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夏业良:在改革开放的环境里得到很多机会

  夏业良的故事:在改革开放的环境里得到很多机会

  搜狐财经讯 2008年10月16日 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夏业良做客搜狐财经“改革开放30年高端访谈”,分享改革的故事,探讨改革的得失,以下是访谈部分观点。

  搜狐财经:刚才我们谈了很多大的问题,现在想从您的个人角度来谈一下改革开放,能不能给和我们分享一下关于改革您自己的故事。

  夏业良:首先从历史的空间和整个世界范围来看,其实中国这30年的改革实践,有些人把它神话了、夸大了。我们现在应该客观的、理性的来看,如果再过30年、50年,甚至在世界范围来看,这不算什么,因为中国人压抑太久了,有这样的进步就觉得是很了不起的创举,其实就是把曾经拥有的东西回归了,就得到了这么大的进步。

  20世纪对中国做出最大贡献的人是邓小平

  夏业良:改革开放之前有一段时间,中国几乎没有大学教育制度。因为1966年停止招生了,后来到1970年又恢复办高等学校,那个时候办高等学校是招工农兵学员,不是靠你的学习成绩,而是靠你的表现,由单位推荐。70年到76年一直是工农兵学员。77年恢复高考,这样的话等于是把正常的教育制度恢复了,只是一个恢复而已。但是我们想一想多少人要感谢这种恢复,如果没有77年、78年这样的恢复,你想想我们中间很多人都不会有今天的成就。所以我们非常的庆幸,邓小平在那个时候拨乱反正,这个词儿用的好,拨乱反正,就是让它回到正轨,但是并没有说伟大的创举这一类的,不要太拔高它。20世纪对中国社会、中国老百姓做出最大贡献的无疑是邓小平。

  在改革开放的环境里得到很多机会

  夏业良:我个人在改革开放的环境里面得到了很多的机会,如果没有这些机会,你想我们的家庭是很普通的家庭,不是太子党,没有高干背景,所以就很难出头。虽然我学习成绩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是非常的突出的,我在小学的时候考试一般是前三名的。那个时候我在大学里边学的是英文语言文学,因为那个时候所谓经济系,那个时候大家还不太认知,有很多人都不知道经济是干什么的,而且经济系里边学的东西也不是跟今天我们所说的经济学相关的。那个时候学的基本上是哲学的东西,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再学一些基本论,仅此而已,还谈不上我们今天说的经济学专业。那个时候大家最想考的一个是中文系,一个是外语系。中文系的好处,那个时候大家都是文学青年,谁能当作家,在全国的知名度就很高,收入也很高,地位也很高。我也曾经想过要成为一个作家,考中文系,而且我当年的高考在我们那个城市是第一名,而且在我们大学里面也是第一名,本来我是完全有条件填中文系的,但是我的外语考的也很好,外语分数比中文分数更高,所以我就想作为中国人如果一辈子学中文有点资源上的浪费,我说如果我学外语,把外语学好了,我等于掌握了两种语言,而且至少我将来除了当作家以后还可以当翻译家。

  所以我学的是英文语言文学,正逢改革开放,我们能够不断的听一些外台,看很多外文的资料,所以思想真正是开放了,接触了很多新的东西。以至于80年代我大学毕业以后,我第一次出国是1985年,那算是比较早的,我到了西方世界并没有感到一种震惊,因为我对这个文化,这个传统已经有了很多的接触,所以这个方面我就觉得我很幸运,我选择了一个比较好的时机和好的专业。然后80年代中后期,我又开始转向经济管理,因为我大学毕业曾经在政府部门工作了三年。我学了外贸、管理方面的知识,当时最热的是管理,因为经济学那个时候在国内还没有全面的引进,也没有热起来,所以我那个时候应该说是在改革开放外语最热的时候学了外语,在管理最热的时候学了管理,不是说我是跟风,而是我特别的幸运,是我学了这个东西的时候恰好那个时候是最热的,不是我有主见或者是有预见的先选择了,而是一种巧合。到了后来90年代初我又转向了经济学,因为经济学逐渐又成为中国的显学,所以我曾经在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里面我说过我非常幸运,一生中有这么三次重要的时机都巧合了,非常好。

