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金融观察 > 金融改革·金融创新

中国金融结构的三十年变迁

  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计划经济中金融资产的特点是中国的金融资产只有银行存款、贷款和现金。银行信贷是实物经济的附属物,商业信用、消费信用甚至国家信用均被停止运用。改革开放之后,银行和信用的作用逐步受到重视,金融工作逐渐摆脱财政的附属地位,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信用关系从单一银行信用逐步恢复到国家信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消费信用并存的局面;金融机构由单一银行机构逐步建立起遍及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和各类金融中介业务的多种所有制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金融资产从简单的现钞、存款、贷款逐渐扩展到有价证券、保单、期货、外汇资产等在内的多种金融资产。

  信贷结构的变化:

  从国营企业扩展到非国有企业

  1978年之前,银行信贷的投放领域非常狭窄,主要是流动资金贷款。1979年10月邓小平在中共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对投资小、见效快的企业,要采取不用财政拨款,而用银行贷款的办法,很多厂,只需要几千元或几万元、十几万元的钱,就能解决问题。”小平同志的这个讲话对银行突破只贷流动资金的禁锢起了很大的作用。于是从1979年开始,由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开始在轻工、纺织、铁路、交通、旅游等部门试行基本建设贷款,效果较好。1980年,为了尽快把轻工、纺织工业搞上去,国务院批准了国家经委等7部委《关于请批准轻工、纺织工业中短期专项贷款试行办法的报告》,提出对轻纺工业发放人民币中短期贷款和外汇贷款的办法,并对运用这些贷款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和集体企业在还贷时给予税收优惠。1981年起,国家对实行独立核算、有还款能力的企业单位的基本建设投资实行拨款改贷款。

  在固定资产投资由拨款改为贷款之后,国营企业的流动资金也转变为银行统一管理。

  1979年以前,国营企业实现的利润80%以上集中于财政;此后随着企业自主权的扩大,到1986年,财政集中的比例下降为40%。生产的快速发展和财政财力的下降,使得财政很难满足国营企业的资金需求。于是在1983年,国务院同意并批准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国营企业流动资金改由人民银行统一管理的报告》。

  银行统管国营企业流动资金的本意是利用利率杠杆促进企业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并让银行根据企业的产品销售和生产情况,使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安排保持合理比例。但实践的结果是银行统包了国营企业的流动资金供应。在以后的几年中,国营企业的资产负债比例迅速提高,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提供的资料显示,1980年国有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仅为18.7%,其中流动资产的负债比率为48.7%;而到1994年,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比率为67.9%,其中中型工业企业和小型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5.7%和74.2%。此后甚至出现过100%用银行贷款建成的企业,天津大无缝钢铁公司即是典型案例。

  在银行信贷支持国营企业发展的同时,国家也开始鼓励银行、信用社向集体企业、乡镇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发放贷款,生产国家急需的轻工业品。此后银行又陆续对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发放贷款,进一步促进了非国有企业的发展。

  信贷理念的突破,以及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使存贷款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80年以后,随着信贷领域的扩展和信贷的增长,银行存款余额稳定地高于每年的财政收入;并且,1989年以后,银行每年新增存款也高于当年财政总收入,金融在国民经济领域的影响力逐渐大于财政对经济的影响。同时,财政存款在总存款中的比重也不断下降,而企业存款的比重不断上升。

  当银行信贷进入生产领域,特别是固定资产领域后,贷款结构中商业贷款的比重逐渐下降,而工业贷款的比重逐渐上升,在1987年超过商业贷款。

  金融机构的多元化:

  多种金融机构共同发展

  改革开放之前,在改造私营金融业过程中,把所有的金融机构统一为全民所有的一家大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经济体制改革对金融体制改革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放松金融管制,实现金融机构和筹资渠道的多样化。

  为增强银行体系的活力,人民银行除加强对国家专业银行的改革、管理,还一直在积极地推动综合性、股份制银行的发展,恢复了交通银行,批准成立了中信实业银行等多家股份制银行。对城市信用社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人民银行一般采取指导性计划管理,为非国营企业的发展和计划外生产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空间。

