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产业经济

电影投资新浪潮中的“投机者”

  文/刘亮

  十年前,派格太合环球传媒公司董事长孙健君就在为中国电影的产业化摇旗呐喊,因为孙健君心中有电影情结。然而,其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孙健君都游离在电影产业之外,或者说与电影产业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直到2006年他下决心投资拍摄第一部电影。

  在中国电影业陷入低谷的漫长年代,支持电影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中影集团的韩三平、华谊兄弟的王中军(王中军新闻,王中军说吧)、新画面的张伟平、万达集团的王健林等人,他们或专攻电影制作,或擅长电影的发行,或投资于电影院线,是他们推动了中国电影业从低谷逐步走向复苏。

  统计数字显示,2003年中国电影票房突破10亿元之后,已经连续4年保持了20%左右的增长。2007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超过了33亿元。同期,电影的综合收入也在稳步增长。

  电影投资的财富效应吸引了更多资本纷纷进入该领域,这其中比较成功的是和电影相关行业的资本。例如,春秋鸿原来是广告行业的黑马;派格太合则是举办大型活动和制作电视节目出身;而中凯文化则是音像行业的霸主。他们沿着产业链或上溯、或下移,将自己固有的能力与电影业相结合,都在通过投资电影掘到了真金白银

  然而,不可否认,他们投资电影也具有明显的投机性。今后一段时间内他们投资电影的常态很可能是:有机会就进、没机会就撤。春秋鸿董事长刘岩对此的解释是,“中国电影还没有建立起常态的盈利系统,也就无法把它作为投资重点”。郭子龙虽然表示要继续投资电影业,但中凯文化近期并无投资电影的具体项目和具体计划。派格太合则是因为傍上了中国移动,其“呼叫转移”系列电影最主要的服务对象其实是中国移动。

  对此,我们不能过分苛责。因为,正是他们在用独到的投资眼光,用自己的理念和行动诠释着电影产业的商机,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参与,才使得中国电影业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图表: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增长图(单位:亿元)

  2001年 9.60亿元

  2002年 9.72亿元

  2003年 10.00亿元

  2004年 15.20亿元

  2005年 20.46亿元

  2006年 26.20亿元

  2007年 33.27亿元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部分来源于易凯资本)

  刘岩:改变初衷

  文/刘亮

  刘岩说话慢条斯理的,偶尔会有较长时间的停顿,当你觉得他已经停下来,忍不住要问下一个问题的时候,他又开始讲述。

  “2005年12月,春秋鸿成立之初,我曾经告诫自己和公司员工,3年之内不要投资电影,因为我觉得投资电影风险太大了,直到我认识了中影集团总经理韩三平。”在刘岩眼里,韩三平是个做事认真而且执着的人。通过和韩三平的交流,刘岩认识到中国电影大有希望,于是主动找到韩三平,希望投资韩三平担任制片人的电影,并买下影片的商务开发权。

  而韩三平也认为,春秋鸿可以发挥自己在广告领域的特长,在投资的同时,对影片展开深度营销,双方一拍即合,于是便有了春秋鸿对《长江七号》和大片《赤壁》的投资。

  两部电影投资运作下来,春秋鸿已经成为国内电影营销的头牌,刘岩也自信地认为,“在电影营销和商务开发领域,我们是国内做得最好的。

  一个智者的成长历程

  2008年8月,刘岩坐在他位于北京大屯路的大办公室里,优雅而且从容地接受记者的采访。然而,时间如果闪回到二十年前的1988年8月,那时候的刘岩却在四处求职,辛苦奔波,挥汗如雨。

  那一年,刘岩18岁。

  走出高中校门的刘岩,没有上大学,而是选择了直接就业。由于没有文凭,刚开始,他只能栖身于一些小的广告公司。

  然而,其后的经历让刘岩一直都认为,虽然没有上大学,但自己受到老天眷顾,比别人更幸运,。刘岩的高中同学,上大学之后,很快就遇到了政治动荡,大部分人的经历都比较坎坷,和他们相比,刘岩边干边学,倒显得出乎意料的成功。

