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区域经济

品牌战略让虎门与世界接轨

  品牌战略让虎门与世界接轨

  文/本刊记者 剑 歌

  由边陲小镇到“服装之都”、“中国第一镇”,虎门走过了一条与众不同、充满传奇色彩的发展道路。而在这一过程中,虎门镇政府功不可没。实际上,在我们前面讲述的虎门服装发展历程中,每一个关键点总能看到虎门镇政府的影子在“闪现”。

   富民时装城总经理孙俊才坦言:“一个地方的产业如果没有政府去导引、搭台,那个产业是不可能发挥优势、发展好的,尤其是商业。虎门镇政府一直是虎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大的推手。”

   莎琪贝尔董事长潘爱国亲身经历了虎门服装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他说,虎门服装的成功离不开市场的不断洗礼,更离不开政府的全方位支持。

   花城布料市场总经理欧寿康感慨道:“我从工薪阶层脱胎换骨变成老板,并不是因为有多么大的胸襟气魄和超人智慧,而是由于虎门的经商环境非常好。那么,好的经商环境又是谁营造的?当然是虎门镇政府。”

   本刊记者在虎门采访期间,很多企业老板在谈到各自的成功经验时都认为:“我们政府比较重视,这是我们的优势。”

   把政府对产业的重视、支持当成一大“发展优势”,这在别的地方并不多见。

   虎门的成功经验很多,而打造“服务型政府”,则是虎门最宝贵的经验之一。

   1996年11月,时任虎门镇镇长的钟淦泉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了这样一番颇有见地的话:“政府对经济介入过深、对经济的干扰过大是行不通的。政府想当全能型政府,什么都想管,结果是政府功能失效,什么都管不好。政府应该从一些行业‘战略撤退’,把主要精力放在营造‘经济洼地’,抓好市场的开发、配套和物业的管理,搞好地区形象设计,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与完善,以及社会的依法治理上。”

   他还说:“虎门的服装企业全部属民营经济成份,不符合市场规律的长官意志是行不通的,只有企业产生强烈愿望,并使他们通过尝试品尝到甜头之后,才能形成‘一发而不可收拾’的强劲势头。”

   钟淦泉用八个字来概括虎门镇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理念:引导、协调、服务、管理。

   他把“管理”放在最后一个位置。

   一个镇长,能有如此深刻的见解、宏大的视野,不简单!

   虎门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目光长远、思想开明的执政团队,才创造了许多人连想不敢想的众多奇迹!也才有了持续30年的不断发展和繁荣。

   30年来,虎门政府一直都在围绕着市场转:“走鬼”们需要市场了,给他们开辟;市场小了,给他们扩建;市场不适合发展规律了,建现代化的大型商场。后来,众人都来虎门建商场,寻找商机,虎门政府就为他们做好配套化服务——哪里的市场繁荣起来,有关部门就立即在附近建设客运、托运和其他物流中心,帮商家解除后顾之忧。

   钟淦泉说,虎门政府每天要做的事只有一个,那就是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让民营资本和外资在虎门这快土地上“建洞房、筑产床、生贵子”。

   而在虎门政府服务市场、服务企业和商家的过程中,最为人称道、也最具有战略眼光的,当属帮助企业制定“品牌战略”,让虎门服装唱响中国,走向世界。

  虎门服装一度论斤卖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虎门服装市场已经相当繁荣,声名远扬,但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极大的隐忧,而最大的隐忧,就是服装的品质低,没有品牌,更没有名牌。

   虎门服装是从“地摊”上发展起来,“地摊货”一般有三个特点:时髦;档次低;价格便宜。而在之后的若干年内,虎门服装一直没有摆脱“地摊货”路子。有心人会发现,在虎门的服装商场里,同价位的衣服很多,上档次的却很少。按虎门一些专业人士的话说,虎门服装长期打的都是“民牌”。所谓“民牌”,指的是能为一般的平民百姓接受。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民众的消费能力、消费水平在提高,虎门服装的“民牌路线”开始受到冲击。

   其实,在虎门的服装发展史上,当地服装企业和商户也不是不注重“品牌”,但他们的重视方式在起初却显得很搞笑。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虎门就已经有了建立自己“服装品牌”的冲动——他们发现香港衣服上都挂一个有模特照片的标签,觉得很吸引人,便找来漂亮女孩子拍照片,也印制一个有“美人头”的标签,还考究地塑封一下,在上面打个眼,挂在衣服上。照片上的“模特”大多是“烫发头”,通常都是直梆梆地站着,“模特”身上穿的服装被收拾得一点皱褶都没有。

