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左右间财经评论 > 财智人物

袁隆平“买车”始末:“仇富”为何不仇袁隆平?

  6月3日,奥运圣火在湖南省岳阳市传递,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接过第一棒火炬,在岳阳领跑湖南第一棒。 中新社发郭国权摄

  袁隆平逛车展,媒体传言大科学家要买奔驰,引发网友热议。事情的来龙去脉到底怎样?支持、认可,网友一边倒的态度中又有哪些值得分析的地方?面对屡屡被提及的“仇富”说,面对富人经常遭受的指责和质疑,公众对富人的财富评价中有着怎样的心理?我们又该如何理性看待财富差距?《新闻1+1》正在解析。


  演播室主持人(董倩):晚上好,欢迎收看《新闻1+1》。

  袁隆平的名字大家都熟悉,因为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位有名的科学家,但是最近他受到人们的关注却并不是由于他又新发明了什么样的科技成果,而是由于在湖南举办的一次车展上,他在一辆奔驰车旁边多流连了几眼。这件事情出来以后人们就说,袁老为什么要买这辆车呢?因此有很多人就说为什么袁老要买这么一辆车就受人关注?另外,为什么袁老买车,人们就尊重他,而且甚至给他鼓掌?另外一些富人,如果要是买这样的车的话,就会遭到很多人的喝倒彩?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富人的话题总是能够拨动我们社会的神经。岩松你怎么看待这些疑问?

  白岩松(新闻观察员):

  其实我觉得这里好多的命题都是伪命题,都属于关公战秦琼。首先这件事情本身的事实就不那么靠谱,需要有一个确凿的过程,大家不过在借题发挥,一个原本不该存在的话题被大家热热闹闹地给炒作了一番,这件事本身倒是挺值得关注的。

  主持人:

  《新闻1+1》不一样的解析,我们首先来关注这样一个小事是如何演变成为一个社会热点新闻的。

  (播放短片)

  解说:

  7月19号上午,袁隆平院士一家人出现在了“2008湖南车展”上,被记者拍下了这组照片。两天后,网络上出现了袁隆平逛车展,为老板挑选座驾,称已有车六七辆的配图新闻。报道里说,袁院士家里已经有六七辆车,还被一辆奔驰敞篷车吸引。

  这张照片里,袁老参观的这种敞篷的奔驰,车型号为SLK200K,是奔驰的一款顶级跑车,市场的售价为68.8万,此帖一出,网友却表现了与以往不同的态度,对于袁隆平看高档车,网民们表现了极大的宽容和支持。仇富不仇袁隆平,网友力挺袁隆平买车,袁隆平买中国最贵的车都无可厚非,甚至更有网友称,袁老就是买七八架私人小飞机也配。

  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这个家喻户晓的名人到底有多少资产?

  袁隆平现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每月的工作是指导研究和培养人才,每月的工资是4000元。

  前几年袁隆平获得了国家首届最高科技奖,奖金500万元。此外,平常世界性基金会和当地政府的重奖也有不少。

  2000年,中国第一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股票??隆平高科上市,8年后,名誉董事长袁隆平再次获得70万份股票期权,加上之前持有的250万股隆平高科股份,以市值计算,袁隆平身价已经过亿。这样看来,虽然是一个科学家,但是袁隆平早已是一个亿万富翁,从经济实力上来看,68万元的奔驰对于袁隆平来说还真买得起。

  尽管网友们对袁隆平买车的行为表现出极大的理解,但是7月28号,袁隆平的秘书戴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澄清,当天袁隆平并没有购买奔驰车的计划,仅是多看了两眼奔驰车,网络上就直接将该车划到了袁老名下。而其实当天,袁老一家人看上的只是一款普通的国产两厢车。

  另据记者调查,袁龙平家里的六七辆车其实都是分属他的子女所有,他本人只有一辆十几万元的赛欧。2007年6月,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袁隆平特别讲到了他的车。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