  靠着自己的勤奋努力,刘岩25岁的时候就已经担任北京某广告公司的副总经理。积累了一定的客户资源之后,刘岩决定下海,自己开办公司。1995年,刘岩借了50万元,成立了绎春秋广告公司。

  据一个和刘岩交往多年的朋友介绍,“刘岩的成长历程可以说是一个传奇,刘岩是一个厚道的人,一个追求多赢的人,无论对客户还是对员工都是如此。”

  绎春秋广告公司成立之后的第一桶金,来源于做中央电视台一套儿童节目大风车的广告代理。当时,央视所有的节目中没有插播广告。在刘岩等人的策划争取之下,大风车率先开始在节目中插播广告,效果非常好。当时除了儿童用品,甚至有很多家电企业找到绎春秋,要在大风车节目中投放广告。这些企业的理由是插播广告的形式新颖,到达率高。另外,据这些企业调查,儿童节目很多是由家长陪着孩子一起看的。

  在代理大风车节目广告期间,刘岩认识了很多有进取心的企业家,这其中就包括娃哈哈的董事长宗庆后(宗庆后新闻,宗庆后说吧)。刘岩深得宗庆后的信任。

  其后的十几年时间里,娃哈哈的品牌策划都是由刘岩带领他的团队来做的,而刘岩策划的很多知名广告案例,也和娃哈哈有关。

  例如,景岗山版娃哈哈纯净水的广告把明星、品牌、产品和歌曲——“我的眼里只有你”等娱乐、营销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使景岗山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专辑销量高达60万张,娃哈哈纯净水也一举成为纯净水行业的第一品牌。

  2002年,娃哈哈推出茶饮料。当时康师傅等品牌的茶饮料已经深入人心,而娃哈哈想进入中国茶饮料市场的第一梯队。刘岩重任在身,他策划了“沏杯茶”广告,然后力邀周星驰、冯小刚两位喜剧明星联袂演绎。“沏杯茶”广告推出之后,娃哈哈茶饮料迅速闯入了茶饮料市场的前三强。

  2003年前后,绎春秋拥有娃哈哈、蒙牛、念慈菴、奇正等多家全案代理的广告客户,年利润在1000万到2000万元之间,成为中国最挣钱的广告公司之一,刘岩本人也被中国策划师协会评为“中国最佳策划师”。然而此时,刘岩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迷茫。

  遇到百分之百的韩三平

  在广告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几年之后,刘岩想转行了。

  按刘岩自己的话说就是,“广告业钩着我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广告业竞争日趋激烈,利润也越来越低。2003年的时候,我不想干广告了,想彻底转行。”

  但最初的两年,绎春秋处于眼高手低的困境之中。2003年,刘岩投资成立了一家艺人经纪公司,由于经营不善,这家公司很快就倒闭了。同期绎春秋还举办过几次明星演唱会,但收入都很低,这让刘岩陷入了更深的迷茫之中。

  2005年年底,刘岩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春秋鸿文化投资公司。公司成立之后,与中影集团合作,投资拍摄了一部三十集的电视剧,名字叫《女人的选择》,这部电视剧的总制片人是韩三平。

  通过这个机会,刘岩结识了韩三平。韩三平告诉刘岩,中国电影市场已经摆脱了低谷,2003年中国电影票房突破10亿元,2004年达15亿元,2005年国内电影市场总票房为20亿元,电影院线建设也正在逐步完善,电影营销和衍生产品开发的空间还非常大。

  韩三平不但用语言,而且用行动来诠释自己的理念,即便是制作一部投资不多的电视剧,他工作起来也非常认真,一丝不苟。韩三平正是中国电影业的脊梁。从韩三平身上,刘岩看到中国电影业的希望所在,于是他放弃三年内不投资电影的初衷,下决心投资电影。

  刘岩找到了韩三平,当时韩三平正在为《长江七号》融资,影片由周星驰执导并主演,春秋鸿介入了《长江七号》的投资。刘岩不肯透露春秋鸿在《长江七号》中具体投入了多少钱,只是表示他们在总投资中占有很高的比例。