   后来,香港服装上的“美人头”标签换成了商标。商标有什么用?虎门人不清楚,但既然香港人这么干,虎门人就跟着学——虎门人一直在跟香港学。在香港什么衣服好卖,虎门人就印什么商标,挂在自己的衣服上……做到最后,商标竟然变成了像扣子、拉链一样的货品,在市场上可以论斤购买,什么牌子的商标都能买到。

   还有一些企业长期以来养成了来料加工、接单生产的惯性,满足于充当发达国家的“国际打工仔”,尽管企业的生产设备越来越先进,所生产服装的品质越来越高,却不去思考如何创立自己的品牌。

   因此,在虎门土地上,尽管生产企业多、产量大,却没有一个在国内叫得响的、真正属于自己的牌子,有人形容虎门服装是“满天星斗不见月亮”。

   虎门仅仅是一个服装生产、批发基地。

   由于没有自己的品牌,虎门服装的附加值一直很低。虎门一位企业老板当年在接受某媒体记者采访时,曾“自豪”地说,在别的市场可以买一车菜的价格,在我们这里可以买一车衣服。

   他是讲在虎门服装的“优势”,但外人听了,总觉得不是滋味。

   一位企业老板告诉本刊记者,虎门服装最贱的时侯是论斤秤着来卖的。

   虎门服装不值钱,但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同一台机器、同一种面料、同一批工人生产出来的服装,如果贴上国际服装名牌的牌子,就立即身价倍增,值上百、上千美元。一位欧洲商人坦言,虎门时装的款式与欧洲流行服装相似,但价钱只有他们的1/10。

   有鉴于此,虎门一位领导也在一次会议上痛心疾首地说:“我们一卡车的衣服只抵人家一件,太让人寒心了。”

   “物美价廉”是虎门服装的竞争优势,但细细品来,让人备感苦涩——既然“物美”,何以“一卡车的衣服只抵人家一件”,虎门的衣服为什么这么“价廉”?

   一句话,虎门服装缺乏自主品牌,更缺乏名牌。

   自主品牌的缺失,已经成为虎门服装企业发展的软肋,结果只是“大而不强”,“多而不精”,这不但与虎门作为服装名镇的地位极不相称,也极大地影响了虎门服装工业的空间扩展能力与对外竞争力,严重制约了虎门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

  制定品牌战略

   美国可口可乐公司曾有一句名言:“如果可口可乐公司在全世界的所有工厂一夜之间被火烧光,只要可口可乐品牌还在,依然可以再建一个可口可乐的王国。”

   这说明,企业只要拥有了品牌价值,就意味着拥有了巨大的无形资产。

   在现代西方社会,公众观察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一般只看两点:一是看你这个地方的品牌是否出名;二是看你这个地方有多少知名品牌。能否创出名牌、做强名牌、形成多品牌群体,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弹丸之地的日本经过二战之后的经济调整,一跃进入经济发达国家的行业,不能不说与日本的汽车业、家电业在全球性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不无关系。日本通过产品品牌、企业品牌的营运树立起了日本区域品牌的形象,大大提高了日本的国际知名度并塑造了鲜明的区域个性。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虎门领导层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了品牌对地方经济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性。1995年,虎门镇政府提出:虎门服装行业要真正强大起来,必须打造出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品牌,提高服装产品的附加值,也只有借助自有品牌,才可以使“虎门制造”形成具有无限活力的无形资产,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没有好的品牌,永远是小打小闹,永远是‘小作坊’式生产,企业就难以有所作为,整个虎门服装业也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

   1996年,时任虎门镇镇长的钟淦泉更提出:虎门全镇全服装行业都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这是因为,随着资讯、交通、运输的日渐发达,虎门服装拥有的地理优势肯定会削弱;随着资源、能源的日渐紧张,虎门以量取胜的增长态势必将终结;随着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素质的提升,以及人们对服装高档化、高品质的追求,服装市场将呈现出一般性产品供过于求,中高档市场业已形成且不断上升的趋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虎门服装业惟有提高产品质量,努力打造一流的服装品牌,才能保住早年打下的江山。这也是一条创新型、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钟淦泉为虎门的服装企业设计了这样一条品牌之路:告别“民牌”创品牌,从品牌到名牌,再到著名品牌、国家名牌,最后到世界名牌。虎门的终极目标是:形成一个在国内外知名的服装品牌中心、品牌服装生产基地和集散地。

