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人物 > 大人物

郭树清:打破对外国银行的迷信

  专访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一定要打破对外国银行、金融市场的迷信”

  源于美国华尔街的金融风暴,没有因美国政府7000亿美元的救助方案获得通过,而停下肆虐的脚步。大洋彼岸的中国,何以独善其身?全球有影响的经济学家都在关注这场世纪金融大动荡。

  “美国的金融市场和美元市场的稳定,不仅对美国好,对中国好,对世界也好。”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著名经济学家郭树清认为。9月27日晚间,在参加完“夏季达沃斯论坛”后,他终于有时间坐下来,纵论当前全球金融风暴的成因、影响与对策。这也是时隔一年后他再次接受本报专访。

  拥有深厚学术背景的郭树清,曾是中国市场经济框架体系的重要设计者之一,有着省级政府的管理经验,也曾主政外汇管理局管理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目前掌舵资产超过7万亿元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他无疑是这个领域最具发言权的重量级人物之一。

  也许是由于掌管中国外汇储备的经历,郭树清的风格极为稳健。在其他一些中资金融机构饱尝海外投资之痛的时候,由他掌舵的中国建设银行(下简称“建行”)的海外并购策略更显得富有远见。

  “现在你或许发现华尔街到处都是便宜货,但是便宜货有什么意思?买了以后发现资产有问题,还要进一步减记,那已经不便宜了。即使资产质量和现在差不多,但还有个整合的问题,能不能够发生作用,是不是对将来的业务有好处。”他说。

  从接手时建行刚刚脱离“技术性破产”的困扰,到现在成为全球具备竞争力的大型商业银行,郭树清带给世界一个发展中的转轨国家国有银行改革的范本。而且,建行市值过去一年已经超过其战略投资者美国银行,此前与建行进行过合作谈判的多家国际知名金融机构,现在也正经受着金融危机的折磨。

  “外国的银行应该向中国的银行学习。比方说我们更谨慎,做得更保守一些,更愿意做面对面的业务,了解客户;而不是更多依赖计算机,依赖公式、模型计算。”郭树清说,“当然,总体上我们与世界先进银行还有较大差距,对此我们有清醒的认识。”

  美国救市力度应更大

  《21世纪》:面对金融危机,美国政府提出了7000亿美元的救助方案,但这个方案遭到了美国国内很多经济学家的反对,反对理由之一就是认为方案是拿纳税人的钱去补贴华尔街的金融巨头,违反了责任自负的市场经济基本原则。你认为美国政府是否有必要救助这些金融机构?有没有更好的救市方案?

  郭树清:我觉得无论美联储也好,财政部也好,对自己的经济情况更熟悉、更清楚,我不认为我们会比他们更熟悉。但是中国有句俗语,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偶尔会比他们清楚。

  总体来说,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还是比较及时的。我觉得力度应该更大一点,因为你之前不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之后问题就会蔓延。对市场的救助是完全有必要的,因为市场天生就有缺陷,比方说消费者和投资者预期过度,市场波动就会很大,宏观调控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但是,救助方案是否需要7000亿美元,从什么时候开始救助,从哪个环节救助,买什么样的资产,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但总体上我觉得对金融机构进行救助是有必要的。美国的救助政策越及时就越有效,越拖延问题就越大,付出的代价也越大。

  我也愿意强调,各国政府都应该从不同角度来关心和支持美国金融稳定,美国金融市场和美元市场的稳定不仅对美国好,对中国好,对世界也好。因为当今经济全球化,我国国家、企业和银行的外汇储备有2万多亿美元,其中相当多都是美元资产。

  《21世纪》:在危机中,美国的五大投资银行中仅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被批准转型,可以开展商业银行业务,这样的转型意味着什么?这样的转变对中国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有何启示?

  郭树清:我觉得转型是基于这些原因。首先从短期看,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变成商业银行或者银行控股公司,它才能够从法律上完全合法地从美联储拿到贷款,或者是流动性资金,否则按照过去美国的规定,美联储不能给他提供资金,我觉得这是个短期的因素。另外确实也有一个长远的问题,就是监管,如果它变成商业银行的话,那它应该是在美联储和其他监管机构更紧密的监管之下,它发生那么大风险的可能性会大大减少。第三,转型以后,它肯定不能再做那么多高杠杆率的产品了,过去它拿出很少的资本,然后做到了30多倍的杠杆交易,1块钱当成30块钱,无论哪个银行卖出这些产品,风险都很大,我想这也是很大的改变。

  《21世纪》: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显然不仅仅在金融市场,从目前的情况以及发展趋势来看,它会对实体经济有何影响?