  在大手笔投资的同时,春秋鸿也采取了降低风险的措施,刘岩以投资商的身份买断了《长江七号》的商务开发权,由春秋鸿来做这部电影的广告运营及版权开发。凭借自己多年来在广告营销领域的经验,刘岩相信自己能够做好整部电影的营销推广工作。

  可圈可点的是,春秋鸿把《长江七号》一条30秒的贴片广告卖出了250万的高价,比当时电影贴片广告的均价整整高出了一倍。而《长江七号》前五分钟的贴片广告卖出的总价钱,也是当时中国大片中最高的。

  刘岩的具体做法是,充分为客户考虑,为客户设计,切实帮助客户通过电影来提升其品牌形象。例如,《长江七号》是一部有着科幻色彩的喜剧片。刘岩和他的团队设计了“长江七号的神奇力量,来自于英特尔酷睿双核”的活动,推动了芯片厂商英特尔和《长江七号》的互动营销。

  春秋鸿还在《长江七号》影片版权形象的授权使用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春秋鸿通过授权某品牌在促销中使用《长江七号》影片中的形象,获得了一个亿元人民币左右的版权形象置换。刘岩承认,“春秋鸿通过电影营销获得的收益要远高于作为投资方获得的票房分成收益。”

  紧接着,春秋鸿参与投资了由著名导演吴宇森执导,梁朝伟、金城武、林志玲等明星主演的电影《赤壁》,并且将《长江七号》的营销经验成功复制和放大,应用到了《赤壁》的整合营销当中,《赤壁》一条30秒的贴片广告被春秋鸿卖出了350万元的天价。

  投资重点

  经过十几年的打拼,刘岩已经拥有了5家公司,包括两家广告公司、一家文化投资公司、一家演艺经纪公司和一家娱乐行销公司。刘岩预计,2008年公司在影视投资方面的收入将首次超过广告收入,成功实现转型。

  不过,刘岩的生活并没有因为公司不断变大、资产不断增加而改变。按刘岩自己的说法就是“没有娱乐,只有工作,或者说工作和娱乐结合在一起了。”

  刘岩身边的一位工作人员则透露,“刘总每天睡觉的时间只有四、五个小时,一旦有灵感了就会给下属打电话,他的下属几乎都在下班时间接到过刘总的电话。”

  春秋鸿演艺经纪公司总经理田甜评价他的老板有三个特点,其一是非常睿智,能够洞察很多事情的发展规律。刘岩2006年年底曾经接受过《中国新时代》记者的采访,当时就谈到投资和营销推广《长江七号》、《赤壁》,以及对公司的未来发展设想,其后这些设想基本上都实现了。

  “刘岩还很善于学习,他看了很多书,包括自学了大学本科和MBA的课程。这两年要投资影视剧,他把这些年有影响的影视剧作品都拿来做了研究。”田甜说,“刘岩不但善于向书本学习,还善于倾听别人,向别人学习;还善于在工作中学习,这两年他主要是将广告经营和影视营销相结合,做到了投资和营销的双赢。”

  田甜透露,刘岩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执行力很强,决定要做的事情,就要做好。《长江七号》、《赤壁》播放期间,刘岩均亲自去电影院查看,他不关心票房,而是重点查看5分钟的贴片广告播放了没有,客户的宣传品在现场摆放和张贴了没有。

  据刘岩介绍,接下来,春秋鸿将再投资一部电影——《爱情36计》,该片已经在国家电影局立项,预计是一部投资上千万的电影。

  虽然有过投资大片并成功的经历,并且还要继续投资电影,但现阶段,刘岩并不看好电影投资。他的理由是,尽管2007年中国电影已经有了33亿的票房收入,但引进大片占据了一半左右的市场份额,国产影片中能够确保盈利的只有几位大导演,而这些大牌导演不能保证每年都拍一部影片。中国电影还没有建立起常态的盈利系统,春秋鸿也就无法把它作为投资的重点。