   但令人遗憾的是,面对政府制定的这一长远发展战略,虎门的服装企业包括一些年产值上亿元企业并没有多少响应的声音,有的企业甚至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抗拒情绪。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广东人尤其是广东商人,大多比较低调、务实,“袋里有10块钱,只说有1块钱”,不喜欢说自己有什么品牌啊、做了多大产业等等;其二,很多企业老板都是由洗脚上田的农民蜕变而来,没有多少文化知识,只知道生产一件衣服卖出去赚多少钱,至于什么是产品附加值,他一概不知道,也不去关心。他们不明白一件衣服如果帮人家生产才收5块钱加工费,假如自己创一个“品牌”包装一下,就可以赚50多块;其三,当时的服装销售市场太火爆了,什么品牌不品牌,只要衣服好看,拿出来就被人抢光了。既然不做“品牌”就能赚大钱,谁还会关心“名牌”?!其四,东莞地区是“老鼠经济”,小加工单位一大堆,一些企业担心,如果自己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创“品牌”,等创出名牌了,大家暗地里就假冒你的牌子销售,那不成了费尽心血去打天下,别人却坐享其成?要知道,街上的商标可是论斤卖的。

   这一现状令虎门镇政府很着急,于是,在当地的服装企业中开展“扫盲”,让创品牌在虎门成为一种自觉意识,成为虎门镇政府的一项当务之急。

  最强势的行业协会

   1996年4月,虎门镇成立了全国第一个镇级服装服饰行业社团组织——虎门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很多人可能感到奇怪,一个小小的镇级政府为何要建一个行业协会呢?原因只有一个:虎门的私营服装企业相当庞大,却没有一个“机构”把大家组织起来,政府与企业的沟通并不顺畅,企业与企业之间是一盘散沙,很难形成合力。而政府要用过去的方式去“管理”,各私营企业显然不认这个账。怎么办?虎门镇政府想出了一个办法:由政府出面,成立一个协会,搭建一个平台!

   虎门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就这样成立了。与全国各地的其他行业协会不同,虎门服装服饰行业协会有一条铁定的方针:不向会员企业收取1分钱的费用,却要向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不向企业要钱,提供服务所需的资金从哪里来?

   由虎门镇政府解决!

   政府出多少钱?

   1000万元!

   而当时虎门镇政府总的财政收入还不过1个亿,相当于拿1/10的钱给了协会。这是什么概念?就好比现在虎门政府有20个亿的收入,他们拿出2个亿给服装协会。

   在中国,恐怕没有任何一个行业协会像虎门服装服饰协会那样“财大气粗”。

   手里握有巨款,在为企业提供服务时会不会是一副趾高气扬的架式?

   虎门服装服饰行业协会的宗旨是:彻底打破“官本位”意识,以维护企业利益为己任,成为企业的“民间代言人”!

   因此,从协会成立第一天起,协会的工作人员就很少坐在办公室,而是天天往企业跑(大多数是骑单车),看他们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帮助。

   服装协会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帮企业开阔视野,形成合力。

  为企业“扫盲”

   服装协会建立起来以后,第一项任务就是对当地企业在品牌观念上进行“扫盲”。协会多次组织企业论坛,请来各方面的专家讲课,通过各种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事例告诉虎门的服装企业老板:如果继续“隐姓埋名”为他人加工产品,其利甚微难以发展,久之将成为市场优胜劣汰的牺牲品;如果一味为现在的“俏销”局面而沾沾自喜,就等于一味喝酒,虽然兴奋,但长此以往,却会醉倒在家门口。“智者贵于乘时”,惟有树立长远眼光,打造属于自己的名牌。

