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中国金融观察 > 投行·PE·VC

高盛转身商业银行是否抛售在华资产成谜

  高盛转身商业银行

  是否抛售在华资产成谜

  

  □ 本报记者 胡潇滢

  9月14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格林斯潘表示:现时美国面对的金融危机是百年一遇的。

  贝尔斯登倒闭、雷曼申请破产保护、美林贱卖、“两房”被政府托管,以及美国最大金融集团AIG濒临垂死边沿……美国金融市场的强烈震荡使市场恐慌日渐加剧,正在人们纷纷猜测谁将是下一个倒下的资本大鳄时,华尔街仅剩的两大投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在21日宣布成为银行控股公司。

至此,华尔街著名的五大投行不复存在。

  目前,高盛对外界媒体三缄其口,无论是胡祖六还是新闻发言人,都表示此时不方便发表任何言论,仅在发给记者的新闻稿中表示,“我们认为接受美联储的监管是恰当的,而且就保护和扩大我们广泛的业务网络而言,符合公司的最佳利益。”

  转型后的高盛

  是否会抛售中国的资产?

  高盛是最早提出“金砖理论”的投行,其1984年就在香港设立亚太总部,1994年成立北京、上海两个办事处,关注中国超过20年,中国客户更是不胜枚举,早已因其当年的远见成为国际投行渗入中国资本市场的头号“种子选手”。

  美国当地时间9月16日早8点半,高盛集团2008年三季报出炉。三季度,高盛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60.4亿美元和8.45亿美元,对应每股收益1.81美元,较二季度降60.5%,较去年同期下降70.5%,跌幅创近9年的新高。

  导致高盛业绩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投资收入,三季度公司录得投资收入2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67%。其中,按揭类资产损失8.25亿美元,成为投资收入下降的罪魁祸首。

  但是从高盛三季度报中的数据,不得不提的是,直接投资部2008年第三季度的净损失达到4.53亿美元,包括企业及房地产直接投资的损失,但投资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普通股的收益1.06亿美元抵消了部分损失。

  2006年高盛联合德国安联集团及美国运通公司出资37.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95亿元)入股工商银行,收购工行约10%的股份,收购价格1.16元/股。在去年股市最高峰期间,这笔投资的账面收益接近10倍,以目前股价计算,仍旧有1000多亿元人民币的账面浮盈。

  近几个月来,摩根士丹利在市场上挂牌求售其投资的上海大型高档住宅大厦,据悉,花旗、AIG等多家外资机构也在酝酿出售在华资产。高盛进入中国20多年来,投资已渗透到众多行业的龙头企业,投资收益相对比较稳定。当华尔街的大难来临时,高盛又是否会套现其在中国的部分投资呢?

  高盛一内部人士对于高盛是否会改变在华政策并未正面评论,只是向记者透露,高盛目前还没有改变在华投资政策的计划。

  光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康认为,摩根士丹利抛售部分房地产,是由于此前其便有流动性的问题,而高盛总部的情况还比较好,目前的迹象还不会有迫在眉睫的可能,也不存在抛售中国资产自保的迹象。

  转型商业银行

  中国投资模式改变?

  9月21日,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的第七日,美联储宣布批准高盛与摩根士丹利成为银行控股公司的申请,华尔街的投行神话在七日内终结。

  长久以来,正是以这五大投行为代表的独立经纪公司构成了人们对于华尔街的全部印象:不同于普通商业银行,这些投行只从事证券买卖及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他们不用依赖吸收存款,却可以用高成本的借贷资金创造出远超商业银行的盈利。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斌认为,高盛做普通商业银行之后,对于包装企业上市等业务还是可以继续做的,但是一些高杠杆的次贷产品的业务可能要停止一部分。

  传统的IPO承销、顾问等传统业务的费用收入令高盛收入不菲,另外,由股权投资而产生的账面收益也是高盛在中国投资的重要利润组成。高盛曾先后入股平安保险、中国网通、中芯国际、分众传媒等企业,并都被高盛推向了中国香港或美国资本市场上市,高盛也因此获得了巨额收益。以平安保险为例,高盛的浮动收益已超过2亿美元,与当时的投资额比,获益近8倍。2007年高盛参股的西部矿业A股上市,高盛获利更超过70倍。

  张斌表示,传统的IPO承销业务是一个风险比较小而收益比较高的业务,高盛应该会继续在中国做下去。这意味着,即使高盛成为美国第四大银行控股公司之后,其在中国的IPO承销业务依旧是中金等中资投行的重大竞争对手。

  根据高盛发给记者的新闻稿透露,其将通过收购和自然增长来扩大存款规模。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也许短期内看不到高盛银行的储蓄所出现在中国,但是其对中国的投资策略也许会有调整。

  高盛在中国投资的项目未受影响?

  高盛进入中国20多年来,投资了众多公司和项目,高盛的转型,是否会对现有业务发生影响呢?张斌认为,对高盛在中国投资项目而言,影响不大。两家曾经与高盛有过合作的企业也都表示,目前还没看到有什么影响。

  中国资本市场中,众多上市公司都曾因含有“高盛入股”的概念而备受市场追捧,美的、福耀玻璃、阳之光等都曾和高盛传出“绯闻”,虽最终未能“联姻”,但也一度带动这几只股票的大涨。在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虽有失败,但高盛在中国的投资依旧收获颇丰。

  在投资国内金融机构上,高盛曾出资3500万美元购买了中国平安6.8%的股份,联合安联集团等出资37.8亿美元入股工商银行,前者已于2005年5月套现7亿美元的收入,后者则为今年三季度高盛业绩贡献1.06亿美元的收入。

  而在投资实业企业方面,2001年,高盛出资6000万美元收购中国网通2.4%的股份,又出资5000万美元收购了中国第一个独立8英寸半导体晶圆企业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中芯国际)4%的股份。并且联手有关财团出资8000万美元购进无锡尚德55.77%股份等。2006年5月入主双汇,更是高盛在华投资的首单控股并购案,随后其抛售部分股票让出控股权,但依旧为其带来了丰厚利润。双汇集团的一位副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于和高盛合作是否产生影响的提问回答的比较含糊,只是表示目前来说对双汇有没有影响他也不清楚。

  2003年高盛与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并资助该合资公司收购了价值19亿元的不良贷款及地产资产组合,该合资公司是第一个正式注册并得到政府批准成立的中外合资资产管理公司。

  一位接近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知情人士透露,由于上述项目成立的比较早,不良贷款也早已处置完毕,因此高盛发生的变化,对华融应该并没有影响。

  对于高盛在中国的投资是否会因华尔街的动荡而发生变化,李康认为,高盛目前在五大投行里实力是最强的,总部目前来说在美国的业务还是比较好也比较稳定的,就算高盛总部发生了问题,其在中国的业务相对来说是独立的,而且高盛对中国上市公司的投资大部分都不是控股性的投资,因此,即使抛售也不会发生由于上市公司的股权关系扭转而对上市公司造成业绩影响。

  

(责任编辑:佟菲)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摩根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