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中国金融观察 > 金融风暴肆虐 全球政府联合大救市 > 华尔街动荡

华尔街传统投资银行模式终结

  一直以来,投资银行就是华尔街的灵魂和骄傲,他们一方面从事着证券买卖、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享受着这些业务带来的高额利润;一方面却比传统银行受到更少的监管。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更少的监管在给了投行更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让他们累积了巨额风险。

当次贷危机像飓风一样刮来之时,投行的风险充分暴露出来,华尔街上五大投行———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雷曼兄弟、贝尔斯登,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悉数轰然倒塌,推动美国陷入“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之中”(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语)。

  五大投行的终结,是不是意味着华尔街的终结?

  高盛、摩根士丹利“变脸”

  雷曼兄弟破产,美林公司被美国银行接管,加上此前贝尔斯登公司被摩根大通银行收购,华尔街投行的处境之险已经暴露无遗。为了及时解救华尔街最大的两家投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避免进一步加剧金融动荡,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于21晚宣布,批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提出的转为银行控股公司的请求。至此,华尔街前五大投行尽数沉没,美国金融机构正面临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大的格局大调整。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变身为银行控股公司,意味着他们一方面可以开展储蓄业务吸收存款,另一方面还可以与其他商业银行一样永久享受从美联储获得紧急贷款的权利。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可以通过这两大融资途径,解决目前面临的流动性严重不足的问题,从而渡过难关。不过,在获得帮助的同时,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也要付出相当的代价:必须接受更多、更严厉的监管。

  知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陈志武新闻,陈志武说吧)指出,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被迫变身,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流动性严重不足。“从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这么快变身看,它们的亏损要比外界预想的更大,这迫使它们必须尽快采取应对措施。”

  陈志武的说法,或许可以从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于前不久发布的财报瞧见端倪。高盛的财报显示,在到8月29日截止的三个月内,高盛净收入下降为8.45亿美元,而一年前高盛的净收入为28.5亿美元,高盛季度盈利出现其上市以来最大跌幅;摩根士丹利盈利也有小幅下滑。

  受雷曼破产和美林被收购的影响,加上投资者对高盛、摩根士丹利前景的担忧,高盛、摩根士丹利两只股票上周连续暴跌,直到周末政府出台一系列大手笔救市措施后方才反弹。摩根士丹利股票上周五反弹21%,但其董事会周末仍讨论了并购交易,这一事实反映出摩根士丹利和高盛面临的生死存亡问题并未彻底改变。

  已经不是从前的华尔街了

  在批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转为银行控股公司之前,美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救市措施,包括美联储大幅注资、政府接管多个金融巨头外,美国财长保尔森20日还公布了总额约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美国财政部长鲍尔森上周末要求国会授权其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动,从金融公司手中收购问题资产,根除这场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金融危机的源头。

  一向奉行自由市场经济的美国,在面临严重金融危机之时,也不得不伸出政府之手救市,并希望通过加强对金融的监管,来应对当前的困局。

  全球知名投资人索罗斯就表示,政策制订者放任市场并让其自动调节是导致目前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美国监管部门给了市场活动家过多的自由,任由一个极度铺张的信贷市场发展。索罗斯强调,美国政府的紧急干预措施是必要的,投资银行应该背靠储蓄银行,贷款应该以和货币市场同样的方式受到监督。

  美国前劳工部长罗伯特·赖克也对此前的监管不力颇有微词。赖克指出,美国金融体系存在不透明性,金融机构和个人的借贷大大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这必然会导致问题出现。

  此前,投行一直处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的严厉监管之外。随着贝尔斯登、美林被银行收购,雷曼的破产,高盛、摩根士丹利变身为银行控股公司,几乎美国所有的金融公司都处于Fed的监管之下。而那些变身后的投行的盈利水平也将远不及从前。