  郭树清:次级贷危机的影响已经表现出来,美国的进口减少了。今年1月到8月,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明显减少,整个美国的进口不如以前多了,但是美国今年的实体经济并没有那么差,因为美国今年出口很好,制造业最终出口到中国的还是很多的,这种现象是少有的。今年世界上闹粮荒,粮食危机,美国是农产品出口最大的国家,所以从实体经济来看,美国经济受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比20世纪30年代、60年代小得多,如果那时发生这种情况,那么多大公司、大银行倒闭,那可不得了。

  (现在)连华盛顿互助银行也倒了,那是美国第六大商业银行,美国五大投行倒了两家,还有一家被并购,这在过去很难想象,但现在对美国实体经济的影响还没有那么大。但是,次贷危机对实体经济最终肯定要有影响。

  危机带给我们很多教训:第一,产品不能搞得那么复杂,最后连经营的人都不知道风险在哪里了;第二,监管机构对这些金融产品监管不力;第三就是宏观经济问题,过去十多年,美国经济增长太好了,二战以后都没有这么好,我认为是经济该暴露的问题没有暴露,好多矛盾集中在一起了。

  经济有一些周期性的波动也是正常的,这与一个人的身体一样,都有波动调整的过程,有起有落,我觉得对于经济、社会都是一样的,我们能做的是不让波动太大,调整太大。美国过去十年就是利率过低,资金过多,贷款过度,融资过度,最后问题都集中暴露了。

  海外并购更需谨慎

  《21世纪》: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后,我们是否需要反思我们的海外投资策略?中国是否会因此降低投资美国债券的比重?

  郭树清:这个都是相对的,你不能说因为一件事,把所有的事情都改变了。上次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美国人认为亚洲的银行不能做生意了,但是没过几年,还是做了。我觉得还是综合来看,比方说美元市场、欧元市场,各有各的风险,如果时间长点看,过去十年二十年或者再长点看,经济和金融市场波动大的肯定不是这些大的国家,小的国家波动更高。

  这就要有科学的研究和分析,同时有一条最基本的道理: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这个永远都是对的,不管情况怎么好,产品怎么赚钱,你都得有所了解,有所控制。再一个就是反应要快,能够及时调整,你说把所有的风险都预料到了那是不可能的,做银行就是经营风险,而且我们特别强调这个。目前有些银行投资美国次级债券出现了亏损,我觉得这都是很正常的,因为持有货币就有风险,只要有资产就有风险。

  《21世纪》:随着国外金融市场的恶化,许多知名金融机构市值也大幅缩水,你是否认为这是建行海外并购的良机?建行海外并购,主要会基于哪些考虑?

  郭树清:我们的扩张首先是业务导向,也就是根据需求,满足客户的需要;第二就是战略整合,与我们之前的业务结合,创造新的增长点,创造价值,还要考虑我们稳健的发展,正常的整合。考虑这些因素,我们对新兴市场给予更多的关注。

  我们对海外银行的零售业务、投资业务等都感兴趣,为什么?因为中国金融深化还不够,金融市场还很不发达,我们在消费金融服务、理财金融服务方面都差很多,需要跟国际先进银行学习和借鉴。所以我们认为,并购是有意义的,但是要看情况,综合考虑,在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谨慎,实际上我们的管理能力、控制风险能力都是有限的。

  我们的资产回报率、股本回报率都非常好,可以说是世界第一。这是由很多因素促成的,有短期的因素,首先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第二个就是税收的因素,今年我国的所得税税率为25%,去年是33%。还有其他的因素也是短期的,一次性的,建行不可能一直保持71.3%的增长速度。我在香港新闻发布会上说,那么高的增长速度很好,我自己都不好意思,我们希望之后是稳定的增长,希望在同业、在国内外保持我们的领先地位,这个我们有很大的信心。

  《21世纪》:此前,一些中资金融机构的海外并购出现了较大程度的账面亏损,但建行的海外并购策略一直比较稳健,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金融形势,建行的海外并购是如何规划的?是否会进行调整修改?

