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左右间财经评论 > 商业评论

中投海外投资路线图及反思

  ■本报记者 曲瑞雪

  继上周初刚刚被曝54亿美元货币市场基金“触雷”后,10月17日,中投抄底黑石的消息又得到了后者的证实。

  中投将通过公开市场增持黑石股份,持股比例从9.9%增至12.5%,增持的执行机构仍是中投为投资黑石而创立的法律实体——北京万德福投资有限公司。

  10月16日,黑石收盘价为9.36美元。与去年5月中投29.605美元的入股价相比,该笔投资已缩水近20亿美元。有媒体悲观预计,综合在黑石、摩根斯坦利以及美国货币基金市场等投资造成的浮亏,中投在美国的被套资金可能已经达到百亿美元。

  自2007年9月29日正式挂牌以来,中投海外投资接连爆出巨幅浮亏,已深深刺痛了国人的神经。

  真的是“基因”问题?

  在中投正式成立的半个月前,国内知名经济学家谢国忠就曾撰文指出,“国家投资公司没有创造相应的环境吸引人才加入,其组织结构更类似于一个政府机构,靠政治需要来决定关键人事任命,缺乏一个成功的投资机构所需要的独立和创造性思考的特质。所以,除非政府从一开始就创造出正确的‘基因’,否则国家投资公司的失败是必然的。”

  谢国忠的这一判断并未专门指向中投,然而中投运作一年来的失败却不幸与之契合。那么,中投公司是否真的存在国家投资公司所常见的“基因”问题呢?

  被媒体爆出一手促成中投入股黑石的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前司长、现黑石集团大中华区主席梁锦松曾表示,中投的亏损是美国金融风暴导致的。

  然而,一些知名金融专家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则认为,除了金融危机这样的外在因素,中投自身的组织架构等问题,即谢国忠所言“基因”问题,应该是导致中投节节失利的内在因素。

  “我们搞不清楚中投到底是一个投资机构,还是一个政府机构。”一位国内金融圈专家对记者直言。据他了解,中投所做的决策在不小的程度上是行政级别因素在起作用,而不是纯粹市场化的投资收益与风险评估的结果。

  人才与机制“瓶颈”

  从酝酿设立到正式挂牌,中投公司的诞生饱含了国内金融业界的期待。因为,这标志着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重大突破。然而,成立后仅短短一年时间里,中投已经让许多人感到“失望”。

  “中投公司的高层多是官员,而且还是计划经济体制下从事宏观经济管理的官员,在其组织架构中,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投资专家不足。”这位人士表示,人事制度接近国企、薪金与外资大行相去甚远,这也给中投引进投资专业人才设置了障碍。

  从目前已有的投资案例看,决策层和执行层投资专业人才的不足,似乎已经影响到了中投的专业和技术水平。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界人士透露,中投正式成立之前的第一单业务就投向了黑石这样的私募基金公司,这使业内颇有微词。在全国人大财经委的金融安全会议上,已经有不少专家提出,国家主权财富基金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投资要慎之又慎,与收益相比,中投应该把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而中投第一单就投向黑石这样盈利性很强,但是安全系数极低的私募基金类公司,其实是一个方向性的错误。

  近期,中投广纳人才的消息似乎也印证了外界对其投资人才不足的判断。在中投公司网站上,记者看到最新一期招聘公告的内容:“拟在包括股权投资、固定收益投资、另类资产投资等11大类的30个岗位上,面向全球招聘专业人才,以进一步提升其投资管理水平”。

  “我们很高兴中投已经意识到了自身投资管理水平上的问题。这个时候就是要把真正有能力为国家谋财利的人拿出来用。”上述人士表示,但是更为关键的是要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长官意志路线,真正走市场化道路。只有这样,中投才算是真正承担起了体制突破的重任。

  该不该盯着华尔街?

  10月17日,中投抄底黑石的消息一经公开,立刻引来了网民巨量跟帖。记者在浏览过程中注意到,反对其抄底华尔街的声音居多。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金融专家们也纷纷表示了类似看法。因为,“玩金融,中国没有优势。”

  “美国虽然出现了次贷危机,但也要看到次贷里面有很多金融创新的东西,创新的目的也是为了服务美国实体经济的。而中投运作的是主权财富基金,首先应考虑的是如何服务国家实体经济。从这个角度考虑,收购美国的金融资产对中国意义不大。”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霍德明对本报记者说,退一步讲,即使对实体经济没有帮助,能稳赚钱也行。如果连这一点也做不到,那这样的投资就有问题了。

  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谭雅玲告诉本报记者,去年次贷危机尚处于初级阶段时,国内资本就急于出手,结果损失惨重;而现在很多人又认为可以抄底了,这可能是一错再错。

  “其实,目前整个次贷危机的深度和未来发展趋势都还看不清楚。在这个时候出手,谁都不会有太大的把握。”谭雅玲认为,中投目前最紧要的任务不是抄底摊薄成本,而是解决自身的运作机制和组织架构问题。如果能尽快把这些问题解决掉,待外围市场平稳、形势明朗后,再言抄底不迟。

  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相比抄底金融机构而言,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寻找价格合适的资源类资产进行投资,对中国更有意义。

  霍德明建议,目前中国应该多关注与能源、资源相关的资产,以及相关的企业、机构。以前,中国要买什么资产,其价格就会暴涨。现在,趁各种资产价格大幅下降,购买起来就会更便宜、更容易一些。

  

(责任编辑:单秀巧)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谢国忠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