  为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城市设立了城市信用社,1986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城市信用合作社管理暂行规定》,将城市信用社定性为群众性合作组织,并对在此之前成立的各种类似金融组织加以规范整顿,在人民银行监管下开展信贷活动。当时的信用社规模都非常小,其贷款对象主要是街道集体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也有一些国营、私营企业向其贷款。

  计划外融通资金的需求为信托投资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机遇。1979年,当邓小平同志请荣毅仁先生出山为中国经济做些贡献时,荣先生选择了组建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中信公司)的道路。为了增加金融的灵活性,1980年中国人民银行允许各分支行开展信托业务,受理企业、机关委托,办理信托存款、信托贷款、投资等业务。信托为企业和政府开辟了一条计划外获取资金的渠道,于是在短时间内,信托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各国家专业银行、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纷纷成立信托投资公司,最多时各类信托公司曾有近2000家。1982年,经人民银行批准的信托公司达到620家,1988年最高时曾达到745家。

  从信托公司那获取的计划外资金绝大多数被用于扩大基本建设,因而每当经济过热,国家要控制基建规模时,便会对信托公司的业务加以整顿。也因为1987年制定的《信托投资管理办法》规定的资金来源非常有限,信托公司违规吸收资金成为行业的通病。盲目地投资和不规范地吸收资金蕴藏了极大的金融风险,国家从1981年到1998年对信托公司进行过五次整顿,信托公司的机构数从最高时的745家减少到54家。信托资产在金融机构的总资产份额由1998年的3.07%下降为2006年的0.8%。信托公司一直由于主营业务定位不准而在发展上备受挫折。

  企业现金管理的需求催生了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在企业财务制度改革后,企业拥有了绝大部分的折旧资金和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发展基金,企业存款迅速增加。许多企业集团发现,单个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和固定资产投资时资金不够用,如果将各个子公司(下属工厂)所拥有的资金集中起来使用,则可以尽快解决问题。于是,一些集团公司和大企业提出了开办内部银行的设想,通过内部资金集中清算和相互调剂余缺,提高资金运作效率。从成本效益考虑,每个企业或每个集团各自办金融机构是不经济的,但在当时,金融机构缺乏服务意识,从技术上也不具备为企业提供集中账户清算的手段,因而产生了为企业集团服务的财务公司。1987年5月7日,第一家财务公司“东风汽车工业财务公司”成立。财务公司一直定位于为集团内企业服务,虽然最新的财务公司管理办法扩大了公司的营业范围,但因其客户群的限制,该类金融机构也遇到了挫折。

  1994年,国务院做出了《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建立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分离,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体系”的目标。

  根据1994年金融体制改革的方案,中国人民银行执行金融监管、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服务三项职能,拥有四项权限(货币发行权、资金调控权、利率调整权和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权)。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以国家立法形式确定了中国人民银行的中央银行地位。

  自1992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后,中国金融业监管陆续进行了一系列组织结构调整和机构改革,进一步完善监管体制。1998年11月成立保监会,对保险业实行专业监管;2003年,银行业监管职能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离出来,成立了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至此,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职能转换为金融稳定、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服务,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金融调控体系基本确立;金融监管职能进一步调整,分业监管体系初步形成。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金融机构纷纷建立和快速成长,金融产业结构进一步多元化。1994年成立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3家政策性银行,分离了政策性金融与商业金融。国家专业银行逐渐打破专业分工的界限,明确其商业银行性质,按市场化原则改革并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化。建立了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在内的多层次商业银行体系。证券业和保险业迅速发展,新组建和重组了一批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新成立了许多期货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同时,金融业对外开放不断深化。一方面,外资金融机构的数量持续增长,种类逐渐增多,包括引入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另一方面,中资海外金融机构的数量与种类也得到适度增长。