  刘岩表示,接下来春秋鸿的投资重点在电视剧领域。今年上半年,春秋鸿投资了一部电视剧——《谍影重重之上海》。该剧打算拍上百集。

  近日,刘岩又从他的老朋友王朔那里,拿到了小说《过把瘾就死》的电视剧改编权。此前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过把瘾》,由江珊和王志文主演,曾经风靡全中国,此次翻拍更名为《再过把瘾》,刘岩计划把它拍成一部30集的电视连续剧。

  孙健君:期待做电影运营商

  文/刘亮

  在派格太合环球传媒公司董事长孙健君的心目中,电影始终是娱乐业皇冠上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创业十几年之后,成功投资拍摄《爱情呼叫转移》和《命运呼叫转移》两部电影,让孙健君终于圆了数十载的电影梦。不过,孙健君并不满足于此。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之前,孙健君正忙着拍摄、制作一部《北京形象宣传片》,这是和北京市旅游局合作的一部展示城市形象的宣传片。投资电影之外,孙健君试图寻找一种新的盈利模式,他有信心让这种盈利模式和相关的运营框架在2008年浮出水面。

  做多媒体内容整合提供商

  1993年,孙健君带着从美国融到的资金和他个人的少量资金回国创业。他与北京电影制片厂合资成立了派格影视公司。孙健君想进军中国的电影业,但通过调查之后他发现,当时中国消费者进电影院看电影的需求正在下降,电影产业的投资环境也存在问题,无法形成对自己有利的盈利模式,进去之后必然是死路一条。孙健君很快就放弃了在中国做电影的想法。

  孙健君当时想,既然做不成电影,那就做一个展示全球电影的节目,于是就有了《环球影视》这样一个知名的电视节目。“我们做环球影视到第三年才真正赚到钱。当时其他的投资人都对节目彻底丧失了信心,把钱拿走了,我坚持了下来。”

  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孙健君在举办大型活动和为电视台提供各类电视节目领域找到了商机。不过孙健君在经营为电视台提供节目这类生意的时候,经常出现磕磕绊绊,一点都不顺利,甚至还遭遇过重大失败。

  2004年,民营资本进入传媒产业的政策门槛有所降低,出现了民营公司进入电视节目制作领域的高潮。派格太合也在这一年与CETV-1签署了一系列长期合作协议。

  孙健君期待着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情况下,通过投资,实现和国家电视台全方位的合作。然而,孙健君低估了政策约束,也低估了整合一家国有频道的难度,最后双方的合作以失败告终。派格太合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换来的却是4000多万元的损失。

  事实上,4年过去了,在和电视台合作的过程中,民营电视节目制作公司依然处在“通道为王,内容为奴”的尴尬境地。对于这一点,孙健君已经想通了,“其实,哪儿都有挤压,广告行业有挤压、电影行业也有挤压。这种挤压是正常的,谁做甲方都会首先顾及自己的利益,我如果是电视台我也会那么做,这就要求我们迫切地去寻找新的盈利点。”

  在分析了公司的比较优势和目前各类信息传播渠道之后,孙健君决定向一种新的盈利模式进军。“经过15年的积累,我们拥有优秀的地面活动策划和组织实施能力,拥有优秀的电视节目的策划和拍摄能力,这两种能力,目前还是我们最重要的经济来源,但这已经不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战略了,因为我们发现,我们的内容出口太狭窄了、太不市场化了。”孙健君总结。

  孙健君试图引领派格太合转化成为多媒体平台提供视频服务的内容提供商,实现出口的多元化。而派格太合提供的内容,在兼顾娱乐内容的同时,将更多地转向消费信息。

  利用拍摄《北京形象宣传片》的机会,派格太合拍摄了北京的1000多个商家。派格太合把消费分成了吃、穿、玩、乐等共十个方面,拍摄了100家餐饮企业、100家古迹、100家博物馆、100多个展演场所和展演剧目等等,通过电视宣传片、数字电视频道和新浪网等视频渠道向外输送。

  孙健君的计划是采集中国城市中最有消费价值的信息,提供给消费者,然后向商家收费,或者从商家的利润中分成。而孙健君的终极梦想是向商家订制商品,自己做品牌,提供给消费者,在海量的消费市场领域发挥自己的才能。