  现在下田条件好了,是开汽车下田,过去走路,后来骑自行车,再后来骑摩托车,现在提高了,我有个小汽车下田,普通的叫做赛欧吧,大概也不是那么好,现在是大概是十万块钱吧,自动的。

  解说:

  身价如此之高的袁院士平时一直在开一辆十几万元的赛欧,而在生活上的消费却也非常俭朴。

  袁隆平:

  要那么多钱做什么?那是个大包袱,你背钱多了。我觉得我生活得很好,你搞豪华车有什么意思?穿着豪华的衣服,还有什么鳄鱼的皮带,鳄鱼皮的皮带,两千多块,我从来不用,送给人去,我不要,讲那些派头做什么。

  主持人:

  这件事情有很多人在网络上发表意见,其中有一个网友他这么说,就说为什么袁老要去买车,为什么没有人骂呢?没想到的是他这个观点一出,有无论的跟帖在骂他,由此可见袁老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分量。岩松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就是袁老在人们的心里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白岩松:

  我觉得这件事首先我们得先关注两点。第一点,恐怕没有几个人把袁老当成富豪吧,在我们的心目当中,他是一个科学家,是一个院士,是一个常年跟水稻打交道的,在田间地头行进的一个大科学家,在我们的心里他更像是一个学者,一个科学家,因此如果非把他扯到富豪这一面的时候就本身有点怪异,我们心目中的形象经过这么多年的宣传,已经有一个定格的袁老。

  主持人:

  你说到富豪这个词,富豪这个词咱们不能说它是褒义还是贬义,但最起码,在很多人心里它不是一个很褒义的词,因为说到富豪,多多少少总会让人联想到以前的一个词叫土豪劣绅,因为“豪”字和“富”字一联系在一起的话,总会让人觉得是为富不仁。

  白岩松:

  是啊,大家有的时候就会有一些情绪。但是我想问改革30年的目的是什么呀?改革30年的目的是为了让所有的人依然贫困吗?显然不是,是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带动更多的人富起来,去告别一个所谓“均贫富”,所有的人都均贫的一个历史阶段,我想这恰恰是改革30年的最大的一个成就,因此,我们的很多富裕观、富豪观可能也要发生一些变化,我觉得这是一个前提。

  还有一个前提,我们不能不回到事实的本身。我觉得大家现在有这样的一种情况,一个事情一出来了,大家不考虑这个事实本身是怎么样,立即开始表态,开始站队。可是回到事实本身,有几个细节我要提醒大家注意。

  第一个,报道这件事情的媒体是这次车展的主办单位之一,在报道袁老在看奔驰车的这张照片的报道里头,最后一段话是袁老夸奖这个车展在湖南办的不错,这有点袁老给人当托儿的意思。而且里头还有一些细节讲了,袁老态度特别和蔼,有很多人让袁老照一张照片,袁老都答应了,为什么没选那些照片来当成这个报道的一个照片,而选了一个奔驰呢?奔驰更有吸引力,更有吸引眼球的作用。在看奔驰之前,他刚看了一个双环的汽车,那是国产的,价格应该没奔驰这么贵,但是一登双环恐怕就不会转到网上大家有这么多的议论了。所以我非常担心有很多的事情,现在我们急于表态,动及几万的跟帖,可是事实本身被大家忽略了。

  1

   主持人:

  但会不会他本身制作这样的一个新闻,发觉这样一条新闻的人就是想意在要强调这种差异和这种强烈的对比?因为说到买奔驰车往往都会想到这种所谓的真的富豪,而像袁老这样的科学家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和奔驰车是有相当距离的。

  白岩松:

  是啊,宝马撞人案,媒体的关注度就极高,然后宝马彩票案,关注度就极高,如果说赛欧彩票案或者赛欧撞人案,可能就没有。

  这次开玩笑,可能这条新闻被大家炒来炒去,热议半天,最大的受益者是赛欧,因为发现袁老是这样的一辆车。其实回到事实本身的时候你也会去思考,我们会不了解事实就开始关公战秦琼去讨论一番。