   时任镇长的钟淦泉也是苦口婆心:“商标不是称来的,而是注册来的”。

   仅有思想上的动员还不行,还必须配以有效的行动。

   为此,从1997年起,虎门服装协会每年都会组织当地的服装企业老板到外地学习取经,参加各种各样的服装交易会、博览会、订货会,看人家怎么做品牌的,是如何推销自己的。有一次,虎门服装企业“取经团”去到东北。一路上,他们都在想东北生产的服装如何如何“土气”,东北的服装市场如何落后,但到了现场一看,大家大吃一惊:想不到东北的服装企业都挺上档次,东北某些服装市场的规模达到了空前的程度,黑龙江某地一个服装市场已经打出了“中国第一集”的招牌,而大连已经成为一个美丽的时尚之城……很多企业老板受到巨大触动,回来的路上,他们连连感慨:自己原来是井底之蛙!“再这么自我陶醉下去,过不了几年,我们就被别人取代了。”

   思想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就好办多了。虎门镇服装协会开始组织当地有实力的企业带着自己的服装精品到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去巡回展出,扩大虎门服装的知名度,推出一批虎门服装品牌。最大的一次行动就是1997年组织虎门7大服装品牌企业,以“虎门霓裳”的名义,到北京参加“中国服装服饰博览会”。这是中国内地最权威的服装博览会,每年一届。在这届博览会上,虎门镇政府一口气要了20几个展位。这是一笔相当大的开支,为了“诱使”虎门服装企业参加这一盛会,让他们的品牌意识从中得到熏陶和提升,虎门镇政府推出了一项优惠措施:展位费企业仅出一半,剩下的一半由虎门镇服装协会出!

   这样一来,企业的参展积极性大增。但虎门镇服装协会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从深圳请了一个专业的模特公司,在整个摊位的中间搭了一个秀台,每天不停地展示虎门企业的品牌服装。模特费、舞台制作等所有的费用都由协会出。

   这是虎门第一次在外地搞“服装发布”,整个活动做得非常成功,很多北方销售商第一次见到了如此高水平的南方服装,纷纷找到这7家品牌企业签定销售合同。7家品牌企业的老板个个高兴得合不拢嘴。

   这边7家企业在北京参加服装博览会搞得有声有色,在虎门,所有的消息也被第一时间传了回来,当地的电视、报纸、广播每天都在报道“虎门团”引起的轰动和成功之处,让老百姓为虎门的服装界骄傲,也让那些没有参加北京博览会的人心动。

   很多服装企业被这一红红火火的局面所打动,从此开始谋划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如何在明年能争取到“进京”参展的机会。而镇里和协会却告诉他们,要参加这样的盛会,就必须有自己过得硬的品牌。于是,能参加这样的盛会成为衡量一个企业在当地有无地位的标志,而长时间不参加,证明你不行,就有可能被主流所抛弃。很多企业主动加入进来,要求镇政府和镇服装协会协助做品牌。

   正是从这一年起,虎门服装界掀起了创品牌的热潮。

  将品牌意识提到新层次

   虎门服装企业的品牌意识被大大地调动起来,大家都在积极“出招”,试图尽快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但由于这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新问题也随之出现。

   其一,盲目。1997年,虎门一家企业开始请香港知名的影视明星来担当形象代言人,顿时吸引了公众的眼球,取得了一定的宣传效果。于是,虎门服装界的“跟风潮”在短期内再次集中爆发,纷纷寻找香港明星做代言人、开展会、做秀。但这一“风潮”就好像当年盲目地往衣服上贴商标一样,很多企业根本不明白请明星当代言人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一个最典型的表现是,有的企业花30万请一个明星做代言人,却仅仅花3万块钱去利用“明星效应”去做品牌推广,比如广告投放。有的企业甚至只是把明星请来,穿上本企业的衣服拍点照片、吃顿饭就完事了。在一些企业老板心里,请明星来不过是借此向外界表明他们的企业也“不落伍”,“别人请得起大牌明星,老子也能请得起”。

   有行内专业人士指出,按照一般的行规来说,假如一个企业花上100万请一个明星来做形象代言人,那它至少要花300万去做推广,这样才有可能利用这个明星的知名度把企业形象和品牌传播出去。否则,你那100万就打了水漂。

   很多虎门服装企业当年就是这样连眼也不眨就将大笔的钱打了水漂。

   其二,有不少企业表面上也做品牌,但付出的财力和精力相当少,更没有自己的品牌团队,他们最主要精力和人力,仍然集中在大众化产品上,以适应大额批发的需要,同时贴上自己的牌子。但这么做注定成就不了品牌,有时甚至是自己砸自己的牌子。

