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中国金融观察 > 金融风暴肆虐 全球政府联合大救市 > 华尔街动荡

大摩高盛变身银行控股 独立投行业走向没落

  21日晚间美联储发表的一份声明显示,华尔街五大独立投行所余最后两家将改弦易张——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已获批转为银行控股公司,接受美联储监管。

  转型的申请是在布什政府筹划为金融业输血7000亿美元的背景下,由两家公司主动提出的。
事实上,就在上周二,大摩和高盛还坚称无意染指商业银行,称其有足够财力支撑其成为华尔街上的最后两家大投行。

  突然间的风云变幻表明,两家公司对于各自的筹资与投资模式已经丧失了信心,不得不寄希望于吸收商业银行存款以及从美联储获得更多贴现窗口融资来实现缓冲,从而减少其对短期融资的依赖,避免重蹈雷曼、美林和贝尔斯登的覆辙。目前两家公司都设有吸收存款业务,并预期逐步扩大该业务。截至上月底,大摩与高盛吸收的存款总额分别为360亿美元和200亿美元。

  除了吸收存款外,他们将可以与其他商业银行一样永久享受从美联储获得紧急贷款的权利。今年3月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因濒临破产而被摩根大通收购后,美联储曾授予投行从美联储获得紧急贷款的权利,但这一授权只是暂时的,预计将在明年1月废止。

  当然,权利和义务永远都是一对孪生姐妹。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后,大摩和高盛将面临比原来严格得多的监管程序,比如更严苛的披露制度、更高的资本准备金以及更多风险投资的限制等等。

  就在一年前,俯视全球金融界的投行们还无一不视银行监管为金融业发展的绊脚石。在他们看来,商业银行需要受存款准备金限制,还要受到监管部门有关商业银行可从事业务范围的规定限制,而投行发家的关键就是想方设法将针对投行各项业务的监管降至最低。数十年来,大摩和高盛等独立投行成功的秘诀正是在鲜有的外部监管下积极介入高风险投资,并利用巨额债务丰盈利润。

  然而,过去几周的风云巨变彻底击毁了这样一种冒进模式,投资者对于投行运营的方法已经失去信心。这场噩梦伴随三大投行顷刻间的坍塌而发展到顶点,客户大规模撤资,股价一泻千里,投行旗下的全资企业亦濒于崩溃边缘。大敌当前,是接受监管,还是负隅顽抗,独立投行当然两害相衡取其轻。

  进入今年以来,大摩和高盛的股价均遭腰斩。转型后,他们将不得不依据自身资本而减少其可借资金的数量。这样做无疑意味着利润的大幅减少,但与此同时也有助于其稳定财务状况。眼下,高盛与大摩每1美元资本金分别对应22美元和30美元的资产,相比之下,作为商业银行的美国银行每1美元资本金则只对应11美元资产。

  高盛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劳埃德·布兰克费恩在周日晚间发表的一份书面声明中表示:“我们相信,在美联储的监管之下,高盛会成为人们眼中的一个更安全的机构,一个拥有低负债资产负债表并提供更多元融资渠道的机构。”

  摩根士丹利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麦晋桁亦表示:“新的银行控股结构将确保摩根士丹利处于当前可能的最强健的状态,利用其稳定性和灵活性在不断变化的金融市场上攫取机会。”

  对于两家公司来说,或许这是它们在危机下不得已的生存之道;但对于华尔街来说,二者的转型则可能意味着一个标志性的转折——一个将华尔街带回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发布以前的转折。正是这部诞生于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法案确立了美国金融业银行、证券分业经营的模式,将投资银行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严格地划分开。

  伴随大摩与高盛自愿归于美联储麾下,更多的问题摆在人们面前。比如,美联储是否会寻求对对冲基金乃至私募基金的监管?沈明高认为,投行面临的问题也完全有可能在公司制的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中出现,按照这种推理,此类机构被归于美联储或者其它机构监管之下的可能是存在的。如果这只是时间上的问题,那么全面铺开的监管局面又会将美国金融业带向何方?也许,金融危机最终会让人们被迫做出选择。
(责任编辑:黄珂)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摩根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