  另外这件事我刚才说了,这件事情本身不值得考虑,如果要是合法的收入,买什么样的车,只要遵章纳税,而且一切都是合理的,不很正常吗?我们为什么要去讨论它呢?但是讨论它背后所代表的在这个阶段,我们心里里头一些复杂的想法和我们处在这个阶段的所思所想非常值得关注,它有时代特质。

  主持人:

  刚才你所说的一切,就是事情的真相是这样的。首先袁老他不准备买这辆车,然后袁老自己最后他买的是一辆什么样的车,我们把这个事实弄清楚了。

  接下来的问题,我们假设袁老准备买这辆奔驰车,他会引发什么样的社会关注,因为今天我们看到的林林总总的评论都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的基础之上的。我们就看,假如袁老要真买这辆车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就看了一个调查,网友一边倒的支持袁隆平“露富”,所谓“露富”就因为他没买,所以他挂了一个引号。最重要的理由是什么?第一个是他的贡献极大,“别说买车,买飞机都理所应当”,占的比例是将近44%,这个我觉得是从贡献角度去评价。另外一个,“袁隆平靠劳动致富,钱来得光明正大”,这是来路,将近36%。另外,“袁隆平一直关心民生,这样的富人更能造福社会”,20%。你怎么看待这么一个调查结果?

  白岩松:

  我觉得这就是袁隆平这个名字在我们心里已经定格了,所以大家天然的就接受他。而且返过来我们去想,你看去年豪华车销售的排行榜,不管是奔驰、宝马、奥迪、沃尔沃等很多豪华车在大陆的销售量都极高,奥迪过了十万辆,奔驰、宝马也都是几万辆,大家可以想一下,一年都会卖出去这么多车,大家怎么没去追究那些人为什么可以买这样的车呢?因为他不像袁隆平这个名字这么显赫,因此把袁隆平跟奔驰车连接在一起的时候,这条新闻就很有趣了,其实这条新闻该很有趣吗?不该很有趣,因为一切都是正常的,我觉得即使他买也是正常的,不是吗?

  主持人:

  但问题的关键是人们利用肯定袁隆平这样的一种情绪,实际上是表达了另外一种对其他……

  白岩松:

  所以我说这就是一个借题发挥,总有这样的一个新闻,不是袁隆平,或者另外的一些新闻,比如前不久大家关注一个保险公司的老总拿多高的年薪,大家就会有很多的议论,那个应该给出大家一个答案。然后又有了一个央企的老总不能自定薪酬,可能这样的新闻衔接在一起的时候,大家看到了很多不公平的地方,那个是不公平,然后马上看到袁隆平这是合理的。

  其实我想在生活当中,改革30年之后,如果说改革刚一开始的时候,的确有很多我们不喜欢的方式使他们获得了财富,甚至可能在那个时候法律存在很多的空白,有很多人富裕起来。改革行进了30年了,现在随着法律的健全,越来越多的人想要靠违法的手段富起来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了,所以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合理获得的财富合理去进行消费都是正常的。

  所以有了袁隆平这样的事,我觉得更多的是大家不是在关注袁隆平,而是在表达自己的某种意见和某种态度来站队,来发出一种声音,这就是网络的特点,你也无可厚非。

  主持人:

  事实上是这样的,人们之所以觉得袁隆平买车,尤其买豪华车我就支持,其他富人买豪华车我就喝倒彩,恐怕也是因为一种社会心理,但任何一种社会心理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肯定它也不是空穴来风,肯定是因为社会上什么事情的发生使得他造成了这么一种心理的趋向。

  白岩松:

  我觉得改革30年回头去看是一个很长的历程,但是如果说我们的财富观和对很多富起来的人的态度的改变还是一个很短暂的过程,这个需要很多方面。

  一方面,我们该建立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另外富起来的人之后该有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准则,并且提供一种大家更愿意接受的富人价值观,能给社会来分享,这是第二个层面。

