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左右间财经评论 > 房地产专区

救不救楼市 是个伪命题

  “楼市正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搞不好就是第二个股市。”在某房地产论坛上,经济学家赵晓对于目前中国楼市给出最悲观的看法,他认为如果断供处理不得当的话,将会向二线城市延伸。不过,救市派目前势单力孤,更多学者相信深圳断供现象只是个别案例,房地产调控不能半途而废。

  出台货币紧缩政策并不仅仅是针对楼市的,而是对整个国内外经济形势综合考量的结果。如果只为楼市松口“吃小灶”显然是不合适的。可以说,以往楼市高度依赖银行资金,这本身就极不正常,需要调整。

  当前房地产市场的问题,根本上就是要改变以往房地产商的暴利心态与暴利经营模式,重新定位住房产品的价格。因为银监会已经有明确态度,商业银行不会救“炒作的房地产市场”。

  货币紧缩就感冒 楼市虚胖了

  股市救不救市的争论刚消停,楼市又现救不救市的口水。纵观这些口水之争,就会发现争论没有什么结果,意义有限,因为救不救市的权力既不在正方,也不在反方,而在于政府。政府如何决策,最终取决于真实的市场状况,市场自行调节不了时,政府自然会出手。

  就楼市而言,救不救市不能仅凭房贷断供现象来判断。既要考虑到宏观经济状况,又要考虑到楼市实情;既要考虑到地方政府、开发商的利益,同时要考虑到已购房人和未购房人的利益;既要考虑到楼市本身发展,又要考虑到关联行业发展;既要看到短期的处境,又要考虑到长期趋势。如此,楼市调控才会公正、有效。

  从宏观层面上来说,出台货币紧缩政策并不仅仅是针对楼市的,而是对整个国内外经济形势综合考量的结果。如果只为楼市松口“吃小灶”,这显然是不合适的。可以说,以往楼市高度依赖银行资金,这本身就极不正常,需要调整,如果目前仓促救市的话,楼市不是又回到以前了吗?再说,从长远来看,只要宏观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需求存在,楼市根本就用不着来救。

  救市言论中有一种言论很有威胁性,认为若不救市,地方政府将因失去土地财政这个支柱而难以运行,保障房建设就难以保障。其实,地方政府绑在土地财政上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如果让这种错误继续的话,房价高涨的局面难以改变。至于如何保证保障房建设,在笔者看来,一靠资金,比如过去地方政府从楼市所赚之钱应还给保障房;二靠制度,若保障房不保证,应严厉问责地方“一把手”。

  对开发商来说,目前迫切希望政府放松楼市的金融政策。但问题是,开发商为何不自救呢?开发商至少有三种自救途径:一是可降价销售来缓解资金压力;二是可出让部分股权避免资金风险;三是可转让手里的部分土地和项目。显然,开发商不自救的主要原因是存在暴利幻想。

  可以说,楼市经历目前的调整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暴露了楼市的诸多深层次的问题,比如,货币政策一紧缩楼市就感冒,明显异常脆弱;另一方面,将促使政府、开发商、买房人等改变过去的观念。现在发现,楼市生病与利益主体的一些错误观念有关。

  对于楼市的救市派,公众多是批评之声,认为是利益的驱使。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偏见。就从赵晓的救市言论来看,只是个人观点或者说一种学术争鸣而已。只有争鸣、辩论,才能让问题更清晰,政府考虑才能更全面,决策更理性。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目前救不救市的争论,所依据的数据和事实是否真实、及时却值得三思。比如说,深圳的房贷断供情况怎么样,目前还在调查中。没有这一基本依据,争论救不救市就显得很轻浮。如果争论者到深圳走一走看一看,相信对深圳楼市的建言更靠谱,可这样的人却很少。

  说到救不救市的权力在政府依据在市场,笔者认为政府如何获得真实的市场信息非常关键。过去,不同部门之间数据“打架”的现象表明,有时市场真相与政府之间存在屏障。因此说,政府如何对待市场,只有真实的市场信息做基础,决策才能公平而有效。

  

(责任编辑:佟菲)

相关新闻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