   于是,服装协会又出面对企业进行及时的“扫盲”和引导,他们告诉各企业老板:当你们想去做品牌时,要首先问问自己,你究竟是热爱钱,还是热爱服装?热爱钱,那你就一直在虎门做批发,做批发不需要有多大智慧,甚至不需要你长多大记性,请两三个人打打下手,钱就能赚到,你肯定也能活得像个人样;如果热爱服装,那你得花心思了解服装,研究服装,请一个团队,有设计、推广、服务等专业人才,注入你的心血、文化、技术、人文元素等等,弄个品牌出来。当然,最终的结局不一定能保证你一定创出品牌,但你一定要有一种心理:无论成功与失败,你都愿意无怨无悔地承担一切后果!不过,如果你创出了一个品牌,就够你几辈子人吃的,就像美国的可口可乐一样,走到哪儿都有人尊敬你!

   经过引导,很多虎门服装企业老板认识到,创品牌不只是请明星、做表面文章,还有很多扎实的工作要做,尤其需要有一个团队,有一批真正的人才。

   但小小的虎门并没有此方面的庞大的人才储备。

   而蓬勃发展的各服装企业此时又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

   1998年后的一段时间,虎门又出现了严重的“人才荒”,尤其是设计和营销人员。“那个时候,在虎门,对这个行业懂一点皮毛的人都可以做营销顾问了。”

   在现代社会,人才的流动恰如江河之水,哪里形成了“洼地”,就往那里奔涌,虎门与广州、深圳等地近在咫尺,之后几年,那些苦寻发展机会的人才在获知这一信息后,开始大量涌入虎门,而一些营销公司、策划公司也云集到了虎门。包括很多香港有名的摄影公司、设计公司都到虎门来开店。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好处,当市场需要什么时,一些敏锐的企业总能把握商机,适时出现,来填补市场的空缺。

   各类人才和机构的涌进,为虎门服装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虎门镇政府也趁热打铁,决定建立一个机构,引导企业做品牌推广。有关人员为该机构起了一个名字:虎门服装企划中心!就是帮企业做品牌策划。时任虎门镇镇长的钟淦泉看到后,改了一个名字,叫“虎门服装推广中心”,这一个“推广”,为虎门服装的未来发展指出了重点努力的方向。

   1998年7月,“虎门服装推广中心”正式成立。

   “虎门服装推广中心”出手不凡,一开张就高薪请来香港品牌推广人才和顶级摄影师加盟。1999年开始,他们还聘请了一位美国设计师担任虎门服装的首席设计师。由于起点高,推广中心一下子就站在了时尚的制高点,当地服装企业排着队来请该中心对自己的品牌进行规划和推广。

   虎门服装协会还与国家商标局联系,在虎门成立了商标注册机构,开始为虎门不断涌现的服装品牌进行注册,为了督促企业进行商标注册,协会专门派2人到企业做思想工作,并揽下办理手续这些杂活。在协会的主动服务下,虎门的每一家服装企业基本上注册了1~2个商标,改变了当初2/3企业只有“民牌”的市场被动局面。到1999年11月,虎门已经有了500多个注册商标。

   同时,虎门镇政府还与当地的民营学校合作,联手打造了一批服装职业技术学校,为当地企业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这些学校毕业的学生都相当抢手。

  实施品牌战略工程

   亚洲金融危机过后,虎门镇政府更加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

   1999年,“品牌工程”被虎门镇政府列为一项战略性工程予以实施。镇政府制定目标:先挑选部分具潜质、有实力的企业,创出虎门第一批地方品牌,然后不断推广,逐步创建第二批、第三批地方品牌,直至创建一批在国内甚至更大范围叫得响的名牌。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扶持和打造一批具文化含量、南派风格、时尚特色的虎门服装品牌的“新贵”,以形成虎门服装强大的品牌阵容和市场合力。

   “让一部分品牌先响起来”成为镇政府的一项战略选择。为此,在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虎门镇政府动用财力,动用一切资源帮助服装企业,先后扶持了包括以纯、松鹰等在内的七大品牌,并多次组织这些企业赴大连、宁波等地的服装节等全国性展会。

   1999年7月,虎门组团赴香港参加迎接新千年时装节,感受流行节拍。

   1999年8月,在美国旧金山市奥克兰体育馆,万人云集,以“虎门霓裳”为题、展示虎门八大系列七大品牌100多款个性鲜明的“‘南派服装’推介会”在这里举行,虎门服装第一次出现在了遥远的大洋彼岸。