  第三个层面是国家的法律以及相关的制度的建设,如何保证更多的富人会去做更多的好事情。我举一个例子,到现在为止我们的税法都没有进行大家期待中的改革,因为税法进行了相关的改革,就会对企业和企业家来做慈善的时候有更多法律上的支持,他就更愿意做慈善事业,而到现在为止,大家呼吁了这么久都没有,可是在这个时候,我们只能把棒子直接打在了很多富裕起来的人的头上,你为什么不去做更多的慈善的事业,而忽略了整个国家的这套税法的促进慈善事业前进的机制、土壤都没有更好的建立,这个时候不需要也有其他的方面需要进步吗?

  主持人:

  是。一方面人们“仇富”,但是你得分辨一个问题,人们不是仇恨所有的富人,里面有的值得他们去仇视,有的属于连坐了,被关联了。

  白岩松:

  我觉得是一个过程,我不知道这话是不是该说,我相信改革30年之后,随着法律建设的越来越成熟,富裕起来的大多数人里头他们都是合法的,是正当的,但是可能依然会有极少数的富裕起来的人可能是像大家想像中的,比如占用了其他的资源,为富不仁等等,有,但是如果要是因为少部分人存在这样一个情况,却形成了大范围的“仇富心态”的话,这个社会矛盾该怎么化解?

  主持人:

  我看到一个观点,就认为“仇富心态”这个词本身就是为富不仁的一堆人提出来的,因为他们就是要保护自己的财富,因为要知道自古以来就有民不患寡患不均这样的一种说法。

  另外一个,很多人的心态并不是说我仇恨你的财富,我是仇恨你怎么来的这个财富,再有一个,你有了这个财富,你怎么处置它。

  白岩松:

  回头去看历史的话,很多次的农民起义最初喊出来的口号都是“均贫富”,这就说明在我们的心理里头,长期的文化心理里头,对“均贫富”是一种期待的,它是最能唤起大家团结在一块,成为一个团队,去跟另外的一种势力做斗争。

  但是刚才我一开始已经说了,改革30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邓小平告别了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的建设,回到一种更务实的角度,从人性的角度去督促每一个人为自己,加在一起为国家,于是改革3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人为本,不也要以人性内心里头对富裕的追求和对更美好生活追求的这样一种理想天然的一种尊重吗?其实很多“仇富”的人在同时一方面用笔或者用鼠标写下了“仇富”那些非常极端的言论和字语,很痛快了,可是同时他又在想尽一切的办法,希望能成为被仇的富人当中的一个,这不正是这个时代当中的一个特质吗?

  主持人:

  今天我们演播室的话题是通过袁隆平先生看湖南的一个车展引发出来的如何看待富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话题稍后继续。

  主持人:

  其实今天我们的节目说到底是关心一个富人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形象的问题,而这些年来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是富人的形象不怎么好,不佳。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一个短片了解一下为什么会这样。

  (播放短片)

  解说:

  袁隆平买车一事经媒体曝光后引发了网友的热议,但这次,曾屡次被扣上“仇富”帽子的网民们的态度却耐人寻味,他们很多人的观点是就算“仇富”,我们也不仇袁隆平。

  某大型门户网站甚至特别就此新闻策划了一个专题,标题就叫“我们尊重"富人"袁隆平”,在网友参与的调查“谁是你心中的阳光富豪”中,袁隆平以占95.69%的得票数遥遥领先于其他著名企业家。

  一直以来,关于富人的话题总是能引起很多人的兴趣。2006年年底,有传闻某著名企业家被相关部门调查,引发了媒体一场关于民营企业财富问题的讨论,政府、学者、企业家,各路人马轮番上阵。

  2007年,针对社会上的“仇富”心理,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发表了一篇题为“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的文章,文中说到“中国穷了几千年,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仇富",要保护富人穷人才能致富,现在替富人说话的很少,因此他决定要反其道而行之,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做事”。此语一出,舆论哗然,许多网友对这位经济学家的立场不以为然。

  其实就在网民们一边倒的支持袁隆平前不久,许多网民对中国平安老总拿6000万年薪一事大加指责和质疑。再联想到前段时间王石的“十元门”事件,此次袁隆平事件中网友的态度实在值得深入思考。究竟是如某些评论所言,这是中国网民停止“仇富”的开始,还是人们对发明创造的崇拜?一件小小的袁隆平事件真的承载了当代中国人财富观的变迁吗?

