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周良
本周可算是地地道道的“议息周”。除了美、欧、英三大央行之外,还有印尼、澳大利亚和韩国等多家央行也安排在本周举行例行货币政策会议。
就在一个多月前,随着油价持续创新高、美联储中止降息以及欧洲央行启动加息,业界对于全球进入加息周期的预期颇高。
在这种情况下,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利率决策似乎开始出现了分化。在印尼、泰国和印度等国连续加息的同时,美欧等货币当局却开始缩手缩脚,观望下一步的形势发展。
全球加息周期到来?
在上月中旬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指出,不管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接下来都面临提高利率对抗通胀的压力。IMF认为,在今年第一季度,全球经济因为信贷紧缩而放缓的幅度弱于预期。相比之下,该组织强调,通胀已日益成为更大的问题。“日益令人担忧的通胀问题,将限制各国旨在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应变能力。”
报告认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政策需要继续收紧,还须辅以财政紧缩。国内也有一些学者指出,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背景下,通胀正取代衰退成为世界经济的头号威胁。因此,可以预见新一轮全球加息周期即将开始。
发达国家想“悠着点”
不过,对于本周计划中的议息,不管是已经摁下加息按钮的欧洲央行,还是在6月份停止连续降息的美联储,抑或已连续三个月维持利率不变的英国央行,现阶段最可能作出的选择,仍是暂时按兵不动。至于其中的缘由,最大的因素当然莫过于经济衰退的浓厚阴影。
如果考虑到财政刺激的因素,美国在上周发布的第二季度GDP报告充其量只能算是差强人意,且实际增长还未达到市场预计的2.3%。更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第四季度经修正的GDP增速降至负的0.2%,表明衰退可能在去年第四季度就已开始。
IMF呼吁,美联储应暂时维持利率不变,除非经济和金融市场情况进一步恶化。
对于同样深陷衰退泥沼的欧元区而言,IMF周一发布的报告预计,随着经济增速放缓,欧元区高企的通胀率可能将从当前的纪录高位回落。IMF一些理事认为,欧洲央行应维持基准利率不变。欧洲央行特里谢上月则暗示,不会连续采取加息。
经济学家认为,欧元区正面临一场“完美风暴”,经济遭遇了诸多“逆风”因素,诸如本币升值、信贷紧缩、外部需求降温、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以及加息压力,等等。欧元区陷入衰退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至于日本,经济形势同样严峻。外界预测,在本周晚些时候官方发布的月度经济评估报告中,当局可能删除“复苏”的字眼,并承认日本经济已在技术上重陷衰退。
新兴经济体等不起
相比之下,新兴经济体的通胀压力则更为突出,以至于盖过了经济增长放缓的风险。这也是印尼、泰国、越南以及菲律宾等国家急于加息的最大理由。不仅如此,不少国家还可能进一步采取紧缩立场。
路透的调查显示,分析师普遍预计,昨天实施年内第四次加息的印尼央行到今年年底会加息至9.5%。而两年来首次加息的泰国央行本月也可能进一步加息。上月底进行两个月以来第三次加息的印度,分析师也预计,未来盖过还可能进一步加息。
在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报告中,IMF也特别强调了新兴经济体必须将抗击通胀作为“头等大事”。当然,对新兴经济体而言,加息的政策工具也并非可以毫无顾忌地使用。在当前世界经济整体降温的背景下,持续加息对经济的进一步打击令人关注。此外,加息还可能使一些发展中国家稳定本币汇率的努力难度加大,特别是对于那些依赖出口来拉动经济的国家。所以,新兴经济体也面临一个如何做到最佳平衡的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