  实现电影和品牌的深层互动

  2005年的时候,孙健君的电影梦曾经被点燃过。当时孙健君看好陈凯歌正在拍摄的电影《无极》,便利用与陈凯歌夫妇的私交,买下了电影《无极》的衍生产品开发权。孙健君计划开发与《无极》相关的动画产品,将《无极》改编为网络游戏,并和全球最大的演出公司合作,将《无极》改编为歌舞剧。

  按照美国电影市场的规律,电影票房只占电影总收入的27%左右,一部电影更为重要的收入来源是电影产品的综合开发。孙健君当时有一个非常“狂妄”的想法,就是电影《无极》的综合开发收入将在未来3年内达到20亿,超过当时中国电影全年的票房收入。

  孙健君的愿望虽然美好,但却没有能够变成现实。虽然电影《无极》的票房收入可观,但《无极》的口碑并不好,最后甚至被演绎为了《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孙健君的大计划被迫叫停。

  这也促使孙健君思考:如何拍出自己的产业化电影?

  经过深思熟虑和认真准备之后,2006年,派格太合再次试水电影产业,投资拍摄了电影《爱情呼叫转移》;2007年又投资拍摄了《命运呼叫转移》,两部影片都不是大制作,但票房却分别达到1700多万3700万。

  《命运呼叫转移》更为成功,其票房收入是当年国产电影票房收入的第二名,创造了2007年贺岁档电影的一个不小的奇迹,让很多电影人都吃了一惊。

  孙健君自己总结,派格太合投资电影最大的特点在于“运营方案在先,制作方案在后,以终为始。选什么题材、用什么编剧、导演,在什么档期上映,倒过来做。而不是先有一个本子觉得不错,做完以后才想怎么发行。”

  事实上,派格太合投资的电影在开拍之前就已经取得了盈利。“因为,派格太合的电影能够跟品牌客户进行品牌传播上的深层次互动。”而与“呼叫转移”电影系列互动的品牌是中国移动。

  分析票房收入和互联网上的评论,孙健君认为,应该至少有3000万到4000万人看过《命运呼叫转移》。而事实上,《命运呼叫转移》也可以看成是中国移动的一部大型的品牌广告片。《命运呼叫转移》由中国移动的形象代言人葛优出演,由中国移动的另一位形象代言人周杰伦创作片尾曲。这两位明星也参加推广电影和中国移动品牌的各项宣传活动。而中国移动则在自身品牌和这部电影的捆绑宣传中投入了7000多万的费用,中国移动借用电影中的形象宣传了自己的品牌,而派格太合投资也借势宣传了自己的电影,确保了电影的发行票房和相关的版权收入。

  派格太合接下来要推出的电影《爱情呼叫转移II》,仍然延续了以上的思路。

  电影要为商业化运作服务

  谈到派格太合投资拍电影与试图成为多媒体消费信息整合提供商的关系,孙健君表示,所有的视频传播链当中,电影是传播价值最大的,能够产生的影响力也最大。派格太合正在向新的目标迈进,但这并不表示未来派格太合不做娱乐的内容了,派格太合并没有放弃电影、电视,都还在拍摄,派格太合要拿娱乐内容作为消费信息传播的载体。

  派格太合的目标是成为一个电影的运营商,一个多媒体信息内容的提供商和运营商,而不是成为一个电影制作公司。

  孙健君表示,电影的拍摄、制作、发行等环节太琐碎也太累,然而现实的情况却让他无法放手,《命运呼叫转移》的电影后期剪辑是他亲自来完成的。

  既苦又累,还要亲力亲为,对此,孙健君的解释是,“中国电影目前离产业化的分工还相差太远,这就使得电影制作行业的可信度、产业化分工的紧密程度、衔接能力都特别差。在这种情况下,把电影制作的关键环节交给别人,我不放心。”

  孙健君认为,即使是电影的艺术性,同样也要为商业化运作服务,要和所服务的品牌形成互动,而不是将其引向纯艺术的道路。他必须让电影中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场景都适合商业化运作。

