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财经评论 > 民生杂谈

清查三聚氰胺 呼唤食品安全

  清查三聚氰胺 呼唤食品安全

  ■本报评论员

  2008年的三鹿毒奶粉事件将作为一种创痛永远留在中国人的记忆中。数以万计出生不久的小生命,遭到了三聚氰胺的无情袭击,发病、住院甚至不治而亡。在三聚氰胺大清查的风暴中,包括伊利、蒙牛、雅士利、圣元等国内知名奶制品企业几乎尽数卷入,从奶粉到液态奶到奶糖,概莫能免,刚刚开始全民享受牛奶的中国人深陷恐惧和愤怒之中。

  

  为此,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严厉手段:质检总局局长引咎辞职,石家庄市主要领导被免职,三鹿公司董事长被追究刑事责任,涉嫌非法销售、添加三聚氰胺的不法分子被捕。与此同时,病情严重的孩子得到免费救治,施行八年的食品质量免检制度被废止,食品中三聚氰胺的含量限制有了国家标准。

  2008年的最后几天又传来消息,三鹿集团进入破产程序,22家责任企业愿意向患儿主动赔偿,对近30万名确诊患儿给予一次性现金赔偿。22家责任企业还共同出资建立了医疗赔偿基金,患儿今后一旦出现相关后遗症,发生的医疗费由该基金给予报销。对于肇事企业来说,这应该是一次求取患儿家庭和社会谅解的诚意之举。对于在食品安全风暴中战战兢兢的国人来说,看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也是一种安慰。从目前来看,三鹿毒奶粉事件进入了有序善后的阶段,然而它所留下的沉痛教训是必须汲取的。

  在中国奶业大扩张之前,牧场和奶牛归企业所有,企业对原奶的生产全程掌控,想往其中加入乱七八糟的东西几无可能。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人收入的提高和消费的升级换代,对奶制品的需求量陡然增加,一场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奶业“大跃进”发生了。奶制品企业根本等不及靠滚动积累的方式完成扩张,而纷纷采用输出品牌与无名小厂联营的方式提高产量。产能大增后,仅靠自家牧场里的奶牛已无法提供足够的原奶供应,千家万户的养奶牛户加奶站收奶的方式成了气候。牛奶少买家多,东家不要卖西家,奶站慢慢化被动为主动。为了以尽可能低的代价收牛奶,各企业都不同程度地放弃了对牛奶质量的严格要求,其中尤以三鹿为最。奶站大做手脚,企业故意放水,奶制品监管的第一道关口就此失守,添加三聚氰胺已经是全行业的“潜规则”。

  再看看乳品行业的监管程序。刚刚挤出的鲜牛奶是畜牧业的产品,该归农业畜牧部门监管。同时,它又是食品加工企业的原料,那么质检部门也有权监管。开办奶站需要办工商执照和卫生许可证,这又进入了工商和卫生部门的监管范畴。然而这么多的监管部门,反倒多龙治水水不清,谁也未能在三聚氰胺掺入牛奶然后制成各种产品的过程中出手,制止这场大悲剧的发生。更令人不可理解的是,检出三聚氰胺的三鹿、蒙牛、伊利等企业的奶粉居然是“国家免检”产品。食品行业的原料多数是农产品,不同批次之间的质量并不稳定,如何能实行免检制度?而“抽查三次合格就算过关”,又如何确保人们可以放心食用?现在,食品质量免检制度寿终正寝了,并不意味着一切问题的终结,加强监管还有好多工作要做。

  三鹿毒奶粉事件还暴露出一个问题: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肇事企业和有关部门反应迟钝。三鹿集团从2007年年底发现问题,在长达八个月的时间里未向政府报告,企图等待市场自然消化问题奶粉,把此事消弭于无形。这足以显现其只顾一己私利、视消费者健康如草芥的丑恶嘴脸。在8月2日到9月8日,石家庄市政府在接到报告后的38天里,未向河北省政府报告。这违背了国家关于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的有关规定,也暴露了某些官员惟恐乌纱帽落地而惘顾人命关天的无良。而早在7月中旬,卫生部已接到甘肃方面“肾结石婴儿”增多、怀疑病源为三鹿奶粉的报告,却没有及时组织人手查清此事,也没有向国务院作出报告。在这一而再、再而三的延宕里,受害婴儿的人数每天都在增加,想来让人多么痛心。

