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产业经济 > 汽车

技术路线至上一汽大众领跑中国汽车工业

  上世纪90年代初,作为新中国汽车工业的长子,一汽以敏锐的触角和开放的胸怀,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国际视野,迈出了与国外汽车厂商合资经营的历史性步伐。

  截至2007年底,一汽大众累计向国家缴纳税金600亿元,直接提供就业人数12000多人。

  ■本报记者 王有军

  在中国主要城市的街道上,平均每十辆轿车就有一辆出自于一汽大众。

  纵观一汽大众的发展历程,可以说,一汽大众引领了中国汽车发展的一个时代,它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中占据着不可泯灭的地位,更是汽车产业强大的捍卫者和助推者,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当之无愧的领跑者。

  历经18载

  一汽大众从创业到今天,走过了18年历程,目前已经拥有覆盖A级、B级、C级,大众、奥迪两大品牌9大系列产品,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同时实现了部分整车、总成及零部件的出口。一汽大众以其卓越的国际先进技术和现代一流的管理模式,成为中国唯一成熟的全系列乘用车生产基地。

  一汽大众的发展历程,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它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开放、腾飞的进程。

  一汽是中国汽车工业的骄子,她同新中国一道历经风雨,创造辉煌,共同步入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具历史意义的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门的打开,大量进口车涌入,整个中国汽车工业面临着巨大挑战。作为新中国汽车工业的长子,一汽以敏锐的触角和开放的胸怀,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国际视野,迈出了与国外汽车厂商合资经营的历史性步伐。

  1990年11月20日,中国一汽与德国大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就15万辆轿车合资项目正式签约。

  1991年2月6日,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按经济规模起步建设的现代化轿车工业基地。

  一汽大众一期15万辆项目占地面积116万平方米,投入资金111.3亿元人民币。2004年轿车二厂建成后,整个项目占地面积182万平方米总投资达到234亿元人民币,年产能力由33万辆提高到66万辆规模,注册资金也由37.12亿元人民币提高到78.12亿元人民币,其中,中方占60%的股份,德方占40%的股份。

  全系战略

  1991年12月5日,一汽大众第一辆捷达轿车下线。

  捷达,加快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进程,为中国汽车工业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第一个在普及型轿车上装备ABS、第一个装备安全气囊、第一个装备20汽阀发动机、第一个装备自动变速箱、第一个装备柴油发动机,第一个实现产品全系列的电喷化……捷达在中国曾率先应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5气阀多点电子喷射发动机。

  捷达实现了中国轿车行业许多个第一,不仅开创了中档轿车应用高档发动机技术、安全技术装备的先河,而且全部产品率先采用了先进的多点电喷技术,全部加装了三元催化反应器,提升了中档轿车的环保性能,从而使捷达轿车成为中档轿车环保的先驱,造就了中国轿车领域的“捷达时代”。

  到2006年8月,捷达轿车销售已突破100万辆。这款以质量稳定、性能可靠、油耗低等特点著称的轿车,深受中国消费者的喜爱,至今,在中国汽车市场仍多次蝉联单一车型销售冠军。

  1996年5月20日,第一辆奥迪200轿车下线。

  如今的奥迪轿车已经占据了中国高端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如果把捷达和奥迪比喻为两个使者,捷达完成了对中国汽车消费市场观念的引导和体验;奥迪则向中国消费者诠释了尊贵公务车的概念并填补了中国高档豪华轿车生产的空白。

  一汽大众成功推出捷达和奥迪之后,驾驶者之车的宝来、世界经典的高尔夫、多功能的开迪、质感人生的速腾、尽逐人生的迈腾纷纷进入汽车市场;新车型散发着光芒的同时,一汽大众不断将现有车型进行改进创新。一次次产品的更迭与技术的更新,诠释着一汽大众技术领先的企业生存发展理念,完善着全系列产品的生产格局。

  管理创新

  一汽大众由轿车一厂、轿车二厂、发动机传动器厂以及生产管理、采购供应、质量保证、产品工程、销售公司等多部门组成,全功能的组织机构、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共同推动了一汽大众的成长。