  孙健君推崇美国电影产业的运行机制,“电影产业链在美国是双轨制,有少数产业化的企业龙头,一家企业就具有完整的产业链各环节。与此同时,好莱坞又有上万个各式各样的公司,大家自发的以项目的方式组合,你做你的,我做我的,合成一个整体的产业链,实现了上下游完全地无缝衔接。中国不具备这两个生态系统,中国电影目前还处于产业化的萌芽阶段。

  孙健君期待着中国电影的产业化分工进一步完善,让自己能够从电影制作环节脱身出来,有更多精力带领公司向多媒体提供视频服务的内容提供商迈进。

  郭子龙:向产业链上游进军

  文/刘亮

  “电影《赤壁》打击盗版的工作,在组织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失误。如果能够在这方面做到尽善尽美,《赤壁》的票房收入将更高。”

  说这话的是人称“正版碟王”的中凯文化集团董事长郭子龙。郭子龙也是《赤壁》的投资方之一。截止到8月10日,《赤壁》全国票房已经达到3.02亿元,创下了国产电影的最高票房纪录。郭子龙对此感到高兴,但同时也为无法尽善尽美而感到遗憾。“电影《手机》、《天下无贼》等影片的反盗版工作都是中凯文化牵头做的,电影播出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出现盗版,保证了电影的票房,也保证了电影音像产品的发行。”郭子龙介绍。

  中凯文化成立10年来,锻炼积淀出了三项能力:一是音像制品的发行销售能力;二是在音像制品领域打击盗版的能力;三是光盘的生产能力。

  郭子龙发现,这几项能力正在引领中凯文化进入影视投资领域,而且能够做到稳赚不赔。

  音像行业最大的老板

  郭子龙今年37岁,谈起自己的经历和事业,郭子龙显得雄心勃勃而且神采飞扬。

  郭子龙出生于汕头的一个商人家庭。高中还没毕业,他就按捺不住,下海经商了。虽然起点比较低,但郭子龙视野开阔,敢想敢干,通过销售空白录像机,两年之后他就成了百万富翁。

  其后,郭子龙去广州,做起了VCD碟片的销售生意,由此和文化产业结缘。

  1998年,郭子龙投资成立了广东中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并且逐步建立起了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有了完善的销售网络,再加上多年积淀的对音像市场的了解,2001年,郭子龙高调出击,以高出国内电视剧行情一倍多的价钱,买下了央视版《笑傲江湖》的音像发行权,并且获得了可观的盈利,在行业内名声大振。

  音像制品的出版权掌握在各个国有的出版社手里,中凯文化无法获得,要想扩大自己在整个产业链当中的“话事权”,形成和出版单位的议价能力,除了掌控销售渠道之外,中凯文化还必须提高自己的光盘生产能力和打击盗版的能力。

  1999年,中凯文化就已经拥有了9条光盘生产线。2004年,郭子龙宣布全力挺进光盘生产领域,两年内投资1.5亿元建成40条生产线。目前,中凯文化在广东、北京、江西三地设有光盘生产基地,每年生产各类光盘4亿张,在全国光盘生产企业中排行第一。

  对于音像制品的出版发行而言,危害最大的就是盗版。盗版也曾经长期困扰着郭子龙,让他的事业无法做大。为了搬开这个绊脚石,中凯文化在国内的音像发行企业中率先建立起了打击盗版的专家团队,目前这支团队有100多人,打击盗版具有稳、准、狠等特点。郭子龙形容自己的反盗版团队“30米开外就能嗅到盗版的味道。”

  郭子龙高举反盗版大旗,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我们有自己的打击盗版的专业团队,这是国内外很多影视音乐制作机构挑选我们作为独家代理商的重要原因。”郭子龙介绍。

  2001年之后,中凯文化先后拿下了《大宅门》、《长征》、《康熙王朝》、《汉武大帝》、《鹿鼎记》等高收视率电视剧和《十面埋伏》、《无间道》、《天下无贼》、《长江七号》、《投名状》、《赤壁》等高票房电影的音像制品独家发行权。

