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改革开放30年 > 30年之城乡

农村改革进入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9日上午举行。会议的主要议程是研究推进中国农村改革发展问题。

  中国的改革历程,是率先在农村起步并取得突破的。30年来,农村经济社会实现了历史性巨变。但受长期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的影响,特别是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大量失地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农村贫困户的困难问题凸显。

1997年至2003年,农民收入连续7年增长不到4%,不及城镇居民收入增量的五分之一。

  城乡之间的巨大反差已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很大制约,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是中国改革的关键环节,是中国发展的战略基础。

  十七届三中全会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权威人士认为,这个决定将作为这次全会的重要成果,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人们期待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土地流转制度、城乡一体化建设、粮食问题以及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发展成果等方面有所突破,开启中国农村发展改革又一个崭新时代。

  专家观点

  土地“剪刀差”亏了农民

  不少土地专家认为,30年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就,和土地政策密切相关。国有土地使用权投放市场,大量的土地被征用,成为城市化、工业化强劲的发动机。

  现状:“剪刀差”富了企业

  浙江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贾生华教授说,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城市发展中实行“土地剪刀差”,农村土地虽是“集体所有”,但只能由政府买,由政府定价。政府征用土地后,再将使用权出让给企业,政府从中获得了巨额“剪刀差”,投入到城市建设等方面。企业则在出让、开发等行为中赚取巨额利益。城市居民通过购买房地产,改善生活、工作条件,有的还随着土地升值,获得了财富的增长。这一套路,被一些地方政府称之为“经营城市”,但农民的利益却受到很大损害。

  另外,农民拥有的宅基地不能实现市场化,没有任何商品价值,也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和城乡住房资源极大的不平衡。在很多地方,城市里住房紧张,乡村一幢幢的单体农居占地甚广却人烟稀少。

  贾生华说,这种现象还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大批农民进城打工,他们身无分文,在城市里面对高额生活成本生存困难,很容易滋生犯罪。近年来,“城中村”以及衍生的问题已经构成各大城市普遍面临的痼疾。

  对策:可让农村宅基地进入市场

  我国改革和建设的巨大成就,始终围绕着土地问题。联产承包规定了农地的生产问题,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规定了城市土地的建设问题,但农村土地的建设问题,却没有相关的法律予以规范。

  贾生华建议,我国可以制定“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转让条例”,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直接进入市场,土地的市场价值完全进入农民的口袋。这一改革举措,或许还可以解决下一阶段发展面临的很多问题。

  首先,可以让土地非农化的升值收益更多地留给农村,填平城乡发展的鸿沟。

  第二,宅基地的流通,促进土地集约利用、资源合理配置。据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统计,2005年东部地区大约有1500万户宅基地处于闲置、空巢状态,浪费严重。

  第三,农民成为地产的实际拥有者,城市住宅升值创富效应惠及农村,大幅度增加农民个人的财富与购买力,八亿农民可以构成拉动内需的巨大动力。

  第四,通过这种土地制度的改革,让农民工成为有产者,其财富效应还会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成正比扩大。有利于农民工加速“市民化”,也有利于降低犯罪率,解决城乡人口流动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

  第五,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经济基础。农村房地产进入市场,就可以由政府发挥管理职能,通过统一规划,留出一部分增值收益用作乡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第六,能解决高房价高地价带来的诸多问题。村集体和地方政府一样成为供地主体后,集体用地在统一规划下,总量控制,有序入市,形成多元化供地局面,可以平抑地价。

  担忧:会不会引发乱占耕地

  贾生华指出,这一改革举措要切实付诸实施,需要突破两个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第一,政府征用土地面积和土地收益一开始可能都会有所减少,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利益受损,改革可能会遭遇反对。

  第二,会引发“乱占耕地”的担忧。实际上,只要政府加强规划和管制,做到总量控制,完全可以做到只允许农村建设用地、宅基地进入市场,而不影响耕地,有可能还会比现在更好地保护耕地。据《经济参考报》

  资料链接

  历届三中全会常做“大题目”

  “三中全会”是历届领导班子做“大题目”的恰当时机,一些重大转折性决策多在三中全会上做出。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

  会议重点:批判“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口号;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

  重大意义:是一次拨乱反正、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会议

  ■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10月20日)

  会议重点: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重大意义:改革开始由农村走向城市和整个经济领域

  ■十三届三中全会(1988年9月26日至30日)

  会议重点:确定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

  重大意义: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扫清了道路

  ■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11月11日至14日)

  会议重点: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重大意义: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十五届三中全会(1998年10月12日至14日)

  会议重点:会议通过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重大意义: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

  ■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

  会议重点: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重大意义:被称之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又一座新的里程碑据《瞭望新闻周刊》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