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政策解读

中国粮食生产连续四增五丰 来之不易也来得及时

  近些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灾害频发和生物质能开发等多种因素影响,国际粮食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自2006年以来,终于在全球发生了一场至今未息的粮食危机。面对全球粮情和我国国情,中央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自2004年以来,我国连续四年粮食增产,连续五年夏粮丰收,实现了自1985年以来的首次连续“四增五丰”,并于2007年重登10000亿斤台阶。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夺得粮食连续“四增五丰”,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战略支撑。

  “四增五丰”来之不易

  从1996年到2007年的12年间,我国粮食生产走过了一个“U”字形的发展轨迹。2007年以前,我国曾有三个年份的粮食产量突破10000亿斤:1996年,粮食产量首次达到10091亿斤,这是1984年达到8000亿斤水平之后,经过12年艰苦努力,首次突破10000亿斤大关;之后的1998年达到10246亿斤,1999年达到10168亿斤。

  但随后五年粮食生产连续下滑,2003年粮食产量下滑到8614亿斤。面对粮食生产和供求的变化,中央果断采取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扶持政策措施。从2004年开始,我国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实现粮食连续四年增产,夏粮连续五年丰收;其中2007年粮食产量达到10030亿斤,较2003年增产1416亿斤;今年夏粮产量达到2408亿斤,较2003年增加480亿斤。

  我国粮食连续“四增五丰”,特别是2007年再登10000亿斤台阶,相比以往更为不易。

  从时间上看,这几年粮食恢复发展的步伐加快。2004~2007年,粮食生产一直以较快速度恢复发展,2004年比上年增产775亿斤,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加最多的一年;2005、2006年分别比上年增产291亿斤、280亿斤;2007年又增产69亿斤。如果1996年和2007年两年的粮食生产都从8600亿斤左右起步,同样是增产1400多亿斤粮食,2007年重登10000亿斤台阶只用了4年时间,时间明显缩短。

  从耕地资源看,这几年粮食恢复发展的资源约束加大。这四年间,耕地面积每年平均减少约600万亩。1996年、2007年两年的粮食产量同样是10000亿斤水平,但面临的耕地资源条件却大不一样。1996年我国耕地面积19.51亿亩,到2007年减少为18.25亿亩,净减少1.26亿亩。2007年粮食产量重登10000亿斤台阶的耕地制约远远大于1996年。

  从气候条件看,这几年粮食恢复发展的灾害影响加重。近些年由于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发。小麦产区多遇暖冬干旱,病虫害偏重发生。2007年北方粮食产区干旱严重,部分地方造成秋粮减产;南方产区洪涝灾害严重,损失较大。粮食生产面临着多种自然灾害的考验和影响。但2004年以来,夏粮、早稻、秋粮实现季季增产,水稻、小麦、玉米均获丰收。

  从品种结构看,这几年粮食恢复发展的质量要求提高。2004~2007年粮食优良品种面积扩大,优质率不断提高。2007年粮食的优质率达到61.3%,比1996年提高45个百分点以上,其中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的优质率分别达到72.3%、61.6%、47.1%和70.3%。这无疑加大了粮食生产的难度。

  从市场条件看,这几年粮食恢复发展的市场制约加剧。近些年来,国内粮食价格较低,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影响种粮农民收入;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农产品进口对国内粮食价格和相关产业造成一定影响。粮食连续“四增五丰”,是在克服不利市场因素情况下取得的。

  “四增五丰”的战略意义

  粮食连续“四增五丰”的战略分量究竟有多重?重登10000亿斤粮食台阶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彰显了我国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坚定信心。当前全球粮食危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一些国家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放松了粮食生产。当前,我国粮食供求基本平衡。但耕地减少和粮食需求增长的压力不断加大,到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5亿,即使保持现有的人均需求不变,粮食产量需要每年以0.5%~0.7%的速度增长。正是基于对粮食生产和供给形势的清醒判断和把握,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始终坚持立足国内、基本自给、适当利用进出口调剂余缺的粮食安全政策,始终把解决好吃饭问题作为最大的民生,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紧抓粮食不放松,坚定不移地发展粮食生产。

  表明了我国具有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和对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农业农村工作的首位,不断增加粮食生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基础。特别是近些年来,面对粮食生产受到资源气候的制约,面对消费需求的刚性增长,面对全球粮食危机,我国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有效应对措施,出台一系列保护农业、农民和粮食生产的倾斜性政策,扬长避短,提能挖潜,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特别是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证明了中国特色的农业农村政策的成功。中央关于农业农村五个“一号文件”制定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对于粮食生产稳定恢复发展,保证农产品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至2007年年末,国家已废止农业税、牧业税和特产税,仅此项每年就减轻农民负担1335亿元。与2002相比,2007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资金为3917亿元,增长106%,占中央财政总支出的14.58%。

