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改革开放30年 > 30年之城乡

新辟特区“初生牛犊不怕虎”(组图)

  【改革开放30周年之1980】新辟特区“初生牛犊不怕虎”

  晚上九点多,夜色中的罗湖灯火通明,霓虹闪烁,车水马龙,风姿绰约,经过罗湖口岸往来香港的人们仍在延续着口岸一天的忙碌。每一天,在连接深圳界河的53米长的罗湖双层人行桥上,数以万计的人们川流不息地跨过桥面走入另一个城市的繁华中。

  这片1984年小平同志到访深圳时站在国贸大厦上深情俯瞰的土地,如今散发着浓郁的现代气息矗立在中国的南大门。回望30年,中国轰轰烈烈的特区试验正是从这个仅有0.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发轫的,甚至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辉煌画轴正是从这里缓缓展开的。

  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深圳、珠海、汕头三大经济特区正式获得“准生证”。在计划经济占据着绝对统治地位的时代,经济特区的创立撕开了一个市场经济的口子。

  当年的深南大道和解放路交界处,甚至有些许田野风光。 江式高供图

  那一年,深圳断然决定铲平罗湖山,以率先开发罗湖打响特区建设第一枪;那一年,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完成并报省人民政府审批,珠海的未来蓝图开始绘就;那一年,已停航28年的汕头—香港客运航线重新恢复,汕头再次对外敞开了胸怀……

  百废待兴,新生的特区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开始挑战传统,不断将计划经济体制的种种束缚碾碎在轮下,书写了一个个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土地有偿使用、土地公开拍卖、定额超产奖励、民主选举领导、公开招考招聘人才、工程招标、住房商品化、用轿车重奖科技创新……经济特区创造了无数个国内第一次,并且用一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涤荡了中国人的陈旧思维。

  深圳最初的建设者,正是他们的敢闯敢干才有深圳的今天。 江式高供图

  再请看这活生生的数字:1980年的深圳和珠海都只是一个边陲小镇,深圳1979年GDP仅有1.76亿元,珠海1980年GDP也只有2.6亿元,汕头的破败让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吴南生的回乡之旅倍感沉重。

  2007年,珠海的GDP达到886.84亿元,汕头达到850亿元,深圳更是达到了6765.41亿元,不仅总量位居国内各大城市第四,而且更成为全国首个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的城市。


  特区用跳跃般的增长证明了中央决策的正确,也借着自身的敢闯敢试“杀出一条血路”将市场经济的火种传遍华夏大地,成为激励中国其他区域改革求发展、开放谋自强的动力源泉。

  但特区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成长中也一直伴随着阻力和争议,多次站在风口浪尖的特区顶住了压力,成功实现了今日的辉煌成就。

  1980年,以深圳出地、香港出资的“土地租赁方式”建设的全国第一个商品房小区——东湖丽苑建成不久,就被影射为旧中国“租界”的复辟,甚至有人公开吹风说“深圳发生了惊天卖国案”,这场风波演变为一场历时四年之久的“要不要办特区、办特区是对是错”的争论。

  1985年六七月间,小平在接见外宾时所说的“深圳经济特区是个试验,路子走得是否对,还要看一看。它是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搞成功是我们的愿望,不成功是一个经验嘛!”再次激起海内外对经济特区的非议,说深圳靠国家“输血”者有之,说深圳利用黑市外汇发财者有之,说深圳是变相赚了国内人的钱者有之……经济特区再次站在了风口浪尖上。

  1994年,著名学者胡鞍钢一篇呼吁对中国经济特区的政策进行调整,主张“特区不特”,取消各种减免税和优惠政策的内参又让特区发展波澜再起。就是近至2004年到2006年,争议也未能停止。

  面对每一次质疑,特区都毫不犹豫选择了奋起接招,在前行中捍卫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先富带动后富走“共同富裕”之路的基本信念。

  正是基于此,长期致力于经济特区研究的深圳大学教授高兴民评价说,经济特区对中国改革最大的意义在于证明了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制度的适用性。在与旧体制壮士断腕般的决裂中,特区承担了巨大的压力,但更收获了成长,这种成长不仅是之于特区自身的,更是之于珠三角、广东乃至全国的。(黄超)

  链接我的1980

  陈健:这是一个不一样的秋天

  陈健,女,一个土生土长的深圳本地人,1958年生,宝安区观澜人。1980年被招录到深圳人民法院,1984年调入深圳市律师事务所,是特区建立后深圳首批女律师。

  人们都说深圳是从小渔村发展起来的,实际上深圳从来都不是一个小渔村。1980年前的深圳,已是一个具备相当活力的滨海小城;而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则如一股春风席卷了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虽然当时我身边的人几乎都不知道有《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这样一部法规出台,更不懂得它对我们的生活意味着什么,但我们都已经觉察出这是一个不一样的秋天。

  那一年,很多单位开始大量招录人才,只要有高中文凭和本地城市户口,都是各个单位的招考对象。我由于平时喜好阅读、中学语文功底好,被招录到了深圳市人民法院(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前身),在刑庭当书记员,人生的第一次机会就这样不期而至了。因为特区建设急需大量的人才,80年代的深圳对年轻人来说处处都是机遇。

  那时各部门人手都很紧张,罗湖法院筹建时,一个院长仅带两个兵。1980年春节,深圳成立了首个法律顾问处,隶属于深圳市司法局,律师也只有3名,常常是一个人要为多宗案件辩护。那时聘请一名律师的费用只要30元,如果当事人生活困难,还可减免到5元钱打个官司。

  1984年,我离开法院调入深圳市律师事务所,深圳那时的律师不多,女律师更是少之又少,当时有陈鲁涛、郭玉梅、王小南、许志英和我五名女性。深圳毗邻香港,又是外资进入中国的首站,不少涉外法律事务、知识产权诉讼大家都没碰到过,都是慢慢摸索。我曾帮一家外企打赢一场商标侵权官司,应该是国内首例外企因知识产权被侵犯索赔成功的判例。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田瑛)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江式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