  郭树清:我们肯定有规划的,但是我们的海外发展规划是不断修改、调整的计划。比如说在金融危机比较严重的地区,进那里你就肯定要小心,(因为)过去有些问题没有暴露,有的机构看起来很好但有很多问题,那你再入股、注资风险就很大。当然危机也是一个机遇,你如果能控制风险,且确实对你的业务、对满足你的客户需求有用,能够学到先进技术、得到更多市场信息,同时对你的业务整合产生更大效益,增强综合竞争力,也还是可以做的。

  我还想顺便说一句,很多人说中国的银行现在效益那么好,都是世界第一流的,外国银行不用学习了,他们应该向我们学习,那么有没有这样的可能性呢?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的道理,外国的银行要向中国的银行学习。

  比方说我们更谨慎,做得更保守一些,更愿意做面对面的(业务),了解客户;而不是更多的依赖计算机,依赖公式、模型计算。但是我要强调的是,总体上我们还不是世界第一,从管理、经营、客户服务、产品创新这些方面讲我们还不是第一,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在我们银行内部,也有人说外国的银行也没有什么先进的。不是这样!我们建行的绝大多数分行、支行,这个认识挺清楚的。通过网点的转型,我们改变了两、三年前网点以办理交易为主的模式,现在基本转变为以服务和销售为基础,效益完全不一样,价值创造能力完全不一样,管理的理念不一样,销售能力提高67%,客户等待时间降低了39%,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我们在过去将近3年的时间里通过和美国银行的合作,在小企业贷款、私人理财,还有IT、电子银行服务等方面的广泛合作,我们学习了很多,而且认识到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个一定要坚定不移。同时一定要打破对外国银行、对西方发达金融市场的迷信,从我们自己的实际出发,敢于实践,敢于创造。

  金融危机对建行影响较小

  《21世纪》: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它出现了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都会波及,从对国内的影响来看,有些出口型企业已经感受到了危机。那么,从建行自身情况来看,美国次贷危机对你们会产生何种影响?

  郭树清:具体到我们建行,我们98%左右的收入在国内,所以主要依靠国内经济,而未来国内经济还会保持正常快速的发展,应该说中国在基本面上,经济和金融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当然国际经济、金融都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国家现在对外依赖性比较大,所以我想会有些影响但是不会特别大,如果说有影响现在已经有影响了,公布出来的我们持有的雷曼债券有1.9亿美元,应该说已经是有损失了,但这个损失对我们来说总量上不是特别大,在我们整个资产负债里面比例比较小。

  从今年的情况来看,对建行影响也比较小。前一段我们上半年的业绩已经公布了,净利润是586.92亿,同比增长71.3%,税前利润就更多了,达700多亿,所以这个影响是有限的,从总的格局来看,我们的利润计划不会有太多变化。当然,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但是,国内情况不会有太大变化。

  《21世纪》: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降低了贷款利率而存款利率没有调整,这样导致商业银行的利差缩小,有专家还预测中国将进入降息通道,这对建行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郭树清:这次利率调整以后,银行的利差会缩小一些,但是有个时滞,贷款的合同有个时滞,不是马上就能反映出来的,今年能反映出来的数量很少,总之建行受到的影响不会太大。但是各个银行的情况不一样,我不太了解其他银行的情况,但是我的直觉(判断),和美国、欧洲的银行相比,整体上来说,我们中国的银行业是比较健康,比较稳健的。

  我在今年半年报的业绩发布会的时候也说过,中国经济的增长应该是比较平稳的,快速平稳是正常的状态,而不是出现太大的波动,因为中国经济实际上是一个内需为主的经济。如果不是内需为主,中国的生产怎么可能那么多、那么快呢?我们对能源的消费量很高,对食品、粮食的消费量肯定都是全球第一位的,我国被称为“世界工厂”,生产的衣服75%都是自己消费,我们的住房每年以12%-13%的速度增长,私人汽车数量以30%的速度增长,同时交通、通讯增长也很快,无论衣食住行,中国的消费增长都是很快的,剩下的教育、医疗、公共服务也会跟上来,中国的增长是高速需求推动的。

  从长远来说,我倒是担心过热,中国经济最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通货膨胀、资产泡沫和经济增长过快。

  

(责任编辑:佟菲)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郭树清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