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人物 > 商界面孔

“过劳死”困扰中国企业高管

  “过劳死”困扰中国企业高管

  文/梅凝

   纵观中国各大企业的高管群体,年仅39岁的同仁堂股份“少壮派”掌门人张生瑜之死并不是孤例,而是一个现象,它反映出中国企业高管们在精神和体力上普遍过劳的状态。

如何在“惜金”的同时“惜身”,成了高管们面临的主要课题之一。

   营业收入7.79亿元,同比增长10.2%,营业利润1.26亿元,同比增长2.4%……这组数字是同仁堂2008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也是张生瑜留给同仁堂的最后一份成绩单。

   据同仁堂集团内部人士透露,张生瑜身体一直不是很好,而且平时工作劳累,他于2008年7月22日凌晨突发心脏病猝死,令人扼腕叹息。

  被寄予厚望的

  “少壮派”掌门人

   作为同仁堂股份上市11年来首次起用的“少壮派”掌门人,张生瑜是同仁堂用人“知识化、年轻化”的标志。

   张生瑜并不是“空降兵”,他坐上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位子是从底层一步步走上来的。上世纪90年代,刚刚大学毕业的张生瑜进入了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经基层锻炼后,他当上了集团公司的企业管理处副处长、综合计划处副处长。从2003年5月28日至2006年5月25日,在第三届董事会中,张生瑜出任同仁堂股份的董事会秘书。2007年4月27日,同仁堂股份宣布,选举时年38岁的张生瑜担任董事长。

   2007年年报显示,张生瑜税前年薪为89.1万元,未持有同仁堂股份的任何股份。目前,他还在同仁堂集团内部身兼两项要职: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副董事长和同仁堂健康药业副董事长。

   虽然还不满40岁,但张生瑜在资本市场名声显赫。除了前文所提及的多项职务,他还是另两家上市公司的独董:2008年4月担任紫光股份的独董,2008年6月担任顺鑫农业的独董,这两家企业均为在深交所上市的北京本地公司。

   同仁堂股份副董事长、2007年刚从同仁堂集团党委书记职位退休的田大方语气沉重地对媒体连称“可惜”。他说:“我在同仁堂很多年了,张生瑜是我看着成长起来的,也是集团努力培养的一位非常重要的年轻干部,他非常聪明,勤奋钻研资本市场。”

  改革步伐或受影响

   作为中药老字号的同仁堂,一直是基金的宠儿,如今深谙资本市场的掌门人辞世,对公司影响几何?7月22日,同仁堂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现阶段日常工作由副董事长梅群代为主持,公司各项经营和管理活动一切正常。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对记者说,张生瑜走马上任后,一改同仁堂此前陈旧的经营风格,颇具创造力地对公司运营、销售和营销模式等进行改革。因此,市场也担心,如果其继任者不能秉承公司新老接替、创新求变的风格,公司改革步伐可能受阻。

   据同仁堂员工说,张生瑜接任董事长之后即开始进行革新,推动公司的改进发展。2007年第3季度开始,同仁堂组成了新的营销分公司。新的营销公司从经营到考核机制都与原销售队伍不同,其原有的经销商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大力发展了有连锁药店资源的经销商或者力争拥有自己的连锁药店;2007年公司更换了约10%的经销商,渠道更为顺畅;同时,公司开始大幅精简人员,2007年,母公司精简人员380人,提高了公司管理效率。在业绩方面,据该公司2007年年报显示,2007年,同仁堂实现净利润增长34%,每股收益为0.537元;而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32亿元,同比增长了48.7%。同仁堂股份业绩出现了恢复性增长。

  “过劳死”

  成企业高管“大碍”?