  主持人:

  有一个网络上的调查,然后咱们看一下,认为“仇富”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个是部分人利用特殊地位获得了高收入,这是43%;还有就是部分富人来路不明,富裕侵害了其他人的利益;再有就是为富不仁。你怎么看这三个选项?

  白岩松:

  前两个比例加起来的时候超过了80%,前两个比例多少都有很多违法的嫌疑,对吗?

  主持人:

  是。

  白岩松:

  我就反问一句话,如果一个国家,一种制度,一个法律,是让我们富起来的人,超过80%以上的人都是要么来路不明,侵害了其他人的利益,要么就是利用特殊地位获得了这种超出其付出的高收入,我们该仇的也不是这些富人,该仇这种制度和法律,为什么不进行一种更好的监督,不使这种情况出现呢?所以我觉得情况不是这样的,就是说我们的现实跟大家的情绪是有落差的。我刚才一直在强调,如果改革30年了,这种情况还占到80%以上的比例的话,社会富裕起来的过程太可怕了,真应了很多人去探讨的“原罪”说,难道这种“原罪”一直持续到现在吗?所以我觉得这个比例本身就是一种带有情绪性的比例。

  2

   白岩松:

  按你说,咱们就得分析公众的这种情绪是从何而来的,我们可以说是80年代当时盛行的官倒,让人们对这种社会有一种不满的情绪,对富起来的人有一种不满的情绪,但是在这之后又是十几年、二十年的时间过去了,为什么人们的这种情绪如此根深蒂固?

  白岩松:

  首先我希望中国出现越来越多的袁隆平这样的富人,为什么呢?他们真的是用知识创造了财富,在中国说自主创新的过程中需要更多这样的富者。比如说比尔?盖茨,比尔?盖茨他是用一种技术而成为世界的首富,对吗?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我觉得很重要的是中国人也需要有时间学会富裕之后该怎样做一个富人,我觉得这一点应该在目前这个阶段,正在慢慢非常艰苦的一个学习过程。

  主持人:

  这是需要时间过程的。

  白岩松:

  我们不需要去学穷,因为我们穷惯了,有的时候我跟同事开玩笑说,?,回到七八个人的宿舍里头依然能过,吃窝头照样能吃,因为那个阶段我们所有人都经历过,不用学穷,但是很多人学富是很难的。比如说我有的时候跟别人去说一句话,我们好像什么都有了,就缺幸福,你就发现平常生活中,穷的朋友在抱怨,富的也在抱怨,职位低的人抱怨,职位高的人也在抱怨,每个人都在抱怨,其实我们获得了很多很多,但是大家好像缺乏一种幸福感,这就是这个阶段,我们正处在这个阶段,一个压缩的空间,别人用一二百年所走过的道路,我们正在用30年走过去。你想想中国富起来的这批人很多倒退20年,可能不是袁隆平,但是跟袁隆平做着一样的事情,为什么呢?还是在田间地头忙活,这20多年里,突然一种时代的变迁,个人机会,马上就富了,上亿、几十亿,成了大的企业家,可是依然保持着一些乡土的气息,所以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就跟我们期待的,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很多西方的、国外的,我们想像中的富豪的那种综合品质达到了很高的地步的时候非常不一致,因此这样的一种落差也让大家产生怀疑,就跟大家想像的不一样,所以也会有,这样的富人怎么能是这样?但是时代也需要富起来的人有一个学习富裕的机会,我觉得正在悄悄地发生变迁,否则不会有这次汶川大地震之后一下子500多个亿的捐款,下一次可能会更多。所以富人也需要学习,我觉得应该给他们一个快速学习的机会,但是更重要的一点,在这儿我特别强调,一个国家要保护的不是富人,而要保护的是合法获得收入的富人。