  截至2006年底,全国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19797家,包括:3家政策性银行,5家国有或国家控股大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13家城市商业银行,78家城市信用社,19348家农村信用社,13家农村商业银行,80家农村合作银行,1家邮政储蓄银行,54家信托公司,70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6家金融租赁公司,以及14家外资法人金融机构。共有证券公司108家,基金管理公司57家,期货经纪公司193家,期货经营机构97家,证券投资咨询机构105家,证券登记公司3家,证券期货交易所5个。共有保险控股集团6家,财险公司39家,寿险公司53家,再保险公司5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9家,保险代理机构1684家,保险经纪机构319家,保险公估机构258家。

  金融资产的多元化:

  金融工具创新,资本市场发展

  随着市场竞争的开展,各类金融机构比较注意金融工具的创新。商业银行不断推出新的存款种类,证券市场上股票、债券的种类也在增加,更重要的是多种基金证券的发行,丰富了投资者的金融资产品种。保险业近10年来发展也很快,不断推出各种险种的保险单,日益成为各经济主体重要的金融资产。

  因此,在金融机构多元化的同时,金融机构的资产也趋于多元化。金融机构的资产结构是指金融资产在金融业内各自行业之间的分布情况。与10多年前相比,中国金融资产的种类和结构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截至2006年底,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在金融资产总额中占83.29%,处于绝对优势地位。银行类金融机构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又处于绝对优势。保险机构资产规模增长迅速。而其他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的资产额尽管有所增长,但增幅不一,所占比重也显著偏低。其中,证券公司资产占比仅为1.71%。

  货币性资产占金融资产的比重很大,是中国金融资产的主体。我国的金融资产结构中货币化资产显著增加的原因,首先是经济转轨中出现了大规模的货币化过程,其次是中国的直接融资相比银行信贷而言发展缓慢,致使社会资产结构以货币资产为主。尽管近年来直接融资发展迅速,但在整体中比重仍然偏低。在证券性资产中企业债比重较低、股票市值低于国债和金融债,这种融资格局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可喜的是,改革开放以来资本市场的长足发展,使我国已经具备发展直接金融的基础。

  建国初期,在统一金融业管理时,关闭了上海、天津等地的证券交易所,停止了除公债外的所有有价证券的发行。改革开放后,在银行信用不断拓展领域的同时,国家信用、商业信用和消费信用也在逐渐发展。

  1981年1月,国务院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条例》,当年7月向社会发行了48.66亿元的国库券。此后,历年发行的国债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上最重要的金融工具。当时国债的特点是期限长(10年)、不可转让,对企业支付较低的利息,对居民支付较高的利息,发行方式基本是行政摊派。这种方式增加了国债的发行成本,也阻碍了国债市场的发展。1988年,财政部允许国库券在全国61个城市分两批试行流通转让,奠定了国债二级市场发展的基础,也促成了证券公司的发展。

  1985年,针对1984年的信贷失控和通货膨胀形势,人民银行加强了信贷规模控制。为了在加强信贷控制的同时,不对在建项目造成过大冲击,人民银行允许没有获得足额贷款的在建项目发行企业债券,也允许专业银行以高于存款利率的价格发行金融债券,以高价特种贷款的方式,贷给效益好但自有资金不足的企业。1994年以后,金融债券主要由政策性银行面向机构投资人发行。

  1987年,中共十三大确定“逐步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后,多种经济成分在中国发展速度加快。股份制先在农村突破,继而推向城市,许多城市自发地发行股票并试办了股票市场。1984年7月26日,第一家国营企业改制的股份公司“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其后在全国成立了许多股份公司,除向社会募集股份外,许多公司也向内部职工募集股份。但最初多为内部发行的很不规范的股票,也不能流通。自1987年9月上海飞乐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了规范化的股票之后,股票的发行逐渐增加和规范,成为中国金融市场上最引人注目的金融工具。1987年3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加强股票、债券管理的通知》,对股票债券的行为加以规范。为增加证券的流动性,1986年下半年沈阳、上海试办了债券和股票的转让业务,其后在许多城市开办了证券的柜台交易,进一步促进了证券公司的发展,并于1990年12月19日正式成立上海证券交易所,1991年7月3日深圳交易所正式开业。1992年10月26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证券业得到快速的发展。

(责任编辑:黄珂)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