   同仁堂证券事务代表李泉琳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他这个人对工作比较专业、无可挑剔;人品也没得说,对员工也很亲切,工作上要求严格。”同时,李泉琳也肯定了张生瑜的工作压力:“张生瑜身为上市公司的领导,压力能不大吗?再说他外面的事务也很多。”

   纵观中国各大公司的高管群体,张生瑜之死不是孤例,而是一个现象,它反映出中国高管群在精神和体力上普遍的过劳状态。一项对中国3539位企业家的调查显示,90%人表示工作压力大;76%的高管们认为工作状态紧张;1/4患有与紧张相关疾病,而上海、北京、广州三地的企业高管是CFS(慢性疲劳综合征)罹患率最高的。

   “过劳死”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节奏加快的一个无法回避的现象,以劳动节奏快著称的日本,2006年约330名日本人因工作过于劳累身患重病或者死亡,这个数字较2004年增加了12.2%,创下历史最高记录。其中,有超过半数的人是死于中风或心脏病发作。

   再回过头来看看近年来中国企业高管们的现状。1999年5月4日,“中国火腿肠大王”春都集团董事长高凤来,在实现了春都A股上市交易并从股市募集走4个亿的现金后,心脏突然停止了跳动;2001年7月31日,率先掀起国内啤酒并购狂潮的啤酒业铁腕人物“拼命三郎”青岛啤酒集团老总彭作义逝世;2004年4月8日晚,54岁的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杨迈由于连日超负荷的工作猝死;2004年11月,38岁的浙江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患肠癌逝世……

   上述这些企业高管离去的背后都有“过劳死”的身影。浙江001电子集团董事长项青松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王均瑶的死正是因为太劳累了。这也是他们这一代企业家的命运,大家都是白手起家,每天工作18个小时左右。而2004年4月,网易代理首席执行官孙德棣因病暂时休假,同年7月重返工作岗位后,经常加班加点拼命工作,甚至打着点滴也不例外,终于导致了38岁的他猝死的惨剧。

  高管们“惜金”更应“惜身”

   在中国的职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年轻时用命搏钱,年老后用钱养命。虽然此话未免有失偏颇,却无不鲜明地向人们传递和暗示着这样一个信息:年轻时,大多数人为了成功,甚至仅仅是为了生存,不得不做“拼命三郎”,卖力工作,希望能赚更多钱,以保日后衣食无忧。于是,不少人对自身的身体健康不甚重视,甚至忽略身体中的潜在疾病;也有不少人虽然看重自身的健康问题,但工作繁忙无暇顾及。直到有一天,这种潜在的疾病发展成重大疾病,甚至威胁到生命时,他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对于目前越来越年轻化、高知化的中国企业高管们来说,自身的身体健康问题应足以引起他们的重视。他们不仅要养成健康有规律的作息习惯,更应该改变“惟财是命”的价值观,从“惜金”转变为“惜身”,因为财富是人创造的。用一句通俗的比喻为:一个健康人的站立就像是一个立着的“1”字,而他创造的财富是“1”字后面的无数个“0”,一旦前面这个“1”倒了,那么后面所有的一切都将归“0”。“其生也柔弱”,潜在的疾病杀手,随时会上门与人们“撕杀”,而这种撕杀也许是人的肉眼中看不见的,却足以“致命”。因此,对于中国企业的高管们来说,都应该有“惜身”的观念。而这种“洁身自爱”的观念培养,则需要从生活、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做起。

  英年早逝之高管

   2004年4月 54岁的爱立信中国总裁杨迈猝死

   2004年11月 38岁的浙江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患肠癌逝世

   2005年9月 38岁的网易代理首席执行官孙德棣猝死

   2006年1月 37岁的上海中发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南民患急性脑血栓逝世

   2007年12月 40岁的百度CFO王湛生意外辞世

   2008年6月17日 52岁的*ST北生公司董事长和实际控制人何玉良因病突然去世

   2008年7月22日 39岁的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生瑜患心脏病逝世

   2008年8月4日 45岁力诺太阳公司董事长杨丙洲因身体原因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

 

(责任编辑:李瑞)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张生瑜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