  统计显示,2007年,郭子龙旗下的中凯文化和天凯唱片占据了全国正版音像市场40%以上的份额。郭子龙已经成为中国音像行业最大的老板。

  未来的娱乐业大亨

  相比于电视剧而言,电影更害怕盗版。因为电影都在很短的档期内安排在院线播出,如果上映之后,很快就出现盗版,电影票房就会大打折扣,拍摄电影的大量投入就等于是打了水漂。大导演冯小刚曾经表示:“因为盗版,我个人每年会有1000多万的损失,对于电影投资方而言损失就更大。”但自从他的东家华谊兄弟和中凯文化合作之后,冯小刚放心了很多。

  由中凯文化牵头,电影《手机》、《天下无贼》是近年来打击盗版工作做得最好的影片,不但电影在院线放映期间,其后的一个月左右也几乎没有出现盗版,保证了电影的票房和音像制品销售的利润。

  因为音像制品的发行能力和打击盗版的能力,经常有人主动找到郭子龙,希望他投资某部电影,郭子龙动心了。中凯文化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传统的音像发行,而网络点播、数字电视、3G无线、便携式娱乐终端等等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在冲击着郭子龙的生意,郭子龙担心自己的公司在新娱乐技术的冲击下会被淘汰,他希望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找到新的利润来源,而且投资某部电影也可以顺理成章地拿下该电影的音像发行权。

  但郭子龙并非莽汉,他非常慎重。利用自己和院线的关系,中凯文化曾经尝试发行了《龙凤斗》、《三岔口》两部电影,虽然都有盈利,但收入不多,这促使郭子龙思考,在影视投资领域,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到底在哪里?

  郭子龙分析,自己的劣势在于对电影的制作、营销等环节不熟悉,而优势则在于了解市场,有专门做市场的团队,有多点收集信息的渠道。通常情况下受观众喜爱、票房高的电影,其音像产品的销量也更高,可以用判断音像制品销量的方式来判断某部影片是否有投资价值。

  当中影集团总经理韩三平力邀郭子龙投资《长江七号》、《赤壁》的时候,郭子龙也并没有立即答应,而是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做了市场调查,并且向院线人员询问了对于电影的看法,然后才决定是否投资。

  其实,郭子龙投资电影并不仅仅只是想挣钱,他还希望通过投资了解电影的制作过程,补上自己在这一领域的短板。

  “我是股东,必须有知情权。”郭子龙介绍,“我们参与了《长江七号》和《赤壁》两部电影的宣传、制作、发行,基本上掌握了电影行业的游戏规则。如果你不参与其中,很难掌握这些领域的具体操作。”

  郭子龙称,韩三平几乎是在手把手地教他,以期他能够更快地熟悉电影行业。“韩三平已经拍了几百部电影,既懂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堪称中国电影产业的‘活字典’,他关于电影行业的分析让人信服。”

  按照郭子龙的规划,接下来,中凯文化将在保证音像发行稳定盈利的情况下,利用逐步积累起来的影视知识和投资经验,更多地介入影视领域,在电影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要有所作为。

  而中凯文化以音像发行为圆心的多元化,还包括在新媒体领域的拓展。中凯文化已经积累了2万多个小时的节目资源,郭子龙计划,在未来两年内,中凯文化的服务器将和全国6万家网吧连线,为其提供流媒体视频点播业务。除了提供内容,中凯文化还可以提供技术上的服务,然后通过向网吧收取版权费和服务费来获取利润。

  郭子龙一直计划投资一个文化广场项目,中凯文化负责硬件建设,然后和其他从事文化产业的公司合作经营,这座广场将包括电影院、音像图书大卖场、酒店、KTV、酒吧等众多项目。

  中凯文化咄咄逼人的态势,让音像出版和影视投资行业的人都对其充满了期待。包括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在内的多位业内人士都曾经和郭子龙合作过,他们认为,郭子龙很有可能成为未来中国的又一位娱乐业大亨。

(责任编辑:田瑛)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刘岩 | 王中军 | 孙健君 | 刘亮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