  诠释了农业科技进步是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2003年以来,在资源、气候、市场制约加大的情况下,农业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粮食增产正在由依靠单纯扩大面积向提高单产、稳定面积转变,农业科技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与2003年相比,2007年粮食产量增加1416亿斤,其中单产提高增产883.7亿斤,单产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62.4%。粮食单产的提高,主要得益于良种良法的广泛应用和农业科技进步。

  展示了我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和巨大贡献。我国亿万农民在世界9%左右的耕地上,生产出占全球1/4产量的粮食,成功解决了世界20%左右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既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更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大贡献。

  增产作用不可替代

  在全球发生粮食危机背景下,我国粮食实现连续“四增五丰”,对于加强“两个防止”,实现宏观调控目标,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有力应对了全球粮食危机带来的影响。其一,有力保障了粮食供给。有效提高了粮食供给能力,使近些年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其二,增加了国家粮食储备。国家现有储备粮增加,比世界平均水平多一倍,再加上农民自己存粮,提高了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和粮食供给的安全性;其三,稳定了我国粮食自给率。在我国粮食消费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粮食自给率10年来一直保持在95%以上。

  有力促进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历史上看,几次严重的通货膨胀都与农产品供给不足有关。粮食连续“四增五丰”,对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缓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压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特殊的重要作用。其一,保持农产品价格的相对稳定。2006年、2007年两年,由于有些农产品供给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使得食品价格上涨较快。国家几次抛售储备粮和储备肉,平抑饲料价格和肉食价格,收到了预期效果;其二,增强了消费者的市场预期。粮食连年增产,夏粮连年丰收,是稳定市场的重要信号,使得消费者心里不慌,市场秩序不乱;其三,有力化解了全球粮食生产和供给变化带来的影响。由于我国粮食等农产品库存丰富,国际市场粮价暴涨对我影响不大。

  有力支持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当前,正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重要时期。粮食连续四年丰收,不仅为国民经济各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优化提供了基本前提,也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了重要条件。一是保证了饲料供给,促进了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同时,还为农村中其他产业和部门的发展创造条件,带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各项事业的繁荣。二是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大量原料,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发展。目前,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加工业,2007年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已达2.67万亿元。三是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食物保障,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全国目前已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2.1亿人,有力支持了城市各相关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

  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解决好人民的吃饭问题,对于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尤为重要。现在,我国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平时还是节日,城乡市场都保证了粮食、肉奶蛋以及蔬菜等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为解决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困难、化解不稳定因素,创造了有利条件。

  再证“农业立国之基”

  分析全球粮食危机给一些国家造成的影响和危害,总结我国发展粮食生产成功应对粮食危机的经验,具有深刻启迪。

  粮食生产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首要任务。人口众多,耕地、淡水资源紧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既是粮食生产大国,又是粮食消费大国。粮食是基础性的战略资源,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绝不能依赖粮食进口。

  当前,我们正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发展现代农业,首要目标仍是确保粮食等农产品有效供给。因此,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要坚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始终加大对粮食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保护种粮农民积极性,始终把粮食生产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位。

  粮食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基础。粮食既是一般性消费品,又是特殊的商品;既是工业原料,又是战略性物资。我们通常说,粮、煤、电、油、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素,其中粮食是第一位的。因此,粮食安全既有国民经济系统的经济特性,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又有保障公民基本生存权利的政治特性,是一国国民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粮食安全是国家经济、政治领域安全的保障,是国家经济安全与否的重要判断标准,必须始终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放在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地位。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综合经济实力是一个国家是否发达繁荣的重要体现。世界粮农组织和一些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国家综合经济实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有的经济实力特别是科技实力强的国家,由于粮食供给出了问题,照样造成经济社会的重大损失。所以,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要看科技实力、工业实力,二三产业实力,但更要看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其他实力的基础和保障。只有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充分发挥保障作用,其他实力才有巩固和提高的基础。同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其他实力的集中体现。农业科技进步、农业装备水平、农业服务体系和农业扶持政策又都取决于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因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粮食有效供给能力是国家社会保障能力的重要体现。粮食总量、质量、种类、流通、储藏、调控等综合形成了粮食的有效供给能力,这是一个国家社会保障能力的重要体现。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是多方面的,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养老保障、失业保障,等等,这些保障都是以粮食有效供给能力为基础。粮食供给是国家最大的民生,只有具有粮食有效供给能力,国家才有足够的社会保障能力。吃饭保障解决了,搞好其他保障才有基础。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责任编辑:李瑞)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