  记忆最深刻的是一碗红烧肉

  夏业良:从个人生活的层面来讲,自己小的时候过的比较清贫,那个时候大家都是那样的清贫的生活,但是我们家庭在当时的条件下,既不能算特别好的,也不能算特别差的,还算是不错的一个中等的家庭情况。但是那个时候物质匮乏,即使你有钱,你都买不到紧缺的物资。我小的时候记忆最深刻的是什么,是一碗红烧肉。因为那个时候一个家庭,一个人一个月只能配给一两猪肉,我们家五口人,也就是说一个月只能有半斤肉,你一次烧一碗肉应该就没有了,而且那个时候尽量希望买肥肉,膘厚一点的可以炼油,可以炒菜用。做出来那么一碗,全家人坐在那儿,当时我是十四五岁,特别馋的时候,那一碗肉给我一个人吃都不够,一筷子下去美味无比,今天都难以想象,吃什么都没有那么香。紧接着我还想伸出筷子,这个时候看到我父亲严厉的目光,因为一家人坐在这儿,在家庭孩子里我是老大,我吃了一块肉再下去吃第二筷子就不顾他人,那个时候虽然我也是一个孩子,但是在父亲严厉的目光下,我放下了筷子,这个记忆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你想想改革开放给普通家庭带来的实际好处就是你现在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大家现在担忧的已经不是吃不到什么东西,而是你营养过剩的问题,如何调节饮食结构的问题。

  从衣着上来讲,过去我们穿的衣服,大家都知道颜色差不多,黄色、灰色、蓝色。我们家条件还算是不错,每一年过年的时候,妈妈给我们做一套衣服,而且有的时候还请裁缝去给我们做一套衣服,这已经算是非常满足了。经常会用工作服,改造一下就给我们穿,就像现在牛仔裤的感觉。后来“的确良”出来的时候,我们知道西方人喜欢穿棉织品,的确良其实是一种工业品,不太适合人。但是那个时候在中国情况相反,因为那个时候大家愿意穿的确良,不愿意穿棉织品,后来棉织品价格越来越高了。

  从当时的娱乐和很多方面来看,那个时候你所接触的文化设施太少。图书馆,我们能见到的书都是主流意识形态肯定的书,都是一些革命的书,你能看到马克思、列宁的书,传记、著作,所以我们那个时候中学生读了很多政治方面的著作,有很多小说是地下流传的,被称为是非法的,甚至是反动的小说,那个时候最主要的是俄罗斯的、苏联的小说,我们经常会在底下传看那些小说。

  电影,那时候就是几部老电影,而且是把样板戏的电影拍来拍去的。后来到了林彪事件以后,慢慢开始放的尺度大了一点,进口了一些西方的电影,以前主要就是我们一些友好国家的电影,越南的、北朝鲜的,还有阿尔巴尼亚的电影,这些比较多,可以看出那个时候我们的资源非常的贫乏。

  “书荒时节读书忙”

  夏业良:但是那个时候我非常渴望读书,我经常做作业,帮其他成绩不太好的人做作业,以换取到他们家看书的机会,有些人家里面书很多,我就坐在他家一本一本的看。所以那个时候我还曾经写过一篇散文,杂文,曾写过一篇《书荒时节读书忙》。我经常会在床头放一摞子书,如果我爸爸妈妈不阻止的话,我会看到晚上两三点。我一天能看好几本书,因为是被迫的,要还,我这个人在读书方面是相当的贪婪,所以在十几岁的时候我的涉猎面积相当广,可以用一个侧面的事实来证明。我在大学期间曾经过三次参加全校性的百科知识有奖大赛,每次参加的人都不下2000人,我都获得了前三名。百科知识包括文学、生物、医学、化学什么知识都在里面,我的知识比较杂,是一个杂家,我后来搞翻译也是希望能够涉猎更多的知识。我直到今天还有很强的求知欲,有很多东西不一定对自己有多大的用处,但是只要感兴趣就去了解。我觉得越是在知识匮乏的时代,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是更加的执着的。经常为了读一本书要走很多的路,借书、还书,有的时候书页坏了,就把它贴好,下了很多的功夫,有的时候还要摘抄,过去的笔记本都找不到了,但是当年的事情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和激励。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如确需使用稿件或者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62726118。

(责任编辑:魏喆)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夏业良 | 邓小平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