  加强监管的矛头,直指此前金融机构特别是投行过度依赖杠杆。数据显示,美林的杠杆率去年高峰期达到28倍,摩根士丹利的杠杆率为33倍,高盛也达到28倍。相比之下,美国银行和Wachovia银行截止今年第二季度的杠杆率为11倍。显然,在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转为银行控股公司之后,相关监管部门将对其金融杠杆进行严密监管,从而降低杠杆风险。此外,商业银行证券部门的杠杆业务,也必然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严格监管下的华尔街,已经不是从前的华尔街了。

  金融创新面临考验

  这次金融风暴,让华尔街一直以来引以为豪的金融创新面临巨大考验。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金融创新加快发展,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方面,而其中华尔街投行又是金融创新的扛旗者。在利润的诱惑下,在金融衍生工具的支撑下,华尔街投行推出的一个个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衍生品成为市场的宠儿,给投机者创造了各种牟利机会,各大投行也收获颇丰。华尔街通过金融创新,屡次成功拯救濒危经济,在这种光环映照下,不少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官员、经济学家与市场人士对美国金融创新的追捧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然而,华尔街在大力进行金融创新的同时,风险评估无法跟得上金融创新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导致金融机构愈加强大的同时也愈加脆弱,并积累了大量风险。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教授就指出,华尔街的投行在进行金融创新的时候,其风险控制和管理的能力没有跟上。比如说“次级贷款打包”、“次级债券”等都是美国的发明。在美国政府主权信用的担保下,全世界投资者都进了美国通过金融创新设立的次级债市场。评级公司、担保公司、银行、投行、经济行都在分享次贷这种金融创新带来的利润,而积累的风险却没有引起相关监管机构的足够注意。房地产泡沫一破灭,所谓的金融创新遭遇当头棒喝,而这次的金融风暴,无疑是对此前众多金融创新的秋后算账。

  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指出,监管如果太超前的话,就会扼杀金融创新;如果滞后的话就会出风险。如何监管得当,既不扼杀金融创新,又不出大的风险,实现这一平衡是很困难的。

  田志明

  ■背景

  美国金融体系7天巨变

  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而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则被美国银行收购。当天纽约三大股指创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9月16日,美联储采取大规模注资行动,并决定将短期利率维持在2%的水平不变。美联储还批准其下属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为美国国际集团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作为交换,政府将获得美国国际集团79.9%的股份。

  9月17日,纽约股市三大股指暴跌4%以上,其中美国第二大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股价下挫24%,跌至1998年以来的最低点。摩根士丹利与美国第四大银行美联银行就合并事宜进行初步洽谈。美国最大储蓄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也在积极寻找买主,以避免破产的风险。

  9月18日,纽约州检察长宣布将对金融领域的卖空交易进行调查。媒体披露美国政府正在考虑新的救市计划。纽约股市大幅回升,三大股指涨幅全部超过3.5%。

  9月19日,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分别宣布新措施,为总额约为2万亿美元的美国货币市场基金行业提供支持,并表示正在酝酿大规模金融救援计划。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关于暂时禁止卖空799只金融股的禁令开始生效,该禁令将持续至10月2日。纽约股市三大股指连续第二天大幅飙升,涨幅均超过3.3%。

  9月20日,美国政府向国会提交了一项总额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要求国会赋予政府广泛权力购买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以阻止金融危机加剧。

  9月21日,美联储突然宣布,已经批准了美国最后两大投资银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提出的转为银行控股公司的请求。

  ■链接

  美国投行模式的由来

  美国国会1933年通过格拉斯—斯蒂高尔法案,严格划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投资银行从此诞生。

  投行模式涉及购买、重新打包并出售复杂信贷产品。过去数十年间,凭借大胆“赌钱”行为和举债经营,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等投资银行成为华尔街同行妒忌的对象。它们利润丰厚,商业活动屡屡登上媒体头条,为全世界企业和政府的并购、招股、重组等经济活动提供咨询,相对较少地受监管层干预。

  美联储批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两家投行转型,标志投行模式的终结。

  

(责任编辑:黄珂)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摩根 | 陈志武 | 斯登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