   在政府的带动和支持下,虎门形成了较强的品牌意识,做品牌像风潮一样涌向虎门的大小企业。企业越来越感到品牌的力量,更多的企业乐意拿出时间、精力、资金投入到了品牌的开发和创造上,而原来已经深度进入的,则开始大步流星地行进在品牌的大道上,不少服装企业还高薪聘请省内、国内甚至国外的名设计师前来为其设计服装。有企业敢于以过百万的年薪,从香港或国外的一些服装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法国、意大利等,聘请服装设计师和营销管理人才。很多企业打破了以往家族式企业的管理模式,到社会上聘用人才,并且注重学习新的管理理念。

   对企业在创立品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虎门镇政府也是鼎力支持。松鹰为了打造百年老店,转换发展思路,花了相当大的精力创名牌。2000年,在转型过程中,企业的流动资金出现困难。主管财政的副镇长邓志稳听说后,亲自出面为松鹰做担保,为松鹰解决了几百万的贷款。这笔钱对松鹰来说犹如久旱之甘霖,让其再次展翅飞翔。如今,松鹰已经是虎门一个响当当的全国名牌,产品远销东南亚、中东等国家,就连不少欧洲客户也找上门来要货。

   有政府的推动和助力,虎门整个服装业从品牌形象、质量、企业素质到市场营销和人才吸纳,都得到了充分的提高。虎门的服装品牌进入一个快步发展的阶段,本土品牌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虎门一家服装企业老板告诉本刊记者,自2002年后,虎门先后出现了一大批叫得响的服装品牌,而最先“上路”的七大服装品牌个个都赚得要命,“每天拿麻袋往家背钱”。而他本人也从一个小小的销售商变成了供应商、品牌商。

   市场,以自己特有而又最热烈的方式回报了品牌。

  新高度

   2002年前后,连锁加盟制度开始成为世界潮流,尽管引入这一制度会导致传统销售市场——大型商场的萎缩,但虎门镇的决策者还是坚定不移地支持企业走连锁加盟之路,因为这是大势所趋,早走早主动。而连锁加盟对企业品牌的要求就越来越迫切,从长远看,企业没有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就是死路一条。虎门镇政府建立了一系列激励机制,政府从财政中拿出专用资金,向社会郑重承诺,凡是在虎门投资创业,获得“全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虎门镇政府奖励100万元;获得“国家免减产品”企业奖励30万元;获得“广东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企业奖励10万元。这个被媒体称为“百万奖名牌”的政府行为,很快便初见成效,并逐年有新的突破,企业也开始了创品牌的竞赛。

   面料对于服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虎门人以前只是低成本运作,只求来快钱,不注意服装面料和质量。但2002年10月虎门服装品牌组团赴法国PV面料展参观后,虎门的决策者们就深深地感到,虎门服装与欧洲服装的差距就在面料上,虎门服装要发展,要走向世界,关键在面料上。因此,在政府的组织下,富民布料大市场精品面料展贸中心开始推出一系列新概念大型活动,其中包括定期发布每年的秋冬面料流行趋势,实现了中国最大面料基地与中国最大时装基地对接。

   目前,虎门服装的面料已经很好,大量采用进口高档面料以及国产最新面料。还有的厂家甚至出高价四处猎取高级面料开发师,进而构想寻找合作者,或包一织布厂,专门研制开发自己独一无二的面料,以回避市场的抄袭行为。

   过去虎门时装以款式领导潮流,变化快,如今面料的运用更加丰富,工艺制作更加精致,开始具备一定的文化内涵。

   为提升虎门服装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06年,虎门镇投资2000多万元创建了虎门服装技术创新中心。该中心有五大服务平台,涉及到资讯、市场网络、人才提供和技术培训、品牌发布、数控处理、高峰论坛、专家讲座、设计师沙龙等内容,主要负责与服装有关的高新技术推广和提供配套技术服务,促进先进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有效地整合虎门服装资源。服务对象是虎门的所有服装企业。

