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改革开放30年 > 改革开放30年大事记

【1993年】提出金融体制改革目标

  来源: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自己不勤政,又不廉政,吃吃喝喝,乱批条子,任人唯亲,到处搞关系,把国家财产不当一回事,你还坐在讲台上面作报告,下面能不骂你?”——朱镕基斥银行官员

  1993年12月25日,国务院作出《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

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建立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体系。通过金融体制改革,确立中国人民银行作为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体系;实行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分离的金融组织体系;从1994年起实行汇率并轨。1995年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法》。从1996年12月1日起,我国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

  【朱镕基主政经济十二年:铁腕治国一往无前】

  1993年春天,原材料价格上升了40%,这预示着更猛烈的通货膨胀将接踵而至。当年,一项影响全局的改革——银行改革启动,改革的目的是让银行摆脱1980年代以来银行成了官员和官商的提款机的状况,把人民银行办成中央银行、专业银行办成商业银行、成立独立的政策银行承担政策性贷款,避免原有体制存在的严重的道德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1994年,汇率双轨制的结束,减少了经济运行的中间成本,人民币从此迈出了按市场定价的脚步,外贸在当年就由赤字转为黑字。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爆发,中国成功避过风暴,1993年的宏观调控和1994年的汇率并轨,使中国得以提前补漏,是中国后来避免危机的决定性因素。

  朱镕基主政经济十二年:铁腕治国一往无前 1991年,朱镕基就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务院生产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

  当时的中国经济正处于“疲软”的局面:生产衰退、人心不稳,企业间相互拖欠剧增,到处是治理整顿后的未完工程,于是就有了———

  ●1991年治理三角债

  ●1996年—1997年实现“软着陆”

  1998年,朱镕基就任国务院总理。

  中国经济深层次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来,再加上亚洲金融危机以及特大洪灾,宏观软着陆所企望的“高增长低通胀”的大好局面在1996年一现后便告消失,新的更加严峻的考验摆在了朱镕基的面前。主要的问题便是前些年盲目扩张、重复建设所导致的生产能力大量增长,以致出现了普遍的生产过剩、企业开工不足、产品找不到出路以及失业和下岗工人增多等过去中国人以为只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才出现的现象。仅1997年一年,中国新出现的下岗工人就有1000万之多。

  满怀忧患的朱镕基提出了本届政府将完成“一个确保、三个到位、五项改革”的任期目标,并表明为此不惜闯地雷阵、赴万丈深渊的决心,举世震动。这一时期,他敢想敢干,屡屡出招———

  ●1997年—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

  ●1996年—2002年连下降息令

  ●1998年—2003年发行国债拉动内需

  ●1998年—2003年改革政府机构

  ●2000年—2003年实行农村税费改革

  ●1995年—2003年构筑社会保障体系

  ●1998年—2000年国有企业三年脱困

  ●2001年加入WTO

  1 雷厉风行治理三角债

  “懂经济”从此成了朱镕基的金字招牌

  背景

  1991年,63岁的朱镕基从上海赶赴北京,出任国务院副总理,主持中国的经济工作。迎接朱镕基到来的是中国经济的“疲软”状态。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市场疲软,产成品积压,工交生产中流动资金不足的矛盾很尖锐,企业、单位之间互相拖欠货款和前清后欠的情况十分严重,像传染病一样困扰着中国经济。

  招数

  朱镕基率领人马积极调查研究找出“三角债”的成因,以固定资产投资为突破口,全国统一时间同时注入几百亿资金,层层连环清欠债务。

  成效

  这是朱镕基从上海启程到北京后的第一板斧。由于他雷厉风行的风格,这项最难缠的活居然速战见效,得到小平以及举国上下的一片叫好。“懂经济”从此成了朱镕基的金字招牌。

  2 成功实现“软着陆”

  所用三招犀利无比,招招见血

  背景

  从1992年开始,中国出现了房地产热、开发区热、港口机场建设热、集资热,供需脱节令物价飞涨。1993年全国物价上涨13%,1994年上涨至21·7%,为改革开放后的最高记录,1995年仍高达13%。当时流行的民谣说:最想的是上岗,最怕的是下岗,最担心的是物价涨。

  招数

  朱镕基采取了逐渐刹车的“软着陆”办法。最厉害的是三招。一是1995年7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全国银行会议,颁布16条,从紧缩信贷开始堵住货票进入市场的渠道。二是果断开仓放粮。1993、1994两年中央政府放出400亿斤国家储备粮。由于粮价上涨导致副食品涨价,副食品涨价一项大约影响当时物价的2/3,此举可以说是砸到了通货膨胀毒蛇的七寸上。与此同时,中央政府还在1993~1995年期间,3次提高粮价,鼓励农民种粮食。到1995年粮食大丰收,市场上粮食开始供大于求,治理通货膨胀最艰难的阶段总算过去了。三是砍项目,防止重复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当时砍项目,砍得鬼哭狼嚎。

  成效

  这三招犀利无比,招招见血。其结果是中国的物价增幅一路回落。到1996年回落至6%,1997年10月份居然出现了中国经济史上鲜见、改革开放以来从未有过的物价负增长。