  三鹿毒奶粉曝光以后,又发生了两起涉及三聚氰胺的食品安全事件:一起是10月,吉尔吉斯斯坦的网络媒体“24.kg”称:从中国进口的面粉中含有三聚氰胺和线性甲虫。后经德、俄、哈、吉等多国的多家检测机构得出结论,中国面粉合格,并未发现三聚氰胺和线性甲虫等有害物质。吉媒体热炒了一个月的“中国毒面粉”事件原来是一场虚惊。另一起是10月26日,香港食品安全中心对外披露,首次在香港百佳超市出售的某品牌新鲜鸡蛋中,检出三聚氰胺超标88%。经检测,鸡蛋中的三聚氰胺来自于鸡饲料。有关部门和企业采取措施,使事态得到了有效控制。  

  回看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和药品安全事件,可以拉出一个长长的名单:2003年海城豆奶事件,2004年阜阳空壳奶粉事件,2005年齐二药假药事件,2006年欣弗事件,2007年佰易事件……每起事件都是一个惨痛的教训。问题企业在无序扩张和疯狂逐利中失去了最基本的商业道德,坐视不合格原料进入生产流程。监管部门的设置叠床架屋却又形同虚设。问题暴露出来后,出于自利的复杂考虑和滞后的行政惯性,使出手补救的大好时间一再流逝。这些惨痛的人祸,不仅使万千消费者深受其害,更照出了当代中国转型社会中的诸多怪状,其中有社会心理层面的顽症,也有体制机制上的误区和漏洞。

  凄厉的警钟敲响之后,一场由卫生部牵头的大规模食品安全整顿行动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第三次提交人大审议的《食品安全法》草案重点做了8个方面的修改,对食品安全隐患、添加剂的使用、不合格产品的召回作了更为明确而严格的规定,以从法律制度上预防和处置这类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中美双方决定互设食品检测机构,以全球治理的思路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我们相信,只要整治行动不留死角、相关法律法规落到实处、加强监管的努力坚持不懈,就一定能重塑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背景

  ■9月,三鹿等奶制品企业的婴幼儿奶粉中陆续被查出三聚氰胺。国务院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机制,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彻查各类奶制品。

  ■10月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通过《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条例规定了婴幼儿奶粉召回、退市特别制度。

  ■10月8日,河北警方透露,“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河北省公安机关共依法传唤91人,刑事拘留36人,其中依法逮捕27人。

  ■10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食品安全法(草案)》三审,作出八项修改。包括突出全程监管,强调地方政府、部门职责及沟通配合;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尽快尽早控制事故蔓延;完善食品召回制度,加强对食品小作坊和摊贩的监管等。

  ■10月26日,由大连韩伟集团养鸡三场生产、在香港百佳超市以自主品牌“佳之选”销售的鸡蛋被查出含三聚氰胺。

  ■12月1日,卫生部通报指出,截至11月27日8时,全国累计报告因食用三鹿牌奶粉和其他问题奶粉导致泌尿系统异常的患儿达29万余人。

  ■12月10日,我国9部门联合组成全国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五天后,小组公布首批“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

  ■12月22日,国务院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开始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全程监管等问题作进一步研究论证。

  ■12月26日,三鹿问题奶粉系列刑事案中首批案件开庭审理。公诉机关分别对六名被告人提出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涉嫌生产、销售有毒食品罪的指控。

  ■12月27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透露,三鹿集团等22家责任企业将对近30万名“结石宝宝”给予一次性现金赔偿。同时,本着对患儿负责的态度,22家责任企业还将共同出资为患儿建立医疗赔偿基金。

  

  ■据新华社

  

(责任编辑:佟菲)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