   同时,虎门镇还组织有关部门,严厉查处假冒伪劣的违法行为,维护厂家和消费者的权益,营造公平环境,甚至跨区域打假,确保虎门品牌不受侵犯。

   政府的推手,加上企业自身的不懈努力。经过近5年的不懈努力,虎门的服装品牌已经走上了一个健康发展的道路,已陆续培育了以纯、松鹰、灰鼠等100多个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服装品牌。在数百个知名品牌中,已获得1个驰名商标,3个中国名牌,12个国家免检产品,11个广东省著名商标、13个广东省名牌产品。松鹰、以纯、灰鼠、依米奴等已在100多个国家注册商标,总数达到400多个。虎门的众多服饰品牌似引人注目的漫天星斗。一大批“土著产品”逐渐走出国门,成为蜚声国内外的服装名牌。

   2007年底,虎门召开了隆重的奖励大会,拿出350万奖励那些创品牌成功的企业。在颁奖仪式上,钟淦泉说,“只要企业拿得到荣誉,镇里就不会吝啬荷包里的钱。凡是在虎门投资创业的企业获得国家、省的荣誉,镇里都会真金白银地给予奖励。”

   名牌效应已经令虎门服装在全国开花结果,虎门服装企业在全国一、二级重点城市开专卖店加盟店几万间,销售网络已经覆盖全国。以纯集团现在拥有15家分厂,员工有2万多名,年销售额近8亿元,在全国的专卖店就高达4000多间。2008年3月,西藏发生打砸抢烧暴力犯罪,让全国人民为之震惊,同时也让全国人民记住了以纯。因为以纯专卖店被烧,很多服装行业的人才明白,原来以纯已经将专卖店开到了西藏。

   虎门独特的品牌氛围,吸引了皮尔·卡丹、巴黎世家、鳄鱼、苹果、老爷车、利来、观奇、雅戈尔、罗蒙等国内外知名服装品牌抢滩虎门。它们在虎门镇开设专卖店或直接建立服装加工基地,虎门从服装生产基地逐渐向服装品牌中心转移。

   虎门也因此挤进服装名城的行列。

   近几年,全国各地的服装集群纷纷涌现,仅在广东,比较知名的就有南海内衣、开平牛仔、新塘牛仔等,竞争十分激烈,但由于虎门有了品牌优势,它依然是一颗璀璨的明星。

   虎门镇人民政府副镇长潘继军在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始终对虎门企业给予最强有力的支持,大家都知道虎门缺地,但我们却批给‘以纯’10万平方米,支持他们建设公司总部。还有‘伊米奴’、‘灰鼠’等等在虎门服装排行前五名、前十名的品牌,只要他们‘有求’,想在虎门搞研发中心、检测机构等,我们政府‘必应’,义不容辞,竭尽全力。”

   有人这样概括虎门:这里有一个开明的政府,这里是一个开放的经济环境。

   而虎门之所以有今天,正缘于此。

  链接:

  “全球顶尖时尚城市”评选

   2007年7月,由美国“全球语言监察”机构举办的一年一度的“2007全球顶尖时尚城市”评选近日揭晓,新“时尚之都”排名中,纽约连续第4年击败巴黎荣登榜首。中国城市中,香港和上海一同上榜,分列第8位和第14位,而北京未能进入前25位。东京、新加坡及曼谷,分别排第6、第10及第17位。

   令记者最感兴趣的是它的排名计算方法:GLM计算方法,它通过计算该城市的纸媒体和电子媒体(报纸、杂志、网络、博客等)中时尚关键词的数量和出现频率,来衡量该城市的时尚指数。

   这些关键词包括服饰的种类、品牌和一些装扮的风格。例如T恤、沙滩装、连衣裙等。装扮风格关键词出现频率比较高的有波斯米亚风格、吉卜赛风格的裙子。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非主流城市这次也榜上有名,例如位于波兰的古城克拉科夫排名第25位,原因是其愈来愈受时装界重视的新波希米亚元素。克拉科夫的人口有70多万,和虎门差不多。

  2007全球顶尖时尚城市(前25名)

  1.纽约

  2.罗马

  3.巴黎

  4.伦敦

  5.米兰

  6.东京

  7.洛杉矶

  8.香港

  9.拉斯维加斯

  10.新加坡城

  11.柏林

  12.悉尼

  13.巴塞罗那

  14.上海

  15.墨尔本

  16.莫斯科

  17.曼谷

  18.孟买

  19.圣地亚哥

  20.里约热内卢

  21.圣保罗

  22.布宜诺斯艾利斯

  23.约翰内斯堡

  24.迪拜

  25.克拉科夫。

(责任编辑:李瑞)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