  主持人:

  也就是需要一种制度。其实我觉得两方面都要学习,一方面富人,先富起来的人得迅速地学习如何处理他们手中的财富,如何做富人。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就是环境问题,就是社会大众怎么去对待这批先富起来的人。

  白岩松:

  没错。这需要两个层面,其实要改变这样的一个环境需要两个层面,我觉得不仅仅是我们一个个体,很多不富裕的人如何要改变心态,我觉得不是,是两个方面。

  第一个,从国家的政策和相应国家发展的目标来说,应该是在合法保护富人获得财富的同时,拿出更多集中的财力去为穷人做事,去保障不富裕的人生活能够逐渐提升,富人生活提升的速度是8%,你要让穷人提升的速度是15%,这样的话他更有奔头。

  第二个,富裕起来的人在学会做富人的过程中也更多的能拥有一种普适的胸怀,去做很多的事情,投身到社会的公益等等各个方面,去帮助身边的人去做的更好。

  当然还有一面,可能说起来冷冰冰,但它其实是事实。我们这个社会应当去鼓励更多的人合法的富裕起来,因为只有更多的人合法的富裕起来,才在他富裕的过程当中创办的企业里头为整个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就业岗位更多是让更多的不富裕的人能够慢慢也走进中产的一个必要的途径,如果没有富人,请问哪有富裕起来的企业?哪有那么多的工作岗位?那大家就一起穷好了。

  主持人:

  其实财富跟人一样,它是需要品质的,而品质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恐怕以后是要整个社会去养成的。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个调查,这是在袁隆平买车这件事情发生之后做的这样一次调查,我们来看一下。“谁是心中的阳光富豪?”这是个新名词,袁隆平排第一,比例达到了将近96%。你看,我们觉得底下几个值得分析,陈光标好理解,因为地震期间他捐了1.8亿,你看马云为什么排在第二位?你怎么看?

  白岩松:

  因为马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尤其这个是在网上投票的,马云是网络英雄。我们太习惯现在把网络的意见当成民意,不是,它只是人民当中的一部分年龄段的意见,而不是全体,因为网络在中国毕竟只发展了十多年的时间,可能更多的体现在15岁到30岁之间的人,更多数,也有其他年龄,但这个年龄段的人更愿意在网上发表意见。因此当说网络民意的时候,我们恐怕应该解读成是更多的15岁到30岁之间的人来表达的意见,比如说我们的父母他们从来不会在网络上去表达他们的意见,但是他们不是民意吗?也是。所以我觉得马云作为一个网络的英雄来说,在网络上得到一种,包括李彦宏也排在第五,这是一个很容易理解的阶段,但是我更想说的董倩,这一个表恰恰证明了是一种关公战秦琼的标志,为什么?袁隆平在我们的心目当中不是企业家,是科学家和院士,而后9个全是企业家,所以才会有调查的比例,大家无意识的,袁隆平是95.67%,他是感动中国的人物,剩下9个刷一下,第一都跌到了20%,一下差出70%的百分点来。

  在这样一个调查表里还能看到一个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改变的,中国骨子里头虽然每一个人都希望富裕起来,但在骨子里头还有一个轻商的意识在作祟,对吗?还有一个,如果要是学的更好了,应该去求仕途,而是求商途,如果这样的一种观念不改变,我们没有受人尊敬的企业家,这个社会不能培养起来,当然需要企业家自己也努力,但如果在我们的意识里头依然轻视很多的企业家,骨子里是看不起他的,第一个,就会逼迫很多的企业家把财富向外转移,第二个,做道德模范,把自己包装成一种道德的楷模,其实选择在非阳光的底下去进行自己的消费。

  第三点,跟政治挂靠在一起,希望把自己变成一个官员。
(责任编辑:钟慧)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