  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生产工艺也不断进步,一汽大众采用领先工艺,生产目前大众集团的PQ35及PQ46平台的产品:冲压运用高速机械臂全自动生产线、KUKA拆垛机器人及800吨三坐标式多工位自动压力机等先进技术;焊装拥有目前世界最先进的激光检测、激光焊接、大面积机器人焊接、中频焊接三层板等制造工艺;涂装采用了包括:全浸渍低锌磷化、无铬钝化、无铅阴极电泳的涂装工艺;自动吹擦净、机器人的自动喷涂工艺;前处理、电泳翻转自行小车技术,PVC机器人密封、VMT摄像定位技术;空腔灌蜡防腐技术以及DVD机器人技术;工艺水平实现了与德国大众的同步发展,与同级别车相比,车身防腐能力强,使用年限最长;总装具备可实现不同车型共线装配的滑橇等输送技术与柔性化生产方式。

  不仅如此,一汽大众还引进了与德国大众同步的R3生产管理系统,生产过程全部实现计算计控制;物流管理应用了世界前沿的物流管理理论和FIS-JIP网络管理系统。CKD件和国产化件实行共库管理,整个物流供应链为封闭式的一线贯通,在以料筐式供货实现整车装配模块化的基础上,已由准时化供货向大规模订单制的平准化过渡,充分满足了订单制的多品种混流生产需要。目前,一汽大众综合技术水平已经在世界所有汽车制造厂中位居前列。

  自主研发

  从1994年起,中德联合对捷达车外形进行较大改进,对原捷达的发动机罩、翼子板、前后保险杠、前后灯及散热器面罩等进行整体重新设计,按德国大众公司的认可程序在国内进行造型、审定、图纸设计、试制、试验,经历了新产品设计认可的全过程,从而建立了一汽大众公司的产品开发流程。

  2008年推出的新宝来,无论从自身人才储备、研发设备的能力,还是到国产化零部件系统的保障能力,均属娴熟之作。它是一汽大众中国自主研发的里程碑。威严动感的中国舞狮造型的前大灯广受国人好评,不断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本土化开发已成为一汽大众重头戏。

  为了降低成本,生产出更多中国广大消费者认可和接受的轿车,一汽大众并不满足于引进,而是根据中国市场制造更适合消费者需求的轿车,不但培育国产化供应商体系,而且积极构建开发供应商体系,以满足自主开发的需要。

  一汽大众首先想尽一切办法为国产化做好各种准备,从1988年开始已经有步骤地进行大量的技术准备,包括图纸、样品和标准文件的翻译等等。同时在配套厂布点上做文章,大力借助国内轿车工业基础,为了处理好进度和质量的关系,一汽大众向配套厂家提供从技术到管理上全方位的无偿支持。这是一笔庞大投入,每个车型,一汽大众都要支付给各个模具厂数亿元人民币的模具开发费,而上千套模具都是无偿提供给供应商使用的,这样就使供应商的开发风险降到最低,而且,在一汽大众选定的供应商企业中总能发现一汽大众的技术人员在厂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些举措为主机厂和供应商之间的长期合作铺平了道路,同时也保障了产品质量达到最优。

  质量至上

  从整车质量到零配件供应商的严格甄选,一汽大众始终坚持质量至上的原则。在质量管理中,一汽大众的管理者依靠高度自动化和精度的设备来消除质量控制中的人为因素,保证每一零件的加工精度。目前,一汽大众及其协作配套厂都已按ISO9001建立了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在投产前,首先确定新产品的质量目标,并认真分析用户反馈的质量问题,对发生频次较多的问题预先组织攻关团队,严格把好投产前的质量关;在生产中,一汽大众配备漆膜厚度、电泳底漆、波浪扫描、电阻值测量等高科技检测仪器,应用世界先进的在线检测技术,同时在各环节采用奥迪特对产品质量实施监控。

  一汽大众还有汽车界最严格的质量评审制度。自1991年开始,严格按照德国大众的标准对整车及各大总成实施奥迪特质量评审,评审员须经德方严格培训,具备评定德国大众的任何整车的资格。评审员每天对产品进行随机抽样,每辆整车的检查表逐项检查,并根据缺陷类型应用准则将缺陷分类记录,即便是生产工艺上没有规定,只要评审员认为有问题同样要扣分。根据扣分的情况,对缺陷进行分析,划分责任单位,并将检查结果通过计算机系统处理,评价出质量等级。产品所获奥迪特分值越高,产品质量越差,如果奥迪特分值过高,该产品将被停止生产。

