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 防止中国经济下滑 中国积极行动 > 宏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出口导向型已走到尽头 中国须建内需型消费社会

  (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不管是应付经济危机,还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都必须建立一个消费社会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作为世界经济发动机的中国,也遭遇了经济减速的困境:股市、楼市低迷,大量工厂倒闭,失业人口增加,社会群体性危机事件频发。


  显而易见,危机开始初露端倪,并且这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开始向社会层面蔓延。笔者认为,要化解当前中国的经济困境,单纯的经济手段已经不能“万金油”,社会改革必须进一步深化,全面建设一个内需型的消费社会。

  出口导向型已走到尽头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因为缺乏资本,引进外资走对外开放之路,是必然的选择。可以说,中国经济三十年的发展完全是一条外向型发展的路子。从本质上说,外向型经济是为海外市场服务的经济,而非为国内市场服务的经济。

  由此导致的负面因素非常多。首先是中国受制于外国市场,中国因此成为了“脆弱的经济大国”,尽管经济总量很大,但只要国外市场一有风吹草动,自身就要受到严重影响。经济上受制导致战略上受制。西方国家之所以能对中国施加影响,是因为中国高度依赖它们的市场,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目前高达60%,而西方国家一般处于20%的水平。对外依存度高的后果是严重的,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陆型的经济体,中国跟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完全依靠出口贸易的小经济体不一样,按理说,大陆型经济体对付外在危机的能力最强,然而中国经济发展深受亚洲四小龙模式的影响,在应对外部危机上,完全失去了大陆型经济体的优势。

  出口导向型经济还导致国内收入分配不平衡。因为中国经济是为海外市场服务,所以没有动力去改善国内的经济结构,培植国内的消费市场。因此,过去三十年来,中国政府的税收越来越多,但社会收入分配却越拉越大,这就是出口导向型经济造成的。

  内需型消费社会是出路

  此次席卷全球并持续已久的金融危机,给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敲响了警钟。整个海外市场都面临需求萎缩,中国出口遭遇寒冬。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出路在于扩大内需,建设消费型社会。

  要达到建设消费型社会的目标,有关方面也许有必要重新考虑四万亿的投资。如果把这些钱转向全面建设中国的消费社会,那中国就有可能真正成长为一个经济强国。

  有人说,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也企图通过扩大内需和投资公共设施摆脱困境,当时扩大内需实际上没有成功,但中国还是依靠投资公共设施摆脱了当时金融危机的影响。当时之所以走通了,是因为危机只发生在亚洲,西方等市场并没有受到影响,因此中国的出口在短暂停顿后又马上增长起来了。而现在的问题是,西方已经没有需求了,整个海外市场需求都在下降。

  而目前大部分投资于公共设施的四万亿,在大机械化建设条件下,能解决多少工作岗位?能让老百姓增长多少收入?答案是十分有限的。中国下一步的经济增长点在哪里?一是投资,一是消费。建设消费型社会,不仅是解决当前金融危机的出路,还要为以后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消费社会需要制度基础

  不管是应付经济危机,还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都必须建立一个消费社会

  。然而,消费社会的构建是需要一系列完善的制度做基础的,比如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卫生制度、教育制度等等。

  在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家庭的积蓄几千美元就可以了,因为他们小孩教育不用担心,看病不用担心,存款就是用来消费的。而中国的老百姓却只能积蓄而不敢消费,为什么呢?因为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只能依靠积蓄来获得保障了。

  目前的四万亿投资还是大部分用于公共设施,而较少用于改善民生的社会保障体系。当然,不是说经济手段不重要,经济不发展肯定解决不了问题,但问题在于怎么发展经济。其实,社会政策的改革也是经济增长,也是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重点,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本身也是经济增长的资源。

  今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一些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群体性事件频发,如果不采取进一步的改革措施,今后几年的危机可能会更严重。对于中国而言,应该花大力气把民生政策实施下去。其实,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也都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过程,比如德国社会保障体系是通过俾斯麦的强权政治建立的,通过牺牲很多既得利益来建立一个为国家长远利益服务的社会制度,因为既得利益不做出部分牺牲,整体利益就会垮掉。法国、美国等国家都是如此。

  社会改革势在必行

  社会改革如果要进行下去,还是要通过政治改革来推动,要增强弱势群体对政策的发言权、参与权。

  从世界各个国家的经验来看,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一般都发生在相当一段时间的经济高增长之后。如果在中国经济增长8%-9%的时期,建设这些制度就相对比较容易,因为中央政府容易积累资金,但如果以后经济逐步回落,只有5%-6%,甚至更低以后,这些社会制度就没有机会建立了,所以现在是中国建立这些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好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

  从社会的角度来说,消费型社会就是要求收入分配比较公平,保障体系、教育体系则是长远的社会稳定、政治稳定的基础。从国际环境来看,中国如果不建立一个消费社会,国际的经济秩序永远不会更改,很多年以来都是中国人存款美国人消费,中国老百姓的钱为什么不自己花,而要去养美国人呢?这就是一个很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的结果。所以一定要建立一个全民消费性社会,而这必须依托于社会改革。(作者:郑永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本报记者梁辉采访整理,本文未经郑永年先生审阅)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责任编辑:单秀巧)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