  特写

  应当说,江泽民与朱镕基联手应对大局,是1993年夏天中国最重要的事件。朱镕基昼夜苦干,完成了他的报告。而他们也真的想出了种种应急的办法:提高存贷款利率和国债利率;收回超过限额的贷款;股份制公司挂牌上市;削减基建投资;削减行政费用20%;重新审查开发区;改革外汇留成制度;停止用“白条”支付农民的粮款;停止地方当局向企业和农民集资;停止出台新的价格改革措施。党的方针具有如此鲜明的个性,实属罕有,一看就知是出自朱的手笔,但是可以肯定他得到了江泽民的支持。6月24日,这些办法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颁发全国执行,成为震撼全国的“十六条”。这还不算,朱镕基又接连发出了7个指示,把国务院的10个督察组派到20个省区(后来又嫌不够,再增加7个省)。与此同时,内外舆论一致呼吁,局部服从整体,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保证中央政府政令畅行。这种将经济与党纪联系在一起的办法,让那些地方的官员不敢放胆胡来。

  真正富有“朱镕基品格”的一幕,是如何对那些为所欲为的银行施加压力。当年7月份,朱镕基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身份,把属下银行的主持者都召到北京,命令他们在40天内收回计划的全部贷款和拆借资金。“逾期收不回来,就要公布姓名,仍然收不回来,就要严惩不贷。”

  3 抗击亚洲金融危机

  我国经济一枝独秀,逆风飞扬。5年来GDP平均每年增长7·7%

  背景

  1997年亚洲发生金融危机,中国经济也面临很大的困难,一个是外贸出口大幅度下降。当年春夏之交,朱镕基视察山西、内蒙的时候,宣布中国出现通货紧缩。到1998年出口变成了零增长,以至于负增长。有的中小金融机构发生了一些危机或者说挤兑,国有企业约有1000万职工下岗,因为需求不足,大多数工业产品生产能力都供过于求。而中国的老百姓逐渐明白,通货紧缩已取代通货膨胀成了中国经济更凶险的最大敌人。这个敌人也是中国政府从未打过交道的劲敌。

  招数

  改适度从紧的宏观政策取向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新组合。政策意图很明显,一是要保银行,二是要稳定经济。相比于罗斯福新政,中国扩张性的宏观政策显得更加决心坚定、措施有力,实施起来毫不动摇。

  成效

  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持续低迷,而我国经济却一枝独秀,逆风飞扬。5年来GDP(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7·7%,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美联社的报道是这样的:“……中国经济一枝独秀,逆风飞扬,对‘9·11’后动荡的世界经济起到了稳定剂的作用……”

  2001年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造性地使用了“增长性衰退”这个不寻常的词汇,而恰在此时,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00美元,整体上从世界低收入国家行列跃入世界中低收入国家行列。

  4 连下降息令

  银行大舒了一口气

  背景

  宏观“软着陆”至1996、1997年,生产已恢复,老百姓将越来越多的钱存在银行,居民储蓄存款每年增加两三千亿。但银行拿到这笔钱,贷不出去,因为前几年项目搞得太多,无论是加工工业还是原材料工业,都是过剩的局面。没有人愿去投资,也就没有人愿贷款。钱贷不出去,存款仍要付息,所以银行亏本不迭。银行亏本,其实就是财政亏本,也就是国家亏本。

  招数

  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的手段便是银行连下降息令牌。财政政策的手段则是国家用净高于存款利率的利率,向银行发行国债,把资金拿过来,直接用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成效

  一年期实际利率由原来近10%下降至2%左右,银行大舒了一口气。

  5 5100亿国债拉动内需

  短短三四年,职工的工资差不多增加了一倍

  背景

  基础设施通常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而且基础设施具有投资大、跨地区作业、回收周期长的特性,国家来做较合适。

  招数

  1998年~2001年,政府一共发行5100亿国债,带动银行资金和其它资金配套1·5万亿,完成了2万亿的工程。这2万亿的工程包括10万公里的公路(其中1·3万公里是高速公路),5000公里的干线铁路,如果包括电气化、双轨,改造在1万公里以上。建设了9·5亿千瓦的电站,全部改造了农村的电网。中国的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增加了3·2亿门。

  成效

  5100亿元的国债加上银行配套的贷款,拉动了整个工业生产,并有利于吸引外资,从而保持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财政收入每年大幅度增加,从1996年开始的“九五”计划期间,平均每年增加财政收入1500亿,2001年更是增加近2000亿。由于财力改善,政府得以大力改善职工生活,短短三四年,职工的工资差不多增加了一倍。与此同时,教育、科技以及军费投入大量增加,一个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得以初步构筑。

  与此同时,居民的收入和金融资产不断增加。其中,全国居民储蓄大约每年增加七八千亿人民币。到2002年2月,全社会居民储蓄额达到7·8万亿的水平。

  6 改革政府机构

  国务院系统的机关干部,从33000人减少到16000多人

  背景

  随着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各级政府机构和职能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政府机构改革势在必行。

  招数

  从1998年以后,中央政府用很短的时间,通过机构改革,使包括国务院系统的机关干部,从33000人减少到16000多人,也就是说减了一半,且没有发生任何的动荡。此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府机构也按照同样的比例进行了精简。对于市县的机构按照20%的比例进行精简,辞退编外人员。

  成效

  这些政府机构的改革,对于提高政府的效率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有很大的好处。现在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有很大的提高。

  特写

  朱镕基曾把国务院的60多个部长一个一个找来,告诉他们,他打算把国务院的部门大大裁撤,还要减少300个部长和副部长、1900个司局长和副司局长,把国务院的30000工作人员减少17000人。部长们心中忐忑,问他什么时候做这件事,他说立刻就做。于是大家开始叫苦不迭,都说自己的部门如何重要,不能撤销。这让新总理感到失望。只有胡启立对他的计划做出积极反应,同意撤销自己领导的电子工业部,还说自己早就打算辞去部长职务了。旁人处在这个时候,也许会悬崖勒马,不再提这件事。可是他不是这样的人,就像他自己说的,要“一往无前,义无反顾”。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