军”、“白发团”等志愿服务者,经过不懈的努力,如今大冶铁矿的东露天采场、洪山溪尾矿坝等五个绿化复垦基地已是林木扎根,绿树成片。昔日的废石堆放场变成了面积达366万平方米,相当于10个天安门广场的亚洲最大的硬岩绿化复垦基地,创造了“石头上种树”的奇迹。

  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地恢复,同时,复垦林吸收了空气中的有害成分,每年还释放出大量的氧气,进一步改善矿区的空气质量。

  矿山公园的发展理念,也启发了当地农民。随着公园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前来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当地农民瞅准这一机会,开始建设起生态旅游度假村来。

  在熊家境生态旅游度假村,一座座具有楚文化特色的“徽派建筑”整齐排列着,白墙红瓦,格外醒目。在院内搭建凉亭、把自家房子改造成农家乐饭店,具有当地特色的农家饭吸引了大批游人。

  和当地农民聊天时,一位村民自豪地告诉我们:“我就在自家为游客做农家饭,每个月营业额都有7万元左右。”

  链 接:

  中国矿冶文明的“鲜活史书”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是全国首批、湖北省首座国家矿山公园。其所在的大冶铁矿位于湖北东部黄石市,开采历史悠久。

  从公元226年至今已有1780多年,从孙策筑炉、岳飞锻剑,到张之洞洋务建厂,盛宣怀成立汉冶萍公司,再到现代的大冶铁矿开采,成为我国第一家用机器开采的大型露天铁矿,备受世界瞩目。如今,它已成为我国矿冶文明的“鲜活史书”。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决定重建大冶铁矿,并以此为原料基地,兴建武钢。1952年,我国在这里组建第一支大型地质勘探队进行铁矿资源勘探,累计探明资源储量铁矿1.6亿吨,铜矿67万吨,金矿40吨。到1980年,大冶铁矿已建成高度机械化采选联合生产的大型矿山,成为中国十大铁矿生产基地之一,实际采选生产能力达到300万吨,被誉为“武钢粮仓”。

  经过近50年的大规模开采,大冶铁矿已消耗铁矿储量1.3亿吨,到本世纪初,其铁矿资源保有储量已不足3000万吨,被国家列为“危机矿山”。

  “十大亮点”:

  大冶铁矿是中国第一家用机器开采的大型露天铁矿;亚洲最大最早的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的主要组成部分;张之洞创办洋务企业唯一保留下来、仍在正常运作的一家;一代伟人毛泽东视察过的唯一一座铁矿山;中国第一批女地质队员诞生的地方;中国最早聘请外国专家运用地质科学勘探发现的大型铜铁矿床;1923年,大冶铁矿矿工举行的下陆大罢工是中国第一次以胜利结束的大罢工;大冶铁矿是见证日本军国主义掠夺中国矿产资源的第一家铁矿山;东露天采场形成落差444米的世界第一高陡边坡;面积达366万平方米的亚洲最大的硬岩绿化复垦基地。

  “五大特色”:

  矿冶大峡谷、矿业博览园、石海大绿洲、井下大探幽和矿山博物馆。

  矿冶大峡谷最大垂直高达444米,东西长2.2公里,宽900米,截面108万平方米,被誉为亚洲第一采坑。矿业博览园向游人展示矿业发展的历程,园内陈列了不同类型的10多台采矿、运输设备,其中有苏制爬犁机、美国50B重型矿用汽车和日本大功率铲运机等。博物馆内设矿物陈列、古代开采、伟人视察等八大系列,陈列实物483件、图片635幅和10余万字文史、文字资料,是中国第一座铁矿山博物馆。

  “八大重点”建设:

  建设和整治工业旅游线路,9条工业旅游线路已出台;建设游客接待中心;再现矿业发展博览区;日出东方广场;增修环露天坑游步道;复垦生态区规划建设;麻雀垴-日军侵华碉堡遗址建设;规划建设地质展示区。

(责任编辑:铭心)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