  严谨的态度造就成无人打破的神话。捷达轿车“60万公里无大修”到“百万公里无大修”的经典案例。质量可靠、安全耐用、物超所值已成为消费者相传的口碑,全系列产品成为深受用户拥护和爱戴的著名品牌。

  人才先行

  21世纪初期是中国汽车市场群雄逐鹿的时代,面对着无处不在的挑战,一汽大众始终将睿智的目光投向市场,着力建设科学、高效的销售体系。“市场导向,管理创新质量至上、技术领先”,一汽大众把市场作为所有工作的第一信号源头,为建立国内最好的营销体系竖起精准的航标。在中国版图上,一汽大众两大品牌布下的500多家经销商,服务半径达到了50公里以内。国际标准的4S销售模式、数以万计的营销人员、高效率、人性化的服务形成了一汽大众强大的市场前沿。通过这一销售网络,一汽大众以合同契约规范营销行为,以市场订单决定产品生产的制度得到了全面的执行,以严谨的精神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在历年J.D.Power公布的中国汽车销售满意度指数调研报告中,一汽大众多次载誉而归,成为最大的赢家。

  企业竞争人才先行,一汽大众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关注对人才的培育,用“竞争、和谐、创新、发展”的企业精神鼓舞员工立足岗位成才。多年来,向集团公司输送了大量的管理和技术人才,为集团自主创新的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正是这一方沃土,培养出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及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人大代表王洪军。在一汽大众,像王洪军这样的现代知识型员工还有许许多多,他的事迹影响深远,给予了中国当代产业工人极大的精神鼓舞。

  在持续不断的发展中,一汽大众正努力实现着年产销100万辆的目标。为此,公司已经确定了今后每年至少推出2款新车型的产品发展规划。今天的一汽大众掌握了世界先进生产技术,具备了与国际汽车工业同步生产先进产品的能力,正在不断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提速。

  合作范例

  一汽大众不仅是中德两国汽车界一次完美的合作,更是中德文化的碰撞和交融。

  中德双方在跨文化合作与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同一个团队,同一个梦想”的共识,和谐合作、共进共赢成为了一汽大众企业文化的精髓和灵魂。

  企业靠产品,而百年企业靠的是文化。正是这种文化,使得一汽大众无论是公司内部还是合作伙伴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具备了相互沟通、信任与协作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同时,在将德国先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不断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是一汽大众一贯倡导的追求,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一汽大众的自主开发能力,也为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辆汽车由上万个零件组成,拥有近400家零件配套供应商的一汽大众对公开招标进行严格的流程控制,并强化质量管理;同时突破了仅靠合同维系与供应商关系的做法,将他们的发展视为自身的发展,建立起真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供应商出现问题时,一汽大众主动为其提供人员及技术支持,帮助供应商渡过难关,与他们实现了共进共赢,在业内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再铸辉煌

  一汽大众在18年的发展过程中,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地方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截至2007年底,一汽大众累计向国家缴纳税金600亿元,直接提供就业人数12000多人。一汽大众秉承德国最先进的经营理念,不仅向用户提供高安全品质的汽车。而且在节能环保方面,也起到了行业表率作用。这些都表明了一汽大众作为一个企业所承担起的社会责任和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作为2008北京奥运会汽车合作伙伴,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在一汽大众得到了完美的延伸和展现。

  面对成就,一汽大众并没有自满,一汽大众的管理层认为,未来企业的竞争是整体价值链的竞争,企业不仅需要在组织结构、整体素质、规模经济、技术进步、管理文化和经营战略方面综合发展,还必须在成本水平、网络建设、人力资源开发方面齐头并进,以实现技术、制造、市场等整体体系能力的均衡发展。

  为此,一汽大众全面启动了“面向未来”工程和百万辆规划,2006年整车销量突破了30万辆,标志着突破了30万辆整车供产销管理的门槛,2007年又实现了超越,并且每年以10万辆的产销量递增,为2011年的100万产销规模而努力。

  一汽大众总经理安铁成表示,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的竞争目标,公司将从建设具有合资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出发,靠市场导向拉动体系能力,靠管理创新提升综合竞争能力,靠质量至上赢得用户青睐,靠技术领先推动中国汽车工业进步,一汽大众将力争把公司建成中国最优秀的汽车合资企业和员工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公司。

  

(责任编辑:单秀巧)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